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部老动画,和一个久违的采访。这部动画到离现在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但是它依然显得有趣,清新。这的确是一部简单的动画,但是在这样简单的作品背后的创作历程,却一点也不容易。从一套看似中规中矩的学生作品中,我们还是能读出很多动画创作新人的必经之路。
剧本&导演:罗红阳
创作成员:罗红阳,毛雅丹,郑晨,杜蕴坤,李翀,刘长明,王天宇
原创音乐:宇文硕
音效:汪涛
配音:宝木中阳,山新
指导老师:唐红平,余本庆监制:韩晖
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中国优秀学生作品奖;入选Siggraph Asia 动画节;
北京电影学院第动画学院奖最佳新人提名奖;
日本AsiaGraph 大赛动画单元优秀作品奖;
《重回猴岛》是你们的毕业作品,当初是怎样计划要做这样的动画作品?又是怎样进行分工的?
罗红阳:《重回猴岛》这个三维动画短片是我们团队第一次制作完整的故事动画短片。这几年中国出了不少很棒的学生短片,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儿。早前的中国学生动画短片有很多忧伤的主题,我觉得这些和学生身份不相符合嘛。当时我们都期望能一起做一部谁都能看懂的轻松的动画短片。一开始我就期望我们可以发挥我们各自擅长的东西,来一起创作出一个好的动画。最后加入我们团队的李翀,他有非常多有趣的想法,脑子很灵活;王天宇,是我们团队的外援,他有很强的设计能力。学生时期的团队有很多方面不同于外面公司的制作团队,我们不会有过于固定的职能分工,这使得我们可以在不同环节发挥我们自身不同的才华。
整个故事看下来很连贯,你是怎样安排构建出这个故事的?
罗红阳:我觉得故事是一个影片的核心,对于大多数动画来说,好的故事代表了好的开端,然后再去考虑怎么把这个故事讲好,怎么把它讲漂亮。大学期间我看了许多剧作方面的书,从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到罗伯特·麦基的《故事》。美国对电影的故事架构很有研究,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吸收,霍华德·苏伯的《电影的力量》这本书总结了很多优秀影片的成功精髓。
我对于故事创作的理解和绘画一样,要先有一个大的构思,整体规划,好比绘画的构图、大形,这是在安排细节之前就需要认真思考的事。如果构图就不好看的话,再往下细化便都是错误。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循环,我只是把其中一环的开端放到了结尾,这样延展下去依然是那个循环,也有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我个人比较钟爱于结局式影片。在字幕之后的那一小段算是循环之外的番外篇了,开始小猴骗狒狒说自己是被大鸟叼过来的,番外篇却真的被大鸟给害了,也是一种呼应。
短片的结构是很清晰的三段式结构,开端的相识,中段的遇险,结尾的揭示出这场骗局。开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然后把他们相识的戏剧化效果表达了出来,让观众带着好奇心继续往下看这个故事。随着他们两个小小的纠缠之后,猴子告诉了狒狒“真相”,博得狒狒的同情心,于是狒狒决定送他回家。这一段体现了他们两个之间的性格差异:狒狒凶悍单纯善良,猴子聪明机灵。从狒狒对猴子的愤怒到同情的态度变化,再到去帮助小猴送回猴岛。中间段落用了很多篇幅在讲他们和大鱼之间惊险的经历,看似只是片子中一个激烈的噱头,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斗争,来表现狒狒和猴子之间的感情发展,狒狒在每个险要关头都在充当猴子的大哥的角色,这为片尾的出乎意料做出铺垫。
这个故事看到结尾让人感觉很出乎意料,它的灵感来自哪里?
