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在热气球上的梦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n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8岁的他,到目前为止已创造了70多项世界纪录,但他依然很闹心,因为他近几年热中的热气球环球航行,5次均以失败告终。去年6月,不服输的他在媒体的一片嘲笑声中第6次登上热气球,这一次他终于克服了大火、风暴和睡眠不足,圆满实现了热气球环球航行的梦。
  
  一个永不服输的冒险家
  
  午夜时分,斯蒂芬·佛塞特的热气球漂浮在离珊瑚海面8839米的上空,这时的他正酣睡。殊不知,热气球正带着他一步一步走进危险区域——一个可怕的雷雨中心。突然,聚脂薄膜做的热气球气囊在狂风肆虐下剧烈摇晃起来,强烈的风吹熄了热气球内6个丙烷燃烧器。佛塞特立即惊醒,却发现气球正以每分钟1067米的速度下坠。他赶紧穿上救生衣,拿上一只特制打火机,推开气密舱的舱门,想重新点燃燃烧器以阻止气球的下降速度,但如高尔夫球般大小的冰雹雨点般地砸了下来,他竟被冰雹砸昏失去了知觉。
  这事发生在1998年8月16日,他已经是第4次尝试着乘热气球环绕地球。事后,佛塞特回忆说:“我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因为这是一次不可能生还的降落。”
  然而他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事实上佛塞特并不知道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竟泡在海水里,这得庆幸穿上了救生衣且附近没有鲨鱼。21小时以后,一艘路过的船只把佛塞特拖上了甲板上。“珊瑚海事故差点儿要了我的老命。”佛塞特心有余悸地说,“我不得不考虑自己是否还有继续环球飞行的必要?”要知道他已经尝试了4次,均以失败告终,这多少打击了他的信心。
  可话虽这么说,两周后,他带着遍身伤痛又参加了一个英国人所倡导的环球飞行。遗憾的是7天后佛塞特又漂浮在了太平洋的海水中。终于,佛塞特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可能是因为我读高中的时候不是一名很好的运动员,或许这就是为何我酷爱极限运动的原因吧。”对于自己天生爱冒险的性格,佛塞特似乎也不得其解。明确地说,他的这种狂热开始于其在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获得了MBA,在芝加哥做大豆生意赚了一大笔钱之后,佛塞特才底气十足地投身于冒险活动。他的第一次冒险经历,是在密西根参加了铁人三项和马拉松赛;1985年,他游过了英吉利海峡;1991年他参加了阿拉斯加的雪橇比赛……总之,到目前为止他已创造了70多项世界纪录。
  近几年,佛塞特将兴趣点又转向热气球,尽管在这之前他从未飞行过,但这并没有让他却步。他的第一次热气球尝试是在1996年,从南达科他州起飞,但在离东海岸241公里的时候,他失去了动力,他的气囊也开始破裂,佛塞特设法降落在了加拿大新伯伦瑞克省的一片松软雪地里。
  第一次的失败让他很闹心,因为以前在他的字典里似乎没有失败这个词。1997年,不服输的他又开始了飞行,地点选择在圣路易斯。可又一次地因为燃烧器坏了,而迫降在了印度。这一次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在147小时里行程16673公里,在距度和耐力方面创造了新的纪录,这让佛塞特多少挽回点面子。
  1999年1月,瑞典人皮卡德和英国人琼斯两人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热气球环球航行,这给一向争强好胜,且渴望创纪录的佛塞特一个相当大的刺激,于是他决定一定要在个人独自驾热气球这方面创造世界纪录,尽管他已经失败了5次。
  
  一位58岁的贪玩男孩的第6次环球航行
  
  2002年6月19日,澳大利亚西部的诺瑟姆镇,当地时间早上9时37分,佛塞特又一次整装待发,钻进方型的黄色气密舱,向前来送行的1000多人挥手致意。前5次的失败已经使他花费了近600万美元。对于他的执迷不悟,5次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冒险经历,媒体多将他喻为现代版的“堂·吉诃德”,只有佛塞特自己家乡的《芝加哥太阳报》笔下留情,把他描述成一个“希望从热气球中找到新乐子的大男孩”,一位58岁的贪玩男孩。
