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容与堂本《拜月亭记》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其语言特色展开分析,从顶针、反复等修辞手法,化用诗句,运用歇后语和连绵词等写作手法分析其对剧作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拜月亭记》 语言特色 修辭手法
《拜月亭记》被誉为我国“四大南戏”之首,本文旨在从语言和修辞的运用上展开尝试性的研究,试分析其对剧作呈现效果的影响。
一、顶针的修辞手法
【踏莎行】瑞兰。兰蕙温柔,柔香肌体,体如玉润宫腰细,细眉淡扫远山横,横波滴溜娇还媚,媚脸凝脂,脂匀粉腻,腻酥香雪天然美,美人妆罢更临鸾,鸾钗斜插堆云髻。①
第八出《少不知愁》,是女主角王瑞兰的第一次亮相,作者在“踏莎行”的曲牌中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内容上,从女主角的名字开始,转为性格特征,再说到体态妆容,继而到眼神音色,后到香气发型,将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初长成,美丽精致不可方物的情状描绘得淋漓尽致,一气呵成。形式上,顶针的修辞手法分为“句中顶真”“句间顶真”“句句顶针”等,而此处运用的便是句句顶针。此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一是使句子结构连环紧凑,整齐划一,环环相扣,朗朗上口;二是形成一种视觉空间上的转换,从名字到性格再到体态,完整地认识一个闺中女子,像用眼神在打量,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和阅读感受。
二、反复的修辞手法
第六出《图形追捕》:官兵誓要捉拿陀满兴福。
【前腔】(净)排门粉壁明书,明书。扰扰攘攘中都,中都。
第九出《绿林寄迹》:陀满兴福逃难至山寨,因“能承头盔之重”被众山贼拥为首领。
【前腔】(众)将军凛凛威风,威风。战袍绣虎雕龙,雕龙。商旅过。莫遭逢。商旅过,莫遭逢。{2}
第十一出《士女随迁》:蒙古军队进军,王夫人、瑞兰母女二人随难民逃难。
【前腔】听街坊巷陌,听街坊巷陌,唯闻得吵吵哀声遍。急去打叠,急去打叠,金共宝,随身带做盘缠。田业家私,田业家私不能守,不能恋。{3}
第二十六出《皇华悲遇》:王夫人、瑞兰母女和蒋世隆兄妹因战乱分散。
【红绣鞋】(丑)画船已在河滨,河滨。不劳马足车轮,车轮。{4}
张庚先生在其《剧诗论》中提出:“中国由诗而词,由词而曲,一脉相承,可见也认为戏曲是诗。”{5}由此可见戏曲在诗歌基础上的发展和延续。在同一折(出)戏中,同曲牌的反复出现,也就形成了语言体式及旋律上的重章叠唱。参照如上实例,施惠南戏《拜月亭记》中的反复手法多出现于戏剧情节发生转折、描摹人物性格和营造戏剧氛围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心理变化、渲染戏剧氛围和突出主题意蕴的作用,在叙事和抒情两方面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三、化用诗句
第二十六出《皇华悲遇》王夫人、瑞兰、瑞莲分别由老旦、旦、小旦扮唱的【销金帐】的六段唱词的尾句“怎生独自个睡”,“怎生街头上睡”以及化用李清照《声声慢》中的“独自怎生得黑”而成。三位女子都因思念亲人,感慨身世而愁苦难眠,三种音色,三种唱腔,却通过和李清照一样的诉说苦闷心情的诗歌体式完美串联,融会贯通。从一更唱到六更分别感念与女儿因战乱分散、与丈夫被父亲拆散、与哥哥因战乱流散的离愁别绪。
【前腔】(旦)俺这里愁烦,那壁厢长吁气。听得怎生,怎生独自个睡?{6}
最后瑞兰(旦)的唱词还化用了李清照《永遇乐》,情感的收束都是以听到“那厢吁气”和“帘下笑语”转移终了,同时将感情线索引向下文王夫人、瑞莲和王镇、瑞兰的相会。
第三十出《对景含愁》:瑞兰对花思夫,企盼重聚。
【夜行船】(小旦上)微雨昨宵,新晴今日。(合)知道海棠开未。
【前腔】(旦)东君不管人憔悴,眼见得绿密红稀。{7}
化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却道海棠依旧;应是绿肥红瘦”,时间背景都是昨夜雨后,雨打海棠,“绿肥红瘦”化作“绿密红稀”保留了情景的写实,少了些鲜活生动的灵气和意蕴,但也更加符合戏曲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特点。
第三十出《对景含愁》:瑞兰对花思夫,企盼重聚。
【本序】(旦)春思恹恹,此愁谁诉,此情谁知。
(小旦)芳时不暖不寒,秋千院宇,堪游堪戏。{8}
第二十一出《子母途穷》:瑞莲和王夫人在路途中孤苦无依。
【前腔】(小旦)只见数点寒鸦,投林乱鸣,晚烟宿雾冥冥。迢迢古岸水澄澄,野渡无人舟自横。{9}
化用了秦观的《满庭芳》:“斜阳外,寒鸦数点”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的:“野渡无人舟自横”。
四、藏词式歇后语和连绵词的运用
歇后语作为中国传统语言体式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通用性,多数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也体现着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歇后藏词语”:“本词都在后半截,话中藏了这个后半截……就是前人说的‘歇后语’。”{10}又称为截尾式歇后语或缩脚式歇后语。
第九出《绿林寄迹》:众山贼以“谁能承头盔之重”为令推举首领。
【丑】拿那雌雄宝插在我杨柳细边。
【末】这怎么说?
