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一、借助线段图,提高分析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启蒙阶段,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数量关系,他们往往无所适从。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好线段图,将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这样一组题目:“①甲数是8,乙数比它的多2,乙数是多少?②甲数是8,乙数比它的少2,乙数是多少?③甲数是8,比乙数的多2,乙数是多少?④甲数是8,比乙数的少2,乙数是多少?”先让学生自主列式解答。部分学生显然对这些数量关系比较惘然:究竟谁跟谁比?谁多谁少?结果简单地根据“多”“少”就使用了加法或减法,根据“Δ的”就使用了乘法或除法。这时,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边分析题意,边画出线段图(如图1-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线段图,弄清其中的数量关系:题①和题③同样是“多2”,一道要加2,一道要减2;而乙在题①和题③中,分别是“比较量”和“标准量”,求乙时一道要用乘法,一道要用除法(题②和题④同理)。从而使学生理解不能光凭“多”“少”或“Δ的”就进行“加减乘除”,题①和题②都是乙数跟甲数的比,题③和题④都是甲数跟乙数的比。从而顺利理清了谁是“标准量”,谁是“比较量”,在正确判断出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后,解决问题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加强算法多样化的训练
  同样的一道题,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可能所想到的解题策略会大有不同。加强一题多解类型题的训练,既能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也能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如这样一道题:“甲用3小时加工了9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他6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题目非常简单,但解题方法可以有好几种。①“归一法”:90÷3×6或6÷(3÷90);②“分数法”:90×(6÷3)或90÷(3÷6);③“比例法”:(假设甲6小时可以加工零件x个)90∶3= x∶6或90∶x =3∶6。每种方法、每道算式、每步计算都有其所对应的意义。如“归一法”中,可以把“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或“加工每个零件需多少小时”作为列式依据;“分数法”中,可以把“6小时是3小时的几倍”或“3小时是6小时的几分之几”作为列式依据;“比例法”中,则可以把“工作效率一定”作为列式依据,也可以把“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关系”作为列式依据。在谋求多种解题策略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也为后续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防止思维定势的干扰
  人的思维方式都有一定的“惯性”,人们总习惯于用惯常的思路去思考、分析问题,并按照这一思维定势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定势本无好坏之分,有时,它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有时,却可能因为已经习惯了某种既定的方法而“无视”题目的变化,就比较容易掉入“陷阱”了。
  例如:指导学生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时,通常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凑整”,像63 22 78 37=(63 37) (22 78),25×17×4=25×4×17,60×()=60×等。而学生在进行大量的练习后,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分析数据的特点上,习惯性地通过“凑整”的方法进行简便运算。谁知,这种“凑整”的思维定势,在遇到像“63 22-63 22、125÷25×4、60÷()”等混合运算题目时,往往也容易盲目地作出“凑整”的定势反应,作出如下错误的解答:63 22-63 22=(63 22)-(63 22),125÷25×4=125÷(25×4),60÷。可見,教师在让学生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时,要使学生明确其适用范围,同时要结合混合运算,多进行变式练习、对比练习等,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即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解决数学运算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启蒙阶段,教师通过加强方法指导,训练他们从不同方向思考问题,同时通过加强变式练习,可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分析能力,发展发散性思维,增强抗干扰能力,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其他文献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能造福一方人。就如一所学校的发展,偏僻和安静也许是不足之处,但是对于学校来说也许就是发展的强项所在,正所谓“理念决定出路”。广州市海珠区黄埔中学地处海珠东隅的黄埔古村内,毗邻黄埔古港,为琶洲岛上唯一的公办中学,有优势也有不足,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先天不足和管理理念的问题,学校发展遇到瓶颈和困难,与兄弟学校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在城区学校里属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已成为校长和教师最关注的焦点,构建“高效课堂”,推进“高效课堂”教学常态化,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优化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审时度势,吸取外地先进教学理念,展开“激趣引思、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尝试,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为生活服
【摘要】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的管理策略决定了班主任的带班效果,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往往有一套成熟的班级管理策略。特别是农村小学,地理位置偏僻,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以留守儿童居多,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农村小学班主任,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班级管理?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就这一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农村小学; 班主任;管理策略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引领
【摘要】学好数学是能够学好其它自然学科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年龄都处于7-12岁,玩乐、自由是他们的天性,为了日后更好地学习、运用数学知识,我们要在这个阶段培养起他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该掌握多种方法,在面对各种问题时都能够做到轻松应对,就是学会解决问题多样化,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们领悟到不同的体验,还能够让教师更好的将小学生们带去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形式多样化;兴趣
【摘要】本文着眼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话题展开探讨,在谈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外,笔者又结合个人的一些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借阅者能够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有效的问题情境在教学课堂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进行主动学习和交流,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从而养成良好的
【编者按】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需要以一腔热血和万千爱心使学生的品格和智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从教以来,茂名市优秀教师罗逸健老师坚定信念,致力于做一个有心的教育者;锐意创新,致力于做一个潜心的研究者;不遗余力,致力于做一个热心的引领者。概言之,朝“做一个最优秀、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方向,不断进取。  罗逸健,现
【摘要】小学生思维稚嫩、专注度有限等原因致使在做题中出现知识负迁移、概念模糊、粗心大意等现象,这时往往会造成错题。错题看似是一种不利的、消极的因素,那么这需要老师从深层次挖掘错因,用不同的方式重现易错题,引导学生面对自己的错误,这样学生才会在有滋有味的纠错中强化思维锻炼、养成反思的习惯。而我对《小学数学易错题再利用的策略研究》是有别于普遍的“编辑错题本”的做法。而是在和学生一起与易错题过招中,积累
【摘要】激励教育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开启中学生心灵的钥匙。激励教育在于激发和唤醒孩子的内驱力,使他们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用自己的力量成长。中学生的现状很令人担忧,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不恰当的批评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班主任要讲究方法,提高教育学生的实效性,要多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充满自信的人敢于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不轻易言败,容易取得成功。班主任应以激励教育为切入点,
笔者在小学教学多年,发现有些孩子、家长甚至有些教师对计算的认知不足,有的认为只要态度认真就能做好计算,学生错误是马虎,审题造成的;有的教师只是把学生错误纠正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在进行大量的计算训练之后,错误并没有明显减少。这是什么原因呢?现谈谈笔者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应对策略,与同行共勉。  一、这是简便计算吗  一般的简便教学方法是把算式中的数据根据它们的特点,通过运算律,进行凑整,使计算过
让每一位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是每一位教师的心愿。这教学理念也渗透到每一学科、每一节课堂教学里面。《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