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初中诗歌教学模式一直处于“呆滞”和“死板”的状态,许多教师为了省时、省事、省心,也为了应对考查的需要,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将词句的解释翻译和情感主旨理解,一股脑的“倒”给学生,这样一来,导致学生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他们只能机械的记忆诗歌的词句含义和思想感情,而并没有深入的理解诗歌本身,进而体会诗人的才情风貌。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由此可见,诗歌是需要诵读的,学生只有在诵读中,才能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内涵和走进诗人的内心。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做有效的诵读呢?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诗歌诵读教学过程中,恰当和适时地运用即时反馈系统,是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一、“即时反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即时反馈在心理学中可称为“反馈效应”,即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而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强化作用,促进了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反馈越及时,学习效果越好。心理学家C·C·罗西与L·K·亨利曾做过以下实验,一个班的学生被他们分成了三组,这些学生每日结束学习后就进行测验。然后做以下的区别对待,他们每天都告诉第一组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对第二组学生则是每周告诉他们一次,而对第三组学生,则一次也不告诉。这样持续进行了为期八周的教学。随后改变做法,将第三组与第一组对调,第二组不变,也照样做了八周的教学。结果是:第一组和第三组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较大的反转,第一组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而第三组的成绩却明显上升。第二组学生的情况则变化不大。这个实验表明,学生要想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同时,教师采用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促进作用也不尽相同,一般是教师的反馈不如学生做自我的主动反馈,并且即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效果更好。因此,教师如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即时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这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目前初中诗歌诵读教学过程中缺乏“即时反馈”
1.信息传递的固定性
在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讲授、板书及其他教学手段的辅助,将诗歌的词句解释和情感理解,直接教授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信息的输出端是教师,信息的接受端则是学生,诗歌内容是信息输出的内容,其他教辅手段就是教师灌输信息的工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占有绝对主动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初中普遍要进行大班的教学,如果教师经常照这样固定的“课堂四要素”结构,对诗歌的内容进行重复照搬,学生与教师势必难以进行有效的互动,同时也难以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及时的反馈,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肯定难以提高。
2.信息交流的单向性
在传统的诗歌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贯穿课堂始终,虽说保证了足够的信息传递量,但不足之处也非常的明显:由于教师对诗歌做“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导致信息的交流基本是单向的,其中缺乏有效的互动手段,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变得机械而往复,这将影响到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对诗歌的赏悟难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过程。换言之,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让教师在课堂上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学生并没有通过诵读等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诗歌内容和情感主旨进行信息加工,进而构建起自己的理解体系,整个诗歌学习的过程只是在被动地接收。在这种单向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过程,师生之间互动信息的反馈变得难于实现。
3.信息反馈的滞后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不少教师也在变更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再做一味的“满堂灌”。一些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会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观察学生课堂的反应,进而捕捉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情况,但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这样的方法得到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有的教师会用做题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做出反馈,可是有些学生盲目跟从,教师也难以得到学生的准确反馈;有的老师在讲授完诗歌后,期望通过作业和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相比课堂上学生的及时反馈,这种反馈形式显得周期过長,无法及时体现学生的学习状况。由于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的滞后,导致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对教学的重难点做到“把脉及时,诊断正确”。
三、“即时反馈”在初中诗歌诵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音频即时反馈系统的运用及效果分析
