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思考中等专业学校的改革时,必须对已出现的新情况有充分的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已逐步深入人心,提高受教育程度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高级技工这两个大的变化,这正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就业导向。
职业教育从来是和经济建设紧密相连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不能不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当前在思考中等专业学校的改革时,必须对已出现的新情况有充分的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已逐步深入人心,提高受教育程度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择业的自由度,收入的丰厚程度,都和受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努力扩大教育能力,不仅可以满足日益高涨的教育需求,而且能缓解就业压力,拉动经济增长,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高级技工这两个大的变化,这正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结合当前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办好、办活中等职业教育,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应当认真加以考虑的。
1、面向小城镇发展,寻求专业建设新的增长点。
当前一些中专校,为使专业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该注意的是在拓展老专业以及新专业的建设中,不能只着眼于大中城市,当前在学校专业的建设中应当十分注意小城镇的发展,思索如何为小城镇的发展做出贡献。小城镇建设除了要认真解决好规划布局、产业定位、环境保护等问题外,其所需各方面的人才和如何提高进城农民文化素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应当认真开展调研,设置那些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切实为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服务,积极探索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路子。在开设新专业时,除注意到向企业和事业单位输送毕业生外,还应尽量考虑设置学生毕业后可以个体从业、独自创业的专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政策,又易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2、深化教学改革,为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沟通创造条件。
要加大对教学改革的指导力度,明确办学方向,突出专业特色,进一步调整和规范专业设置,积极探索两年制改革。
就目前来说,职业教育的内容"不职业"。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的教材内容设计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突出问题就是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而缺乏实用知识和技能培训。比如,汽车维修专业,很多课程都是在讲热力学原理,但是发动机的检修需要的不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公式的推倒和换算,而是快速的判断出问题所在。曾经有一个故事很有说服力,奔驰公司的培训经理来华访问,参观国内合作单位的培训技术学校,校长很高兴的介绍他们的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间所要学习的课程,这些课程比德国奔驰公司的培训课程厚很多,奔驰公司的培训经理看过之后说,很不客气的说,"这么多的培训,对于如何做好奔驰车并没有太多价值。而我们培养的技术工人就是为了能做好奔驰车。"再一个问题是教育内容陈旧,很多教材一贯制是一个普遍现象,一旦教材确定了,几年内容不更新,甚至于很多教材都是几十年前制定的,内容陈旧,注重基础原理,而少了当前应用的知识。因而培养出来技术人才,到企业之后,无法适应企业应用的现实情况,还需要企业在岗培训,使得职业教育形同虚设。然而,如何使教材能迅速的更新,符合企业现实应用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没有企业的介入,仅仅依靠教育部门的努力,是很难做到的。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及时发现潜在的人才需求,适时开办相应的新专业,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优势专业。教学内容要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技能为中心,充分体现培养目标,按照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的原则,文化课以够用、适用为度,强化专业技能、实行弹性学制。基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出发点,组织行业管理专家、技术专家积极构建新的课程目标、修改相关方案、改革教学模式、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
现在的问题,一是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比例太少;二是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限制了一部分学生通过考试进入高一层次学校学习,即使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也很吃力。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延缓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沟通。解决前一个问题只要国家政策稍做调整即可;而解决后一问题只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目前,一些学校采取分班上课、假期补课和择优推荐等办法。我认为较为可行的办法是采用"学分制"。修满学分的学生即可参加学校开出的各种文化课,为升入高一级学校作准备。另外学校更科学地安排课程和实习,也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文化课的机会,象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还是有必要设置的,毕竟有一大部分学生本身就是由于基础文化差才来上我们的中等职业学校的。
3、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教特色。一定要转变办学理念,就业是反映办学方向和教学质量的风向标,职业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在研究市场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着力点。探索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多渠道合作方式。
当前的职业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嘴上职业教育,缺乏实践。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事实上,职业教育是一个高投入教育。在实际设备上实训,在职业教育上有着很重的比重。然而,国内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这使得教和学两个环节上,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教室嘴上说操作,嘴上说结果;学生耳朵听,手上记,这样的职业培训结果与实际操作的培训有很大差距。在传统行业,设备的更新周期相对缓慢一些,而对于一些新兴行业,比如IT行业,技术的发展很快,设备的更新速度也很快,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设备的更新压力也很大,客观上加剧了设备缺乏的矛盾。这就需要学校要根据市场来安排课程,并由此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尤其是教师,要让他们从思想上将这一教学环节上升到一个高度,重视起来;另一方面改善实践场所,增加实践器材,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让每一台设备都运转起来,真正作到物有所值。
4、要重视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
在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中强化创业教育,既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意义。创业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要多创造实践体验和实践活动的机会,包括模拟职业环境实践、专业学习、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通过开展职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职业体验。学生能够切身感受职业工作环境及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真实了解职业的性质及职业活动中的人际关系。"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本位"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职业指导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而应以能力的形成为主线,组织丰富多彩、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 、职业教育要保持连续性和针对性。
