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已成为校长和教师最关注的焦点,构建“高效课堂”,推进“高效课堂”教学常态化,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优化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审时度势,吸取外地先进教学理念,展开“激趣引思、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尝试,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为生活服务。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生活素材,把教学内容和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生动的体验活动,从而学得更轻松。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怎样才能做到通俗易懂呢?针对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伸出小手,用手指代表棵数,学生很快领会到用手指间的缝隙代表间隔。像这样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身体中,伸手就来,学生学起来更感兴趣和轻松。
二、善导引思,体验成功喜悦
成功的喜悦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追求。因此,立足于使学生阅读教材(提高自学能力),这是实施“激趣引思、先学后教”模式的根基。要使学生体验“学会”到“会学”的喜悦,教师就得“善教、会教、乐教”,就得做到:
1.学习教材,按教材要求,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实现课堂教学法的程控管理,伴之以灵活的教法,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向学生传授科学、准确、适度的知识并能使之转化为技能。
2.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要有提纲、目标,提纲要有启发性、可行性),使学生达到会自学。
3.要面向全体,重视中下生,偏爱中下生。为中下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心境,学习时机,学习条件。让中下生也能体验“学会”和“会学”的喜悦。
三、先学后教,突出主体地位
“激趣引思、先学后教”模式优势的凸现,要使学生处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对学习活动呈现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思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操作步骤是:准备阶段——尝试练习(第一次)——自学教材——尝试练习(第二次)——学生讨论——释疑点拨——巩固练习——当堂检测。以下谈谈我对各个环节的操作体会。
(一)准备阶段
这是“激趣引思、先学后教”模式的预备阶段,为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新知识,这个阶段必须为学生创设尝试题的条件。同时通过以旧引新,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识铺路架桥。这个阶段十分重要,它是“激趣引思、先学后教”模式成败的关键。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准备题与尝试题是同教材、同结构,但难度不同,只要把准备题的条件或问题改变一下,就成为了尝试题。这种改题的方法,使学生容易看出准备题与尝试题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借助学生对已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较为熟悉,让学生一齐练习,同时请三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让学生讲一讲你自己是怎样列式算出来的。抓住学生所说出的数理,教师作肯定性归纳,引出新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有密切关系,老师把“求几分之几”改为“求百分之几”,你会求吗?通过准备题的设计,使学生回顾旧知识,从而达到铺路架桥的作用,一般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二)嘗试练习(第一次)
尝试练习是在准备题的基础上进行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迁移,教师利用语言艺术,激励学生探求新知识,达到“学会”知识,例,“你会做吗?”“大家试一试好吗?”等。学生的好胜心理由此产生,学习兴趣步入高潮。在实践中,我把尝试练习归纳为三种情况:
1.同步尝试题,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这便于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来解决尝试题。
2.变化尝试题,把课本中的例题的内容、形式、条件略作变动,但难度大致相同的尝试题。
3.发展尝试题,要求略高于课本练习,但仍属于本节教材范围的尝试题。
(三)自学教材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例题成了学生切实的需要。如出示尝试题后,老师说:“你会做吗?大家试一试好吗?不会做的不要紧,看一看课本吧!”一言激起了好学进取的儿童心理。在实践中,针对小学生自学课本的情况,归纳了如下三点。
1.时间安排上要有保证。要根据教材、自学能力的高低而定,一般安排3—5分钟为宜。对难度大、内容多的教材,一般采用课前预习,辅导课本内容自学的办法。
2.自学课本前要诱发学生的兴趣。如出示尝试题后,教师可课前预习,辅导课本自学的办法。进行启发谈话:这道题老师不教,你们会做吗?不会算吧?老师还是不教,你们自己请教一下不开口的老师—课本,看看它怎样教你。
3.设计自学提纲引导学生看书。自学课本阶段,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索活动。
(四)尝试练习(第二次)
这一步骤是学生在第一次尝试练习和自学教材成功后,肯定第一次尝试练习的答案、数理和依据后进行的。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有感到喜悦,有跃跃欲试的愿望。这时教师就应顺水推舟让他们再试一试,这次尝试应以课堂目标中的重点进行练习,凸现重点知识,达到“会学”知识的目的。
