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信息反馈运用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通过传递各种信息刺激学生发生反应,再根据学生的反应(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它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信息输入的过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学生自觉、积极的锻炼身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培养良好身心素质。
我们从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发现,“教”和“学”只是信息交流过程的一个分支,更重要的另一个分支是,教师应该积极地对教学效果加以了解和掌握,主动捕捉学生在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实践证明:经常性的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信息反馈常用的几种教学手段
(1)建立卡片。教师把学生的一般身体状况、学习情况等指标定期地记存在卡片上,这样可以取得因材施教的第一手资料,如身高、体重、胸围、腿围、肺活量等。通过卡片法,教师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和生理状况等,还可以发现学生训练中的规律性和个体差异,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体育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
(2)课堂提问。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不仅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检查阶段教学效果,经常性的提问,还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发现学习过程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并确定各教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改进教学。如:在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学生既要口头讲述要领和自身体会,又要用动作来完成回答,教师根据回答的结果加以评定,并进一步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及掌握动作的方法。
(3)课堂观测。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视、听、本体感觉或用仪器来观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观测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集中过程,练习时的组织纪律性,动作完成情况,体力情况,面部表情等。上述内容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负荷强度的适应情况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情况,在排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普遍情况,采取调整和控制。如:在耐久跑训练过程中,是加大训练量还是增加训练强度,是进行力量训练还是实施技术指导,是继续练习还是放松恢复等。在上述视听观察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秒表进行测定监督,测控练习的間歇时间,动作频率,动作速度,动作持续时间和学生脉搏,呼吸频率等情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增强对体育训练的科学控制,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
(4)课后日记的观察。课后日记是一种获取学生教学训练信息的有效方法,它具有不间断性、即时性、内容广泛等特点。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布置某一训练阶段记写训练日记的内容。如:对训练方法的感受适应程度;训练后的生理反应,疲劳程度,伤病情况;一堂课完成练习的次数、组数;近期成绩的提高情况等。学生按要求在每次教学训练后记写日记,教师定期收取日记本查看,并记录下存在的问题,分清普遍存在的问题或个别情况,在下一阶段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5)征询是指体育教师在授课前后的适当时机,通过问答、走访、召开调查会等形式,了解教学情况,征询意见,实现反馈信息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可以从以下方面询问。①运动前后的精神状况,运动前后的心情。②不良感觉,睡眠、食欲、排汗量、运动后脉率、呼吸及伤病情况。
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改进教学训练的方法,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和问题。对于积极的建议,教师要虚心接纳;对于学生疑惑不解的问题要及时给以解答,使学生及时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科学道理。
三、信息反馈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1)信息反馈是体育教师调整训练环节,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具有重要价值。教师获取信息的方法要力求准确无误。这就要求教师要亲自参加调查研究,整理信息资料,减少获取信息的环节。同时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捕捉信息。
(2)教师在捕捉教学信息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普遍现象,注意排除个体差异因素的干扰,在控制教学过程中对于特殊情况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防止片面性的存在。
总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教学任务完成是否顺利的关键。双方之间信息交流面越广、越频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越明显。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地位的优势,即要输出准确的教学控制信息,又要捕捉准确的反馈信息,使教学训练任务更加科学合理地完成。
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通过传递各种信息刺激学生发生反应,再根据学生的反应(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它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学生的“学”是信息输入的过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学生自觉、积极的锻炼身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培养良好身心素质。
我们从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发现,“教”和“学”只是信息交流过程的一个分支,更重要的另一个分支是,教师应该积极地对教学效果加以了解和掌握,主动捕捉学生在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实践证明:经常性的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信息反馈常用的几种教学手段
(1)建立卡片。教师把学生的一般身体状况、学习情况等指标定期地记存在卡片上,这样可以取得因材施教的第一手资料,如身高、体重、胸围、腿围、肺活量等。通过卡片法,教师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和生理状况等,还可以发现学生训练中的规律性和个体差异,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体育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
(2)课堂提问。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不仅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检查阶段教学效果,经常性的提问,还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发现学习过程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并确定各教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改进教学。如:在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学生既要口头讲述要领和自身体会,又要用动作来完成回答,教师根据回答的结果加以评定,并进一步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及掌握动作的方法。
(3)课堂观测。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视、听、本体感觉或用仪器来观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观测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集中过程,练习时的组织纪律性,动作完成情况,体力情况,面部表情等。上述内容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负荷强度的适应情况和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情况,在排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普遍情况,采取调整和控制。如:在耐久跑训练过程中,是加大训练量还是增加训练强度,是进行力量训练还是实施技术指导,是继续练习还是放松恢复等。在上述视听观察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秒表进行测定监督,测控练习的間歇时间,动作频率,动作速度,动作持续时间和学生脉搏,呼吸频率等情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增强对体育训练的科学控制,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
(4)课后日记的观察。课后日记是一种获取学生教学训练信息的有效方法,它具有不间断性、即时性、内容广泛等特点。首先由教师向学生布置某一训练阶段记写训练日记的内容。如:对训练方法的感受适应程度;训练后的生理反应,疲劳程度,伤病情况;一堂课完成练习的次数、组数;近期成绩的提高情况等。学生按要求在每次教学训练后记写日记,教师定期收取日记本查看,并记录下存在的问题,分清普遍存在的问题或个别情况,在下一阶段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5)征询是指体育教师在授课前后的适当时机,通过问答、走访、召开调查会等形式,了解教学情况,征询意见,实现反馈信息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可以从以下方面询问。①运动前后的精神状况,运动前后的心情。②不良感觉,睡眠、食欲、排汗量、运动后脉率、呼吸及伤病情况。
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改进教学训练的方法,听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和问题。对于积极的建议,教师要虚心接纳;对于学生疑惑不解的问题要及时给以解答,使学生及时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科学道理。
三、信息反馈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1)信息反馈是体育教师调整训练环节,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具有重要价值。教师获取信息的方法要力求准确无误。这就要求教师要亲自参加调查研究,整理信息资料,减少获取信息的环节。同时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捕捉信息。
(2)教师在捕捉教学信息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普遍现象,注意排除个体差异因素的干扰,在控制教学过程中对于特殊情况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防止片面性的存在。
总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教学任务完成是否顺利的关键。双方之间信息交流面越广、越频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越明显。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地位的优势,即要输出准确的教学控制信息,又要捕捉准确的反馈信息,使教学训练任务更加科学合理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