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章亲情诗初探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云南女诗人李含章在清中期闺阁诗人中颇负盛名,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其亲属诗中的真情书写值得探究。近年来,李含章研究裹足不前:或诗料难寻,少有原诗精析;或将其放入群体研究特征化、地域化,简化了对其诗的阐释,忽略了回归其诗歌本身。笔者“求全”,首次列出其亲情诗篇目,并举例分析其书写对象、细化题材、情感内涵、艺术特色等,或可一窥此“闺阁大才”之创作风貌。
  关键词:李含章 亲情诗
  李含章(1744—?),字兰贞,云南晋宁人,湖南巡抚李因培之女,湖南布政使叶佩荪继室,著诗集《蘩香诗草》 一卷。汪庚言袁枚称其为“一代闺秀之冠”,“自古先贤叙诗,以诗成孝敬,厚人伦,趋庭之训首及乎诗”a,兰贞厚及人伦的亲情诗却少有专项研究,甚至其本人的研究也是一个新领域,从1986年雷声普先生对兰贞诗歌选析之后,近四十年来,论述甚少,裹足不前,近人如钱泽、娄欣星等将兰贞作为群体(如晋宁李氏家族群体、湖州叶氏才女群体)研究对象样本在深度与广度上进行扩展,但诗歌选材有限,疏于精析。
  兰贞亲情诗所提及者,不少都能文擅诗,如父亲李因培受皇帝“才高”之赞;丈夫叶佩荪乃湖州望族,其世代文风兴盛,又与朱筠、朱珪、钱大昕、祝芷塘等交好,儿子叶绍楏为国史馆纂修、提督云南学政,叶绍本为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袁枚在《诗话补遗》中曾言:“吾乡多闺秀,而莫盛于叶方伯佩荪家。其前后两夫人、两女公子、一儿妇皆诗壇飞将也”;李含章的女儿、儿媳为随园女弟子,诗作成果斐然,后成为文坛中极具影响力的湖郡叶氏才女群体。兰贞身于这样“风雅”b之家,其家庭关系不仅限于血统和经济纽带,还有长期的文化互持,女性诗人特有的细腻笔触和真情实感,造就了其“情文绮丽,真得唐人三味”(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的诗风,亲情诗是她部分生活经历的写照,尤见笔力。
  一、 李含章亲情诗的书写对象和题材
  唐宋以来,渐有女性诗人摒弃依附于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人诗歌创作传统,实现自我代言,渐抒性情。至清代,“文章关乎气运”c,气运关乎朝政,文字狱之祸使“考据之学,后备于前”d。“诗道之尊”的背景下,不少詩人用诗装饰学问,甚至不惜牺牲“性情”要素,作“学人诗”以提升品位。e此时,李含章亲情诗中的真情书写尤为可贵。其124首诗中,亲情诗有35首(计数不算《周母潘太孺人寿词》),之前学者由于资料难寻,未做统计,笔者补阙,列于下表。