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应建立以合理的知识和能力架构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为背景、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心的学生职业辅导体系,并付诸实践。总结不同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我们发现其内容架构大致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年级"择业指导"。一年级学生从普通中学进入职校,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此时,大多数学生对职校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学习,不知如何走好三年职校之路。学生虽已选定了专业,但并不一定了解它、热爱它。对于所学专业相对应职业群的素质要求,更是一片茫然。因此,职业指导从学生一进校就应抓起。一年级"择业指导"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放在"学生所学专业今后就业情况以及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重点放在"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等问题上。使学生了解与本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有关的职业资格,通晓科技进步对本专业对应职业群及相关职业群的影响以及这些职业群的演变趋势;使学生明确,现行的职业资格标准是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职业会随科技进步而演变,职业资格标准也会不断调整。
——二年级"创业指导"。"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个人开辟新的生活道路的社会活动。把"创业"作为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社会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学生要靠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谋取职业。然而,由于当前我们的学生大部分从小受到磨炼的机会较少,不愿、不敢、也不会去创业,对今后就业,更多的是想得到父母、亲戚、学校的帮助,缺乏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在二年级进行创业教育十分必要。其重点要放在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创业品质的培养、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能力的形成上。"创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应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创业教育包括创业的意义、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创业的心理障碍及克服、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创办小型企业的基本条件和步骤等。
——三年级"就业指导"。职业指导课程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学生就业,而学生要实现就业,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懂得求职就业的有关知识和技巧。因此,"就业指导"课主要内容应以就业为目标,以求职知识和技巧为手段,以调整就业心态为主线,使学生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主动与被动等关系,掌握求职就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在摸清当地经济特点和就业市场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出职业决策,尽快地适应社会,转变角色,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
总之,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举措;也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就业导向。
职业教育从来是和经济建设紧密相连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不能不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当前在思考中等专业学校的改革时,必须对已出现的新情况有充分的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已逐步深入人心,提高受教育程度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择业的自由度,收入的丰厚程度,都和受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努力扩大教育能力,不仅可以满足日益高涨的教育需求,而且能缓解就业压力,拉动经济增长,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高级技工这两个大的变化,这正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结合当前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办好、办活中等职业教育,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应当认真加以考虑的。
1、面向小城镇发展,寻求专业建设新的增长点。
当前一些中专校,为使专业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该注意的是在拓展老专业以及新专业的建设中,不能只着眼于大中城市,当前在学校专业的建设中应当十分注意小城镇的发展,思索如何为小城镇的发展做出贡献。小城镇建设除了要认真解决好规划布局、产业定位、环境保护等问题外,其所需各方面的人才和如何提高进城农民文化素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应当认真开展调研,设置那些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切实为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服务,积极探索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路子。在开设新专业时,除注意到向企业和事业单位输送毕业生外,还应尽量考虑设置学生毕业后可以个体从业、独自创业的专业。这样做,既符合国家政策,又易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2、深化教学改革,为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沟通创造条件。
要加大对教学改革的指导力度,明确办学方向,突出专业特色,进一步调整和规范专业设置,积极探索两年制改革。
就目前来说,职业教育的内容"不职业"。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的教材内容设计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突出问题就是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而缺乏实用知识和技能培训。比如,汽车维修专业,很多课程都是在讲热力学原理,但是发动机的检修需要的不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公式的推倒和换算,而是快速的判断出问题所在。曾经有一个故事很有说服力,奔驰公司的培训经理来华访问,参观国内合作单位的培训技术学校,校长很高兴的介绍他们的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间所要学习的课程,这些课程比德国奔驰公司的培训课程厚很多,奔驰公司的培训经理看过之后说,很不客气的说,"这么多的培训,对于如何做好奔驰车并没有太多价值。而我们培养的技术工人就是为了能做好奔驰车。"再一个问题是教育内容陈旧,很多教材一贯制是一个普遍现象,一旦教材确定了,几年内容不更新,甚至于很多教材都是几十年前制定的,内容陈旧,注重基础原理,而少了当前应用的知识。因而培养出来技术人才,到企业之后,无法适应企业应用的现实情况,还需要企业在岗培训,使得职业教育形同虚设。然而,如何使教材能迅速的更新,符合企业现实应用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没有企业的介入,仅仅依靠教育部门的努力,是很难做到的。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及时发现潜在的人才需求,适时开办相应的新专业,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优势专业。教学内容要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技能为中心,充分体现培养目标,按照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的原则,文化课以够用、适用为度,强化专业技能、实行弹性学制。基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出发点,组织行业管理专家、技术专家积极构建新的课程目标、修改相关方案、改革教学模式、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