【丑】雌雄宝剑,杨柳细腰。
【净】皇帝也打歇后语?颁行天下,都要打歇后语哩。{11}
第二十二出《招商谐偶》:瑞兰、世隆投宿于招商店。
【生】酒保,你说“多着抛尸露,少着父娘皮”,“父娘皮”是甚么?
【生】父娘皮是肉,你怎么哄我?
【丑叫科】这官儿是老江湖,不要哄他。抛尸露少放些,画眉青多放些。
【生】画眉青是菜。{12}
这两出都颇具喜剧色彩,第九出直接点出“雌雄宝”和“杨柳细”为歇后语,第二十二出运用了“抛尸露(骨)”“父娘皮(肉)”和“画眉青(菜)”三个藏头式歇后语,在瑞兰和酒保一来一去的对答中体现了瑞兰虽为大家闺秀,却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女子,她有生活常识,机智灵活,不会轻易吃亏上当,忍气吞声,丰富完善了人物性格和形象,这也为下文瑞兰认为招商店夫妇二人的做媒不是时宜之举,而是出于真心做了铺垫。 第十九出《偷儿挡路》:瑞兰为躲避战祸,和世隆“权做夫妻”,描写路途中的景色。
【山坡羊】(生)翠巍巍云山一帶,碧澄澄寒波几派? 深密密烟林数簇,滴溜溜黄叶都飘败。一两阵风。三五声过雁哀。(合)情怀,急煎煎闷似海。形骸,骨岩岩瘦似柴。{13}
短短一段唱词,共运用了“颤巍巍”“碧澄澄”“深密密”“滴溜溜”“急煎煎”“骨岩岩”六个联绵词,通过云山、寒波、烟林、黄叶、雁哀等一系列深秋萧瑟的意象群,把二人路途中相依为命、有家难归的流离失所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一带”“几派”“一两阵”和“三五声”等奇数数量词,增添了一种飘零不偶之慨。
五、对俗语的贡献
第七出《文武同盟》:蒋世隆和陀满兴福初相见,世隆帮助被官兵追捕的兴福逃过一劫,一文一武,结拜为兄弟。
【混江龙】拿住的请功受赏,但人家不许窝藏,却教俺走一步,一步回头望,痛杀俺爹和娘。
俗语“一步三回头”就是源于上文,表示极度留恋不舍的感情,沿用至今。
六、结语
《拜月亭记》通过运用于戏剧情节发生转折、描摹人物性格和营造戏剧氛围时的顶针、反复等修辞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心理变化、渲染戏剧氛围、深化感情表达和突出主题意蕴的效果;通过化用诗句,运用歇后语和连绵词等写作手法使戏剧更富有文采和诗意,增加了剧本的文化底蕴和可读性。
①{2}③④{6}⑦⑧⑨⑩{12}{13} 〔元〕施惠撰,吕薇芬校点:《幽闺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第9页,第17页,第21页,第50页,第47页,第54页,第31页,第15页,第33页,第28页。
{5} 张庚:《戏曲美学论》,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
{11}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60页。
参考文献:
[1] 施惠撰,吕薇芬校点.《幽闺记》[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 李良子.论《幽闺记》之结构及其叙事节奏[J].戏剧艺术,2015(1).
[3] 边圣博,郝青云.《拜月亭》与《幽闺记》的文化差异[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4] 刘文渊.闺怨与风情[D].北京大学,2012.
[5] 孙慧慧.奏于乱世的离合之歌——南戏《拜月亭》与元才子佳人剧之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8).