  李含章的亲情诗中有书信、旅寓、即事、悼亡、寿词、题诗等题材,抒情对象包括父兄、丈夫、儿女后辈、旁系亲家,诗歌表达为人母的慈爱之心、为人妇的温柔体贴、为人子的拳拳忠孝等。其不少亲情诗字数较多,如《 闻五弟》426字、《汇沮楼呈沈太夫人》280字、《哭次媳》250字,均是长篇。雷声普先生认为其题词、寿词“端庄凝重,有典雅风范,显示出作者功力深厚,但也存在刻意求古,雕琢文字之缺陷,显然不及其他直抒胸意的作品的自然而真挚”,并发出“大抵应酬之作,少有好诗,高才如太白,他的全集中的那些宴贺应制诗亦不无白璧微瑕之憾”f的感叹。但雷先生所说“其他直抒胸意的作品”指其旅寓、即事、悼亡等,斯类情文俱佳,见识不凡,温汝骥赞其“愈以见造物之才不限于闺阁,而娘子能军多多益善,为独擅千古之奇”。
  二、 李含章亲情诗中的形象化情感
  兰贞亲情诗中情感指向明确,用“形象化”概括其情感最为贴切,如孝女、贤妻、慈母形象等。例如,其悼亡诗《七子山》“空余马鬛五湖隅,不见巫阳降紫都。万里云山栖大鸟,廿年风雨泣诸雏。及门尽望西州树,此地曾还合浦珠。回首音容竟何处,白杨萧瑟惨啼乌”g。“一切景语皆情语”h,诗人目寓即书,对亡父感悼,体现了孝女形象。再如《长沙节署》“廿年咏絮鸣环地,今日随君幕府开。画角乍迎新使节,春风犹忆旧妆台。殊恩象服惭难任,遗爱棠阴待补栽。闻道江城舆颂美,如冰乐令又重来”。兰贞自注“丙戌先君子巡抚楚南,予随任居此”i,故有“廿年”“旧妆台”“又重来”等句,在表达对父亲的思念时,也对丈夫为官提出建议,自谦“惭难任”是希望丈夫和父亲一样看淡名利,爱惜清名。朱珪言叶佩荪“直伸其道,不诡阿,端人也”! 0,叶绍本也说其父为官“所至泽被苍生,声流恺悌”,这或是得益于兰贞在旁的警策,兰贞作为贵门闺秀,宠辱不惊,确是贤内助,此诗体现了孝女、贤妻的多重形象。
  兰贞亲情诗中写丈夫儿女较多,描写丈夫的有十首,写儿女的有十二首,占其亲情诗的大半壁江山,贤妻慈母形象较为显著。如《外以校书过勤肺疾盛作》“无官赢得一身轻,转为编摩病骨撑。寡过年方逾大衍,雠经人欲老更生。报恩心重忘疲马,招隐身留未烬檠。珍重年年说长健,好期相伴劚黄精”! 1。朱珪言叶佩荪“请修书自效廉吏,尽心校勘,逾年得疾。甲辰秋(1784)年五十有四,卒于邸寓,未竟其用,可惜也”。大衍之数一过,兰贞已察觉丈夫身体渐消,相比功绩和皇帝的信任,兰贞更希望丈夫不需“黄精”,身体“长健”,“无官一身轻”,这是来自爱人家人双重身份的真切关心,家人永远都是把健康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以操劳换功业,仕宦青云。虽然“报恩”句不脱“谢恩”套话,但之后“长建”句才是真旨,相比乾嘉时期不少男性诗人开口即谈功名,作诗不离学问,这样细腻的女性之思显得尤为人道,令人动容。女诗人作诗并非都是风云月露的香奁之词,相反,相比于魏晋时期男人学女人作“妖而浮”的吴声歌曲! 2以及士大夫文化抑制下的女性创作,兰贞之诗“言之有物”“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这也印证了清代女性诗歌的繁荣。! 3
  再如其组诗《初归吴兴感赋》! 4:
  其一:楚水燕山似旧时,廿年踪迹总相随。今朝独返蘋州棹,冷月寒灯照鬓丝。   其二:每话归田倍怆神,转头谁认旧巢痕。可怜八里桥边水,难返三生石上魂。
  其三:乌上桥南卜一,辛勤留得大官钱。缘知清白能传后,负郭何须二顷田。
