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就有效课堂提问在初中语文教育的现实意义做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字 中学语文 课堂提问 现实意义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基本原则
课堂提问的目的就是要不断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快乐、轻松和有效。
(一)循循善诱,富于启发
教师在设计问题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设问的过程当作启发学生思路的过程,通过问题的循循善诱、旁敲侧击,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思维梗阻时,教师要巧言启发,帮助学生站在新的角度,理顺思路,通过对立或矛盾的启发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不断在新的层面上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分层设计,依序渐进
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语文课,需要站高一点、看远一点、想深一点,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问,科学地将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将难问题分解成几个易问题。做到分层设计、依序渐进、步步诱导,让问题设计得更科学,让学生解决问题更快乐。
(三)切合实际,激发兴趣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综合分析。理顺本节知识点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紧扣教学目标和具体教材内容,切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知识水平,让设计的问题变直为曲,引人入胜。若课堂提问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会感到嚼之无味、思之无趣。课堂提问若能做到曲问、巧问,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促进学生开动脑筋。活跃思维,有效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培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基本方式
(一)抓住关键词语
课堂提高要抓住关键词,把学生的思维触觉引到问题的焦点。有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言语作深入细致的品味、分析。例如在教授《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笔者就抓住“那时”设计相关问题:“课文中的‘那时’是指什么时候?”进而让学生明白“那时”指的就是十年浩劫,那时紫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就是暗喻当时整个国家命运。由此可见,抓住“那时”这一关键词,就是抓住了文章的文眼,打通了全文的脉络。
(二)抓住关键角度
就是要抓住关键角度迂回设问,不直接从正面设问,鼓励学生在更高层面、更深角度、更宽的视角上去想问题、求解答。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一课时,笔者就抓住具体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悲剧命运的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笔者设计了这么两个问题:“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孔乙己的悲剧是孔乙己自己造成的吗?”这样就让学生更加关注课文的情节,引起兴趣,通过对作品的表象本质的分析,最终解决核心问题。
(三)抓住关键因素
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就是互相之间的比较,例如:阅读教学中就会涉及作者的比较,内容的比较,文体的比较,主题和立意的比较,写作手法、构思、技巧的比较等等。一样描写送别场景的,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抒发的离别之情、告别之意大不相同。由此可见,教师抓住关键因素,强化比较,可以有效建立起信息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有效课堂提问在中学语文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进程中,师生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感情交流。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不仅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上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教师提问学生时如能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发扬民主教学,给学生创设一种融洽和谐、精神振奋、有问有答、有争有辩的学习氛围,这既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又可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为回答出问题而感到心情愉快,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使课堂保持活跃、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启迪学生思维
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倘若没有提问,学生限于知识不足而不能提出问题,就会对自己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学习中遇见“疑难”也不认为是“问题”。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产生,思维过程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取头脑中的相关信息,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在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整合和推论。
(三)获得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某个学生,这一学生很可能代表了班级同层次学生这一群体。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提问到哪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大致判断这一群体对知识的接受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有效地课堂提问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自觉性。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罗壮华.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3)
[2]孙继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22)
关键字 中学语文 课堂提问 现实意义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基本原则
课堂提问的目的就是要不断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快乐、轻松和有效。
(一)循循善诱,富于启发
教师在设计问题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设问的过程当作启发学生思路的过程,通过问题的循循善诱、旁敲侧击,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思维梗阻时,教师要巧言启发,帮助学生站在新的角度,理顺思路,通过对立或矛盾的启发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不断在新的层面上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分层设计,依序渐进
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语文课,需要站高一点、看远一点、想深一点,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问,科学地将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将难问题分解成几个易问题。做到分层设计、依序渐进、步步诱导,让问题设计得更科学,让学生解决问题更快乐。
(三)切合实际,激发兴趣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综合分析。理顺本节知识点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紧扣教学目标和具体教材内容,切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知识水平,让设计的问题变直为曲,引人入胜。若课堂提问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会感到嚼之无味、思之无趣。课堂提问若能做到曲问、巧问,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促进学生开动脑筋。活跃思维,有效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培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基本方式
(一)抓住关键词语
课堂提高要抓住关键词,把学生的思维触觉引到问题的焦点。有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言语作深入细致的品味、分析。例如在教授《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笔者就抓住“那时”设计相关问题:“课文中的‘那时’是指什么时候?”进而让学生明白“那时”指的就是十年浩劫,那时紫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就是暗喻当时整个国家命运。由此可见,抓住“那时”这一关键词,就是抓住了文章的文眼,打通了全文的脉络。
(二)抓住关键角度
就是要抓住关键角度迂回设问,不直接从正面设问,鼓励学生在更高层面、更深角度、更宽的视角上去想问题、求解答。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一课时,笔者就抓住具体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悲剧命运的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笔者设计了这么两个问题:“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孔乙己的悲剧是孔乙己自己造成的吗?”这样就让学生更加关注课文的情节,引起兴趣,通过对作品的表象本质的分析,最终解决核心问题。
(三)抓住关键因素
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因素就是互相之间的比较,例如:阅读教学中就会涉及作者的比较,内容的比较,文体的比较,主题和立意的比较,写作手法、构思、技巧的比较等等。一样描写送别场景的,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抒发的离别之情、告别之意大不相同。由此可见,教师抓住关键因素,强化比较,可以有效建立起信息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有效课堂提问在中学语文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进程中,师生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感情交流。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不仅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上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教师提问学生时如能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发扬民主教学,给学生创设一种融洽和谐、精神振奋、有问有答、有争有辩的学习氛围,这既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又可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为回答出问题而感到心情愉快,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使课堂保持活跃、轻松、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启迪学生思维
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倘若没有提问,学生限于知识不足而不能提出问题,就会对自己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学习中遇见“疑难”也不认为是“问题”。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产生,思维过程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取头脑中的相关信息,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在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整合和推论。
(三)获得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某个学生,这一学生很可能代表了班级同层次学生这一群体。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提问到哪一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大致判断这一群体对知识的接受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有效地课堂提问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自觉性。是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罗壮华.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3)
[2]孙继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