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详细分析了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现状、面临困难和客观需求,在探究个人知识管理具体实施过程的基础上,详尽分析当前已有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以期根据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管理策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职业特点
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为目标,个人知识管理被视为一种有效策略。教师通过有效地个人知识管理可以促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优化和更新个人知识系统,从而支配教师的个人教学行为。
一、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现状分析
(一)个人主观需求
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在工作中会面临诸多问题,譬如:关于学生课后作业,时常会出现某天各科作业量大,某天各科作业量小的问题,原因就在于各学科教师之间缺乏及时沟通;长期执教的教师积累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但由于没有及时梳理归纳,造成资源零散破碎,不够系统,同时因为这些教学资源的使用具有一定规律性,所以若对这些宝贵的个人过程性资源管理不当,则难以有效保持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挖掘和终身学习,凡此种种问题,都说明教师进行有效个人知识管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二)客观需求
1.学校内外部知识共享的迫切性。面临教育改革的新需求,各中小学机遇与挑战并存,每个学校都在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学校在自身改革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与外部的沟通,积极吸取优良经验,避免走弯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沟通比较困难,学校之间教师沟通交流机会较少,覆盖面较窄。通过构建合理的知识管理平台,可以有效支撑和促进校与校之间的沟通交流。
2.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意识的缺乏。在实际教学中,新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经验的缺乏,而目前快速获取教学经验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与老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教学经验属于个人隐性知识范畴,为了使新教师尽快适应岗位,一般学校采用“师徒结队”的方式,通过教研组会议讨论、听评课、议课和集体备课完成,方法途径单一,再加之老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意识不强,缺乏隐性经验知识的有效积累和表现,不能最大化挖掘隐性知识的共享价值,伴随着一些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其成效并非十分明显。由于教师工作实践性和实时性强的特点,每节课塑造不同的艺术品,所以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宝贵的个人隐性感受,如果教师积累的不够及时或者方法不合理,这些宝贵的实践经历产生的成果将被浪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从教师个人思想观念改变,思想指导行动,所以,教师首先树立正确的个人知识管理意识,才能切实有效完成个人知识管理过程。
3.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式亟待完善。目前各类中小学都在大量搜集教师的各类教学资源,形成校本资源库,但是由于搜集过程中标准统一,不能突出教师的自主性,体现主体的个人知识需求,并且内容统一,管理方式单一,不够个性化,不能有效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
二、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分析
基于对个人知识管理内涵的理解,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个人对知识的识别、检索、存储、学习、评价、应用和创新的管理过程,是提高教师个人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以教师个人知识需求为中心,分析研究知识管理理论、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现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一般需经过个人知识检索、积累、共享、交流、学习和应用共六个管理过程,进而可分为知识存储、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三种不同的管理层次,知识创新必须建立在知识应用的基础上,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知识交流和共享,
实现知识创新,使教师个人知识价值最大化,如图略:个人知识管理重点是个人隐性知识的管理,而教师的个人隐性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有多种产生方式和表现形式,既可以表现在教案、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中,也可以在完成教学的任何过程中生成。为了有效促进教学,要关注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各个过程中对自身隐性知识的积累和挖掘,同时也应注重教师个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分析
目前,支持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有多种形式,主要有基于web2.0技术的blog、wiki等社会性软件、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iSpace Destop、cyberarticle等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校园网的建设以及教师电子档案袋的建立,教师在个人知识管理时应综合考虑各种策略的优势,切实提高个人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一)基于blog、wiki等的社会性软件管理策略
利用blog、wiki等社会性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典型特点是开放与共享,基于对个人知识管理过程的分析,不难发现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是知识应用和创新的基础,而共享和交流过程体现了其社会性,基于blog、wiki等的社会性软件与个人知识管理有着天然联系。
1995年,日本著名的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Nonaka)在《创造知识的公司》著作中指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们之间可以不断的转化,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并首度提出了知识转化的SECI(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Combination,Internalization)模型[1],如图2略,两种知识的转化有四种基本模式,分别为社会化、外在化、内部化和组合化。
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由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对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来说,隐性知识管理是最主要的内容,也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难点。社会性软件对人与人之间隐性知识的沟通和交流,隐性知识的表达和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社会性软件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从简单的通讯交流到群体跨时空的网络协同作业,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群体交流与合作,以及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学校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平台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平台是指基于对知识管理理论的支持,针对教师个性化需求和教师知识特点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专门设计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其突出特点是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能根据不同的教师人群分别设计,从而满足不同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需求。
(三)基于iSpace Destop、cyberarti-cle等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四)基于校园网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
(五)基于教师电子档案袋的过程性评价策略
参考文献
[1] 蒋亚东.组织知识管理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268-270.
