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1年,湖北省率先在全国试点湖北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改革,推行以技能考试为主(占70%)文化成绩(占30%)为辅的技能高考。2013年7月22日,湖北省第三届技能高考开考,有10800多名考生参加考试,人数创历史新高,从2015年起,湖北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将不再组织高职统考,全部实行技能高考。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数学课程应该大胆降低教学难度,以学生能听懂、能使用、能了解为主要教学目的进行调整,增强数学的实用性.
【关键词】技能高考;数学教学;实用性
2011年,湖北省率先在全国试点湖北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改革,推行以技能考试为主、文化成绩为辅的技能高考。2012年试点增加了机电类和计算机类专业,2013年7月22日,湖北省第三届技能高考开考,有10800多名考生参加考试,人数创历史新高,招录将按照专业技能考试成绩占70%,文化成绩占30%的加权分进行排名录取,合格者将升入高职、高专或本科院校,从2015年起,湖北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将不再组织高职统考,全部实行技能高考。“技能高考”打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模式。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曾说过“技能高考”产生的几个背景:第一就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形象地说就是高中毕业生只要参加高考,绝大多数考生都可以进入高等院校学习。高考的主要功能从单一选拔向既注重选拔又注重区分转变,这是这项改革的最大背景,第二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需要更多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第三是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职与高职的有效衔接将有利于体系的构建,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社会对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亟需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带动了中职高考政策的全面改革,中职文化课高考已逐渐失去了以选拔为主的职能,因此更应该从人们的实用性入手重新定位和把握,以学生能听懂、能使用、能了解为主要教学目的进行调整,增强数学的实用性,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就跟他们的技术、技能一样学完后能做到“脑袋里有,手里能做”,实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目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文化课的动力。现浅谈以下观点,以供商榷:
一、中职学生的数学现状
笔者从宜昌市教育局获悉,宜昌市中职与普通高中的招生逐年将稳定控制在5.5比4.5左右。这意味着,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要进入中职学校。昔日百里挑一,今朝来者不拒,且各中职学校竞相争抢生源。之所以选择中职学校,正是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差,道德品质弱的别无选择的选择,很大一部分学生家长甚至是抱着“学习成绩不好,出门打工太小,在家不好管教”的态度来到职业学校的。他们数学基础较差,学起来确实有困难,原因在于有些学生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对数学不感兴趣,慢慢掉队,(现在的家长都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从没兴趣到不想学,最后导致一窍不通;而另一些学生对数学虽然感兴趣,但一遇到困难就逃避,就想偷懒。他们共同的一点就是看不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因而学习起来提不起劲。使他们逐渐丧失学习信心,自暴自弃。
二、“技能高考”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中等职业教学与普通高中教学的显著区别就在于:中等职业教学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技能高考”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纸笔考试模式,让中职生、工人与普通高中生“错峰竞争”,打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让那些有技术,高技能的学生能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高层次的技师和工程师。因此数学的教学要迎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必须以满足基本的数学素养,基本的数学需求为基础,以服务专业课程,以符合职业生涯的发展为中心,从适应学生专业学习要求出发、从适应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出发,同时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中职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厌恶数学,害怕数学,主要原因是缺乏数学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培养数学意识。教学内容要让每位学生从不同程度上能听得懂、做得了。课堂上、课余时,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数学、想学数学、要学数学,能学数学,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意识就会增强,
2、改革教学内容,适度降低难度,增强数学趣味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首先就要改变他们“数学枯燥无味”这一观念,让他们了解数学这一门学科,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它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好多有趣的、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诲的故事和人物。如果我们将它们展现给我们的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看到的将是人文化的、富有趣味性的数学,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更不是让人头痛的函数,看不透的图形。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遂,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加强数学课和专业课的衔接教学。这是数学实用性的最好体现,专业课需要什么数学知识就引导学生多学习什么数学,努力创设数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数学在生活、专业方面的应用,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收集大量与专业相关的数学实例,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不断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数学的作用,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生“数学无用论”的思想,意识到数学是技术、技能的工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在线 2013年 7月22日
