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播种:起航孩子的“科学梦”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am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佳洱出生于上个世纪30 年代,当时日军侵华,家园被毁,是父亲的文学作品伴随他度过了颠簸流离的童年。陈伯吹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还从细微之处悉心引导,在陈佳洱幼小的心田播下了科学的种子,成了他走上科学之路的引路人。
  阅读指引:创设氛围鼓励孩子读书的主动性
  陈伯吹是教师出身,他非常注重对孩子进行阅读教育,陈佳洱很小的时候就常常听父亲讲童话故事。稍大一点,陈伯吹会讲到一半就打住,说:“你自己去看吧。”而这“一看”成了陈佳洱步入阅读之门的敲门砖。遇到看到不懂的地方,他就去问做钢琴教师的母亲。
  在陈佳洱的记忆中,六七岁的时候,家里书柜里有很多书,不仅有父亲创作的童话作品,还有古今中外的文学书和各类报刊、画报等,父亲陈伯吹每天写书编书,家里常有书信及书稿寄来。在充溢着书香的家庭环境里,陈佳洱耳濡目染,从小深受文学的熏陶,他最早接触的是画报类的书,有点类似现在的连环画,线装、硬皮。得到一本书,陈佳洱常常是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地阅读。
  日本侵略者炸毁了宝山罗店后,他们一家搬到上海市区。那时候,陈佳洱连“国定教科书”都没得读,在书柜里找书阅读就成了他最快乐的事情。从《阿丽思小姐》到《波罗乔少爷》,从《华家的儿子》到《火线上的孩子们》,
  陈佳洱把父亲创作的儿童文学看了个遍。在陈伯吹近300 万字的作品中,童话《一只想飞的猫》堪称代表作之一。陈佳洱开玩笑说,这部作品有他一份“小功劳”。陈佳洱从小爱猫,养了一只又一只,其中有一只“金银眼”更是十分聪明伶俐。父亲就利用“地利”之便,观察猫的习性,因此在童话中那只“想飞的猫”被描写得活灵活现,而且从中国“飞”到了世界各国。
  到了小学三年级,陈佳洱已经能够独立读书看报了,他模仿当时的《小说月报》装订了一本只有自己一个作者的“小说月报”,陈伯吹对儿子的这个“创举”给予了大大的赞赏。
  科学启蒙:细微处激发孩子科学兴趣
  陈伯吹虽然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但他热爱科学,懂得很多科学原理,也写过不少科普作品。他常把收藏的《儿童世界》等画报和儿童图书给儿子看,也喜欢讲科学故事和科学童话给儿子听。陈佳洱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来说是非常崇高的事业。
  6 岁那年的一个夏日,陈佳洱溜进了父亲的书房,那天下午正好是雷雨天气,此起彼伏的闪光和震耳的雷鸣把他吓哭了。陈伯吹停下手头的工作,叫他不要怕并问他:“天上为什么会打雷?”因为听隔壁老奶奶讲,天上打雷是雷公发火,要劈不孝的人,陈佳洱就说:“我当然知道了,这是雷公公要劈不孝之人。”父亲笑着摇摇头把他搂在怀里:“孩子,打雷是云层里面带的负电和正电中和的结果。比如你一只手是负电、另一只手是正电,两只手一拍就‘打雷’了。”


  父亲一边说,一边用两手相击演示。见他一知半解,父亲索性找来玻璃板,用书架在桌面上,又让母亲剪了一个小纸人,放在玻璃下面,用擦眼镜的绸布包在一个积木块上,快速在玻璃板上滑动,玻璃板下的小纸人竟上下舞动起来。这个在玻璃上“跳舞”的纸人儿一下让陈佳洱明白了摩擦生电的道理。那晚陈伯吹又乘兴给小佳洱讲了许多关于电的常识。父亲做的这个生动有趣、别开生面的“游戏”在陈佳洱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爱好科学的种子。
  陈佳洱上学后,只要有科学类电影上映,陈伯吹不管有多忙,都要亲自带他去看。上小学时,一次,父亲得知电影院里放映《发明大王爱迪生》的片子,他当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带着陈佳洱去观看。还有一次,下着大雨,父亲打着伞把陈佳洱从寄宿制的学校接出来,带他去观看电影《居里夫人传》。看完电影,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因为科学技术落后而遭受侵略,中国也一样。你要像居里夫人学习,耐得住寂寞,献身科学,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从此,居里夫人的爱国情怀和父亲的用心良苦对陈佳洱一生的志趣、信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陈佳洱才知道,父亲从事教育和写作一方面是兴趣所致,一方面也是生活所迫,父亲的心里始终埋藏着一个科学救国梦。在父亲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下,学生时代的陈佳洱勤于钻研,勇于探索,求知欲旺盛。业余时间,他迷恋上了搞小发明。他和同学一起制作收音机、扩音器,组建“创造社”,发表自己的作品,翻译《大众科学》等外文刊物上的文章并自己印发,这在当时是中学生创办科学类刊物的独一家。陈佳洱写的文章《我们是怎样出版创造的》,还配发编者按,登载在当时的《大公报》上。
  后来,陈佳洱义无反顾地投身科学,在开拓发展我国的射频超导加速器、加速器超灵敏质谱计、射频四极场加速器、高压静电加速器以及束流物理等众多应用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成为一个出色的加速器专家。
其他文献
儿子小撒的认生,曾一度让我非常尴尬。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认生期,但是,当我们身边那些和小撒同龄或比他小半岁的孩子都慢慢变得不认生了之后,小撒的认生反而愈演愈烈。  3岁的时候,他的“认生”发展到一个严重的地步,我婆婆只能在清晨和晚饭时间带他去小区游乐场,因为太多生人在的时候,他会大哭大闹,让婆婆觉得尴尬无比。  每当家里来客人,或者我们带他到不熟悉的地方,小撒总会表现出很极端的态度。我们使出浑身解数,