[2] 杜修平,李智超.基于混搭社会性软件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12):37-40.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职业特点
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为目标,个人知识管理被视为一种有效策略。教师通过有效地个人知识管理可以促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优化和更新个人知识系统,从而支配教师的个人教学行为。
一、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现状分析
(一)个人主观需求
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在工作中会面临诸多问题,譬如:关于学生课后作业,时常会出现某天各科作业量大,某天各科作业量小的问题,原因就在于各学科教师之间缺乏及时沟通;长期执教的教师积累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但由于没有及时梳理归纳,造成资源零散破碎,不够系统,同时因为这些教学资源的使用具有一定规律性,所以若对这些宝贵的个人过程性资源管理不当,则难以有效保持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挖掘和终身学习,凡此种种问题,都说明教师进行有效个人知识管理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二)客观需求
1.学校内外部知识共享的迫切性。面临教育改革的新需求,各中小学机遇与挑战并存,每个学校都在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学校在自身改革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与外部的沟通,积极吸取优良经验,避免走弯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通常沟通比较困难,学校之间教师沟通交流机会较少,覆盖面较窄。通过构建合理的知识管理平台,可以有效支撑和促进校与校之间的沟通交流。
2.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意识的缺乏。在实际教学中,新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学经验的缺乏,而目前快速获取教学经验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与老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教学经验属于个人隐性知识范畴,为了使新教师尽快适应岗位,一般学校采用“师徒结队”的方式,通过教研组会议讨论、听评课、议课和集体备课完成,方法途径单一,再加之老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意识不强,缺乏隐性经验知识的有效积累和表现,不能最大化挖掘隐性知识的共享价值,伴随着一些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其成效并非十分明显。由于教师工作实践性和实时性强的特点,每节课塑造不同的艺术品,所以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宝贵的个人隐性感受,如果教师积累的不够及时或者方法不合理,这些宝贵的实践经历产生的成果将被浪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从教师个人思想观念改变,思想指导行动,所以,教师首先树立正确的个人知识管理意识,才能切实有效完成个人知识管理过程。
3.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式亟待完善。目前各类中小学都在大量搜集教师的各类教学资源,形成校本资源库,但是由于搜集过程中标准统一,不能突出教师的自主性,体现主体的个人知识需求,并且内容统一,管理方式单一,不够个性化,不能有效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
二、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分析
基于对个人知识管理内涵的理解,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个人对知识的识别、检索、存储、学习、评价、应用和创新的管理过程,是提高教师个人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以教师个人知识需求为中心,分析研究知识管理理论、个人知识管理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现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一般需经过个人知识检索、积累、共享、交流、学习和应用共六个管理过程,进而可分为知识存储、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三种不同的管理层次,知识创新必须建立在知识应用的基础上,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知识交流和共享,
实现知识创新,使教师个人知识价值最大化,如图略:个人知识管理重点是个人隐性知识的管理,而教师的个人隐性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有多种产生方式和表现形式,既可以表现在教案、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中,也可以在完成教学的任何过程中生成。为了有效促进教学,要关注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各个过程中对自身隐性知识的积累和挖掘,同时也应注重教师个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分析
目前,支持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有多种形式,主要有基于web2.0技术的blog、wiki等社会性软件、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iSpace Destop、cyberarticle等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校园网的建设以及教师电子档案袋的建立,教师在个人知识管理时应综合考虑各种策略的优势,切实提高个人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一)基于blog、wiki等的社会性软件管理策略
利用blog、wiki等社会性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典型特点是开放与共享,基于对个人知识管理过程的分析,不难发现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是知识应用和创新的基础,而共享和交流过程体现了其社会性,基于blog、wiki等的社会性软件与个人知识管理有着天然联系。
1995年,日本著名的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Nonaka)在《创造知识的公司》著作中指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们之间可以不断的转化,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并首度提出了知识转化的SECI(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Combination,Internalization)模型[1],如图2略,两种知识的转化有四种基本模式,分别为社会化、外在化、内部化和组合化。
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由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对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来说,隐性知识管理是最主要的内容,也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难点。社会性软件对人与人之间隐性知识的沟通和交流,隐性知识的表达和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社会性软件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从简单的通讯交流到群体跨时空的网络协同作业,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群体交流与合作,以及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学校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平台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平台是指基于对知识管理理论的支持,针对教师个性化需求和教师知识特点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专门设计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其突出特点是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能根据不同的教师人群分别设计,从而满足不同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需求。
(三)基于iSpace Destop、cyberarti-cle等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四)基于校园网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
(五)基于教师电子档案袋的过程性评价策略
参考文献
[1] 蒋亚东.组织知识管理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268-270.
[2] 杜修平,李智超.基于混搭社会性软件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1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