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种理念,以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和生活化等几种教学策略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策略 原则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强调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教学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教学内容和方式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只是在必要时给予点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这些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以下教学策略能较好地贯彻上述理念。
一、自主学习教学的策略
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的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让每位同学都变成为有理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渴望表达、渴望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1.先学 ,即课中、课前预习,生成问题。在上新课前,学生先将下一节课的内容看几遍,并把看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生成解决不了的问题,并把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老师。课中预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导学提纲再次自学课文,对看不懂的内容学生相互讨论,把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老师。
2.后教,即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在课前、课中预习生成的问题进行归纳,然后巧妙地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使他们在相互质疑、探究中不断解惑。
二、“探究——发现”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是关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探索研究,获得该事物现象的本质及关于现象间规律性联系的知识。学生的探究活动始于问题,而问题产生于学生对教师创设的问题的仔细观察。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符合教学活动要求的认知意义。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习方法的转变
即变过去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被动学习为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动脑动嘴、积极创造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或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要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有所创新,就是要学生去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2、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
新的教育要求教师从理论上、方式方法上、人才观方面都要发生角色地位的变化:
(1)在教学中应放弃权威思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双方通过对话、交往、理解、共享等方式主动配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2)教师应延缓判断,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实行自我判断和评价;(3)重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4)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5)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引起学生动脑筋、积极思考、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6)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创造性的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探究性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性内容,对教材编者的观点和编排提出质疑也应提倡。比如:教材p42列举了一个例子:(在学习中,李杰该不该给赵明讲解一道数学题),编者想引导学生和老师理解李杰给赵明讲解数学题后各自都有所得,达到共赢的效果。编者在最后一自然段专门给出了一个结论——竞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赢。有学生质疑:如果李杰给赵明讲题了,他们在这件事中显然是合作了。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带来共赢。难能可贵!
三、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是以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四、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生活或通过对生活的模拟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智力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策略。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未来,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选择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关知识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初中思品课当中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可以联系到身边存在的对我们生活有影响,不利于健康的环境危害,同时由此知识点可以引申到社会热点问题“低碳生活”的倡导和追求。我还组织学生去调查学校周边环境的状况,学生根据实地走访、观察,感受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写成了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倡议书等,提出了不少合理化的建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讲《法律知识》中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时,把教学中的理论,概念、道理作为镜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去对照。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也有利于培养良好品德行为。
为更有效实施上述策略,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平等性原则
核心要求就是凸显师生关系民主化。
2、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思想领域和思维学科发展的基本动力。新课改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思想矛盾的多元化、教学成果获得的多样性,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秉持开放性原则面临新环境。
3、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扎根于创造性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等理论土壤中,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
4、以学生为主体性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即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当然,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策略探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用大无畏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也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一改革的行列,这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有所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策略 原则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强调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教学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教学内容和方式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只是在必要时给予点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这些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以下教学策略能较好地贯彻上述理念。
一、自主学习教学的策略
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的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让每位同学都变成为有理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渴望表达、渴望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1.先学 ,即课中、课前预习,生成问题。在上新课前,学生先将下一节课的内容看几遍,并把看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生成解决不了的问题,并把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老师。课中预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导学提纲再次自学课文,对看不懂的内容学生相互讨论,把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老师。
2.后教,即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在课前、课中预习生成的问题进行归纳,然后巧妙地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使他们在相互质疑、探究中不断解惑。
二、“探究——发现”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是关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探索研究,获得该事物现象的本质及关于现象间规律性联系的知识。学生的探究活动始于问题,而问题产生于学生对教师创设的问题的仔细观察。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符合教学活动要求的认知意义。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习方法的转变
即变过去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被动学习为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动脑动嘴、积极创造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或学生讨论交流学习。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要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有所创新,就是要学生去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2、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
新的教育要求教师从理论上、方式方法上、人才观方面都要发生角色地位的变化:
(1)在教学中应放弃权威思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双方通过对话、交往、理解、共享等方式主动配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2)教师应延缓判断,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实行自我判断和评价;(3)重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4)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5)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引起学生动脑筋、积极思考、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6)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创造性的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探究性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性内容,对教材编者的观点和编排提出质疑也应提倡。比如:教材p42列举了一个例子:(在学习中,李杰该不该给赵明讲解一道数学题),编者想引导学生和老师理解李杰给赵明讲解数学题后各自都有所得,达到共赢的效果。编者在最后一自然段专门给出了一个结论——竞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赢。有学生质疑:如果李杰给赵明讲题了,他们在这件事中显然是合作了。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带来共赢。难能可贵!
三、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是以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四、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生活或通过对生活的模拟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智力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的策略。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未来,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选择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关知识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初中思品课当中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可以联系到身边存在的对我们生活有影响,不利于健康的环境危害,同时由此知识点可以引申到社会热点问题“低碳生活”的倡导和追求。我还组织学生去调查学校周边环境的状况,学生根据实地走访、观察,感受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写成了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倡议书等,提出了不少合理化的建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讲《法律知识》中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时,把教学中的理论,概念、道理作为镜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去对照。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也有利于培养良好品德行为。
为更有效实施上述策略,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平等性原则
核心要求就是凸显师生关系民主化。
2、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思想领域和思维学科发展的基本动力。新课改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思想矛盾的多元化、教学成果获得的多样性,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秉持开放性原则面临新环境。
3、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扎根于创造性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等理论土壤中,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
4、以学生为主体性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即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当然,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策略探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用大无畏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也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一改革的行列,这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有所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