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老家村东有一条小河,弯弯的小河伸向远方,这条小河是多年用来排涝抗旱支流小河,是我们的命运河。根治海河时期小河两岸彩旗招展,一千多人来到这里在嘹亮的歌声伴随中,热火朝天的奋战了半个多月,对那条小河加宽清淤,在小河上又重新建造了一座又宽又长的桥,起名“前进桥”。蜿蜒的小河焕然一新。缓缓流淌的河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有时会突然跃出水面又落入水中,不知它的去向,留下那一层层散开的波纹。一颗颗枝繁叶茂的垂柳和白杨树在岸边扎根落户。枸杞棵上挂满了红果。色泽各异的鲜花点缀在两岸草坪上,连同蓝天白云映照在水中。
这儿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
六、七月的天气很热,我和伙伴们经常脱光衣服来河边玩。一次我们之中个子较高的一位伙伴异想天开的说:“我从岸坡上助跑几步然后一个猛子(潜水)就到了对岸”。我说:“你水性很差过不去的”。可另一个伙伴说:“电影里救小孩的志愿军罗盛教就是边跑边脱衣服扎猛子跳进水里的,那是在冬天有冰。现在是夏天,跳吧。”结果他在河中心停下了,我们一起把他拉上岸,给他拍后背按肚子一通忙乎,见他又吐水又咳嗽,我们才穿好衣服一起回家。
金秋时节是丰收的季节,金黄金黄的粮食陆续收入屯仓。秋风吹过,有些枯萎的树叶随风飘落在草坪上,一群麻雀不厌其烦的在河岸边飞来飞去。
我经常陪邻居家的梁四去河边放羊玩,河床上已经全部结冰,厚厚的冰层看上去似城里的柏油马路,我找来砖头在冰层上砸开一个洞,捞起一小块冰放进嘴里,哇!真凉,就是不甜。
梁四是个老光棍也是个老羊倌,人很老实,我们村里的小孩差不多都乐意找他玩,因为他会讲故事,爱讲一些老辈子的事。他说:“老辈子人冬天会把这里的冰一块一块的收藏起来,先用油布裹好,再用棉被把冰块包严,放进深深的地窖里,不让它透风冰就不会化掉,到来年的夏天再拿出来卖钱。当年我的爷爷就是用这种办法换回来一头小绵羊和三斤棉籽油”。我嚼着冰块认真地听他讲着故事。“后来呢?”我追问道,他说:“自从市面上有了冰棍以后”,那东西比河里冰块要好吃还很甜,家里存的冰块自然就无人问津了,那些冰只好丢到猪圈里足足好几天才化掉。说完后梁四赶着他的羊向前走去,我在冰面上溜着冰。
麦田需要浇水,大家陆陆续续地在河岸上架机器抽水,河里的水没几天所剩无几,好端端的一层冰塌陷下去,横倒竖歪,看上去让人心痛。
春暖花开,不知小河何时又涨了好多水,又恢复了往日景色。县文工团来到我们村,女演员选中在我们家住,母亲、姐姐还有我忙为她们收拾房子,我陪着演员姐姐们来到小河边,都说这儿是练功喊嗓子的好地方。
一天县里派人来文工团现场采访,为了拍到合适的景来到小桥上,姐姐们左一张右一张的照个够,我把《龙江颂》节目扮演江水英的姐姐拉到一边,担心而又认真的提醒说:“我听说照相多了不好,相机会把人身上的血抽干,人容易生病”。话音一落大伙都笑了,笑得前仰后合。
她们要走了,村民们和演员挥着手道别,四辆马车浩浩荡荡驶出村子,我真舍不得她们走,追到村东那条小河边,那清澈的水中倒映着姐姐们渐渐远去的身影。
在小桥上,我看着姐姐们远去的背影,不知所措,站了好一会儿。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是母亲向我走来。“跟我回家吧。”我用祈求的语气问妈妈:“姐姐们什么时候再回来?”“你先回家吃饭,等你长成大人了姐姐们就来了”母亲温和地说。我无奈地跟随母亲走回家里,往日院子里说笑喧闹的气氛荡然无存。姐姐们住过的房间里,此时一片肃静,床边只留下她们的脚印儿,是那个姐姐的,我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我呆呆地回忆着姐姐们的每一张笑脸。打扫房间时发现姐姐们遗失的小发卡。我急忙捡起来,小心地把小发卡收藏在我的小木盒里。期待着姐姐们有机会再来我家居住,顺便把小发卡还给她们。