  其四:弁岭青连笠泽湄,登楼旷望不胜悲。报君一语君知否?绕郭湖山似昔时。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潘岳语),作者回归吴兴,回忆旧时夫妻相随,只今余己。“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语),此四诗如连续画卷,像一个故事,娓娓道来,从伉俪相守到斯人已逝,“较桐城张柔嘉称未亡后诸作,尤觉神韵凄然”! 5,尤“三生石”句,“声泪并下”! 6。司马贞《史记索隐》注“负郭”为“近城之地,沃润流泽,最为膏腴”。清人袁文揆评其三“负郭”句:“读此觉‘丝毫不用囊中物,好作清官答圣时’尚嫌直”,可见兰贞确承“本自三百牍”(《论诗》)的含蓄诗教。其四颇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语)之感,“无限苍凉,却说湖山似旧,隽旨可思”! 7,是司空图所谓“浅深聚散,万取一收”,刘勰所谓“文外之重旨者也”“情以真而愈笃”(袁枚《答尹相国》),才促成兰贞此类“才情嘉会”之诗。
  兰贞对晚辈,小至冷暖细节,大至前程得失,都关怀备至,如《棻儿之蜀以诗送之》! 8:
  其一:秋风秋雨促征鞍,为尔先愁蜀道难。故里仅教三载住,敝裘无补一身寒。
  旧游重渡潇湘水,归梦还经滟滪滩。休为晨昏频洒涕,故山葵菽我能安。
  其二:汝兄仅得叨微禄,汝弟今犹滞薄名。容易吴江分雁影,凄凉巴峡听猿声。
  中年心绪嗟多恶,异国山川说已惊。回首南云归莫晚,于公门第待经营。
  叶绍棻(1760—1819),字书馨,号香海,叶佩荪次子。李白《长干行》有“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之句,孩子远行,做母亲“为尔先愁”,恐天寒冬衣不够,异域山川惊险,但又以大体为重,劝说儿子只管经营事业,不须担心家里老人,可谓明达贴心。袁氏评“性情气格声调色泽色色俱到”,陈履和评此诗为“大文”,无一字饾饤。
  再如《次媳崔桂轮》:“怜尔娟娟整珮琚,黯然辞我向巴渝。羹汤半载初谙性,针线三更却寄书。从小服劳宜自爱,在家多病竟何如。江干此日应相忆,红树斜阳有倚闾。”! 9王建有“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之句,此桂轮已熟知阿婆习性,已然如自家女儿一般,兰贞关心桂轮之病,劝其莫太操劳,“倚闾”句可见其甚至对儿媳也是一种慈母形象。此诗与《二女令嘉于归都门》“乘髫看长大,沾袖送于归”,“命汝无他语,姑言慎莫违”;《三女令昭于归都门》“在家为客莫言勤,此去方知是主人”,“百岁毁誉关阿母,一时贤否定诸亲”稍有不同。对自家女儿,兰贞以教导劝贤为主,对儿媳则以关怀为主,其《寄长媳陈长笙》亦是如此。
  三、 李含章亲情诗中卓荦不群的见识
  托尔斯泰说:“完美的新思想或新感情,应当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的基础。”兰贞亲情诗不仅情感真挚,更难得的是体现了卓荦不群的见识,其从小通经史,后又随父夫宦游,“非寻常彤管所能步其芳躅也”@ 0,“洵为闺阁大才”。如其《自长沙旋里》@ 1:
  其一:停桡京口暮云边,千里书凭赤脚传。宦海讵留三宿恋,旧巢终觉一枝便。
  楼台欲起真无地,琴鹤相随自有缘。毕竟长安堪息辙,底须桑梓始归田?