[2]新华网 农历二〇一四年二月初四
[3]汉网-武汉晚报 2014年3月23日
【关键词】技能高考;数学教学;实用性
2011年,湖北省率先在全国试点湖北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改革,推行以技能考试为主、文化成绩为辅的技能高考。2012年试点增加了机电类和计算机类专业,2013年7月22日,湖北省第三届技能高考开考,有10800多名考生参加考试,人数创历史新高,招录将按照专业技能考试成绩占70%,文化成绩占30%的加权分进行排名录取,合格者将升入高职、高专或本科院校,从2015年起,湖北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将不再组织高职统考,全部实行技能高考。“技能高考”打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模式。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曾说过“技能高考”产生的几个背景:第一就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形象地说就是高中毕业生只要参加高考,绝大多数考生都可以进入高等院校学习。高考的主要功能从单一选拔向既注重选拔又注重区分转变,这是这项改革的最大背景,第二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需要更多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第三是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职与高职的有效衔接将有利于体系的构建,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社会对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亟需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带动了中职高考政策的全面改革,中职文化课高考已逐渐失去了以选拔为主的职能,因此更应该从人们的实用性入手重新定位和把握,以学生能听懂、能使用、能了解为主要教学目的进行调整,增强数学的实用性,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就跟他们的技术、技能一样学完后能做到“脑袋里有,手里能做”,实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目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文化课的动力。现浅谈以下观点,以供商榷:
一、中职学生的数学现状
笔者从宜昌市教育局获悉,宜昌市中职与普通高中的招生逐年将稳定控制在5.5比4.5左右。这意味着,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要进入中职学校。昔日百里挑一,今朝来者不拒,且各中职学校竞相争抢生源。之所以选择中职学校,正是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差,道德品质弱的别无选择的选择,很大一部分学生家长甚至是抱着“学习成绩不好,出门打工太小,在家不好管教”的态度来到职业学校的。他们数学基础较差,学起来确实有困难,原因在于有些学生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对数学不感兴趣,慢慢掉队,(现在的家长都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从没兴趣到不想学,最后导致一窍不通;而另一些学生对数学虽然感兴趣,但一遇到困难就逃避,就想偷懒。他们共同的一点就是看不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因而学习起来提不起劲。使他们逐渐丧失学习信心,自暴自弃。
二、“技能高考”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中等职业教学与普通高中教学的显著区别就在于:中等职业教学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等职业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技能高考”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纸笔考试模式,让中职生、工人与普通高中生“错峰竞争”,打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让那些有技术,高技能的学生能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高层次的技师和工程师。因此数学的教学要迎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必须以满足基本的数学素养,基本的数学需求为基础,以服务专业课程,以符合职业生涯的发展为中心,从适应学生专业学习要求出发、从适应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出发,同时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职数学教学现状,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中职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厌恶数学,害怕数学,主要原因是缺乏数学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培养数学意识。教学内容要让每位学生从不同程度上能听得懂、做得了。课堂上、课余时,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数学、想学数学、要学数学,能学数学,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意识就会增强,
2、改革教学内容,适度降低难度,增强数学趣味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首先就要改变他们“数学枯燥无味”这一观念,让他们了解数学这一门学科,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客观需要。它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好多有趣的、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诲的故事和人物。如果我们将它们展现给我们的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看到的将是人文化的、富有趣味性的数学,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更不是让人头痛的函数,看不透的图形。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领会到数学的美、数学思想的深遂,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3、加强数学课和专业课的衔接教学。这是数学实用性的最好体现,专业课需要什么数学知识就引导学生多学习什么数学,努力创设数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数学在生活、专业方面的应用,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收集大量与专业相关的数学实例,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不断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数学的作用,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生“数学无用论”的思想,意识到数学是技术、技能的工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在线 2013年 7月22日
[2]新华网 农历二〇一四年二月初四
[3]汉网-武汉晚报 2014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