  起飞后20分钟,佛塞特将他的“自由精神号”固定在6279米的高度,然后坐在0.8米宽的床上,开始检查气球的控制面板和航空控制系统。首先,他检测了自动驾驶仪,它的功能就是点燃燃烧器并使得它保持在一个恒定的高度。他抬起头就可以透过树脂玻璃看见舱门上方的燃烧器,必要的话,他可以用手动方式来点燃它。佛塞特所能利用的通讯手段有卫星电话、E-mail和VHF收音机。他一般是用无线电与澳大利亚的空中管制当局交流,了解航向。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得知气球是沿正东方向飞行后,佛塞特心情放松地打开了一个化学加热包烘烤着预先准备好的炖牛肉。然后他用便携式电脑敲出了一封电子邮件给圣路易斯的飞行任务控制中心:“到现在为止,一切正常。”
  当太阳加热着他的耗资100万美元的氦气球的顶部时,气体开始膨胀,气球也跟着徐徐上升。跨过他的床,佛塞特把头伸出了气密舱的门凝望着天空。在气密舱的周围环绕着燃料管道,几根绳子就控制着氦气进出的阀门,他就是用它来调节该燃烧多少氦气。
  不久,佛塞特收到了飞行任务控制中心的气象小组传来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它简要地勾勒了接下来6小时的气象状况。在6400米的高度,风速是80公里/小时,风向正东。按照这样速度,估计6天后他就可以到达智利。由于他没有方向舵和推进动力而完全处于不可预料的气流的摆布之中(这种气流随着高度的改变而经常转变方向),所以为了控制航向,他不得不时刻关注风向。而寻找有利的风向,只能靠经验和感觉来做判断。
  第二天早晨,当他掠过澳大利亚的南部海岸时,佛塞特饶有兴致地爬到了气密舱顶端的边缘,在8534米的高空,他竟然没有系上安全带或者带上氧气罩。虽然他是乘着时速160公里的气流驭风而翔,但是他丝毫感觉不到风的存在,他感觉到的只有蔚蓝的大海和天空,除此以外,空无一物。要知道,高空热气球运动最大的挑战就是在乏味的日程中令自己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非常紧张,”佛塞特坦言,“我一直担心自己一时大意酿大错。”
  到了6月22日,经过3天的行程,佛塞特正处于南太平洋上空的274米的高度,他正等待着一股更适合航行的气流。但一系列的下降气流迫使气球作下降飞行,佛塞特只得抛开自动驾驶仪,点燃了3个燃烧器并把气阀开到最大。他听见了它们在愤怒地燃烧,但是气球仍然在下降。高度已经从244米降到了183米,152米,最后在122米的地方,气流和燃气的作用达到了平衡,气球居然静止了。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热气球由于不能升到更高的地方而不得不从海面上擦过。在一封发给控制中心的电子邮件里,他写道,“我昨晚只睡了两个小时,而今天还没有合眼,为了追寻上升气流,我今天可能又得不眠不休地工作了。”
  被迫下降并不是惟一的危险。第二天夜里,令人啼笑皆非的相反情形上演了。当燃烧器处于自动控制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在超寒的空气中冻僵了,由于动力不均衡,使得气球一个劲地往上升腾。如果不是佛塞特抢在1分钟内为燃烧器解冻的话(佛塞特硬是抱着做饭用的化学加热器,将冻僵的燃烧器拯救了出来),那么这就会触发一系列事件,以致使得他没有足够的燃料飞完全程。终于有惊无险,又安全地完成了一个高空突发事件。
  6月23日,在修理好冻僵的燃烧器后,佛塞特睡上了一两个小时。好天气一直持续到7月1日,当时佛塞特闯进了印度洋上空的雷暴中,气球被冰雹砸得不成样子,强烈的气流使得密封舱狼狈不堪。为了保护气囊,佛塞特决定把气球升到雷暴的上面去。他点燃了燃烧器爬到了10577米的高空。但是在这个高度他不得不靠增压氧气维持呼吸。佛塞特持续向东行驶,跨过了气候反常地带终于返回到了正常的高度。7月2日下午9时47分,在飞行了13天又12小时11分钟后,“自由精神”号跨过东经117度完成了绕地球一圈。
  7月4日,佛塞特历经艰险,在朋友的帮助下顺利降落在澳大利亚。着陆后,他的嘴角已经渗出了一丝血迹,他的面部肌肉几乎痉挛,但仍努力对着众多媒体的摄影机害羞地笑了。可以肯定,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嘲笑他了。
其他文献
应该说这是一次比较艰难的采访。  我们进行的“关注阿富汗战争孤儿”的活动没有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孙玉玺先生的声音肯定是一种遗憾,而孙玉玺大使在“遥远”的阿富汗。这种遥远不仅是地域上的,更主要是因为联系的艰难。我们是通过外交部才知道中国驻阿富汗使馆的电话,但我们主动的联系没有一次有效。最后经外交部亚洲司多次帮助,使馆知道了我们的行动,孙大使的特别助理杨时超先生主动地打电话给我们,我们才有了一种更现代的联
期刊
