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回家吧!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mi_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赵清彦从日本人手里跑到了苏联
  
  1933年春天,19岁的川北小伙儿赵清彦与同村的几个伙伴报名参加了红军,聪明能干的赵清彦被分在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四团四连当文书。
  1942年2月,已经成为冀中军区第十六军分区供给处军械股股长兼军械修理厂厂长的赵清彦奉命率几名战士乔装成老百姓,去冀中平原枣强县农村秘密筹集军粮和军工材料,途中遭遇日本鬼子“清乡”扫荡,不幸被俘。
  因为他操着四川口音,被敌人怀疑是八路军的“探子”,被带到据点关押吊打,但赵清彦坚贞不屈,机智地与敌人周旋,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三个月后,敌人将他和其他1000多名被囚者押解到黑龙江省东宁县,为日军修筑战略工事。
  1943年8月的一个深夜,风高月黑,赵清彦和四个难友剪断铁丝网,双手刨开土层,逃出了日军的警戒线。其中一名难友在逃跑中不小心被一块巨石绊倒,发出了声响,惊醒了看防的日军,日军发觉后疯狂地追了上来。
  他们拼命地奔跑,其中两名难友在途中不幸中弹身亡,赵清彦和另外一名难友一直跑到了乌苏里江边,飞身跃进奔腾咆哮的江水中,奋力泅渡,终于爬到江对岸,踏上了苏联的领土。
  
  二、也有了洋房面朝大海,却总爱故乡春暖花开
  
  他们正庆幸逃出虎口,哪知又遇上了巡逻的苏联远东边防军。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己的身份,他们被苏联边防军当作日军的“探子”拘留起来。后经海参威法庭定为“偷越国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
  1944年12月,赵清彦获得自由,却不知如何才能回到中国去。揣着苏方发的临时居留证,赵清彦来到叶尼塞河上游的工业重镇——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在当地一家农场做起了菜农。
  农场附近,有一家兵工厂,17岁的苏联少女尼柯娃在这里做工。
  尼柯娃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1941年6月,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人民奋起自卫,尼柯娃的父亲应征入伍,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牺牲。噩耗传来,尼柯娃的母亲悲痛欲绝,猝然而逝。父母突然离去,尼柯娃为了抚养和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只得忍住悲痛,辍学来到离家不远的这家兵工厂里做工。
  农民出身的赵清彦,扛锄头种菜和拿枪打仗一样出色,很快就有了不少固定的顾客,“经常去农场买大白菜”的尼柯娃就是其中一个。
  尼柯娃注意到了这个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小伙子,“他卖的菜比别人的好”。“和女人一说话就脸红”的赵清彦也特别照顾这个娇小玲珑的俄罗斯少女,总是“少收钱,多给菜”。
  与赵清彦同在农场上班的一位热心肠大姐有心要撮合两个年轻人,便告诉尼柯娃说:“你们两个人很合适,干脆就结婚吧!”尼柯娃羞涩地低下了头,回答说:“让我再想一下。”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尼柯娃仔细地观察赵清彦,得出的结论是“他不喝酒,人又勤快”,这在“从来都是女人干活,男人很少做事还天天喝酒”的俄罗斯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结婚那天,没有婚礼,也没有婚照,聪明的赵清彦“偷偷向我的朋友打听我喜欢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的衣服和鞋子,送给妻子一件“刚刚合适”的黑色连衣裙和一双红色高跟皮鞋,这是他们惟一的结婚礼物,也是尼柯娃怀念至今的浪漫回忆。
  婚后,夫妻俩开始了甜蜜幸福的生活,尼柯娃生了两个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
  随着卫国战争的结束和苏联的日渐强盛,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也有了自己的农庄、别墅和花园,跟赵清彦一起逃到苏联的难友也在周围地区安了家,娶了俄罗斯姑娘为妻,节假日和闲暇的日子里,两家人常在一起聚会,大家尽情地唱歌跳舞,畅饮伏特加酒,日子过得快乐又充实。
  然而,赵清彦有心事,他想家,想念祖国、亲人。当听到新中国已经成立的消息后,赵清彦便天天听广播,经常高兴地睡不着觉,归国回家的愿望也更强烈了。
  
  三、“不管中国好不好,我总得跟赵在一起啊!”
  
