直面信息技术课堂的问题行为

来源 :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jdkaj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在学科地位、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课堂纪律更是难以驾驭。如何控制课堂问题行为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师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下面我从自己的一些课堂经历谈谈对纪律问题的看法。
  
  反“刺头”策略
  
  2005年,高一(3)班有位学生叫曹帅,课堂上喜欢插嘴,发表不同的观点,提古怪的问题。起初,有些老师觉得他学得好,有钻研精神,但由于每课均如此,经常打断老师正常的上课,引起哄堂大笑,就有了捣蛋之嫌。批评、向班主任告状,师生关系骤然紧张——该生课上公开对立,课堂基本不能正常进行。第二学年,我接了该班。第一次上课,刚讲两句,他就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引起全班学生大笑,我想:“开始和我较劲了。”由于我对这个班以及这个“刺头”早有耳闻,于是我先来了个冷处理,泰然自若地等学生静下来再接着讲。10分钟左右,他又来一句:“以前学过的。”那天正好讲文件的下载,引例中涉及到“老猫”、“MP3”、“网络蚂蚁”等几个专用名词,我就说:“我们学的好多内容在生活当中都是很熟悉、经常运用的,那我问一下大家,‘老猫’是什么东西,起什么作用,学名叫什么?‘MP3’又是什么?为什么叫‘MP3’?”我先请两位学生回答后,观察了一下曹帅的反应,竟然也是一脸茫然。我没有提问曹帅,让他出洋相。我只是告诉学生_有时候,你越感觉熟悉的反而越陌生,最基本的反而是最难的,虽然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知识框架与初中相差不多,但我们是基于初中知识的基础作进一步要求。也许曹帅意识到我给了他面子,后来没再出怪声,但仍没十分安静。我也没有像大多数的教师一样,下课后马上找他,而是在第二天放学的路上假装不期而遇(其实,我有意等候他),和他聊天,问他用计算机主要做些什么。学校有个科技周,能否收集一下相关资料并排成小报。但聊天始终,我都只字未提课堂上的纪律问题。第二次上课时,他真的拿来了他的作品。我也认真对待,提出创意上、版面上、理论要素上的意见并安排参赛事项。从此在我的课上,他再也没有不当行为。如今,曹帅虽已上大学,但假期中还要找我谈心。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都是父母的宝贝,几乎都习惯于得到完善的关怀、注意和照顾。因此当他们进入学校时,也希望获得老师的注意和赞赏。为此,他们会尽力展示自己,表现出教师期望的行为来,从而争取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当这种机会被剥夺或失去时,如学习不再拔尖,自己在某方面明明有优势,但老师没有发现,会使他以较不适合的方式来“获得注意”。比如曹帅同学,在初中是名列前茅的尖子生,但进入重点高中后,由于高材生、特长生比比皆是,使他感到自卑失落,只有计算机操作与应用上还有优势,因此他在信息技术课上,希望能“出人头地”,引起注意,但方式上有些问题。由这个案例,我得出的结论是,对待“刺头”类的学生,教师要冷静、理智,避免和这类学生发生正面冲突或争执,尊重学生人格。然后,找对切口巧解套。否则师生关系肯定会走向对立面,为日后的课堂埋下隐患。
  
  基本方法大一统,应用恰当才是真
  
  黄老师是一位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向我抱怨课堂纪律不好管,让我给一些建议。我提出先听她一节课。其实,黄老师对于课堂纪律问题也曾尝试过一些办法。比如,通过提问来促使学生安静,由于方式方法不当,提问过程中学生依然固我;她也尝试过大声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布置任务作业、用电子教室控制课堂等方法,可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整堂课始终处在闹哄哄的状态。第二次课,我上课她来听,也是用她用过的方法管理课堂的纪律:提问,只是方式方法上有些变化,增加了貌似不经意的动作,结果我提问时学生积极思考、翻书,与我同步操作。课后,黄老师很诧异,就和我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课堂结果,为什么她提问不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我总结如下:(1)提出问题要明确、易理解,要有深度,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并适当重复,保证学生听清问题。(2)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马上请学生回答,应该稍作停顿。否则会让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起不到镇慑作用(提问本身就是要警醒学生注意,是为了保持学生的兴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一个媒介,是连接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纽带)。(3)提问不能用名册,而是要关注学生的状态,观察哪些学生是在积极思考,哪些学生做假索状;哪些学生无动于衷,哪些学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课堂要求,提问个别学生(教师需明确提问的目的,究竟是为了整肃课堂纪律、还是为了从学生的错误理解入手引导全体思考或其他)。(4)学生不能快速安静时,教师可以降低外界的干扰(如将空调暂时关闭,少了空调的嗡嗡声,让他们觉得自己讲话没了掩护),或教师暂时沉默,或讲课声音放低。大家都有体会,教师嗓门低的课更安静,因为学生为了听清教师讲课内容,只有降低自己的声音。(5)用电子教室控制学生时要师出有名。比如,大家看不清前面黑板上的问题,我把题目广播一下。看,把生硬的做法变成了关心学生,他还会发出叹息声吗?(6)作为实践性的课程,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是否跟上了我们的指令,即提问不能太仓促。教师不应高高在上,而要深入课堂,即走下讲台去观察,这样才能关注到每位学生。(7)有些通俗性的问题由学生解决,可以增加学习气氛。教师要养成该闭嘴时及时打住的习惯。例如,有些时候要当“哑巴”、有些时候适当的“示弱”,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
  