期待能早日再能见到姐姐们,看她们表演节目,跟她们一起玩。
过了几天,父亲从外地回来给我买来了一套儿样板戏小画册,还给我制作了一个《红灯记》里李玉和上刑的道具。这套(玩具)可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翻看小画册里的人物,想到文工团演员们在舞台上的扮装,有了一些安慰和喜悦。有时看小画册时,来了兴趣,指着某个人物,对母亲和小朋友们说,这个像剧团里的这个姐姐,像那个姐姐……
我渐渐长大了,也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领着我,拎着我的小书包,把我交给了老师。学校里经常搞一些文艺活动和体育活动。我和同学们排着队来到小河边,大家一起来在这里格外高兴。
小学毕业后我顺利考入县一中,全家人为之高兴。
村長大叔闻讯赶来对我父亲说:“这孩子有出息,咱们就支持他念下去!将来考上高中再考上名牌大学。到那时.....”老村长那喜悦的神情溢于外表。我知道那是他对人才的渴望。他临走时从兜里掏出一沓面额不一的人民币,对我父亲说:“这一百元钱是咱全村人支持孩子读书的一份心意。”
我们村离县城距离有20多里路,学校规定住校生半月回家-趟,每次回学校父亲只给我45块钱,平均每天的饭费不能超过三元,如有剩余的钱就买学习用品。“你是去学校读书,不是去摆阔”,听父亲的语气再看他的表情有些激动。他稍稍停顿了一会接下来又语气平和了一些,说:“如果你不乐意就别去念了,眼下咱家里里外外事情很多也缺少人手。”
妈妈在一旁为我边收拾物品边对我说:“别误会了你爸的意思,家里用钱的地方很多,花钱时节省着点,现在读中学再考上大学,以后再为你....”接着妈妈改了话题又微笑着说:“读书多好呀,天天在教室里坐着又不用下地干活,没有风吹日晒,伙食苦一点没啥能吃饱就行,你可要明白,学习是要心静,生活要俭朴,读书是在为自已积累知识……”说话间把一串咸菜塞进我的包里。我没有了怨言也没有其它要求。只要我能天天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条件差一点也没啥说的。
第二天早上父母早早起床,特意为我单独做好了一大碗面,放到桌子上。牛肉的香味儿让我食欲大增。我好奇的问母亲。”那里来的牛肉?真香!”
母亲微笑着答到:“哪来的牛肉不重要,重要的是好不好吃”?嗯,好吃!”我大口吃面 嚼着香喷喷的牛肉,连忙应答到。
只有过节日或者家里来了贵客吃饭,我才有机会品尝到好吃的饭菜。记得多少次过年过节时吃一顿两顿水饺,母亲每次用筷子把饺子平均分到每个碗里,如果谁感觉吃不饱按老规矩就着吃个馒头衬饱。而今天我知道这碗面是对我升学的奖励,也是对我情绪的安抚。更是父母对孩子无言的疼爱。
一天,学校的饭菜卖完了,我只好到校外去买馒头,途中经过一家牛肉拉面的摊位,生意很兴隆,拉面师傅用双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将一块白面团三下两下就伸拉的像毛线一样粗细均称的面条,再把它丢进开着水的锅里,大火苗烧的半锅水上下滚动,面条在水中时隐时现,另位师傅把碗摆在案板上,用筷子和笊篱把煮熟的面捞到碗里,然后在面条上放些香菜,牛肉片和牛肉汤,瞬时热气腾膦的牛肉面散发着浓的诱人香味,让人食欲大增。当时我也真想来一碗,可是,我无奈的转身离开了那儿,默默的拿着用五角钱买回来的馒头回到了教师室。