(五)学生讨论
这一步是尝试练习后以三类学生板演的情况为代表,引导学生评讲、讨论。要求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解答的理由和解题思路,及验证自我尝试的正确性理由。同时让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理解,提出质疑、问难。教师要做到: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调动中下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多说多讲。同时注意发现新的思维方法,实行多角度监控。为下一个环节教师讲解作好信息的收集。
(六)释疑点拨
教师释疑点拨是教师在学生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后,对学生思维理解作系统的点拨和解惑。对知识的系统性传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要求做到:语言准确,数理清晰,观点正确,不拖泥带水。做法是:
1.师应针对学生理解感到困难的地方讲,不要从头讲起;
2.一般讲尝试题不讲例题;
3.利用学生讨论中正确思维作板书性讲解;
4.对学生的误解作适度指引,引出难点讲解,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七)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规律和解答问题方法后进行,教师应精心设计各类型有梯度性的练习,注意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有填空、选择、判断、基本型、发展型等练习。通过巩固练习要达到:一是使全班学生都能实现强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二是使优生在巩固所学知识之余,思维向高层次发展。
(八)当堂检测
在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每节课都有5分钟检测这一环节。检测的内容必须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内容少而突出重点、难点,并要求教师当堂批改及时反馈给学生。在实施“模式”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学生初时对教师教法的转变可能不适应;
2.课堂40分钟的时间难以控制,甚至出现拖堂;
3.学生自学教材不习惯;
4.学生讨论中出现不敢说话,尤其中下学生表现突出;
5.教师设计课堂计划性失控。
以上几种问题都可能有不同程度出现,只要教师坚持在课堂设计上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立足于尊重学生,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成功喜悦中学习;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教学形式,达到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目的。目前,“激趣引思、先学后教”模式在我校已经初步被教师接受,并逐步推广。我们构建的“激趣引思、先学后教”高效教学模式,参加2016年7月第三届湛江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中荣获湛江市“二等奖”。
实施“激趣引思、先学后教”,使我深深体会到:转变观念、更新教法,提高课堂效率,是我校课堂教学的又一特色,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为生活服务。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生活素材,把教学内容和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生动的体验活动,从而学得更轻松。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怎样才能做到通俗易懂呢?针对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伸出小手,用手指代表棵数,学生很快领会到用手指间的缝隙代表间隔。像这样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身体中,伸手就来,学生学起来更感兴趣和轻松。
二、善导引思,体验成功喜悦
成功的喜悦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追求。因此,立足于使学生阅读教材(提高自学能力),这是实施“激趣引思、先学后教”模式的根基。要使学生体验“学会”到“会学”的喜悦,教师就得“善教、会教、乐教”,就得做到:
1.学习教材,按教材要求,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实现课堂教学法的程控管理,伴之以灵活的教法,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向学生传授科学、准确、适度的知识并能使之转化为技能。
2.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要有提纲、目标,提纲要有启发性、可行性),使学生达到会自学。
3.要面向全体,重视中下生,偏爱中下生。为中下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心境,学习时机,学习条件。让中下生也能体验“学会”和“会学”的喜悦。
三、先学后教,突出主体地位
“激趣引思、先学后教”模式优势的凸现,要使学生处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对学习活动呈现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思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操作步骤是:准备阶段——尝试练习(第一次)——自学教材——尝试练习(第二次)——学生讨论——释疑点拨——巩固练习——当堂检测。以下谈谈我对各个环节的操作体会。
(一)准备阶段