  课前思课——保证课堂秩序井然的疫苗
  
  同事有事请假几天,让我代几节课。上课内容他均已备好(我们不在一个年级,上课内容不一样),只要我照本宣科一下就行了。正好那几天,我要处理的事情特别多,考虑到所授课的内容,自己已经很熟,所以我只是在临上课前,赶到机房匆匆浏览了一下教案与课件。但上课后,我发现有些幻灯片设置的目的,我并不明了。课进行了十多分钟后,学生开始不安静了,有的学生开始做小动作。一堂课下来虽然没大错,但课堂效果明显不理想。下了课,我赶紧仔细研究这位教师的备课内容,按自己的思路重新整理了一下。第二课得心应手,效果明显高于第一课,所有目标均达成。
  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里充当着多面手的角色,每天工作繁忙。因此,像我这样急匆匆赶到教室的绝不在少数。课堂上自己表现得茫然无措(教学内容不熟),安排无序不紧凑,怎能去要求学生呢?课堂上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我们往往只指责学生不守规矩、调皮捣蛋,却很少进行自我反思。其实即使自己备的课,到真正上课中间会有一段时间,如果课前不认真思课,在内容的衔接上处理不好,从一个活动到另一活动缺乏自然、顺畅的过渡环节,就会使学生难以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从而产生问题行为。所以我现在每次上课前至少花一节课时间去想课,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突发事件该如何处理,一些操作虽然很熟,但仍需再操作一遍。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教学内容难度应适当:内容太难,学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耐心,易产生问题行为;而内容太容易,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注意力分散,出现问题行为。所以,我认为课前思课,相当于保证课堂秩序井然的“疫苗”。
  
  机房整理不可少,预防节外再生枝
  
  去年听的一堂课,课上60台机器竟然有近1/3的机器有问题,不是启动不了就是系统死机或机器中没装软件。课上教师一直在忙于调度学生到其他位置与同学合用,课堂乱不堪言,效率显而易见。课后任课教师不断向我解释说学校机器如何差,自己又如何忙。我只问了她一句:你多长时间没对机器做维护了?
  现在有好多老师总抱怨:理、化、生有实验老师,为什么我们没有?认为修机器不应当是自己的事,从而对机器的维修保养工作做得不到位。信息技术课除备课、备学生外,还要备一个环境——机房,在备课的同时要准备好机房,应当把管理机房当成自己备课的一部分,不管机器档次如何,首先要保证开机率。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处理好课堂纪律问题,不能单纯从学生行为上人手,更多的要从自身人手,控制问题行为发生的外因,将问题行为发生的诱因降到最低。一是要在备好课的同时,课前思课。二是要在备内容的同时,备好环境,保证机器的正常开机率。三是在课上要应用自己的智慧去管理学生,不能简单、粗暴处理课上纪律问题,善于利用一些小动作提醒学生注意,不轻易将问题扩大化;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要保持理智、冷静,认真去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同时还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的进修,相信你的课堂一定会更好!
其他文献
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正涌向学校,并迅速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学校管理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校园氛围、教学创新、学习创新、教职员工素质、学生行为习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参与学校管理工作诸方面都有良好表现,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校管理的高效能。  创设信息管理平台,为高效管理提供基础  学校建设校园信息网,各教学楼、办公室完成网络覆盖,并开通了管理平台,加快了信息交换的速
目的 对双切口超声乳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将本院6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1例/组。观察组采取双切口超声乳化三联术,对照
将合成的一种部分交联结构的聚丙烯酰胺聚合物B-PPG与线性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作对比,在相同条件下研究了其流变特性、渗流特性、驱油效率以及老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H
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教师面对学生在问题求解能力方面的欠缺,往往容易把成因归结于学生没能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应对的策略一般是单一的基础知识重复复习。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而且收效甚微。其实,依据有效教学理论中的“反馈原理”,采用科学的反馈机制来分析学生问题求解能力欠缺的真正成因,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加以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问题求解的能力。
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新课改一浪浪推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给每个教育工作者带了诸多思考。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展学生思维水平,提高学生数学涵养,让我们数学课堂更精彩。    有
当今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是否具有迅速学习掌握知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高校计算机教师应以现代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创新学理论,以创造性思维为桥梁,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创新
“真有趣,原来Windows XP中的XP,居然是来自experience中间的两个字母。”小梅同学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似地说道,“自从Windows XP发布后,还出现了许多带XP的软件名称,甚至有一个叫做Linux XP的操作系统,操作界面几乎和Windows XP一模一样。”  “确切地说,Linux XP只是众多Linux操作系统发行版本中的一个。”艾教授回应道,“这个版本是从另一个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