吃一碗拉面花几块钱,对别人来说算不了什么,可是对我而言,那是奢侈,是超支。我真正支付得起的是每顿饭两个馒头,一份咸菜和学校食堂里2毛钱一份的菜汤。
作者简介:张忠伍,1967年7月,男,河北邢台市,职员,高中,研究方向:文学,诗歌。
这儿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
六、七月的天气很热,我和伙伴们经常脱光衣服来河边玩。一次我们之中个子较高的一位伙伴异想天开的说:“我从岸坡上助跑几步然后一个猛子(潜水)就到了对岸”。我说:“你水性很差过不去的”。可另一个伙伴说:“电影里救小孩的志愿军罗盛教就是边跑边脱衣服扎猛子跳进水里的,那是在冬天有冰。现在是夏天,跳吧。”结果他在河中心停下了,我们一起把他拉上岸,给他拍后背按肚子一通忙乎,见他又吐水又咳嗽,我们才穿好衣服一起回家。
金秋时节是丰收的季节,金黄金黄的粮食陆续收入屯仓。秋风吹过,有些枯萎的树叶随风飘落在草坪上,一群麻雀不厌其烦的在河岸边飞来飞去。
我经常陪邻居家的梁四去河边放羊玩,河床上已经全部结冰,厚厚的冰层看上去似城里的柏油马路,我找来砖头在冰层上砸开一个洞,捞起一小块冰放进嘴里,哇!真凉,就是不甜。
梁四是个老光棍也是个老羊倌,人很老实,我们村里的小孩差不多都乐意找他玩,因为他会讲故事,爱讲一些老辈子的事。他说:“老辈子人冬天会把这里的冰一块一块的收藏起来,先用油布裹好,再用棉被把冰块包严,放进深深的地窖里,不让它透风冰就不会化掉,到来年的夏天再拿出来卖钱。当年我的爷爷就是用这种办法换回来一头小绵羊和三斤棉籽油”。我嚼着冰块认真地听他讲着故事。“后来呢?”我追问道,他说:“自从市面上有了冰棍以后”,那东西比河里冰块要好吃还很甜,家里存的冰块自然就无人问津了,那些冰只好丢到猪圈里足足好几天才化掉。说完后梁四赶着他的羊向前走去,我在冰面上溜着冰。
麦田需要浇水,大家陆陆续续地在河岸上架机器抽水,河里的水没几天所剩无几,好端端的一层冰塌陷下去,横倒竖歪,看上去让人心痛。
春暖花开,不知小河何时又涨了好多水,又恢复了往日景色。县文工团来到我们村,女演员选中在我们家住,母亲、姐姐还有我忙为她们收拾房子,我陪着演员姐姐们来到小河边,都说这儿是练功喊嗓子的好地方。
一天县里派人来文工团现场采访,为了拍到合适的景来到小桥上,姐姐们左一张右一张的照个够,我把《龙江颂》节目扮演江水英的姐姐拉到一边,担心而又认真的提醒说:“我听说照相多了不好,相机会把人身上的血抽干,人容易生病”。话音一落大伙都笑了,笑得前仰后合。
她们要走了,村民们和演员挥着手道别,四辆马车浩浩荡荡驶出村子,我真舍不得她们走,追到村东那条小河边,那清澈的水中倒映着姐姐们渐渐远去的身影。
在小桥上,我看着姐姐们远去的背影,不知所措,站了好一会儿。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是母亲向我走来。“跟我回家吧。”我用祈求的语气问妈妈:“姐姐们什么时候再回来?”“你先回家吃饭,等你长成大人了姐姐们就来了”母亲温和地说。我无奈地跟随母亲走回家里,往日院子里说笑喧闹的气氛荡然无存。姐姐们住过的房间里,此时一片肃静,床边只留下她们的脚印儿,是那个姐姐的,我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我呆呆地回忆着姐姐们的每一张笑脸。打扫房间时发现姐姐们遗失的小发卡。我急忙捡起来,小心地把小发卡收藏在我的小木盒里。期待着姐姐们有机会再来我家居住,顺便把小发卡还给她们。
期待能早日再能见到姐姐们,看她们表演节目,跟她们一起玩。
