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来源于实践,这是真理,无有实践,哪来的理论?《画论》的含义,是画家的经验、体会、认识的总结,它可以谈技法,可以谈境界,也可以谈观察自然的变化等等,因此,《画论》是画家实践的总结。
现在画论书出了不少,理论认识的观点也很多,但比较权威的我认为还是清代石涛《苦瓜和尚话语录》、现代的潘天寿的《听天阁画谈随笔》,他们的理论最具影响,因此不少人学习它,运用他们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当然,中国从历史来看,从东晋的顾恺之就有《画云台山记》,南齐谢赫《古画语录》,刘勰《文心雕龙》,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五代荆浩《笔法记》,郭熙《临泉高致》,清代王概《芥子园画传》等理论也带有指导意义,很有必要认真研究它。现代的黄宾虹、齐白石、林凤眠、傅抱石、李可染也有不少很好的绘画心得,他们的理论都非常有道理,是他们多年来实践的总结,因此,学习绘画的人也可以借鉴。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理论讲授应结合作品,因而从古到今的绘画都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对每幅作品的年代、作者、名称、风格内容都进行分析,使学生听起来比较好懂,看起来比较直观,让学生了解理论的同时,也看到中国绘画的名作,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等名句名言重点阐述个人的观点,因为对于名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再如谢赫六法,从古到今讲解的人很多,说法不一,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根据个人的认识进行论述,对学生解释,同时也告诉学生自己去分析,用自己的思维理解古人的说法是否正确,如何运用于实践。讲授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给予解答,使学生心里明白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学生实践经验少,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很准确,但仍然给予鼓励,对这种大胆谈个人认识的做法,应给予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技法的讲授,因为技法更加实用,更加具体,所以对画面上的艺术形式技法和特点进行论述,并对技法的规律要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学生提出过去临了不少画法,但到了大自然中写生还是不会运用,看不出有什么皴法和线,我给他们解释,不会运用的原因还是因为画的少,没有真正的把它印在脑子里,所以不会运用,对着大山,找不出线的变化,那也是因为不会观察的缘故,山的结构不会用线概括出来,面对着现实中的树,不会运用四面出枝去写生,所以画的单调,不够充分;水流变化更多,旋转方向多,转折不能很好的用线提炼出来,因此,显得水画的不活;云彩变化丰富,阴天下雨风云变幻。表现起来就更难,但云彩更是画面增加气势和动感,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就应该运用空白和勾线的方法表现出来,可是学生实践少,不知道如何去表现,所以,写生中表现的不恰当,同学们指出外出写生时,画面上为什么平,我说:平的原因是没有画出空间,没有画出节奏,山水空间是用水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树石山应该用生动的笔法、墨法来表现,这样画面上才不显得单调。李可染画的画面对比强烈,把光的感觉都能表现出来,画面不会平;陆严少用线多,但墨色运用的变化大,层次丰富,画面生动极了,学生应该认真去研究这些大师的作品,这样画面就不会显的单调、乏味,多读名作,找出自己的处理方法,可以在个人的写生中运用,这样掌握以后可以再创作。
学生提出如何对待创作之前的学习,我说:学习还是应该有目的性,是创作山水还是花鸟,目的要明确,山水就认真观察一山一石一树一草,找出他们的物趣,物态一点一滴的搜集创作素材,把石头组织好,山组织好,树组织好,要对着大自然精心安排,使得能在创作中得到运用;如果画花鸟,就应该对花卉局部和整体认真去观察,了解花的姿态,对鸟的姿态、动态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把各种生动的姿态纪录下来,等到创作时可以灵活的运用,而且表现出生灵的动感,这样为创作收集大量的素材,才有可能在创作中得心应手。学生提到现在中国画像老牛拉破车,我说:这个说法不对,因为中国画同京剧一样是中国的国粹,是民族的东西,水墨、勾线、用墨、用色、造型都有一定的程式规律,规律的总结不是某一个人完成的,而是从古到今众多画家的智慧结晶,运用这些规律去写生创作才能具有民族特色和特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观点是十分正确的,在下去多少年也不会改变,而且还会发展,学生还提到,毕业后不能搞专业感到遗憾时,我说:你们可以以画养画,因为只要有一定的基本功,画商品画没有什么不好,可以练习技法,练习个人的技能,等技法成熟,可以进入写生创作阶段,这样不就可以随心愿了吗?