作 者:李展,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李珂 E-mail:[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拜月亭记》 语言特色 修辭手法
《拜月亭记》被誉为我国“四大南戏”之首,本文旨在从语言和修辞的运用上展开尝试性的研究,试分析其对剧作呈现效果的影响。
一、顶针的修辞手法
【踏莎行】瑞兰。兰蕙温柔,柔香肌体,体如玉润宫腰细,细眉淡扫远山横,横波滴溜娇还媚,媚脸凝脂,脂匀粉腻,腻酥香雪天然美,美人妆罢更临鸾,鸾钗斜插堆云髻。①
第八出《少不知愁》,是女主角王瑞兰的第一次亮相,作者在“踏莎行”的曲牌中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内容上,从女主角的名字开始,转为性格特征,再说到体态妆容,继而到眼神音色,后到香气发型,将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初长成,美丽精致不可方物的情状描绘得淋漓尽致,一气呵成。形式上,顶针的修辞手法分为“句中顶真”“句间顶真”“句句顶针”等,而此处运用的便是句句顶针。此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一是使句子结构连环紧凑,整齐划一,环环相扣,朗朗上口;二是形成一种视觉空间上的转换,从名字到性格再到体态,完整地认识一个闺中女子,像用眼神在打量,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和阅读感受。
二、反复的修辞手法
第六出《图形追捕》:官兵誓要捉拿陀满兴福。
【前腔】(净)排门粉壁明书,明书。扰扰攘攘中都,中都。
第九出《绿林寄迹》:陀满兴福逃难至山寨,因“能承头盔之重”被众山贼拥为首领。
【前腔】(众)将军凛凛威风,威风。战袍绣虎雕龙,雕龙。商旅过。莫遭逢。商旅过,莫遭逢。{2}
第十一出《士女随迁》:蒙古军队进军,王夫人、瑞兰母女二人随难民逃难。
【前腔】听街坊巷陌,听街坊巷陌,唯闻得吵吵哀声遍。急去打叠,急去打叠,金共宝,随身带做盘缠。田业家私,田业家私不能守,不能恋。{3}
第二十六出《皇华悲遇》:王夫人、瑞兰母女和蒋世隆兄妹因战乱分散。
【红绣鞋】(丑)画船已在河滨,河滨。不劳马足车轮,车轮。{4}
张庚先生在其《剧诗论》中提出:“中国由诗而词,由词而曲,一脉相承,可见也认为戏曲是诗。”{5}由此可见戏曲在诗歌基础上的发展和延续。在同一折(出)戏中,同曲牌的反复出现,也就形成了语言体式及旋律上的重章叠唱。参照如上实例,施惠南戏《拜月亭记》中的反复手法多出现于戏剧情节发生转折、描摹人物性格和营造戏剧氛围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心理变化、渲染戏剧氛围和突出主题意蕴的作用,在叙事和抒情两方面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三、化用诗句
第二十六出《皇华悲遇》王夫人、瑞兰、瑞莲分别由老旦、旦、小旦扮唱的【销金帐】的六段唱词的尾句“怎生独自个睡”,“怎生街头上睡”以及化用李清照《声声慢》中的“独自怎生得黑”而成。三位女子都因思念亲人,感慨身世而愁苦难眠,三种音色,三种唱腔,却通过和李清照一样的诉说苦闷心情的诗歌体式完美串联,融会贯通。从一更唱到六更分别感念与女儿因战乱分散、与丈夫被父亲拆散、与哥哥因战乱流散的离愁别绪。
【前腔】(旦)俺这里愁烦,那壁厢长吁气。听得怎生,怎生独自个睡?{6}
最后瑞兰(旦)的唱词还化用了李清照《永遇乐》,情感的收束都是以听到“那厢吁气”和“帘下笑语”转移终了,同时将感情线索引向下文王夫人、瑞莲和王镇、瑞兰的相会。
第三十出《对景含愁》:瑞兰对花思夫,企盼重聚。
【夜行船】(小旦上)微雨昨宵,新晴今日。(合)知道海棠开未。
【前腔】(旦)东君不管人憔悴,眼见得绿密红稀。{7}
化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却道海棠依旧;应是绿肥红瘦”,时间背景都是昨夜雨后,雨打海棠,“绿肥红瘦”化作“绿密红稀”保留了情景的写实,少了些鲜活生动的灵气和意蕴,但也更加符合戏曲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特点。
第三十出《对景含愁》:瑞兰对花思夫,企盼重聚。
【本序】(旦)春思恹恹,此愁谁诉,此情谁知。
(小旦)芳时不暖不寒,秋千院宇,堪游堪戏。{8}
第二十一出《子母途穷》:瑞莲和王夫人在路途中孤苦无依。
【前腔】(小旦)只见数点寒鸦,投林乱鸣,晚烟宿雾冥冥。迢迢古岸水澄澄,野渡无人舟自横。{9}
化用了秦观的《满庭芳》:“斜阳外,寒鸦数点”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的:“野渡无人舟自横”。
四、藏词式歇后语和连绵词的运用
歇后语作为中国传统语言体式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通用性,多数来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也体现着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歇后藏词语”:“本词都在后半截,话中藏了这个后半截……就是前人说的‘歇后语’。”{10}又称为截尾式歇后语或缩脚式歇后语。
第九出《绿林寄迹》:众山贼以“谁能承头盔之重”为令推举首领。
【丑】拿那雌雄宝插在我杨柳细边。
【末】这怎么说?