期刊
在马航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问父亲:“你说我们今天都要来这儿等妈妈,妈妈在哪儿?”父亲一把揽女儿入怀,掏出手机给她看。女孩指着手机屏幕大喊:“飞机!这是飞机!”随即似乎明白了什么,问父亲:“妈妈一直飞一直飞,不回来了?”  我们知道,一场灾难,受害者不仅是遇难者,更有他们的遗属。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创伤也让他们难以接受,需要家长的积极干预。  遇到创伤,孩子的反应  当孩子遇到
期刊
绘本,在英文中叫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它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绘本不仅讲述故事,其中还融入了很多知识和道理,能够从多角度开发孩子的智能,塑造孩子的品格。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亲子阅读的意义,但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刊特采访了亲子阅读推广人、爱贝乐亲子图书馆创办人陶小艾来揭示绘本的魅力。  首先就是怎样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实阅读是孩子成长中各
期刊
斜睨眼(外斜视)是儿童斜视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多与近视、散光有关,如果远视度数很高,也会出现外斜视。如果斜视低于15度,一般人不会察觉,但只要细心观察,斜睨眼还是能够被检查出来的:如果一个人与你面对而坐时,总是有一只眼斜看着旁边,好像心不在焉似的,这位很可能就是斜睨眼患者。  斜视的人因为眼位不正,物体的影像落在黄斑中心以外的位置,视物就会出现复视。由于斜视患者长期靠一只眼注视,另一只眼的影像受到抑
期刊
带着孩子去旅行,对年轻的父母来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父母要做好充足的物质准备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当然,首先我们要想好出行线路,你可以给孩子一张旅行图。孩子会做一个很好的向导,带领全家快乐出发。亮亮就是这样一个出色的向导哟!  亮亮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孩子,爸爸、妈妈经常策划一些或远或近的旅行。每次旅行亮亮并不是被动的跟随,从策划开始他就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制定旅游路线,地图是必不可少的。亮亮从小就喜欢
期刊
美国家长认为,孩子胆小,将来会一事无成,所以他们非常注重对孩子的“练胆教育”,从幼儿阶段即开启了孩子的“练胆”历程。  “练胆教育”家里、家外两方面  在家中,孩子出生后不久便独居一室。家长给孩子买些毛绒玩偶等玩具,让孩子抱着玩具入睡,同时,在孩子的床头亮一盏小灯,给独居的孩子以信心,以驱逐对黑夜的恐怖。晚上睡觉前父母到孩子卧室给孩子一个吻,说句:“宝贝,我爱你,晚安!”。家外的“练胆教育”主要是
期刊
女儿上幼儿园时,经常有家长在幼儿园网站上聊天抱怨:现在的玩具好贵,一个月的工资买不了几件像样的玩具,而且质量、卫生等还没保证。小朋友们淘汰玩具的速度也令人吃不消,几百元一件的玩具,玩不了几天,新鲜劲儿一过,就再也不愿碰了。  类似大家的纠结与烦恼,我也曾有过。但随着陪伴女儿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其实玩具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朋友,能伴她玩耍、陪她开心就是最好的。在孩子眼里,玩具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且,越是
期刊
表姐旅居日本好多年了,前段时间,利用工作之便,我去了一趟表姐家,想好好地叙叙旧。  离家多年,忽然见到亲人,表姐显得特别开心,领着我逛街、唱卡拉OK、进健身房,还花费一下午的时间煲了一锅美容汤。一连两天都如此,我不禁有些疑惑。  表姐有个五岁的女儿小雪,因为姐夫忙于工作,孩子一直都是做家庭主妇的表姐在带。前两年,在电话里她还一直抱怨,说照顾孩子特别缠人,片刻都不得清闲,现在,怎么忽然有了大把的时间
期刊
这是一个温暖而晴朗的早晨。  在树林另一边的一座小房子里,挠痒痒先生还在睡觉。你知道有一种东西叫挠痒痒吗?  确实有这种东西!它们小小的,圆圆的,手柄可以拉长,拉长,再拉长。超级长的手柄!  于是,当天上午,挠痒痒先生整理好床铺,吃过早饭以后,就出门了。他穿过树林,眼睛睁得大大的,寻找可以挠的人。  随便谁都行!  最后,挠痒痒先生来到一所学校。  周围没有人,于是,他把超长的手臂伸到一个高高的窗
期刊
儿子小的时候,性格比较懦弱,爱哭,动不动就泪水横流;胆子也小,感觉有危险的事,都不愿意去尝试;他还害羞,见了生人,就急着躲开。  总是羞答答、泪汪汪的儿子却意外地喜欢玩枪支一类的玩具。最初,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买一些感觉他可能会喜欢的玩具给他,绒毛熊、塑料小狗、电动车,儿子玩得不亦乐乎,可是兴致来得快,去得也快,新鲜感一过,他就再也不动堆在墙角的玩具了。  有一次带儿子去玩具城,我随意说了一句:“儿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