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永恒的主题一样,“民主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执着的追求。关注人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在推进人格发展、社会进步过程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争霸天下的当今社会,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乃是重中之重。教育观念变革的四大趋势是“由狭隘的质量观转向整体素质观,由接受教育观转向自主教育观,由划一性教育观转向个性发展教育观,由‘复制型’人才观转向‘创新型’人才观,因此遵循教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教育观念,创建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创新型师生关系乃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教育变革的关键。
创新型的教師要牢固树立情感教育的理念,对学生恒有一颗爱心,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把评价作为激励,而不是作为惩罚。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应试教育把‘知识传授——考试——评分——升学’作为教育过程的全部,用对好分数的现实追求来代替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这是一种‘分数拜物教’。素质教育则要求学校教育注重个性发展,让学生根据兴趣意愿自主地开展各种活动。我们应牢固树立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只有切实坚持教育民主,才能尊重个体的人格,尊重个体的选择,珍视个体的差异、思维的独特,为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开发、思维创新创设一种良性友好的健康氛围;只有做到师生和谐,才能保证教育过程生动活泼,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求得教育的最优绩效。
师生之间的关系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成效,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任务,那么新形势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如何构建呢?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传道观”。
以前,有老师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而今天,应该这样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做一条常流不息的小溪。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今天,“道”不仅指丰富的知识结构本身,更深层次的含义还包括获取、运用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这就需要我们在努力教好功课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展示自己的“传道”水平,赢取学生的尊重。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道德修养,是形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条件,学生的向师之心,尊师之情都是由这个基础条件而产生的。
二、教师应维护学生自尊。
教师不能在学生做错事时,当众嘲笑、漫骂学生,羞辱学生,更不能冷落难堪学生。对学生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要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尊重他们。许多伤害孩子身心和侵害孩子权利的事,都源于教师习惯于“予取予夺”的统治态度。这种高于学生,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垂直、僵化的师生关系,已渗透到教师的角角落落,成为教师的思维方式、操作方式,动不动就表露出来。当被伤害的孩子苦恼不得不上学,甚至要出事故时,教师还大吃一惊,说:“我没想到会这样严重!”因此,尊重孩子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护,是教育的成功基石。我们教师不仅要爱学生,还应该尊重学生。不要把自己定位于单一的长者、管理者的角色上,而是适时变换角色,有时是大哥、大姐,有时是朋友,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懂得向孩子学习,使孩子学得更开心。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
三、教师应关爱学生,营造和谐亲切的交际
由于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从小娇生惯养,养成唯我独尊的这种小霸王心态,即便学生犯下了错误,教师也要学会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可以用眼神或者走到其旁边轻轻提醒,然后再利用课后的时间找他好好谈谈,指出他的不足。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和他们接触,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掌握第一手资料。比如说:课后可以和他们一起活动活动,说说笑话,聊一些生活中的常事,也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你真的很关爱他们。比如谁生病了,谁和父母闹别扭了,你都要去嘘寒问暖,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不要摆老师架子,不要以为你是老师学生就得遵从你。
教育不能离开爱,教学应以情为先。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倡导爱心教育。师生关系和谐的班级中,最明显、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关爱学生。关爱学生可以从几点来体现:对学生的爱、奉献是无私的,不企求任何回报的;在课余生活里还牵挂学生,在必要时能为学生放弃休息;为教育孩子而苦思冥想,学习钻研,攻克难题;批评或处分孩子时,尽量做到不伤害孩子而又有效;树立榜样,做到处处以身作则并持之以恒;与孩子同喜、同忧,事事为孩子着想。教师越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越和谐。当然,鼓励有爱,批评也有爱,甚至处罚照样有爱。爱是教育手段里的含金量。我们不能小看孩子,以为他们幼稚,不懂事。其实他们对教师的情感十分敏感,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批语是爱、是冷漠、或是嫌弃。中小学生的品德倾向偏重是情感,教师的爱最能打动他们。所以,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能构筑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林崇德教授说:“师爱就是师德之魂。”也正如一位作家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爱那些非血缘关系的孩子,出于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出于教师的天职。“今天孩子被教师爱,明天才会去爱别人。老师的一言一行,柔若春风,润物细无声,融洽感情。这有利于营造师生之间和谐亲切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关爱孩子就是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教师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生最反感的是老师亲疏有别,情感偏向。成绩好的,乖巧听话的学生,常受老师夸奖,有了过失教师也只是轻描淡写;成绩差、调皮的学生,老师就讨厌,小错也是大错,声色皆厉地斥责,即使做了好事也不重视,从来不给他们好脸色。于是好学生变骄,差学生自卑,丧失信心。而常常挨训的学生长大了,懂事了,反而尊重老师,看望老师。全国著名教师,对国家有贡献的专家丁有宽在“文革”中受迫害时,就是“差生”极力保护他,以致他响亮地提出“偏爱差生”的口号。教师能不能态度公正,是不是一视同仁,对孩子人格的塑造、对师生关系都有重大的影响。
五、教师要树立高尚的“情感观”
在所有职业中,哪些职业的从业人员最容易生气?教师肯定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年轻教师。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内心冲突和不安。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由于种种原因,广大教师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常常累得心力交瘁;又由于恨铁不成钢,往往气得七窍生烟而又无可奈何,这也许就是他们心情不愉快,以至早衰的重要原因。所以,首先,教师要保持健康的情绪和生活方式,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而幽默的优秀品质;其次,教师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正确处理师生间的矛盾,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做到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满足他们的正常需求。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心相通、情相连。