罗红阳:刚开始的故事灵感是源于几个元素:海、小岛、猴子,这几个元素是最早进入我脑子的,我觉得这些元素放在一起会很好玩。最初的剧本要比现在最终的版本复杂一些,当时是把猴岛的猴群们设计成了一个有等级关系的部落,而飞到狒狒岛的猴子是一只最底层的小兵,并这个猴子确实是不知道自己怎么来到狒狒岛,想回家,被狒狒送回猴岛之后他们俩都被另外的猴子打昏了,然后部落的首领把这只昏猴又一次放在弹射机上,把它弹到了对面。也就是说这只小猴子也是被种族利用的,而他想回猴岛的话就只能求助狒狒,于是重回猴岛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两个主角都没有恶意,都是被另外的势力给利用了。但我在创作之初就给片子限定了不要超过5分钟,而剧本写下来发现大大超过这个时间,于是我们开始简化,并且使故事更容易理解,于是慢慢的有了现在的版本。
你们动画的时长虽然很短,内容却很丰富,你是怎样把握时间与节奏的?
罗红阳:这个故事很简单,也就4分钟,但确实花了我们不少的功夫。比如狒狒和猴子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由敌对转化为友谊,比如中间段落他们经历惊险刺激的过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表述好这个故事,每一秒、每一个镜头都经过了认真的斟酌。关于短片的时长问题,在创作之前我就认识到我们作为学生,能力、人力都有限的情况下,还是不宜做出时长过长的片子。在创作初期我给短片的时长定为5分钟以内。时长过长会带来很多方面的不良影响:一方面会因此而降低动画的制作质量,另一方面,拖沓的叙述会影响到故事的节奏。对于这样一个简短的故事而言,快节奏能给故事的讲述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整体的风格非常统一,角色的设计的设计上也很有特色,谈谈你们对角色的设定?
罗红阳:影片中有四个角色:猴子、狒狒、鱼、鸟。在前期阶段为这四个角色设计形象的时候,鱼和鸟的形象是最早出炉的,出自郑晨之手。我们对猴子和狒狒的设计都非常注重,因此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尤其是猴子。我们设计了不同的风格以选择最适合的,再在那个基础之上进行修正,李翀对猴子形象的设计也起了很大作用。最后我决定在Maya中先做出猴子的简模大型,慢慢修改。头大身小、细胳膊细腿也体现了它拥有智慧却缺少体型优势。小猴子额头上的一撮毛也是我在最后加上去的,显得更有趣些。狒狒的设计原型就是俗称“鬼脸狒狒”的山魈,它的长相很有特点,也很适合做成卡通片。为了凸显狒狒的性格特征与体型,将它的头部比例缩小,四肢加大,显得粗壮,但为了不显得过于笨拙,又将腿的设计缩小,使倒三角的形态更为明显。而猴子则是细胳膊细腿,使他们形成强烈的对比。
你们的动画风格非常明快,画面色彩很协调,能和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经验吗?
罗红阳:我喜欢清新的颜色风格和可爱的角色形象,这与故事风格也非常融合。我们参阅了很多优秀的三维动画电影的设定,学习和吸收,比如《飞屋环游记》、《功夫熊猫》等设定图集。故事发生在一片海洋上,蓝天与大海都属冷色系,因此需要暖色去协调画面的色彩平衡。我有意识的把沙滩、礁石、珊瑚设计为暖色。两个主角猴子与狒狒也是暖色。狒狒体型比猴子要大很多,当他们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的时候,观众很容易会把注意力放在狒狒身上,而削弱了猴子的重要性。于是我在饱和度和明度上给他们做了区分,使小猴在饱和度和明度方面都高于狒狒,增强他在画面中的可识别性。
对于一个完整的影片来说,音乐、音效、配音等声音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这方面你们有着怎样的经历?
