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科学课堂的应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fangji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境一词意思是具体的场合、景象境地,与情景同义。情境有多样的来源,有教师模拟的环境,也有真实的环境,甚至是投映影像或者多媒体。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讲授知识时创设生动、合适、具体的教学场,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得到情感体验,将课堂上的科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
  (二)情境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科学学科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它包含神奇的实验和有趣的理论,但现在的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即教师过于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了与生活实际的接轨,使原本趣味而神奇的科学知识成为一个个晦涩难懂的概念,学生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恰当的情境,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情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一种长久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进行。
  2.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恰当的情境既是学习的素材,又给了学生在特定环境中使用知识的一个“训练场”,加强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把知识从课堂中迁移到生活里,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己探索、亲自动手,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有些知识晦涩难懂,一些理论和定律十分抽象,而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具体情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从理性到感性、从教材到生活,体现科学就在生活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根据记忆规律、结合情境,理解性的记忆更加深刻,维持的时间更长。
  二、科学课教学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课堂中情境的选择必须以人为本,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心理发展。教师应尽量选择学生日常中的情境,这样学生更加熟悉,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有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切忌脱离学生的生活与认知,否则适得其反。
  (二)发展性原则
  教师创设情境时,要关注学生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构建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教师的目光不应止于小学内容,而要注重向更高等教育的过渡。
  (三)激发性原则
  教师要采用认知冲突或者设置悬念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四)发散性原则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境应该由点到面,逐步深入,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使学生从多种途径、多种方位去了解问题本质,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三、科学课堂应用情境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一)问题情境生活化,化抽象为具体
  问题情境生活化,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科学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熟悉的生活情境,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而问题的解决最终也应回归生活。
  例如,五年级《谁先迎来黎明》这一课中涉及了中学的知识——相对运动,这对小学生来说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电梯的录像,也可以让学生坐在旋转椅上体验,人运动的方向和眼中的景物是相反运动的,这就是相对运动。
  (二)问题情境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一堂课教学效果的第一个层次是“有效”,第二个层次是“高效”,而最高的层次是“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现问题的机会还给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小魔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一课中,我表演了一个“扎不穿的纸”的魔术,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课程也可以借助高科技的方法教学,将多媒体软件应用于情境创设中,这样学生才能与现代新兴技术接轨,更直观、清晰地掌握知识。多媒体可以提供一个真实逼真的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带给学生亲眼所见的直观体验,也更具有说服力,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在三年級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当我把倒扣的杯子按入水中而杯底的纸巾并没有湿的时候,学生都非常惊讶,充分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迫切地想知道是什么原理。
  (五)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
  学生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了,实际上已经有了很多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而当课堂上要讲授的知识和他的已有认知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就能激起学生的困惑,让他去思考“为什么”,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六)运用科学故事典故,创设问题情境
  在漫长的科学史中,有不少科学家的实验、伟大尝试被奉为经典,比如牛顿通过坠落的苹果发现重力的故事,阿基米德洗澡时思考浮力的故事,伽利略证明空气有重量的实验。将这些故事作为情境带入课堂,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熏陶学生的科学情感,激励学生要像这些科学家一样,仔细观察生活,勇于创新、敢于尝试。
  情境教学把适当的情境作为背景,把学生自身的行为注入学科学习。它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是一种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与当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符合。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放弃对情境创设的进一步探究,相信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一定会更加完善与发展。
其他文献
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基本宗旨,让学生能有更多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机会,以探究活动为主进行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更好大满足,促进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以及科学的现象有更加本质的理解。只有有效地让课堂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光彩,让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距离更加贴近。  实际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要在教学设计中体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目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两面大旗。而实验教学就能很好地融主体性教学、科学探究于一体。演示法则是教师配合讲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
在科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及还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遵循“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将科学教育与劳动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才能给学生提供验证与发现科学原理的机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课程,通过科学教学引发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但是小学生认知能力还不强,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科学教学中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可以
商会艳:小学科学特级教师,曾荣获“首都劳动奖章”。长期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连续12年的北京市小学科学学科市级骨干教师,多篇课题研究及教学论文、案例获国家级、市级一、二等奖。参加过中国教师研修网“学科教学知识(pck)”远程培训精品课程研发与录制。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应用成果展示课获国家级一等奖。曾承担北京数字学校名师同步课程的授课任务。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坚持“带领孩子走进科学的殿堂,认真上
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热潮,研究发现,深度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深度学习内涵解读  鉴于理论认知的视角不同,国内外研究者对深度学习的概念认知不断变化。我们认为小学科学深度学习具备这样一些特征:  (一)深度学习的“真”  深度学习的兴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生产力的发展、經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对基础教育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是基
无边的大漠又起了风沙。一群骆驼缓缓地走了过去,渐渐的,消失了。远远的,又走来了一只骆驼。大漠到处都干干的,除了他那双潮湿的眼睛。  他看上去很孤单,别的骆驼都疏远他。他也曾主动去接近他们,但听到的却是——  “你真怪!”  “你傻了吧?别忘了你只是一匹骆驼!”  “哪里有你说的那样的世界?根本没有!”  ……  落日的余晖染红了无边的大漠,他孑然一身走在天地的尽头,仿佛走在那轮红日的旁边。他喜欢落
期刊
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在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实验中,在实验中体会追求真理的乐趣,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本文对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开展以生为本、体验求真的探究活动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  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增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其参与教学实践,探索科学问题的答案,这有利于学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注重事实、克服困难、有始有终,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就是让学生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分享交流,从而实现集思广益,共同感受科学的无穷奥妙。然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在操作某些科学实验时比较吃力。因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
期刊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变。在多数情况下,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这是目前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而积极心理学的引入,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与学科教学融合,对学生科学思维创新、合作探究交流和品格态度责任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积极心理学效应,体现其价值和作用,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笔者通过几年的科学教学深刻体会到,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融入,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一、挖掘生活中的科学,发现科学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可以通过生活教育来弥补书本上的不足。生活中蕴藏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