不日前,笔者打开电视,偶然发现了××电视台某国际栏目播发的关于伊拉克接受联合国1441号决议的新闻分析与评论,客观地讲,此新闻分析的内容还是翔实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主持人的用语和倾向性却令我错愕。  应该讲,伊拉克接受这一协议还是应当受到欢迎的,尽管作为一个国际法意义上的“主权国家”的伊拉克有些勉强,但它已是别无选择。我们注意到,即便是这一协议本身,也是经过了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尤其是
期刊
2002年11月18日下午7时10分,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与新西兰前总理、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穆尔,一同乘车离开五洲宾馆回香港。受大会组委会指定全程陪伴霍克先生的我,与霍克和穆尔握手告别。他们的车开动时,我的职责就算完成了。至此,出席在深圳举行的2002年全球脑库论坛的国外高级嘉宾全部离开,象征着由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等机构主办的本届全球脑库论坛顺利和圆满结束。    纵论中国入世一周年    20
期刊
1635年,一艘奴隶船在途经中美洲圣文森特岛时发生海难。船上运送的加里富纳族人,是从西非故乡被贩卖到新大陆的奴隶,他们将为殖民者开采矿场、耕种庄园。是海难把这群加里富纳人及他们子孙的命运全面改写。  加里富纳人祖先流落圣文森特岛后,被岛上的加勒比印第安人热情地接纳了。两族人们开始通婚融合:加勒比印第安人的捕鱼文化、耕种传统,和加里富纳人的非洲音乐、舞蹈与通灵习俗,创造出一种新的加里富纳文化。   
期刊
法国与德国是彼此相邻的两个欧洲大国,历史上却是数度兵戎相见的冤家。在过去的4个世纪中,法德经历了23年的战争;在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法德都是势不两立的对手。但战后50多年来,法德联姻捐弃前嫌,在欧洲一体化的道路上携手共进,被称为欧洲一体化的火车头和发动机。    科尔:所有德国人都有在法国国旗前三鞠躬的责任    法国人对他们的德国邻居总有些畏惧。回看历史,法国人不善作战,常常败在德国人手下
期刊
宝马  2002年7月,国家经贸委批准了宝马公司与华晨中国汽车有关在中国建立豪华轿车生产基地的项目提议许可。宝马占合资公司50%的股份,华晨中国汽车占40%的股份,另外10%由政府持有。中国宝马将在2003年下半年正式投入生产,最初将每年生产数千辆宝马3系列汽车,到2004年宝马5系列汽车也将在该厂投入生产,产量将上升至1.6万辆,最终目标是年产4万辆宝马汽车。目前中国市场上,宝马3系最受欢迎,一
期刊
在猝不及防之际,我们遭遇了21世纪第一场全球性的瘟疫。这场瘟疫是对人类心智的一次全面考验。而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已经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考验了。  这一次,人们已注意到,自SARS被确认为一种新的传染病后,SARS的危害被严重地夸大了。比起真正感染SARS病毒来,人们的恐慌情绪似乎更大。英国《风险研究》杂志主编勒夫斯泰特教授因此说,实际上,就在SARS病毒导致300人死亡的时候,全球有10万多人已经死
期刊
在以色列海滨城市特拉维夫闲逛,看到旅游纪念品商店里的一件T恤,上面印着“Born to be Jewish, don’t worry……”(“生来是犹太人,别担心……”)。  在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城市拉姆安拉住宿,翻到一页杂志:巴勒斯坦女作家苏希尔·哈玛德写了本书表达巴勒斯坦人对自由与和平的渴望,书名叫《Born Palestian, Born Black》(“生来是巴勒斯坦人,生来是黑人”)。这
期刊
人类历史上曾有过多次灾难性的疾病,然而病魔最终都败下阵来,人类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对于人类与灾难性疾病斗争进程的解读,或许在思想上能够对我们今天与“非典”的战斗有所启示。    战胜鼠疫    1894年,英国人耶尔森在香港调查黑死病时,发现其病原体是一种细菌,这种细菌后来就被命名为耶尔森杆菌。1898年,西蒙德通过在中国云南和台湾的调查,确定了黑死病的传播途径是由跳蚤把病菌从老鼠传播给人。到20
期刊
诡计、谋杀与复仇的气息弥漫在古埃及的萨卡拉墓园里,等待着被人——指认、发掘。经过努力不懈的研究,考古学家有了前所未有的新发现,沉睡地底4000多年的疑案逐渐浮现……  在位于尼罗河畔附近,这个如今被称为萨卡拉的地方,被后人重新发现的古墓、铭文和祭品正一点一滴地揭开遥远历史的神秘内幕,泄露了古埃及宫闱中的阴谋算计与复仇杀戮。    伊朵公主还没长大就夭折了。从她寝堂内排列的石灰岩浮雕看来,她还是个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