学生还提出,考研对于专业是否有那么重要,我说:不考研以后也可以当一个画家,但考上以后层次更高,因为它结识的面比较广,创作机会也会更多,对发展肯定有好处,成功的机率就会大一些。学生认为西方有这么多画派,中国为什么没有,我说:中国画也还是有的,如:林风眠的中西结合,张仃的装饰画,张大千的泼彩,他们都是有特点的,虽然没有叫出什么派,但他们都是在不断的创新。能成为一个派别,得有不少人画类似的画,观点一致。如:云南画派,不少人画的西双版纳风情,蒋铁峰、丁绍光等,他们的画都有自己的个性,但也都有共性,所以他们叫云南画派。谈到抽象时,我说:有人追求个性,画所谓的大写意,而且还起了很好的名字,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没有传统基本功,只是在那里放开胆子,不讲构图,不讲色彩,不讲意境,搞形式,与名人合影,请名人吹捧,可真是把"艺术与社会结合"了,把艺术的本质给变味了,这种现象不少,而且有越来越多之势,可以这样说,这些人的东西一定成为历史的垃圾,让后人嗤之以鼻,这种现象不正常,违背了艺术规律,艺术规律是什么?艺术规律是艺术家以生活为基础,创作美好的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看了有美感,有美的享受,而不是无章法、无技巧、无目的的乱画,这样是不尊重艺术的。由于有的官员不研究艺术,不了解这些"艺术家"的心态,随着去捧,这样就更加助长了这些人在艺术领域里所谓的"创造",破坏了社会的风气,有学者提出来说现代画不如古人画的有静气,我同意这种观点,过去人不可能像现代人那么功利,因此,作品使人看后有沉静之气,我主张学生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要有一颗平常心,真诚的对待艺术,真诚的研究艺术,真诚的弘扬艺术,做一个真真正正的艺术家,不随大流,要有个人的主见。
关于艺术理论,我有如此的感受,我想理论指导实践是没错的,但是我认为理论比较乱了,学生学习起来有不知所措之感,从古到今,理论重要,哪些重要,哪些是可以去研究,理论课应该搞清楚,否则学生脑子里分辨不出哪些是正确的,可取的,哪些不必要去花精力了解它,知识海洋太大了,做为一个画家,如果成天围着理论去转,在文字里游戏,那么哪有多少时间去实践,理论研究是搞艺术理论的事情,而不是做为一个画家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的,否则一辈子在理论里边也出不来。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并不是完全正确,但根据个人的体会,总是认为时间应该用在实践上,不要花太多时间去读一些与专业不相近的东西,留出宝贵的时间去了解有意义的知识。现在理论文章不少,发表文章去硬性去做,这些现象在有的单位是比较多见的,要求必须要发表多少论文,其实,真正了解一下论文的意义有多少,有多少是作者真心要去写的,对社会有多少益处,这些都值得思考、研究。现在人生活的很累,是否能有一片天地是艺术家自由的空间?现在要求学术研究教学提高,个人的综合修养提高,要真正做一个艺术家,心灵纯净,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同样有一颗纯真的心灵对待艺术,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社会向前发展,培养什么人的事是大问题,是艺术界人们思考的课题。现在人们生活提高了,提高了人的素质,培养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是一大国策,可我认为现在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在艺术领域里并未真正的得到很好的运用,因为教学过程中的不恰当是学生内心并未感到一种平静,并未有一种安全感,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能安心的静下心来,他们总感到不安,因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精神压力大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问题,这样的一代人在将来又如何在心灵上对社会有好感,这能认为社会对他的成长有益吗?这种心情将来在社会上能很好的回报社会吗,不难想像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它将对社会的稳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理论应该解决的是与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的学习成长致关重要,因此,理论的思考使我联想到理论与学生的整个人生的发展,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有关,中国优秀的文化应做为学生学习的之本,把中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释家文化做为基点,教育学生有一颗良好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社会,我想这样一代人将来在艺术领域里才能成为中华文明的脊梁。