罗红阳:一开始我们尝试自己配音,但效果出不来。之后我在网上看到腾讯网上举办着一个《魁拔》的声优大赛,里面非常多优秀的声优,里面最吸引我的就是宝木中阳和山新,他们都非常有才华。于是我开始找他们的联系方式,给他们看我们做的动画,他们很爽快地答应免费为我们录制,并且只录一遍就成功了。原创音乐是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宇文硕做的,他是我在人人网上无意遇到的。在成片最后的紧要关头他帮我们做出了非常棒的音乐。所以做完一部动画真是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撑,“坚持”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也考验了一个人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剧本&导演:罗红阳
创作成员:罗红阳,毛雅丹,郑晨,杜蕴坤,李翀,刘长明,王天宇
原创音乐:宇文硕
音效:汪涛
配音:宝木中阳,山新
指导老师:唐红平,余本庆监制:韩晖
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中国优秀学生作品奖;入选Siggraph Asia 动画节;
北京电影学院第动画学院奖最佳新人提名奖;
日本AsiaGraph 大赛动画单元优秀作品奖;
《重回猴岛》是你们的毕业作品,当初是怎样计划要做这样的动画作品?又是怎样进行分工的?
罗红阳:《重回猴岛》这个三维动画短片是我们团队第一次制作完整的故事动画短片。这几年中国出了不少很棒的学生短片,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儿。早前的中国学生动画短片有很多忧伤的主题,我觉得这些和学生身份不相符合嘛。当时我们都期望能一起做一部谁都能看懂的轻松的动画短片。一开始我就期望我们可以发挥我们各自擅长的东西,来一起创作出一个好的动画。最后加入我们团队的李翀,他有非常多有趣的想法,脑子很灵活;王天宇,是我们团队的外援,他有很强的设计能力。学生时期的团队有很多方面不同于外面公司的制作团队,我们不会有过于固定的职能分工,这使得我们可以在不同环节发挥我们自身不同的才华。
整个故事看下来很连贯,你是怎样安排构建出这个故事的?
罗红阳:我觉得故事是一个影片的核心,对于大多数动画来说,好的故事代表了好的开端,然后再去考虑怎么把这个故事讲好,怎么把它讲漂亮。大学期间我看了许多剧作方面的书,从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到罗伯特·麦基的《故事》。美国对电影的故事架构很有研究,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吸收,霍华德·苏伯的《电影的力量》这本书总结了很多优秀影片的成功精髓。
我对于故事创作的理解和绘画一样,要先有一个大的构思,整体规划,好比绘画的构图、大形,这是在安排细节之前就需要认真思考的事。如果构图就不好看的话,再往下细化便都是错误。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循环,我只是把其中一环的开端放到了结尾,这样延展下去依然是那个循环,也有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我个人比较钟爱于结局式影片。在字幕之后的那一小段算是循环之外的番外篇了,开始小猴骗狒狒说自己是被大鸟叼过来的,番外篇却真的被大鸟给害了,也是一种呼应。
短片的结构是很清晰的三段式结构,开端的相识,中段的遇险,结尾的揭示出这场骗局。开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然后把他们相识的戏剧化效果表达了出来,让观众带着好奇心继续往下看这个故事。随着他们两个小小的纠缠之后,猴子告诉了狒狒“真相”,博得狒狒的同情心,于是狒狒决定送他回家。这一段体现了他们两个之间的性格差异:狒狒凶悍单纯善良,猴子聪明机灵。从狒狒对猴子的愤怒到同情的态度变化,再到去帮助小猴送回猴岛。中间段落用了很多篇幅在讲他们和大鱼之间惊险的经历,看似只是片子中一个激烈的噱头,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斗争,来表现狒狒和猴子之间的感情发展,狒狒在每个险要关头都在充当猴子的大哥的角色,这为片尾的出乎意料做出铺垫。
这个故事看到结尾让人感觉很出乎意料,它的灵感来自哪里?
