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不磊落”

来源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丰子愷也有不磊落时,如爱偷听别人的话。“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偷”也是为艺之道,正是这种“不磊落”,使得他成为一代大师。
   1931年,丰子恺住在嘉兴,一天他带着小女儿去烟雨楼,父女俩正贪婪地欣赏着南湖的秀美景色时,忽然邻座有几位游客提到丰子恺的名字。女儿正想说丰子恺是我父亲,他就坐在你们身边。丰子恺立刻示意女儿不要作声,自己却急忙坐到那几位游客的背后去。
   女儿明白父亲的意思,他是要偷听游客的话。其中有一个人说:“丰子恺画的人真怪,有的没有五官,有的脸上只有两条横线。这难道算是时髦吗?”丰子恺这是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的影响,叫作“有意无笔”,或“意到笔不到”,这样可以更含蓄,更耐人寻味,更给人以遐想的余地。
   这一风格却被一些国人认为怪,“怪”,是一种批评,丰子恺从此在人物的刻画上,下了更多的功夫。
   偷听得箴言,丰子恺一发不可收。
   1940年,他们一家流浪到贵州遵义,寄居在郊外的一座庄院里。有一天小女儿陪他到田野中散步,走得有些累了,便坐在一条石凳上歇脚。不一会儿一群人从那儿路过,见了石凳,也坐下来歇息。其中一个人指着庄院说:“你们知道吗?丰子恺就住在这个庄院里。”有了从前的经验,女儿不作声。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丰子恺的画来。
   丰子恺立刻把头埋在膝上,好像在打瞌睡,为的是不让他们认出自己来。那些人说了些赞美的话,什么“独具一格”“中外闻名”之类。后来一位中年人说:“不过,我总觉得丰子恺画的背景比较单调,往往几幅画背景都差不多。再说他最近在报上发表的几幅画,人物穿的是内地的服装,背景却是江南的。看来他画惯了江南的山水,内地的山水一时还画不像。”
   那些称赞的话丰子恺没放在心上,而这位中年人的话他却一字不漏地记在心里,不仅如此,回到家他还认认真真地把这些话记在日记中。打那以后,为熟悉内地的山水风景,丰子恺常常到郊外去写生。一次他还到离家很远的金鼎山上去,在寺院里寄宿了六七天。
   有人说,丰子恺何必偷听,直接向人征询意见不就得了?这样显得更为光明磊落。其实之前他未少征求过别人的意见。不过由于他的名声太大,人们往往只拣好听的说。
   偷听让丰子恺的画技越来越精湛,比如说他画的《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蜀江水碧蜀山青》《蜀道难》等画,就是在“偷”得别人的意见后,不断改进,其画作用笔更为简练,意境更为深远。画人物,注意通过生动的姿态让面部情态生动、幽默含蓄;画风景,山形奇特,气势磅礴,作为背景又与画中的人物高度吻合。
  【萤窗私语】
   所谓偷听,是要听到批评的话,这彰显了丰子恺虚怀若谷的精神。正如他在《画师日记》里所说:“赞美的话不足道,批评的话才可贵。”一个虚怀若谷的人,其胸壑中一定是山清水秀,风景殊异。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诵的对象。在诗人们的笔下,月亮被比喻成了许多有趣的事物。“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李白笔下的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是白居易笔下的月;“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是李贺笔下的月;“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这是五代词人牛希济笔下的月……这些诗句,比喻新奇,令人过目不忘。  不过,我最喜欢的却是爸爸对月亮的比喻:“月亮是一张老唱片,总在你望月的时候
期刊
我在大街小巷里不顾一切地奔跑着,寻找着,只为见他一面。  ——题 记  黄昏时分,我穿梭在街道里,夕阳被厚厚的云层遮挡着,很难显现出它的面容。  落叶满地,踏上去吱吱作响,凉爽的风吹拂着我的额头,令我的头发随风飘扬。奔跑的途中,我的心中乱成一团。  来到鱼塘前张望着,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着,时不时跃出水面,溅起一圈圈漂亮的涟漪。假山上的乌龟探出头来,四处眺望,随后又缩入壳中。水面上,淡粉色的莲花在浓
期刊
【导语】   我们在电影和戏剧中,经常会在结尾处看到反转。反转是一种在叙事中制造波澜的写作技法。这种技法可以大大提升文章的吸引力,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技法解析】   反转是指在叙事的过程中,情节突然发生反方向转变。反转技法的关键在于故事的结尾要对开头实现反转,因此在故事的前半部分要“铺平垫稳”,把事件发展的过程写得清楚生动。既不能让读者猜到结尾,又不能让反转显得突兀。
期刊
从未有什么人规定过,所有的角落都是阴暗的。自然,在阳光所及之处,连角落都可以是明媚的。  角落是明媚的,只是落满灰尘。我在书桌一角留下过涂鸦,很简单的小犬,藏在角落里,遗忘了很久,但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下子有了那么一种老友再逢之感,角落自然明媚了许多。  卧室阳台上,我总是给一个阳光最充足的地方留个空位。有时写作业,透过玻璃窗往外看,总是恍惚看见那最阳光的阳台一角,仿佛有一团咖啡色的毛茸茸之物,总是
期刊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技艺,修品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方式的“充电”。习近平主席就曾经提出一个“蓄电池理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充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
期刊
“烂醉如泥”一词常被解释为因饮酒过量而醉成一摊泥的样子。  遍览古代诗文,“醉如泥”一词颇多现身:李白诗有“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之詞,杜甫诗中亦有“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之句。  那么“醉如泥”中的“泥”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呢?南宋人吴曾对“醉如泥”中的“泥”作如下考辨:“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明确指出,“泥”不是泥土,而是一
期刊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面简洁明了,几乎没有什么审题障碍,只要扣住“月亮”进行写作就行。具体写作时,可按以下几步进行:  一、精选写作方向。“月亮”这一题目写作范围比较宽泛,可描写美妙的月景,可借月抒发心中的真情,可由月亮展开浪漫的想象,甚至还可在描写月亮的古典诗词中遨游。动笔之前,同学们不妨静下心来,对自己素材库中的“月亮”进行一番检索,确定具体的写作方向。如果你曾经认真观察过“超级
期刊
韩愈说:“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即身体各部分不齐备,不能成为完整的人。他以此作比喻,又说:“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说明要写好文章,在思维正确和清晰的基础上,必须掌握充足的词汇。那么,怎样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呢?多读多写,别无他途。  多读指阅读量大,名篇名段还要背诵。词语用得好不好,要从整体上去看,把绣在衣服上的花剪下来,还能称之为好吗?《荷塘月色》中写道:“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
期刊
【聚光灯·文题呈现】   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怀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关于家乡,你应该有许多内容可写:家乡的景色、物产、风俗,以及你在家乡的生活……不必面面俱到,要有侧重地写作。   2.直接抒情应基于相关的记叙、描写,顺势而发;间接抒情时,所写内容要与表达的情感相协调。
期刊
人们总说失去后才知道珍惜。而事实是,在拥有时,人们从未想过失去。——题记   秋千——再普通不过的游乐设施,却承载着我童年时代天真烂漫的回忆。可如今我已永远失去了它。   小时候,我家楼下有一个秋千,我非常喜欢这个秋千:我喜欢它吱吱呀呀的歌声,喜欢它前后摆动的姿态,更喜欢它托着我摇晃时,微风从脸颊边流过的清爽。   于是,这里成了我的乐园。我经常与同学三五相邀一起荡秋千。荡的方式不一:可以稳稳地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