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的深入,很多学校还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至上,各学校都想方设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于是老师心目中只有分数及利益;学生心目中也只有分数,学生带着不健全的心理踏入社会,违背了教育的宗旨,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令教育者值得深思的问题。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不但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教育;优生;差生;分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入,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曙光,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对于我们的学生意义重大。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根本,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却没能落到实处,很多学校还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至上,各学校都想方设法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于是老师心目中只有分数及利益;学生心目中也只有分数,学生带着不健全的心理成长,违背了教育的宗旨。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令教育者值得深思的问题。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不但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世,懂得奉献社会,才是最终目标。
一、教师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优等生而忽视差生。
随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推展和深入,各学校都纷纷想尽一切办法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上级也纷纷出台相关文件对老师进行施压,好像评价一所校或一位老师,教学质量成为衡量的唯一标准。教师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于是在教学中只重视优生,对其极力表扬、赞誉,对差生令眼相待,极端批评、排斥。优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目中无人;差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暴自弃。小学生思想还没有成熟,是非辨别能力更差,但是模仿能力及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会模仿,时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差生认为自己智力不好,不如人,别人瞧不起,产生自卑心理,自己就是差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有些教师对差生冷眼相待,对后进生冷漠,甚至嘲讽,只管关注优生。教师待生不平等,学生受到歧视,学生内心深处受到伤害,危害终身。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
二、教师带着功利心,片面追求分数至上。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至上,各学校及教师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来提高升学率和声誉。农村小学也不例外,在老师眼里心里只有学生分数与教师利益;学生眼里心里只有分数,分数高就骄傲自满看不起同学、甚至老师。老师带有功利心上课,培养的学生必然有功利心。教师挖空心思提高教学质量,是为了给自己凭职、凭绩效奖金提供条件,所以,不惜采用各种极端的手段。比如:以种种借口把差生推到别的班级或别的学校去。测验不合格的罚抄试卷20遍。罚学生跑步、扫厕所等等。在强大的压力下学生严重偏科、厌学甚至逃学。很多老师都遇到一种情况:上课时学生总是偷偷做某科作业。究其原因就是怕某某老师罚。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学生只想怎样应付老师,怎样逃避惩罚。学生的知识能力得不到均衡发展更谈不上思想道德的培养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不但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世,为别人为社会做贡献才是教育的目的。
三、素质教育,应该以德育为先。
在农村学校很多老师都这样叹息:“现在学生都享受国家的营养餐,顿顿都有肉吃,脸上也红润了,个子也长高了,但是学生不想学习,不懂礼貌,更好吃懒做,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啊。”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值得深思。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学生缺少德育思想的教育。现在的农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都去打工,把孩子扔在家里,有的有爷爷奶奶照顾,有的托付亲戚、邻居照看,在感情的亏欠就从经济上弥补,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吃好、穿好、给钱多,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这是孩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的原因。德是事业之根,为人之本。道德品质好比是一棵大树的树根,知识技能、才艺好比花、果、枝、叶。树根扎不牢不深,营养缺乏,花果必然也就是不好。当今的高材生,国家的栋梁之材,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出卖国家利益而走向犯罪的比比皆是。这是我们的教育的问题?还是社会价值观的问题?一个人的学历、能力高低就代表其素质就高低吗?其实也不然。夫子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夫子强调传道放在前面,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学习知识、技能放在后,知识不代表素质。教育之根就是德,德之根是就是孝道,孝道是做人的本分。懂得孝敬父母,就会关心、体贴别人,知恩才能报恩。在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教育最好时机。他们的思想还比较单纯,在家里有父母疼爱,在学校有老师关爱。此时教育他们如何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将来还要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四、素质教育学生负担越减越重。
小学生本应该无忧无虑,无烦无恼地生活,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减轻学生负担这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可是学生负担越减越重。
首先,来自家长的负担。望子成龙,望子成凤,是千万个家长的心愿,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比别人好,将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些家长除了督促孩子在学校认真学习以外,还给孩子买课外练习,孩子在学校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家要完成家长布置的家庭作业;周末有些家长还给孩子请各种家教:英语、数学、语文家教;或参加各种不同的兴趣班:如绘画班、钢琴班、舞蹈班等。在学校教师教,回家家庭教师教。学生整天在紧张的气氛下学习。教什么?教知识、教技能。长什么?长知识、长能力。却不能增长智慧,就是忽视德育的教育,只教学生学会做事,却忽略教育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其次,来自学校、老师的负担。在家长的期望中,在社会的各方面的压力下,学校制定了各种制度,對老师对学生进行量化,量化只是一种工作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开工作,但是量化的目的却事与愿违。为了达到目的有些教师不择手段,加重学生作业量,不但增长了教师争、贪自私的不良风气,失去了作为教师育人的美德,也增加了老师之间的矛盾,也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压力。