现在画论书出了不少,理论认识的观点也很多,但比较权威的我认为还是清代石涛《苦瓜和尚话语录》、现代的潘天寿的《听天阁画谈随笔》,他们的理论最具影响,因此不少人学习它,运用他们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当然,中国从历史来看,从东晋的顾恺之就有《画云台山记》,南齐谢赫《古画语录》,刘勰《文心雕龙》,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五代荆浩《笔法记》,郭熙《临泉高致》,清代王概《芥子园画传》等理论也带有指导意义,很有必要认真研究它。现代的黄宾虹、齐白石、林凤眠、傅抱石、李可染也有不少很好的绘画心得,他们的理论都非常有道理,是他们多年来实践的总结,因此,学习绘画的人也可以借鉴。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理论讲授应结合作品,因而从古到今的绘画都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对每幅作品的年代、作者、名称、风格内容都进行分析,使学生听起来比较好懂,看起来比较直观,让学生了解理论的同时,也看到中国绘画的名作,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等名句名言重点阐述个人的观点,因为对于名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再如谢赫六法,从古到今讲解的人很多,说法不一,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根据个人的认识进行论述,对学生解释,同时也告诉学生自己去分析,用自己的思维理解古人的说法是否正确,如何运用于实践。讲授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给予解答,使学生心里明白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学生实践经验少,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很准确,但仍然给予鼓励,对这种大胆谈个人认识的做法,应给予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技法的讲授,因为技法更加实用,更加具体,所以对画面上的艺术形式技法和特点进行论述,并对技法的规律要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学生提出过去临了不少画法,但到了大自然中写生还是不会运用,看不出有什么皴法和线,我给他们解释,不会运用的原因还是因为画的少,没有真正的把它印在脑子里,所以不会运用,对着大山,找不出线的变化,那也是因为不会观察的缘故,山的结构不会用线概括出来,面对着现实中的树,不会运用四面出枝去写生,所以画的单调,不够充分;水流变化更多,旋转方向多,转折不能很好的用线提炼出来,因此,显得水画的不活;云彩变化丰富,阴天下雨风云变幻。表现起来就更难,但云彩更是画面增加气势和动感,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就应该运用空白和勾线的方法表现出来,可是学生实践少,不知道如何去表现,所以,写生中表现的不恰当,同学们指出外出写生时,画面上为什么平,我说:平的原因是没有画出空间,没有画出节奏,山水空间是用水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树石山应该用生动的笔法、墨法来表现,这样画面上才不显得单调。李可染画的画面对比强烈,把光的感觉都能表现出来,画面不会平;陆严少用线多,但墨色运用的变化大,层次丰富,画面生动极了,学生应该认真去研究这些大师的作品,这样画面就不会显的单调、乏味,多读名作,找出自己的处理方法,可以在个人的写生中运用,这样掌握以后可以再创作。
学生提出如何对待创作之前的学习,我说:学习还是应该有目的性,是创作山水还是花鸟,目的要明确,山水就认真观察一山一石一树一草,找出他们的物趣,物态一点一滴的搜集创作素材,把石头组织好,山组织好,树组织好,要对着大自然精心安排,使得能在创作中得到运用;如果画花鸟,就应该对花卉局部和整体认真去观察,了解花的姿态,对鸟的姿态、动态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把各种生动的姿态纪录下来,等到创作时可以灵活的运用,而且表现出生灵的动感,这样为创作收集大量的素材,才有可能在创作中得心应手。学生提到现在中国画像老牛拉破车,我说:这个说法不对,因为中国画同京剧一样是中国的国粹,是民族的东西,水墨、勾线、用墨、用色、造型都有一定的程式规律,规律的总结不是某一个人完成的,而是从古到今众多画家的智慧结晶,运用这些规律去写生创作才能具有民族特色和特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观点是十分正确的,在下去多少年也不会改变,而且还会发展,学生还提到,毕业后不能搞专业感到遗憾时,我说:你们可以以画养画,因为只要有一定的基本功,画商品画没有什么不好,可以练习技法,练习个人的技能,等技法成熟,可以进入写生创作阶段,这样不就可以随心愿了吗?