  其二:未得抽身且挂冠,合家争诵主恩宽。校书刘向宁辞瘁,注易虞翻定不刊。
  闺阁讵知谋远大,京华重輿任艰难。不藏阿堵干君怒,卅载官声似水寒。
  兰贞自注“君注《易守》”;朱珪言叶佩荪“以在山左不劾抚藩,降调来京,不愿外吏。请修书自效廉吏,尽心校勘,逾年得疾”。兰贞化用《后汉书·襄楷传》“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的典故,劝诫丈夫看淡宦海沉浮,并亲入京为夫尽中馈炊爨之职。李渔《闲情偶寄》“乐不在外而在心,心以为乐,则是境皆乐”,兰贞之“宦海”“琴鹤”“归田”等句体现的豁达,正如周珠生评“有忧勤语,有知足语,有安命语,若非闺阁,定是渊明一辈高人”。袁文揆评“二诗苍秀清深,转捩无迹,意在笔先立言,有体刑于之化深矣”,的确,兰贞不少写予叶佩荪的诗,始终贯穿着勉励丈夫勤廉的基调,这类诗立言有体,明于事理,格调不俗。
  再如其《楏棻两儿》:“得失由来露电如,老人为尔重踟蹰。不辞羽铩三年翮,可有光分十乘车?四海几人云得路?诸生多半壑潜鱼。当年蓬矢桑弧意,岂为科名始读书?”兰贞说得失本如“露光闪电”,下第无须太过介怀。她从量变到质变的客观性劝诫两儿:世间本就难有一步登天,青云直上之人,刘峻《与宋玉山元思书》不就有“是以贾生怀琬琰挫翮,冯子握玙璠而铩羽”吗?诸生多半如傅玄所谓“罗重渊之潜鱼,落九天之高禽”,“或跃在渊”需等待时机。郑玄注《礼记·内则》“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句为“桑弧蓬矢本大古也,天地四方男子所有事也”,龚自珍《与吴虹生书》有“男子初生,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何必一生局促软红尘土中,以为得计乎?”君子应“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先自省再谈得失,“读书”难道只为了升官发财吗?而是应该有大志啊!这一问意味深长,铿锵有金石之声,三分入木。袁枚评“见解高超,可与《三百篇》并传矣”,诚不虚也。
  中国自古有女性认为“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管道升《渔父词》);“谁家夫婿拜红侯……自怜临镜怕梳头。天涯芳草知何处,一点灵犀不自由”(支机《鹧鸪天》)。连王昌龄仿女性口吻的《闺怨》中也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虽是站在思妇怀人的角度表达勿觅封侯的愿望,但不能不说这亦沾溉后世闺阁诗人,由女性柔软细腻的思夫情绪引发了对功名利禄、科举谋仕的思考,超脱当时科举只为功名的局限,使他们敢于反对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解放。康乾之际诗人身份转变“从王士禛到袁枚,由台阁重臣一变为中下层官吏”@ 2,再变为女眷。女诗人于“绣余”传承诗教,从与后世文学的同构及演进关系而言,这种思考及诗教观念有利于打破缪钺所谓“有清一代之诗,以量言则如螳肚,而以质言则如蜂腰”的现象。“乾隆之际,天子右文,海内无事,家研声病,人习博依,吟咏之风,遍于朝野”@ 3,诗人由于科举应制,往往困于声病义理,兰贞等人类似观点能促进以往在“乾嘉学风”的宏大叙事下被遮蔽的思想方式的丰富性的重现。“读书”是一种充实“人本”之举,结合其《论诗》一诗,“岂为科名读书”也可理解为其提倡“文本即人本”,也就是士人不应只关注应试之学,而应关注充实“人本”之学,应有综合淹通的学术造诣与配位之德,此可看作清中叶“渊雅”审美风尚下对“试帖诗”“八股文”等应试制度和取士制度的反思。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代作家袁仁琮的长篇小说《王阳明》通过描述励志成圣的人生追求、安邦治国的儒将事功和开宗立派的心学创建等,展现了王阳明复杂的人生经历,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儒者形象。在复杂的官场浮沉中,在百死千难的人生经历中,王阳明却始终不改自己立志成为圣人的初心,总是将国家安危和百姓疾苦放在第一位,并身体力行地用自己的思想学说为后世做出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关键词:王阳明 儒者 立志成圣 儒将事功 开宗立
摘 要:媒体话语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媒体话语指的是媒体传播的事件信息、态度表达、价值导向等内容。本文重点论述了媒体话语及时真实地传播信息、正确引领舆论导向等教化功能以及传播虚假信息、低俗化倾向突出等责任缺失。同时分析了这些责任缺失可能带来阻碍社会发展的结果,最后提出了加强相关管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媒体话语 教化功能 责任缺失 危害 对策  当代社会