导致产生对学习的厌恶、逃避,事与愿违,教育者深思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素质教育当然要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德育教育应该放在首位,特别是教育者应该有高度的觉悟,忠实履行落实“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教育宗旨。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教育;优生;差生;分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入,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曙光,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对于我们的学生意义重大。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根本,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却没能落到实处,很多学校还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至上,各学校都想方设法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于是老师心目中只有分数及利益;学生心目中也只有分数,学生带着不健全的心理成长,违背了教育的宗旨。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令教育者值得深思的问题。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不但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世,懂得奉献社会,才是最终目标。
一、教师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优等生而忽视差生。
随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推展和深入,各学校都纷纷想尽一切办法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上级也纷纷出台相关文件对老师进行施压,好像评价一所校或一位老师,教学质量成为衡量的唯一标准。教师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于是在教学中只重视优生,对其极力表扬、赞誉,对差生令眼相待,极端批评、排斥。优生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目中无人;差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暴自弃。小学生思想还没有成熟,是非辨别能力更差,但是模仿能力及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会模仿,时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差生认为自己智力不好,不如人,别人瞧不起,产生自卑心理,自己就是差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有些教师对差生冷眼相待,对后进生冷漠,甚至嘲讽,只管关注优生。教师待生不平等,学生受到歧视,学生内心深处受到伤害,危害终身。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
二、教师带着功利心,片面追求分数至上。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至上,各学校及教师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来提高升学率和声誉。农村小学也不例外,在老师眼里心里只有学生分数与教师利益;学生眼里心里只有分数,分数高就骄傲自满看不起同学、甚至老师。老师带有功利心上课,培养的学生必然有功利心。教师挖空心思提高教学质量,是为了给自己凭职、凭绩效奖金提供条件,所以,不惜采用各种极端的手段。比如:以种种借口把差生推到别的班级或别的学校去。测验不合格的罚抄试卷20遍。罚学生跑步、扫厕所等等。在强大的压力下学生严重偏科、厌学甚至逃学。很多老师都遇到一种情况:上课时学生总是偷偷做某科作业。究其原因就是怕某某老师罚。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学生只想怎样应付老师,怎样逃避惩罚。学生的知识能力得不到均衡发展更谈不上思想道德的培养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不但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世,为别人为社会做贡献才是教育的目的。
三、素质教育,应该以德育为先。
在农村学校很多老师都这样叹息:“现在学生都享受国家的营养餐,顿顿都有肉吃,脸上也红润了,个子也长高了,但是学生不想学习,不懂礼貌,更好吃懒做,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啊。”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值得深思。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学生缺少德育思想的教育。现在的农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都去打工,把孩子扔在家里,有的有爷爷奶奶照顾,有的托付亲戚、邻居照看,在感情的亏欠就从经济上弥补,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吃好、穿好、给钱多,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这是孩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的原因。德是事业之根,为人之本。道德品质好比是一棵大树的树根,知识技能、才艺好比花、果、枝、叶。树根扎不牢不深,营养缺乏,花果必然也就是不好。当今的高材生,国家的栋梁之材,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出卖国家利益而走向犯罪的比比皆是。这是我们的教育的问题?还是社会价值观的问题?一个人的学历、能力高低就代表其素质就高低吗?其实也不然。夫子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夫子强调传道放在前面,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学习知识、技能放在后,知识不代表素质。教育之根就是德,德之根是就是孝道,孝道是做人的本分。懂得孝敬父母,就会关心、体贴别人,知恩才能报恩。在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教育最好时机。他们的思想还比较单纯,在家里有父母疼爱,在学校有老师关爱。此时教育他们如何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将来还要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四、素质教育学生负担越减越重。
小学生本应该无忧无虑,无烦无恼地生活,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减轻学生负担这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可是学生负担越减越重。
首先,来自家长的负担。望子成龙,望子成凤,是千万个家长的心愿,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比别人好,将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些家长除了督促孩子在学校认真学习以外,还给孩子买课外练习,孩子在学校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家要完成家长布置的家庭作业;周末有些家长还给孩子请各种家教:英语、数学、语文家教;或参加各种不同的兴趣班:如绘画班、钢琴班、舞蹈班等。在学校教师教,回家家庭教师教。学生整天在紧张的气氛下学习。教什么?教知识、教技能。长什么?长知识、长能力。却不能增长智慧,就是忽视德育的教育,只教学生学会做事,却忽略教育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其次,来自学校、老师的负担。在家长的期望中,在社会的各方面的压力下,学校制定了各种制度,對老师对学生进行量化,量化只是一种工作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开工作,但是量化的目的却事与愿违。为了达到目的有些教师不择手段,加重学生作业量,不但增长了教师争、贪自私的不良风气,失去了作为教师育人的美德,也增加了老师之间的矛盾,也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压力。导致产生对学习的厌恶、逃避,事与愿违,教育者深思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素质教育当然要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德育教育应该放在首位,特别是教育者应该有高度的觉悟,忠实履行落实“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教育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