过了几天,父亲从外地回来给我买来了一套儿样板戏小画册,还给我制作了一个《红灯记》里李玉和上刑的道具。这套(玩具)可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翻看小画册里的人物,想到文工团演员们在舞台上的扮装,有了一些安慰和喜悦。有时看小画册时,来了兴趣,指着某个人物,对母亲和小朋友们说,这个像剧团里的这个姐姐,像那个姐姐……
我渐渐长大了,也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领着我,拎着我的小书包,把我交给了老师。学校里经常搞一些文艺活动和体育活动。我和同学们排着队来到小河边,大家一起来在这里格外高兴。
小学毕业后我顺利考入县一中,全家人为之高兴。
村長大叔闻讯赶来对我父亲说:“这孩子有出息,咱们就支持他念下去!将来考上高中再考上名牌大学。到那时.....”老村长那喜悦的神情溢于外表。我知道那是他对人才的渴望。他临走时从兜里掏出一沓面额不一的人民币,对我父亲说:“这一百元钱是咱全村人支持孩子读书的一份心意。”
我们村离县城距离有20多里路,学校规定住校生半月回家-趟,每次回学校父亲只给我45块钱,平均每天的饭费不能超过三元,如有剩余的钱就买学习用品。“你是去学校读书,不是去摆阔”,听父亲的语气再看他的表情有些激动。他稍稍停顿了一会接下来又语气平和了一些,说:“如果你不乐意就别去念了,眼下咱家里里外外事情很多也缺少人手。”
妈妈在一旁为我边收拾物品边对我说:“别误会了你爸的意思,家里用钱的地方很多,花钱时节省着点,现在读中学再考上大学,以后再为你....”接着妈妈改了话题又微笑着说:“读书多好呀,天天在教室里坐着又不用下地干活,没有风吹日晒,伙食苦一点没啥能吃饱就行,你可要明白,学习是要心静,生活要俭朴,读书是在为自已积累知识……”说话间把一串咸菜塞进我的包里。我没有了怨言也没有其它要求。只要我能天天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条件差一点也没啥说的。
第二天早上父母早早起床,特意为我单独做好了一大碗面,放到桌子上。牛肉的香味儿让我食欲大增。我好奇的问母亲。”那里来的牛肉?真香!”
母亲微笑着答到:“哪来的牛肉不重要,重要的是好不好吃”?嗯,好吃!”我大口吃面 嚼着香喷喷的牛肉,连忙应答到。
只有过节日或者家里来了贵客吃饭,我才有机会品尝到好吃的饭菜。记得多少次过年过节时吃一顿两顿水饺,母亲每次用筷子把饺子平均分到每个碗里,如果谁感觉吃不饱按老规矩就着吃个馒头衬饱。而今天我知道这碗面是对我升学的奖励,也是对我情绪的安抚。更是父母对孩子无言的疼爱。
一天,学校的饭菜卖完了,我只好到校外去买馒头,途中经过一家牛肉拉面的摊位,生意很兴隆,拉面师傅用双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将一块白面团三下两下就伸拉的像毛线一样粗细均称的面条,再把它丢进开着水的锅里,大火苗烧的半锅水上下滚动,面条在水中时隐时现,另位师傅把碗摆在案板上,用筷子和笊篱把煮熟的面捞到碗里,然后在面条上放些香菜,牛肉片和牛肉汤,瞬时热气腾膦的牛肉面散发着浓的诱人香味,让人食欲大增。当时我也真想来一碗,可是,我无奈的转身离开了那儿,默默的拿着用五角钱买回来的馒头回到了教师室。
吃一碗拉面花几块钱,对别人来说算不了什么,可是对我而言,那是奢侈,是超支。我真正支付得起的是每顿饭两个馒头,一份咸菜和学校食堂里2毛钱一份的菜汤。
作者简介:张忠伍,1967年7月,男,河北邢台市,职员,高中,研究方向:文学,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