摘 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地下室手記》,以其晦涩难懂的文字和高深莫测的思想在外国文学的历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转型的代表性作品,在人类自身的思考史上屹立于不可企及的高度。其主人公“地下室人”的思想怪异却具有象征意义,“丽莎”这一角色的设定不容忽视,作品人物设置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关系密切,其对乌托邦的批判、对人类自由意识呼唤的思想内涵在当代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关键
摘 要:《色·戒》是张爱玲创作的一篇仅有一万四千多字的短篇小说,其主人公王佳芝作为间谍参与卫国锄奸行动却背叛了组织导致行动失败,她的叛变行为被广泛热议,由导演李安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后,针对王佳芝这一形象的争议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热度。本文从叙事伦理的角度分析《色·戒》小说文本和电影,解读王佳芝故事中交织的“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解析《色·戒》和美人叙事间的延续与颠覆。  关键词
摘 要: 清初“诗坛领袖”吴梅村擅长以重大时事为题材的七言歌行体诗,文词清丽,委婉苍凉,后人称之为“梅村体”。《悲歌赠吴季子》作于清初顺治年间,为江南奇才吴兆骞在江南科场案中受屈含冤而悲歌。全诗以“悲”字统领,贯串前后,寓意深厚,以沉痛哀怨的笔触描写了清初第一起科场案对无辜知识分子的摧残迫害,动人肺腑,催人泪下,成为清初传颂天下的不朽名作。  关键词:吴梅村 《悲歌赠吴季子》 品读  吴梅村(16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经历这样一种情况:当你想去做一件你要去做的事情时,往往会选定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时候才去做。比如老师给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星期五交,你会想那就星期四完成吧,那样还有一天的时间呢。又比如:   “我要在这周看完这本书!可惜今天下雨了,那就等太阳出来的时候再看吧,我喜欢阳光洒在纸页上的感觉。”   “我想寫一篇文章,但是现在笔好像没多少墨水了,等我找时间买一只新的笔在写吧。”   “
摘 要:清代西昌本土诗人杨学述、颜启芬、颜汝玉创作了一定数量的西昌竹枝词,这些竹枝词记述西昌风物,描绘城市风貌,展现地方民情,具有朴实可贵的文化价值,是人们研究清代西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  关键词:地域特色 西昌 竹枝词 地方风土  每一地都有其独有的自然环境和民情风习,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们自然会对这一风土有特殊的感情。竹枝词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吟咏风土民情为主要特色,因而极具
摘要:端木蕻良是生长在东北旷野之上的一位忧郁诗人,其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的语言特色就是由传统文化熏陶、西化语言借鉴,以及东北方言融入等三方面构成的。  关键词: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语言特色  1939年巴人在《直立起来的(科尔沁旗草原)》中,称端木蕻良为“拜伦式的诗人”,还提出了一个公式:“莎士比亚的华丽 拜伦的奔放 道斯托以夫的颤鸣=直立起来的《科尔沁旗草原》”①。郑振铎后也对《科尔沁旗草原
摘 要:本文以容与堂本《拜月亭记》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其语言特色展开分析,从顶针、反复等修辞手法,化用诗句,运用歇后语和连绵词等写作手法分析其对剧作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拜月亭记》 语言特色 修辭手法  《拜月亭记》被誉为我国“四大南戏”之首,本文旨在从语言和修辞的运用上展开尝试性的研究,试分析其对剧作呈现效果的影响。  一、顶针的修辞手法  【踏莎行】瑞兰。兰蕙温柔,柔香肌体,体如玉润宫腰细,
摘要:《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最著名的剧本,讲述了一个老推销员威利一事無成的阴郁生活。他渴望成功和社会的认可,不断地活在幻觉和梦境之中。本文结合戏剧理论:“情境”“人”“动作”“行动”,分析林达这一女性形象,以及她在家庭中的他者地位。阿瑟-米勒为我们揭示了美国梦破灭后,它的余波渗透到小人物的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了最深刻也最为撕裂的矛盾。  关键词:阿瑟·米勒情境论 女性他者《推销员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