罗红阳:刚开始的故事灵感是源于几个元素:海、小岛、猴子,这几个元素是最早进入我脑子的,我觉得这些元素放在一起会很好玩。最初的剧本要比现在最终的版本复杂一些,当时是把猴岛的猴群们设计成了一个有等级关系的部落,而飞到狒狒岛的猴子是一只最底层的小兵,并这个猴子确实是不知道自己怎么来到狒狒岛,想回家,被狒狒送回猴岛之后他们俩都被另外的猴子打昏了,然后部落的首领把这只昏猴又一次放在弹射机上,把它弹到了对面。也就是说这只小猴子也是被种族利用的,而他想回猴岛的话就只能求助狒狒,于是重回猴岛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两个主角都没有恶意,都是被另外的势力给利用了。但我在创作之初就给片子限定了不要超过5分钟,而剧本写下来发现大大超过这个时间,于是我们开始简化,并且使故事更容易理解,于是慢慢的有了现在的版本。
你们动画的时长虽然很短,内容却很丰富,你是怎样把握时间与节奏的?
罗红阳:这个故事很简单,也就4分钟,但确实花了我们不少的功夫。比如狒狒和猴子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由敌对转化为友谊,比如中间段落他们经历惊险刺激的过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表述好这个故事,每一秒、每一个镜头都经过了认真的斟酌。关于短片的时长问题,在创作之前我就认识到我们作为学生,能力、人力都有限的情况下,还是不宜做出时长过长的片子。在创作初期我给短片的时长定为5分钟以内。时长过长会带来很多方面的不良影响:一方面会因此而降低动画的制作质量,另一方面,拖沓的叙述会影响到故事的节奏。对于这样一个简短的故事而言,快节奏能给故事的讲述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整体的风格非常统一,角色的设计的设计上也很有特色,谈谈你们对角色的设定?
罗红阳:影片中有四个角色:猴子、狒狒、鱼、鸟。在前期阶段为这四个角色设计形象的时候,鱼和鸟的形象是最早出炉的,出自郑晨之手。我们对猴子和狒狒的设计都非常注重,因此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尤其是猴子。我们设计了不同的风格以选择最适合的,再在那个基础之上进行修正,李翀对猴子形象的设计也起了很大作用。最后我决定在Maya中先做出猴子的简模大型,慢慢修改。头大身小、细胳膊细腿也体现了它拥有智慧却缺少体型优势。小猴子额头上的一撮毛也是我在最后加上去的,显得更有趣些。狒狒的设计原型就是俗称“鬼脸狒狒”的山魈,它的长相很有特点,也很适合做成卡通片。为了凸显狒狒的性格特征与体型,将它的头部比例缩小,四肢加大,显得粗壮,但为了不显得过于笨拙,又将腿的设计缩小,使倒三角的形态更为明显。而猴子则是细胳膊细腿,使他们形成强烈的对比。
你们的动画风格非常明快,画面色彩很协调,能和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经验吗?
罗红阳:我喜欢清新的颜色风格和可爱的角色形象,这与故事风格也非常融合。我们参阅了很多优秀的三维动画电影的设定,学习和吸收,比如《飞屋环游记》、《功夫熊猫》等设定图集。故事发生在一片海洋上,蓝天与大海都属冷色系,因此需要暖色去协调画面的色彩平衡。我有意识的把沙滩、礁石、珊瑚设计为暖色。两个主角猴子与狒狒也是暖色。狒狒体型比猴子要大很多,当他们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的时候,观众很容易会把注意力放在狒狒身上,而削弱了猴子的重要性。于是我在饱和度和明度上给他们做了区分,使小猴在饱和度和明度方面都高于狒狒,增强他在画面中的可识别性。
对于一个完整的影片来说,音乐、音效、配音等声音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这方面你们有着怎样的经历?
罗红阳:一开始我们尝试自己配音,但效果出不来。之后我在网上看到腾讯网上举办着一个《魁拔》的声优大赛,里面非常多优秀的声优,里面最吸引我的就是宝木中阳和山新,他们都非常有才华。于是我开始找他们的联系方式,给他们看我们做的动画,他们很爽快地答应免费为我们录制,并且只录一遍就成功了。原创音乐是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宇文硕做的,他是我在人人网上无意遇到的。在成片最后的紧要关头他帮我们做出了非常棒的音乐。所以做完一部动画真是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撑,“坚持”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也考验了一个人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