【丑】雌雄宝剑,杨柳细腰。
【净】皇帝也打歇后语?颁行天下,都要打歇后语哩。{11}
第二十二出《招商谐偶》:瑞兰、世隆投宿于招商店。
【生】酒保,你说“多着抛尸露,少着父娘皮”,“父娘皮”是甚么?
【生】父娘皮是肉,你怎么哄我?
【丑叫科】这官儿是老江湖,不要哄他。抛尸露少放些,画眉青多放些。
【生】画眉青是菜。{12}
这两出都颇具喜剧色彩,第九出直接点出“雌雄宝”和“杨柳细”为歇后语,第二十二出运用了“抛尸露(骨)”“父娘皮(肉)”和“画眉青(菜)”三个藏头式歇后语,在瑞兰和酒保一来一去的对答中体现了瑞兰虽为大家闺秀,却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女子,她有生活常识,机智灵活,不会轻易吃亏上当,忍气吞声,丰富完善了人物性格和形象,这也为下文瑞兰认为招商店夫妇二人的做媒不是时宜之举,而是出于真心做了铺垫。 第十九出《偷儿挡路》:瑞兰为躲避战祸,和世隆“权做夫妻”,描写路途中的景色。
【山坡羊】(生)翠巍巍云山一帶,碧澄澄寒波几派? 深密密烟林数簇,滴溜溜黄叶都飘败。一两阵风。三五声过雁哀。(合)情怀,急煎煎闷似海。形骸,骨岩岩瘦似柴。{13}
短短一段唱词,共运用了“颤巍巍”“碧澄澄”“深密密”“滴溜溜”“急煎煎”“骨岩岩”六个联绵词,通过云山、寒波、烟林、黄叶、雁哀等一系列深秋萧瑟的意象群,把二人路途中相依为命、有家难归的流离失所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一带”“几派”“一两阵”和“三五声”等奇数数量词,增添了一种飘零不偶之慨。
五、对俗语的贡献
第七出《文武同盟》:蒋世隆和陀满兴福初相见,世隆帮助被官兵追捕的兴福逃过一劫,一文一武,结拜为兄弟。
【混江龙】拿住的请功受赏,但人家不许窝藏,却教俺走一步,一步回头望,痛杀俺爹和娘。
俗语“一步三回头”就是源于上文,表示极度留恋不舍的感情,沿用至今。
六、结语
《拜月亭记》通过运用于戏剧情节发生转折、描摹人物性格和营造戏剧氛围时的顶针、反复等修辞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心理变化、渲染戏剧氛围、深化感情表达和突出主题意蕴的效果;通过化用诗句,运用歇后语和连绵词等写作手法使戏剧更富有文采和诗意,增加了剧本的文化底蕴和可读性。
①{2}③④{6}⑦⑧⑨⑩{12}{13} 〔元〕施惠撰,吕薇芬校点:《幽闺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第9页,第17页,第21页,第50页,第47页,第54页,第31页,第15页,第33页,第28页。
{5} 张庚:《戏曲美学论》,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
{11}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60页。
参考文献:
[1] 施惠撰,吕薇芬校点.《幽闺记》[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 李良子.论《幽闺记》之结构及其叙事节奏[J].戏剧艺术,2015(1).
[3] 边圣博,郝青云.《拜月亭》与《幽闺记》的文化差异[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4] 刘文渊.闺怨与风情[D].北京大学,2012.
[5] 孙慧慧.奏于乱世的离合之歌——南戏《拜月亭》与元才子佳人剧之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8).
作 者:李展,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李珂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