这是“激趣引思、先学后教”模式的预备阶段,为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新知识,这个阶段必须为学生创设尝试题的条件。同时通过以旧引新,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识铺路架桥。这个阶段十分重要,它是“激趣引思、先学后教”模式成败的关键。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准备题与尝试题是同教材、同结构,但难度不同,只要把准备题的条件或问题改变一下,就成为了尝试题。这种改题的方法,使学生容易看出准备题与尝试题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借助学生对已学过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较为熟悉,让学生一齐练习,同时请三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演。让学生讲一讲你自己是怎样列式算出来的。抓住学生所说出的数理,教师作肯定性归纳,引出新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有密切关系,老师把“求几分之几”改为“求百分之几”,你会求吗?通过准备题的设计,使学生回顾旧知识,从而达到铺路架桥的作用,一般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二)嘗试练习(第一次)
尝试练习是在准备题的基础上进行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迁移,教师利用语言艺术,激励学生探求新知识,达到“学会”知识,例,“你会做吗?”“大家试一试好吗?”等。学生的好胜心理由此产生,学习兴趣步入高潮。在实践中,我把尝试练习归纳为三种情况:
1.同步尝试题,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这便于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来解决尝试题。
2.变化尝试题,把课本中的例题的内容、形式、条件略作变动,但难度大致相同的尝试题。
3.发展尝试题,要求略高于课本练习,但仍属于本节教材范围的尝试题。
(三)自学教材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例题成了学生切实的需要。如出示尝试题后,老师说:“你会做吗?大家试一试好吗?不会做的不要紧,看一看课本吧!”一言激起了好学进取的儿童心理。在实践中,针对小学生自学课本的情况,归纳了如下三点。
1.时间安排上要有保证。要根据教材、自学能力的高低而定,一般安排3—5分钟为宜。对难度大、内容多的教材,一般采用课前预习,辅导课本内容自学的办法。
2.自学课本前要诱发学生的兴趣。如出示尝试题后,教师可课前预习,辅导课本自学的办法。进行启发谈话:这道题老师不教,你们会做吗?不会算吧?老师还是不教,你们自己请教一下不开口的老师—课本,看看它怎样教你。
3.设计自学提纲引导学生看书。自学课本阶段,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索活动。
(四)尝试练习(第二次)
这一步骤是学生在第一次尝试练习和自学教材成功后,肯定第一次尝试练习的答案、数理和依据后进行的。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有感到喜悦,有跃跃欲试的愿望。这时教师就应顺水推舟让他们再试一试,这次尝试应以课堂目标中的重点进行练习,凸现重点知识,达到“会学”知识的目的。
(五)学生讨论
这一步是尝试练习后以三类学生板演的情况为代表,引导学生评讲、讨论。要求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解答的理由和解题思路,及验证自我尝试的正确性理由。同时让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理解,提出质疑、问难。教师要做到: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调动中下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多说多讲。同时注意发现新的思维方法,实行多角度监控。为下一个环节教师讲解作好信息的收集。
(六)释疑点拨
教师释疑点拨是教师在学生尝试练习、学生讨论后,对学生思维理解作系统的点拨和解惑。对知识的系统性传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要求做到:语言准确,数理清晰,观点正确,不拖泥带水。做法是:
1.师应针对学生理解感到困难的地方讲,不要从头讲起;
2.一般讲尝试题不讲例题;
3.利用学生讨论中正确思维作板书性讲解;
4.对学生的误解作适度指引,引出难点讲解,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七)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规律和解答问题方法后进行,教师应精心设计各类型有梯度性的练习,注意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有填空、选择、判断、基本型、发展型等练习。通过巩固练习要达到:一是使全班学生都能实现强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二是使优生在巩固所学知识之余,思维向高层次发展。
(八)当堂检测
在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每节课都有5分钟检测这一环节。检测的内容必须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内容少而突出重点、难点,并要求教师当堂批改及时反馈给学生。在实施“模式”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学生初时对教师教法的转变可能不适应;
2.课堂40分钟的时间难以控制,甚至出现拖堂;
3.学生自学教材不习惯;
4.学生讨论中出现不敢说话,尤其中下学生表现突出;
5.教师设计课堂计划性失控。
以上几种问题都可能有不同程度出现,只要教师坚持在课堂设计上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立足于尊重学生,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成功喜悦中学习;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教学形式,达到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目的。目前,“激趣引思、先学后教”模式在我校已经初步被教师接受,并逐步推广。我们构建的“激趣引思、先学后教”高效教学模式,参加2016年7月第三届湛江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中荣获湛江市“二等奖”。
实施“激趣引思、先学后教”,使我深深体会到:转变观念、更新教法,提高课堂效率,是我校课堂教学的又一特色,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