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面向全体、适切个性的外语学习课堂

来源 :英语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1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针对教材、课程、评价、育人方式、教研、招生考试录取等相关指导性教育政策文件高密度发布的背景下,课堂阵地的核心改革行動成为整套“组合拳”的精要部分,外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容小觑。
  第一,目前教师所反馈的普遍问题是班额大,班容量几乎都是40人以上。对于更注重实践和互动交流的外语课程来说,超过25人的班级、40—45分钟的课时长度很难保证全部学生个体获得平等的关注和充分实践的机会。
  第二,通过调研观察,学生在外语能力方面体现出的水平差异明显高于其他学科,受客观外在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目前,学生语言基础、水平及能力差异也有加大的趋势。同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英语学业表现在140分以上,也有学生只有40分及以下的表现。
  第三,知识和思维分离,教、学、评分裂等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教师对外语教学的认识尚有不足,其中有一个误区就是教师把语言知识和技能、思维、创新能力割裂,还存在“先基础训练,后思维培养”的划界认识,因此,在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群体课堂中就会出现知识过度输入,思维被忽略的现象。一些教师把讲解等同于理解,把记住概念或术语等同于内化,忽略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由于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还有一段长路要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英语学科学习的吸引力不足,学生的内驱力不足。
  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教师需要具备“逆转”思维,将看似的“劣势”变为“优势”。如班级人数多,意味着观点多、角度多、方法多,只要教师把每个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真实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并且愿意表达真实的感受和独特的看法,就能化“劣”为“优”。
  要解决第二个问题,根本是要转变观念。其实,学生不仅仅在外语能力和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其性格、爱好、特长、学习风格等都独特不一。每位教师都要有“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意识。尊重差异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是教学的原点,也是课堂育人方式变革的焦点。例如,在学习风格方面,80%的学生都是动觉或视觉型学习者,只有不到20%的学生是听觉型学习者。但目前课堂内容的80%主要由教师讲授,这种方式与80%的学生的学习风格是不匹配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和丰富授课方式,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在材料呈现方式上,要视听交叉融合,以此满足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如此,就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讲的是同样的语言”,学生就不需要进行信息转换或翻译,减少转码过程中的信息丢失风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要解决第三个问题,教师需要深入认识和理解语言知识和技能、思维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认识教、学、评之间的关系,并能够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实现教、学、评的统一,实现知识和思维的统一。由于提问是组织课堂的主要手段,所以优质提问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研究表明,教师平均每天要问100—300个问题,约合每分钟1—3个问题。这意味着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许多教师要问130万—200万个问题。然而,这其中大多数问题是简单的回忆性问题或是关于事实或内容的低水平、表层式问题,其他则主要是程序性问题,甚至超过一半的问题与课堂管理有关。哈蒂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说话的时间平均占70%—80%,过度教的现象依然占据课堂。在70%的课堂时间内,教师的提问通常会引出学生不超过3个单词或不多于5秒的回应。课堂观察显示,在很多外语课堂上,焦点问题少,琐碎问题多;基于正确答案的问题多,基于“促进思考”的问题少;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付式回应多,无条件投入的倾听和有效追问少,很少会进一步追问或尝试理解隐藏在答案后的思维。因此,目标清晰、表述简洁、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帮助学生在各自认知水平上理解内容的优质提问有待加强。教师要设计开放、“促进思考”的问题,而不是追求统一“答案”的问题。
  在强化优质提问的同时,教师还要提升追问意识。通过追问,学生可以对当前所学不断反思(Reflect)、重新思考(Rethink)和修改(Revise)已有的想法,不断改进复杂表现,在知识和思维上得到提升。
  优质提问和深度追问还有助于教师把大班容里学生的开放、个性化优势体现出来,把知识和能力、思维与创新统一起来,有效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从提高课堂提问质量入手引领一场行为导向的变革在某种意义上是提高课内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值得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有力推动。
  当然,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优质提问和差异化教学只是可行的方案之一。创设面向全体、适切个性,学生知识与思维同步发展的外语课堂是一道多解题。智慧众筹、找准切口、创新解决的过程本身就是改革。我们需要一次由内到外、行为导向的革新。革新的导入可以从认识和理解理念开始,但必须以行为和行动来落地,历经实践打磨检验,从而真正促进对理念的认可和认同、融化和内化。
其他文献
我们总说,辩证地看待、对待外来教学理论,是“他为我用”“洋为中用”的正解.但究竟怎样做就辩证了呢?从表面意义看,辩证的通俗涵义就是取其优点、舍弃缺陷.但这样讲,还是不尽透彻.我们又该怎样识别“优点”和“缺陷”呢?
期刊
外指委成立的背景与使命rn《英语学习》:王老师,您好!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外指委”)成立后,我们很荣幸能够刊发外指委的首期专栏,也希望广大基础外语教育工作者能通过本期专栏,更好地了解外指委.首先,请您谈谈外指委组建的背景与使命.
期刊
结合特色专业探讨课程教学与实践模式创新,对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并加强办学特色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融合地球科学专业特色的“智能计算”课程教学与实践模式,探讨专业特色在“智能计算”课程中融合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通过提炼典型的地球科学领域问题和智能计算方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课程实践将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人工智能人才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德育功能可以从三个维度概括: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满足人类交往需要、实现高效社会治理.对新时代德育功能深入探究,必然追溯到对道德自身的认识和对影响个体道德因素的分析.本文通过从文化、意识形态、协调机制三重视角审视道德,以及从人类自身发展需要、社会经济基础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三方面深入分析马克思道德思想,并结合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从动机、环境、结果三方面归纳新时代道德影响因素,塑造新时代的德育功能.
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建构主义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学习被广泛地认为是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建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生成活动。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是相辅相成的,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进而创设出一个理想而和谐的课堂,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课堂生成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体现,是教师教育思想的体现,是学习交流的桥梁。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各个学习
期刊
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巧妙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拨动学生心弦,与作者感同身受;诱发学生思考,领悟文章内涵;激发学习兴趣,触动表达欲望……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设计课文中的“问点”,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问在关键处  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般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而制定的,课堂上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提出任务链教学能促进中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观点,并阐述了任务链的内涵和价值;接下来,笔者提出真实任务与巩固练习相结合、启发挑战与迁移延展相结合、知识能力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三条任务链设计原则;之后选取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1和Unit 12的任务链设计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任务链设计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点启示。  关键词:中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任务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转而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拥有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作用。现代社会,音乐美学研究是对音乐的本质、特征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全面研究,它有助于为音乐表演艺术增添丰富性和创造性。本文通过阐述现代音乐美学和音乐表演艺术的相关概念,分析当代音乐表演艺术现状,提出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带来的启示,旨在为音乐表演者提供参考。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体。它既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古人云:读书动笔墨。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正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办法。“随文练笔”即通常所说的“课堂小练笔”,它以课文内容为写作材料,体现了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理解的有机结合。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