现在的问题,一是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比例太少;二是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限制了一部分学生通过考试进入高一层次学校学习,即使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也很吃力。这两个问题不解决,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延缓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沟通。解决前一个问题只要国家政策稍做调整即可;而解决后一问题只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目前,一些学校采取分班上课、假期补课和择优推荐等办法。我认为较为可行的办法是采用"学分制"。修满学分的学生即可参加学校开出的各种文化课,为升入高一级学校作准备。另外学校更科学地安排课程和实习,也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文化课的机会,象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还是有必要设置的,毕竟有一大部分学生本身就是由于基础文化差才来上我们的中等职业学校的。
3、以就业为导向,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教特色。一定要转变办学理念,就业是反映办学方向和教学质量的风向标,职业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在研究市场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着力点。探索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多渠道合作方式。
当前的职业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嘴上职业教育,缺乏实践。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事实上,职业教育是一个高投入教育。在实际设备上实训,在职业教育上有着很重的比重。然而,国内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这使得教和学两个环节上,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教室嘴上说操作,嘴上说结果;学生耳朵听,手上记,这样的职业培训结果与实际操作的培训有很大差距。在传统行业,设备的更新周期相对缓慢一些,而对于一些新兴行业,比如IT行业,技术的发展很快,设备的更新速度也很快,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设备的更新压力也很大,客观上加剧了设备缺乏的矛盾。这就需要学校要根据市场来安排课程,并由此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尤其是教师,要让他们从思想上将这一教学环节上升到一个高度,重视起来;另一方面改善实践场所,增加实践器材,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让每一台设备都运转起来,真正作到物有所值。
4、要重视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
在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中强化创业教育,既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意义。创业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要多创造实践体验和实践活动的机会,包括模拟职业环境实践、专业学习、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通过开展职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职业体验。学生能够切身感受职业工作环境及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真实了解职业的性质及职业活动中的人际关系。"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本位"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职业指导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而应以能力的形成为主线,组织丰富多彩、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 、职业教育要保持连续性和针对性。
职业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应建立以合理的知识和能力架构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真实的职业环境为背景、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心的学生职业辅导体系,并付诸实践。总结不同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我们发现其内容架构大致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年级"择业指导"。一年级学生从普通中学进入职校,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此时,大多数学生对职校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学习,不知如何走好三年职校之路。学生虽已选定了专业,但并不一定了解它、热爱它。对于所学专业相对应职业群的素质要求,更是一片茫然。因此,职业指导从学生一进校就应抓起。一年级"择业指导"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放在"学生所学专业今后就业情况以及所学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上,重点放在"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全面认识自己和社会"等问题上。使学生了解与本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有关的职业资格,通晓科技进步对本专业对应职业群及相关职业群的影响以及这些职业群的演变趋势;使学生明确,现行的职业资格标准是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职业会随科技进步而演变,职业资格标准也会不断调整。
——二年级"创业指导"。"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个人开辟新的生活道路的社会活动。把"创业"作为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社会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学生要靠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谋取职业。然而,由于当前我们的学生大部分从小受到磨炼的机会较少,不愿、不敢、也不会去创业,对今后就业,更多的是想得到父母、亲戚、学校的帮助,缺乏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在二年级进行创业教育十分必要。其重点要放在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创业品质的培养、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能力的形成上。"创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应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创业教育包括创业的意义、创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创业的心理障碍及克服、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创办小型企业的基本条件和步骤等。
——三年级"就业指导"。职业指导课程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学生就业,而学生要实现就业,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懂得求职就业的有关知识和技巧。因此,"就业指导"课主要内容应以就业为目标,以求职知识和技巧为手段,以调整就业心态为主线,使学生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主动与被动等关系,掌握求职就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自谋职业的方法和途径,在摸清当地经济特点和就业市场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出职业决策,尽快地适应社会,转变角色,找到自己的职业位置。
总之,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举措;也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