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对以往的课堂教学反馈情况进行有效地总结和分析,掌握教学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的,有效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整合。本文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教师会根据新课改要求,花费较多时间来进行备课和讲課,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仍然差强人意。且受到课时等其他因素的限制,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统一进行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分析与讲解,会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活动的设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注重培养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人生价值观
教师应运用道德与法治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独特的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观察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点,帮助学生认识真正的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克制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特点和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其更好地主动学习,并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
例如,在教学《我是独特的》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进行教学。例如,有些学生个子高,喜欢打篮球,而有的学生较为文静,喜好阅读。此时,教师便可以培养学生课外活动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越来越健康。除了注意发现学生的不同点和兴趣点外,教师还可以多安排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发现和了解不一样的自己。例如,在教授《做好我自己》这一模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先让学生自行评价自己,写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再让学生邀请自己的朋友、家人和同学一起完成这份调查问卷,然后将两份问卷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进行改进,发掘自己的特点和不完美的地方,以此提高个人素质。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以此为话题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以及谎言的危害性,然后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关于诚实的故事,最后结合学生讲述的关于诚实的故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诚实的重要作用,并使学生明白诚实是做人之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注重道德品质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人最基础的品质,它在人的一生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道德品质的培养要从小抓起。道德品质的培养不能单纯地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上,而是要应用到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实际生活中,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因为道德与法治来源于真实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所以将道德与法治课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在生活中,道德品质可以被分为两个方面: 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包括道德习惯、道德行动和道德言语。道德意识方面主要有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感情和道德信念。这些都是建立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层面,也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需要培养的方向。因此,教师要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完善这些方面的道德品质,不断形成良好和完善的价值观。
三、设计合理课堂活动,明确道德法治教学
在小学阶段,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都比较小,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担任培养小学生能力的角色,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基本素养,让学生对于道德素养与法治理念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老师都只关注应试教育的理念,对于考试要求的科目进行严格要求,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这样不做考试要求的科目,就不能很好的重视起来,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理念的缺失。因此在当今新课标的大背景之下,为了进-步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生关注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老师就要更新观念,代入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在课堂体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个人素养。道德与法治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是面向本班学生的能够完善小学生自身理念的关键科目,让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我参与,我奉献》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当中,为了让小学生明确互帮互助,构建和谐美好的生活的重要性,老师就要做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设计互助角这样的环节,让学生了解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培养一定 的社会责任感,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善公共意识的基本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为了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社会发展、教育发展保持同步,教师就必须要及时端正教学态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创新教育理念,以创新、前瞻、综合的眼光看待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具有较强导向性和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方案。另外,教师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态的关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制约条件,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去分析、去思考、去研究,并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下,有效进行多样化合作实践活动的设计,促使学生更好地将其所掌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法治观、生活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也能为新形势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国红.解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中华少年,2020(02):69+72.
[2]廖柳仙.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20(01):114+162.
[3]陈同秀.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学周刊,2020(02):29.
[4]代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2):16-17.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教师会根据新课改要求,花费较多时间来进行备课和讲課,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仍然差强人意。且受到课时等其他因素的限制,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统一进行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分析与讲解,会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活动的设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注重培养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人生价值观
教师应运用道德与法治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独特的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观察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点,帮助学生认识真正的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克制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特点和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其更好地主动学习,并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
例如,在教学《我是独特的》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进行教学。例如,有些学生个子高,喜欢打篮球,而有的学生较为文静,喜好阅读。此时,教师便可以培养学生课外活动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越来越健康。除了注意发现学生的不同点和兴趣点外,教师还可以多安排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发现和了解不一样的自己。例如,在教授《做好我自己》这一模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环节,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先让学生自行评价自己,写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再让学生邀请自己的朋友、家人和同学一起完成这份调查问卷,然后将两份问卷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进行改进,发掘自己的特点和不完美的地方,以此提高个人素质。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以此为话题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以及谎言的危害性,然后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关于诚实的故事,最后结合学生讲述的关于诚实的故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诚实的重要作用,并使学生明白诚实是做人之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注重道德品质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人最基础的品质,它在人的一生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道德品质的培养要从小抓起。道德品质的培养不能单纯地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上,而是要应用到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实际生活中,更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因为道德与法治来源于真实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所以将道德与法治课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在生活中,道德品质可以被分为两个方面: 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包括道德习惯、道德行动和道德言语。道德意识方面主要有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感情和道德信念。这些都是建立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层面,也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需要培养的方向。因此,教师要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逐渐完善这些方面的道德品质,不断形成良好和完善的价值观。
三、设计合理课堂活动,明确道德法治教学
在小学阶段,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都比较小,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担任培养小学生能力的角色,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基本素养,让学生对于道德素养与法治理念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老师都只关注应试教育的理念,对于考试要求的科目进行严格要求,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这样不做考试要求的科目,就不能很好的重视起来,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理念的缺失。因此在当今新课标的大背景之下,为了进-步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生关注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老师就要更新观念,代入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为学生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在课堂体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个人素养。道德与法治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是面向本班学生的能够完善小学生自身理念的关键科目,让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我参与,我奉献》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当中,为了让小学生明确互帮互助,构建和谐美好的生活的重要性,老师就要做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设计互助角这样的环节,让学生了解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培养一定 的社会责任感,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善公共意识的基本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为了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社会发展、教育发展保持同步,教师就必须要及时端正教学态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创新教育理念,以创新、前瞻、综合的眼光看待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具有较强导向性和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方案。另外,教师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态的关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制约条件,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去分析、去思考、去研究,并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下,有效进行多样化合作实践活动的设计,促使学生更好地将其所掌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法治观、生活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也能为新形势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国红.解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中华少年,2020(02):69+72.
[2]廖柳仙.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20(01):114+162.
[3]陈同秀.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学周刊,2020(02):29.
[4]代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