学生还提出,考研对于专业是否有那么重要,我说:不考研以后也可以当一个画家,但考上以后层次更高,因为它结识的面比较广,创作机会也会更多,对发展肯定有好处,成功的机率就会大一些。学生认为西方有这么多画派,中国为什么没有,我说:中国画也还是有的,如:林风眠的中西结合,张仃的装饰画,张大千的泼彩,他们都是有特点的,虽然没有叫出什么派,但他们都是在不断的创新。能成为一个派别,得有不少人画类似的画,观点一致。如:云南画派,不少人画的西双版纳风情,蒋铁峰、丁绍光等,他们的画都有自己的个性,但也都有共性,所以他们叫云南画派。谈到抽象时,我说:有人追求个性,画所谓的大写意,而且还起了很好的名字,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没有传统基本功,只是在那里放开胆子,不讲构图,不讲色彩,不讲意境,搞形式,与名人合影,请名人吹捧,可真是把"艺术与社会结合"了,把艺术的本质给变味了,这种现象不少,而且有越来越多之势,可以这样说,这些人的东西一定成为历史的垃圾,让后人嗤之以鼻,这种现象不正常,违背了艺术规律,艺术规律是什么?艺术规律是艺术家以生活为基础,创作美好的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看了有美感,有美的享受,而不是无章法、无技巧、无目的的乱画,这样是不尊重艺术的。由于有的官员不研究艺术,不了解这些"艺术家"的心态,随着去捧,这样就更加助长了这些人在艺术领域里所谓的"创造",破坏了社会的风气,有学者提出来说现代画不如古人画的有静气,我同意这种观点,过去人不可能像现代人那么功利,因此,作品使人看后有沉静之气,我主张学生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要有一颗平常心,真诚的对待艺术,真诚的研究艺术,真诚的弘扬艺术,做一个真真正正的艺术家,不随大流,要有个人的主见。
关于艺术理论,我有如此的感受,我想理论指导实践是没错的,但是我认为理论比较乱了,学生学习起来有不知所措之感,从古到今,理论重要,哪些重要,哪些是可以去研究,理论课应该搞清楚,否则学生脑子里分辨不出哪些是正确的,可取的,哪些不必要去花精力了解它,知识海洋太大了,做为一个画家,如果成天围着理论去转,在文字里游戏,那么哪有多少时间去实践,理论研究是搞艺术理论的事情,而不是做为一个画家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的,否则一辈子在理论里边也出不来。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并不是完全正确,但根据个人的体会,总是认为时间应该用在实践上,不要花太多时间去读一些与专业不相近的东西,留出宝贵的时间去了解有意义的知识。现在理论文章不少,发表文章去硬性去做,这些现象在有的单位是比较多见的,要求必须要发表多少论文,其实,真正了解一下论文的意义有多少,有多少是作者真心要去写的,对社会有多少益处,这些都值得思考、研究。现在人生活的很累,是否能有一片天地是艺术家自由的空间?现在要求学术研究教学提高,个人的综合修养提高,要真正做一个艺术家,心灵纯净,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同样有一颗纯真的心灵对待艺术,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社会向前发展,培养什么人的事是大问题,是艺术界人们思考的课题。现在人们生活提高了,提高了人的素质,培养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是一大国策,可我认为现在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在艺术领域里并未真正的得到很好的运用,因为教学过程中的不恰当是学生内心并未感到一种平静,并未有一种安全感,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能安心的静下心来,他们总感到不安,因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精神压力大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问题,这样的一代人在将来又如何在心灵上对社会有好感,这能认为社会对他的成长有益吗?这种心情将来在社会上能很好的回报社会吗,不难想像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它将对社会的稳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理论应该解决的是与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的学习成长致关重要,因此,理论的思考使我联想到理论与学生的整个人生的发展,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有关,中国优秀的文化应做为学生学习的之本,把中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释家文化做为基点,教育学生有一颗良好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社会,我想这样一代人将来在艺术领域里才能成为中华文明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