传统的诗歌教学模式下,学生诵读诗歌常常流于形式。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教师在学生诵读过程中难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又或是受教师本人诵读水平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大多不愿在课堂做大规模的诵读活动。实际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完全可以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辅助诗歌的诵读教学。例如,教师可采用音频及时反馈教学模式来弥补传统诗歌教学模式的局限,音频即时反馈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播放名家朗读音视频让学生对诗歌有直观的感受,接着学生利用音频系统软件进行录音比读,学生在与名家比读、同学之间比读以及自身比读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最后达到诵读诗歌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欣赏名家朗诵和各种比读的过程中,能循序渐进的理解诗歌的情感主旨,并且因为能够回听名家、同学和自己的朗读作品,所以,能够非常直观的提升诗歌诵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虽然在操作音频录制时会耗费一定的时间,但是学生在学习时有了新的学习方向,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进而提升了学习效率和效果。
2.AiSCHOOL平台及时反馈系统的过程原理
哈佛大学学者马尔祖认为,学习应该包含两个过程:一是知识的传递,二是知识的内化。传统的诗歌教学,知识传递都在课上进行,知识的内化则在课后训练中完成,这种学习的模式机械而死板。笔者发现,运用AiSchool教学平台则可以突破这种局限,此平台应用“云 管 端 咨询”架构,聚合精准丰富的数字化内容,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教与学全流程。因此,教师可利用此平台将诗歌学习的“四自”主动权交给学生,即课前学生在云端“自选”学习资源,包括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词句的解释翻译等,为接下来的学习储备知识。接着学生“自学”提出问题,在课前将问题通过平台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课上学生通过平台,在教师的点拨下,以 “自诵”诗歌为主要学习活动,体味诗歌的情感主旨。课后学生可将诵读的作品“自传”至班级资料库,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内化并延伸课上所学内容。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利用平台自主预习——课上教师推送名家诵读音视频——学生在鉴赏后进行首次整体录音——进行在线课堂讨论——教师利用广播系统做点拨——学生做第二次个人录音 ——再次欣赏名家诵读——广播系统再次点拨——反复比读形成第三次录音作品——学生上传作品至平台做成果展示——学生利用平台做课后的讨论迁移。
3.AiSCHOOL平台及时反馈系统使用效果分析
效果分析一:及时反馈个人学习成果,构建诗歌诵读教学模式
运用AiSchool平台及时反馈系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满意程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通过课前微课、音频、视频、图片的展示,结合AiSchool中录音系统、讨论系统及投票分析系统等功能,运用课上的讨论、自由朗读、比较朗读、自行录音等形式,将诗歌诵读教学的重点——“诵出情感”凸显出来。特别是当学生听完自己的音频录音,经过教师的点拨、评价、分析,就更加愿意再做一遍,以求听到自己的录音作品完成得如何及改进的程度如何,这种情感体验是传统诗歌教学模式中无法感觉到的。由于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全程参与,教师只是起到了“旁观者”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很好的反馈,他们的自主参与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增大了学生想学好诗歌的内在动力,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效果分析二:利用平台实现内容的反馈迁移,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
AiSchool教学平台拥有较强的云端服务功能,学生在课上形成的录音作品,可即时上传到云端保存,学生回家之后使用自己的账号,可以在云端随时调出作品,结合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再次检视自己是否能够诵出诗歌的情感。同时,学生亦可利用系统中的组群功能,邀请同学组成学习群,在群内进行诗歌诵读的互赏和讨论。这样一来,固有的学习时空限制被打破,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随时都可以做诗歌的诵读学习,这样就进一步的巩固了课上的学习成果。
一、“即时反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即时反馈在心理学中可称为“反馈效应”,即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而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强化作用,促进了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反馈越及时,学习效果越好。心理学家C·C·罗西与L·K·亨利曾做过以下实验,一个班的学生被他们分成了三组,这些学生每日结束学习后就进行测验。然后做以下的区别对待,他们每天都告诉第一组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对第二组学生则是每周告诉他们一次,而对第三组学生,则一次也不告诉。这样持续进行了为期八周的教学。随后改变做法,将第三组与第一组对调,第二组不变,也照样做了八周的教学。结果是:第一组和第三组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较大的反转,第一组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而第三组的成绩却明显上升。第二组学生的情况则变化不大。这个实验表明,学生要想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同时,教师采用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促进作用也不尽相同,一般是教师的反馈不如学生做自我的主动反馈,并且即时反馈比远时反馈效果更好。因此,教师如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即时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这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目前初中诗歌诵读教学过程中缺乏“即时反馈”
1.信息传递的固定性
在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讲授、板书及其他教学手段的辅助,将诗歌的词句解释和情感理解,直接教授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信息的输出端是教师,信息的接受端则是学生,诗歌内容是信息输出的内容,其他教辅手段就是教师灌输信息的工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占有绝对主动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初中普遍要进行大班的教学,如果教师经常照这样固定的“课堂四要素”结构,对诗歌的内容进行重复照搬,学生与教师势必难以进行有效的互动,同时也难以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及时的反馈,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肯定难以提高。
2.信息交流的单向性