创新型的教師要牢固树立情感教育的理念,对学生恒有一颗爱心,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把评价作为激励,而不是作为惩罚。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应试教育把‘知识传授——考试——评分——升学’作为教育过程的全部,用对好分数的现实追求来代替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这是一种‘分数拜物教’。素质教育则要求学校教育注重个性发展,让学生根据兴趣意愿自主地开展各种活动。我们应牢固树立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只有切实坚持教育民主,才能尊重个体的人格,尊重个体的选择,珍视个体的差异、思维的独特,为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开发、思维创新创设一种良性友好的健康氛围;只有做到师生和谐,才能保证教育过程生动活泼,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求得教育的最优绩效。
师生之间的关系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成效,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任务,那么新形势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如何构建呢?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传道观”。
以前,有老师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而今天,应该这样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做一条常流不息的小溪。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今天,“道”不仅指丰富的知识结构本身,更深层次的含义还包括获取、运用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这就需要我们在努力教好功课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展示自己的“传道”水平,赢取学生的尊重。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道德修养,是形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条件,学生的向师之心,尊师之情都是由这个基础条件而产生的。
二、教师应维护学生自尊。
教师不能在学生做错事时,当众嘲笑、漫骂学生,羞辱学生,更不能冷落难堪学生。对学生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要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尊重他们。许多伤害孩子身心和侵害孩子权利的事,都源于教师习惯于“予取予夺”的统治态度。这种高于学生,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垂直、僵化的师生关系,已渗透到教师的角角落落,成为教师的思维方式、操作方式,动不动就表露出来。当被伤害的孩子苦恼不得不上学,甚至要出事故时,教师还大吃一惊,说:“我没想到会这样严重!”因此,尊重孩子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护,是教育的成功基石。我们教师不仅要爱学生,还应该尊重学生。不要把自己定位于单一的长者、管理者的角色上,而是适时变换角色,有时是大哥、大姐,有时是朋友,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懂得向孩子学习,使孩子学得更开心。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
三、教师应关爱学生,营造和谐亲切的交际
由于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从小娇生惯养,养成唯我独尊的这种小霸王心态,即便学生犯下了错误,教师也要学会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可以用眼神或者走到其旁边轻轻提醒,然后再利用课后的时间找他好好谈谈,指出他的不足。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和他们接触,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掌握第一手资料。比如说:课后可以和他们一起活动活动,说说笑话,聊一些生活中的常事,也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你真的很关爱他们。比如谁生病了,谁和父母闹别扭了,你都要去嘘寒问暖,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不要摆老师架子,不要以为你是老师学生就得遵从你。
教育不能离开爱,教学应以情为先。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倡导爱心教育。师生关系和谐的班级中,最明显、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关爱学生。关爱学生可以从几点来体现:对学生的爱、奉献是无私的,不企求任何回报的;在课余生活里还牵挂学生,在必要时能为学生放弃休息;为教育孩子而苦思冥想,学习钻研,攻克难题;批评或处分孩子时,尽量做到不伤害孩子而又有效;树立榜样,做到处处以身作则并持之以恒;与孩子同喜、同忧,事事为孩子着想。教师越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越和谐。当然,鼓励有爱,批评也有爱,甚至处罚照样有爱。爱是教育手段里的含金量。我们不能小看孩子,以为他们幼稚,不懂事。其实他们对教师的情感十分敏感,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批语是爱、是冷漠、或是嫌弃。中小学生的品德倾向偏重是情感,教师的爱最能打动他们。所以,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能构筑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林崇德教授说:“师爱就是师德之魂。”也正如一位作家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爱那些非血缘关系的孩子,出于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出于教师的天职。“今天孩子被教师爱,明天才会去爱别人。老师的一言一行,柔若春风,润物细无声,融洽感情。这有利于营造师生之间和谐亲切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关爱孩子就是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教师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生最反感的是老师亲疏有别,情感偏向。成绩好的,乖巧听话的学生,常受老师夸奖,有了过失教师也只是轻描淡写;成绩差、调皮的学生,老师就讨厌,小错也是大错,声色皆厉地斥责,即使做了好事也不重视,从来不给他们好脸色。于是好学生变骄,差学生自卑,丧失信心。而常常挨训的学生长大了,懂事了,反而尊重老师,看望老师。全国著名教师,对国家有贡献的专家丁有宽在“文革”中受迫害时,就是“差生”极力保护他,以致他响亮地提出“偏爱差生”的口号。教师能不能态度公正,是不是一视同仁,对孩子人格的塑造、对师生关系都有重大的影响。
五、教师要树立高尚的“情感观”
在所有职业中,哪些职业的从业人员最容易生气?教师肯定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年轻教师。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内心冲突和不安。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由于种种原因,广大教师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常常累得心力交瘁;又由于恨铁不成钢,往往气得七窍生烟而又无可奈何,这也许就是他们心情不愉快,以至早衰的重要原因。所以,首先,教师要保持健康的情绪和生活方式,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而幽默的优秀品质;其次,教师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正确处理师生间的矛盾,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做到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满足他们的正常需求。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心相通、情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