  他写了很多信探寻故乡的消息。
  1957年的一天,赵清彦终于盼来了一封家书。从此,叶尼塞河畔这个幸福小家庭的生活再也平静不下来了,赵清彦思乡之情越来越强烈,终于决定携妻带子回国定居。
  他艰难地作出了抉择,希望尼柯娃能理解他。
  弟弟妹妹流着泪劝阻尼柯娃不要到中国去,但尼柯娃还是抛弃了富足、舒适的生活,怀抱着年幼的女儿,离开了自已的故土。她说:“不管中国好不好,我总得跟赵在一起啊!”
  1959年春节前夕,一个刮着凛冽寒风的清晨,尼柯娃跟随她的丈夫踏上了去中国的行程。
  从旺苍县城到赵清彦乡下的老家,全是崎岖的山路,纯朴的老乡们要给这个俄罗斯来的家庭以最高待遇——用一种叫“滑竿”的简易轿子抬着他们走,尼柯娃不干,“没见过人抬人的”。于是,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这个穿着呢子大衣、真丝裙子和高跟鞋的俄罗斯女人,跟在赵清彦身后,“一瘸一拐地”走进了村子。
  丈夫家所在的乡村山高路陡,人烟稀少,虽然尼柯娃早有吃苦的准备,但她“吃不惯米饭,烧不来柴火”,呆不下去,还是想回家,常常一个人偷偷地流泪。然而,丈夫回了家,就像倦鸟飞回了老巢,再也不想远离故土,尼柯娃只得留了下来。
  赵清彦在旺苍县城一处破旧的平房里安了家,由于他失掉了组织关系,最初没有红军待遇,被安排进五金商店做了一名普通的营业员。
  两个女儿很快和当地孩子们玩成一片,尼柯娃在中国没有工作,做了专职的家庭主妇,学会了不太流利的四川话。尼柯娃的小名叫瓦里娅,邻居们亲切地叫她“瓦里”。
  