在传统的诗歌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贯穿课堂始终,虽说保证了足够的信息传递量,但不足之处也非常的明显:由于教师对诗歌做“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导致信息的交流基本是单向的,其中缺乏有效的互动手段,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变得机械而往复,这将影响到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对诗歌的赏悟难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过程。换言之,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让教师在课堂上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学生并没有通过诵读等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诗歌内容和情感主旨进行信息加工,进而构建起自己的理解体系,整个诗歌学习的过程只是在被动地接收。在这种单向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过程,师生之间互动信息的反馈变得难于实现。
3.信息反馈的滞后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不少教师也在变更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再做一味的“满堂灌”。一些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会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观察学生课堂的反应,进而捕捉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情况,但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这样的方法得到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有的教师会用做题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做出反馈,可是有些学生盲目跟从,教师也难以得到学生的准确反馈;有的老师在讲授完诗歌后,期望通过作业和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相比课堂上学生的及时反馈,这种反馈形式显得周期过長,无法及时体现学生的学习状况。由于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的滞后,导致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对教学的重难点做到“把脉及时,诊断正确”。
三、“即时反馈”在初中诗歌诵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音频即时反馈系统的运用及效果分析
传统的诗歌教学模式下,学生诵读诗歌常常流于形式。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教师在学生诵读过程中难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又或是受教师本人诵读水平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大多不愿在课堂做大规模的诵读活动。实际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完全可以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辅助诗歌的诵读教学。例如,教师可采用音频及时反馈教学模式来弥补传统诗歌教学模式的局限,音频即时反馈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播放名家朗读音视频让学生对诗歌有直观的感受,接着学生利用音频系统软件进行录音比读,学生在与名家比读、同学之间比读以及自身比读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最后达到诵读诗歌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欣赏名家朗诵和各种比读的过程中,能循序渐进的理解诗歌的情感主旨,并且因为能够回听名家、同学和自己的朗读作品,所以,能够非常直观的提升诗歌诵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虽然在操作音频录制时会耗费一定的时间,但是学生在学习时有了新的学习方向,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进而提升了学习效率和效果。
2.AiSCHOOL平台及时反馈系统的过程原理
哈佛大学学者马尔祖认为,学习应该包含两个过程:一是知识的传递,二是知识的内化。传统的诗歌教学,知识传递都在课上进行,知识的内化则在课后训练中完成,这种学习的模式机械而死板。笔者发现,运用AiSchool教学平台则可以突破这种局限,此平台应用“云 管 端 咨询”架构,聚合精准丰富的数字化内容,覆盖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教与学全流程。因此,教师可利用此平台将诗歌学习的“四自”主动权交给学生,即课前学生在云端“自选”学习资源,包括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词句的解释翻译等,为接下来的学习储备知识。接着学生“自学”提出问题,在课前将问题通过平台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课上学生通过平台,在教师的点拨下,以 “自诵”诗歌为主要学习活动,体味诗歌的情感主旨。课后学生可将诵读的作品“自传”至班级资料库,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内化并延伸课上所学内容。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利用平台自主预习——课上教师推送名家诵读音视频——学生在鉴赏后进行首次整体录音——进行在线课堂讨论——教师利用广播系统做点拨——学生做第二次个人录音 ——再次欣赏名家诵读——广播系统再次点拨——反复比读形成第三次录音作品——学生上传作品至平台做成果展示——学生利用平台做课后的讨论迁移。
3.AiSCHOOL平台及时反馈系统使用效果分析
效果分析一:及时反馈个人学习成果,构建诗歌诵读教学模式
运用AiSchool平台及时反馈系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满意程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通过课前微课、音频、视频、图片的展示,结合AiSchool中录音系统、讨论系统及投票分析系统等功能,运用课上的讨论、自由朗读、比较朗读、自行录音等形式,将诗歌诵读教学的重点——“诵出情感”凸显出来。特别是当学生听完自己的音频录音,经过教师的点拨、评价、分析,就更加愿意再做一遍,以求听到自己的录音作品完成得如何及改进的程度如何,这种情感体验是传统诗歌教学模式中无法感觉到的。由于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全程参与,教师只是起到了“旁观者”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很好的反馈,他们的自主参与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增大了学生想学好诗歌的内在动力,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效果分析二:利用平台实现内容的反馈迁移,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
AiSchool教学平台拥有较强的云端服务功能,学生在课上形成的录音作品,可即时上传到云端保存,学生回家之后使用自己的账号,可以在云端随时调出作品,结合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再次检视自己是否能够诵出诗歌的情感。同时,学生亦可利用系统中的组群功能,邀请同学组成学习群,在群内进行诗歌诵读的互赏和讨论。这样一来,固有的学习时空限制被打破,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随时都可以做诗歌的诵读学习,这样就进一步的巩固了课上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