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语文课教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3880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就告诫同行“一定要把语文教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撰文《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他的名字叫做活”。“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
  至今有的教师仍信奉“重压之下出成绩,汗水时间换分数”,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有的教师为了大显身手,讲风过浓,越俎代庖;有的教师死抱着“练为主线”不放,练功过烈,师生疲于奔命,捉襟见肘;有的教师由“满堂灌”走向另一个极端“满堂问”,摆花架子,仅学得“活”之皮毛……如何把师生从呆板的教学程式和练习、考试、分数等枷锁中解脱出来?如何使师生花费时间、投人精力都较少,而又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便成了当前语文教改研讨的“难点”和“热点”。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途径可能有多条,方法也可能有多种,但可以肯定地说,语文教师“把课教活”乃不失为使语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治本”之举,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把语文课教活呢?
  一、“乐”是活的前提。“乐”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引导人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乐”也是潜在的学习动力,使人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乐”又是一位学习良师,使人加快获得知识的进程。《论语·雍也篇》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导致欢快,学起来能得到内在的满足。研究结果也表明,学习情绪轻松、愉快、高涨,学起来、教起来就容易活,效率也就高。那么如何做到乐呢?一是目标激励,化苦为乐。语文教师要从培养又红又专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人生目标,唤起他们学好语文的原动力,以苦为乐,化苦为乐。二是讲究实效,学有所乐。教师应设法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学有所得的快感,教师既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务实求真,使学生学有所乐。三是示范表率,寓教于乐。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自身的感召力,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亮相”,亦可经常“下水”作文。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其乐融融。
  二、“情”是活的关键。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基础上进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培养的对象不同于工厂里生产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会思维有感情的人,因而,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想把课教活, “感情丰富”是必不可少的。“情”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潜能,从某种角度说,语文课堂便是情感场,不少教材情文并茂,如果配上教育情绪饱满、面带微笑,“未成曲调先有情”,再加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轻松愉快,必能产生某种微妙的情感效应。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甘苦;少做“严父慈母”,多做兄长学友,使学生可亲近、可信赖、可仿效。没有心理距离,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这样教师就能得心应手,最佳发挥;学生则如坐春风,其情浓浓。
  三、“美”是活的完善。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曲优美和谐的动人乐章,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对教者而言,教态大方自然潇洒,板书简明美观巧妙,语言纯洁幽默诙谐,韵味无穷是美;对学生而言,阅读可感受美、领略美,论辩可赏析美、想象美,练习作文可体验美、创造美,要努力使双边活动配合默契,引人入胜,主旋律口人心弦,曲终余兴未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这个既狭小又广阔的美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塑造美的人生,真可谓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四、“智”是活的保证。“把课教活”就得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统天下,而应把学生推上主人公宝座。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导演”,而不是“主角,而且还得根据“主体”发挥情况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这就对教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需要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非凡的应变能力。首先要熟悉课标,对目标要求烂熟于心;其次要钻研教材,对知识点胸有成竹;且要了解学生,对施教对象了如指掌;再就是要讲究教艺,设法占“制高点”,找“诱发点”,抓“发散点”。或精心启发,细心观察,或耐心等待。具体讲:一是引导,主要是激发“情感场”;二是指导,主要是指导学习方法;三是启导,主要是开启思路;四是疏导,主要是疏导难点。看上去如行云流水,实际上匠心独运。
  总之,只有把课堂活起来,才能达到变教为学、会教会学、乐教乐学、活教活学的理想境界。
  
  赵伟,教师,现居河北乐亭。
其他文献
赵丽宏,诗人、散文家。上海市崇明人,1952年生于上海市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散文集、诗集、小说和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九十余部,有十八卷文集《赵丽宏文学作品》行世。曾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奖。2013年获塞尔维亚斯梅德雷沃金钥匙国际诗歌奖。2014年获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2019年获罗马尼亚米哈伊·爱明内斯库国际诗歌奖,被选为法国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作品被翻译成英
《三国演义》作为文学名著,给人们呈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是在历史形象基础上的再创造,文学形象不同于历史形象,我们接受文学形象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再认识的过程。应该说文学形象也是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而演进的,如何在现代视角下关照《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形象,同时赋予人物解读以趣味性,是本篇的意义所在。笔者以吕布、马超和典韦这三个形象为解读对象。谈谈对三国人物的形象再认识。    一、武力第一的吕布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2005年6月第2次印刷)认为鲁迅《灯下漫笔》一文中的“这一个小玩艺”是指“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也指后文所说的强盗官兵反复争夺天下,历史总陷入“一治一乱”的循环怪圈之中,老百姓总是在“奴隶”和“下于奴隶”两种命运之间反复挣扎。  笔者几经揣摩鲁迅文中内容,根据《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这一答案,尚有一点粗
一位逝者的手机短信实录    08-05-12 12:06  老爸,说好了的,今天我15岁生日,您和老妈一起为我的生日祝福的,可是您又失约了,这让女儿好伤心!面对着满桌的好菜,我和老妈都觉得缺了什么——您知道缺了什么吗,我的老爸!  08-05-12 12:13  对不起,我的宝贝女儿!爸不是跟你说过吗?这两天学校安排我们到山区支教——你看看山里的这些孩子。他们听说了,早就盼望着呢,你说我能不去吗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深化教改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和教学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使之从死气沉沉、毫无活力的“三味书屋”,回到生机盎然、情趣无限的“百草园”,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五动”教学法,效果很好。    一、让学生动心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
人才培养必须从小抓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幼年的生活是最主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教育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意味着,让他们时时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时时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快乐。快乐其实就在孩子们身边,就在孩子们手中。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把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当作自己不可推卸的职责。下面我谈谈自己这方面的体会。  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自信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位,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该怎么进行语文教学呢?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语文教学的自由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中指出:“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注重跨学科学习……”。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语文
高中作文教学中,修改是一个经常被忽略但又非常重要的环节。笔者结合十几年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经验,从作文评改环节分析其可行性与重要性,以期与各位行家探讨。    一、学生自改自评,培养自己作文后认真反思的习惯。    现实根据:据调查,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安排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这个环节。常规的做法是,学生一写好作文,马上上交,然后老师全批全改,然后再发给学生。这时,很多学生会关注老师给自己的评
情境教学通过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它注重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获得满足求知欲的快乐。以下是本人就语文教学中碰到的案例,谈三点体会。     一、让音乐在课堂流淌。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发人的联想和想像的一门艺术。它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据记载孔夫子闻《韶》,沉浸其中,“竟三月不知肉味”,击节赞曰:“《韶》尽善矣,又尽美矣
再鲜再美的鱼肉,如果只用油,而不用盐等其它佐料,也会让人没有食欲。相反,厨师在烹调时加一点葱、蒜、花椒、盐等作料,菜肴就会有滋有味,客人就会食欲大增。纵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作文满卷,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点:写文章时,给语言加点趣味“佐料”,文章就会趣味横生。因此,同学们要想在考场上写出一篇篇高分作文,首先就必须给你的作文语言加“佐料"。    “佐料”一:善用修辞  一篇文章如果修辞用得好,就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