  四、几十年来,无论在哪个时代,这个特殊家庭得到更多的,是友好和保护
  
  回到中国后,赵清彦与尼柯娃又有了两个儿子,一家六口人在旺苍县的“中国红军城”里过着平静而简朴的生活。
  小名秋生的赵洪斌,是尼柯娃与赵清彦的第三个孩子,他的人生之路似乎一直特别顺利:尽管有人质疑“外国人的孩子怎么能参军”,但他还是于1978年顺利参军,并在武汉当了两年兵;尽管有人担心他是“特务”,从部队退伍后,他还是进了当地人眼里最好的工厂——印钞厂。几十年来,无论在哪个时代,这个特殊家庭得到更多的,是友好和保护。
  几十年来,尼柯娃平静地生活在旺苍这块并不富饶却充满人间温情的红色土地上。她喜欢南瓜、冬瓜、苦瓜这些俄罗斯没有的蔬菜,但至今也不敢尝试当地人最爱的花椒和辣椒;她学会了做腊肉、香肠和四川菜,虽然罗宋汤和烤面包至今仍是家里不可或缺的主食;她不爱听邻居妇女们“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但对面住着的老红军遗属家里几天不开门,她就会去敲门,“怕出事”;她不能完全听懂中国话,但爱看电视里“唱歌跳舞的节目”……
  尼柯娃逐渐喜欢上了山清水秀的旺苍,更喜欢这里纯朴善良的人们。
  她也非常思念故乡和亲人。中苏关系改善后,尼柯娃立即写信给前苏联大使馆,大使馆帮助她与国内的亲人建立了联系,还时常给她寄来祖国的报刊。
  1989年,尼柯娃全家终于在离别故土30年后第一次返回俄罗斯探亲,尼柯娃还特意给弟弟、妹妹各带去了一台广元生产的收录机。这也是尼柯娃惟一的一次回俄罗斯探亲。
  1995年,81岁的赵清彦去世,几十年来从未跟丈夫红过脸的尼柯娃哭得死去活来,以后每过一段时间,尼柯娃都要去丈夫的坟上看看。
  如今,尼柯娃已是儿孙绕膝,儿孙们对她非常孝顺。
   “旺苍好不好?”总有人问她这个问题,尼柯娃总是简洁地回答说:“原来不好,现在好了!”
  尼柯娃至今没有中国名字。她依然念念不忘故乡俄罗斯,因为“俄罗斯比旺苍好耍,有树林、野花、鸽子……”,可是,尼柯娃的儿孙们都在中国,她已经离不开这里了。■
其他文献
链接>>  张国焘,字桤荫,又名特立,江西省吉水县人。  张国焘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历任中共中央工农部主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等职。  1938年4月,张国焘叛党私逃,投靠国民党,上演了一幕“中共缔造者反对中共”的丑剧,中共中央将其开除党籍。
期刊
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立三十周年了,我和地方志打交道亦有十年之久,对地方志工作很有感情,借此机会,说几句话,略表心意。  我很早就对地方志感兴趣,这与我经历的两件事有关。一是民国初年,我的家乡辽县(今左权县)曾遭范姓“土匪”袭扰,我随父外逃避乱。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县志中看到了有关该事件的记载,遂对志书产生兴趣。再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看到由山西省社科院点校出版的清光绪版《山西
期刊
“半鸭知县”于成龙    清代,于成龙官至兵部尚书,曾任两江总督。他在广西罗城县担任知县时,一次,远在他乡的儿子来看望他,并带来了一只咸鸭,一向为官清廉的于成龙仅吃了一半,另一半留了起来。儿子临别时,他把那剩下的半只咸鸭拿出来,让儿子在路上吃,因为他根本没有金银送给儿子当旅途的费用。因此老百姓就给他起了个“半鸭知县”的美称。后来他任两江总督,每餐只吃青菜,因此时人又誉之为“于青菜”。    “一钱
期刊
一、马通人性,“518”离开连长后,咆哮不安,一度绝食,以求饿死    1945年,我出去执行任务,腿受了伤,被国民党抓了差,因为没有暴露身份,被强拉在东北国民党某部的一个骑兵连当马夫。  连长拉玛扎佈的坐骑也受伤“被俘”了,它是我们内蒙骑兵师注册为“518”号的军马。马通人性,“518”离开连长后,咆哮不安,一度绝食,以求饿死。我来后,“518”闻到昔日战友的气味,这才进食。  我正好照顾它。 
期刊
1964年10月2日,赫鲁晓夫在会见印尼总统苏加诺以后,立即飞往南方海滨疗养地度假。休养中的赫鲁晓夫仍然兴致勃勃,不停地过问各类国务活动。  10月12日,苏联的三名宇航员乘坐一艘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当宇宙飞船飞完第三圈时,赫鲁晓夫通过无线电话与宇航员通话,祝贺他们成功。  极度兴奋中他没有发现,其它电话已经打不通了,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已经中断。  这一天,在克里姆林宫,背着他召开的苏共主席团扩大会
期刊
一、年轻的“老同盟会员”陈公博创办了广东共产主义小组    陈公博原籍广东乳源,寄籍南海县,1892年出生于广州一个官宦人家。他的父亲陈志美是武举出身,任广西提督时,拥护孙中山反清革命,于1907年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陈志美被清政府逮捕,革去顶戴,打下死牢,后经兵部尚书铁良出面斡旋说情,终将死刑改判终身监押。  辛亥武昌起义胜利后,广东宣布独立,陈志美被革命党营救出狱。出狱后的陈志美,作为
期刊
清末亲贵自毁长城,汉人官僚不乐帮忙,武昌起义一举成功!    孙中山说,四川的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先声,是有道理的。  自1908年清廷的少年亲贵上台以来,有诸多的倒行逆施,影响最大的,就是收权,一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二把汉人权力收归满人。而所谓的铁路国有政策,就是这收权政策牵动面最大的一个行动。  原本发动立宪请愿的汉人士绅,是要借立宪跟满人进一步分权的,结果不仅没有分到权,连已经有的人家还要拿
期刊
一、写信诉实情,惹下塌天祸    1958年大跃进时期,我正是风华正茂的20多岁的青年,任湖北省应城县(现为市)共青团县委书记。开始时我也是大跃进的积极分子,也干了一些蠢事和笨事,但自从解开了“卫星之迷”,弄清楚放的高产卫星完全是弄虚作假后,我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958年秋末冬初,我们所在点的粮食征购任务仍然未完成,群众已无口粮,生活十分困难,我就到红旗公社的西十、范河两个管理区调查。
期刊
1938年秋冬之际,我在八路军随营学校(对内为抗大六大队)八队担任政治指导员。  我们队有三名从南洋来的青年学生,其中一个叫杨少白,当时只有17岁。杨少白初来时热情很高,积极学习,但不到三个月,这个小杨就情绪低落,学习也不安心了。  我与班、排干部分析原因,有的说,小杨可能是有病,有时晚上看见他显得很难受;有的说,也可能是想家了;还有的说,是不是有坏人挑拨。  当时这个队有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
期刊
1938年4月,日本在中国建立了外交口的专门特务情报机构“特别调查所”,因该机关创建以来,一直是由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副总领事,后来升为总领事的岩井英一负责,又被称为“岩井公馆”。  岩井英一不可能事必躬亲,便把主持“岩井公馆”的任务交给了“值得信赖的好朋友”袁殊。  日本人没有想到,袁殊竟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一、袁殊明为中统“效力”,暗地里为军统“效劳”    岩井英一是中国通,他虽然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