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科技的高速发达,社会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小学生们享受着家人的宠爱,老人的关心,逐渐养成自私、任性、忘恩等不良品质,道德品格呈明显下降趋势。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恩的心,已慢慢成为德育的重中之重。感恩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共同完成的一项长期工程。這项工程需要从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启蒙开始,让学生懂得感动,学会感恩,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我们从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概念入手,发现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重点找出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深挖问题背后的原因,最终尝试探索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关键词的界定
所谓感恩就是对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对给予过自己恩惠、帮助等积极作用的他人、社会及自然等抱有的一种由衷认可,并希望回报的一种内心心理状态或行为表现,也就是知恩图报。小学生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小学生品德发展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小学生实施的道德教育,以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使他们懂得感恩,懂得父母的生养之恩,懂得教师的教育之恩,懂得他人、社会的关心之恩,并懂得付出和回报,真正成为知恩、感恩、报恩并能主动施恩的人。加强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职责,也是家长和家庭教育的责任,并且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出一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1、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感受、体验到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学会运用适当的感恩方法。
1. 2通过教育,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积极的心态,学会用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1.3、通过对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形成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体系。
2、课题研究的内容:
2.1、对父母的感恩。
2.2、对老师的感恩。
2.3、对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
2.4、延伸至对自然、对祖国的感恩。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1、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阶段(2016年3月――2016年8月)
本课题的研究以活动为核心。活动初期发动学生收集感恩名言,如“心怀感恩,学会做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喝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等,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发动学生收集感恩的典型事例,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宣传栏报道有关感恩的典型事例,介绍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宣传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面向全体师生召开“感恩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王校长再次浅显易懂的阐述了什么是感恩,为什么感恩,向哪些人感恩,怎样感恩。为此我们在反复认真讨论,请教专家,群策群力,再结合实际,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将课题定位在“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上。
2、第二阶段:课题初步实施阶段(2016年8月――2016年11月)
(1)学科渗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2)在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学校、班级范围内定期请名人、专家进行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安排专题的感恩教育活动,于感恩教育与活动之中。
(3)家校联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和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4)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
3、第三阶段:课题展开研究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3月)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调查活动,信息反馈,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等工作。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學的感恩教育程序与实施策略,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其素材的收集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
4、第四阶段:课题全面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7年5月 )
这一阶段为全面总结阶段。参加研究的所有人员都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成果,多角度地对课题进行了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获得了我们预期的大量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开展“感恩”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同学们渐渐变得有礼貌了,懂事了,学会孝敬父母、关心他人了。家长也普遍反映,孩子在家越来越懂事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好的班风与学风,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是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高度赞扬。主题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让学生在体验中明辨是非,在感动中学会感恩,学会主动关心、帮助别人,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我们认为,德育无小事。德育工作需要小题大做,虚功实做。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公民。德育工作必须有有效的活动作为载体,德育工作更需要真实的感受与体验。相对于传统的说教式思想工作,主题班会更注重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受,从而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
六、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我校的“感恩”系列主题教育收到良好效果,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一致赞扬。家长普遍反映,通过这项活动,孩子变得有礼貌了,懂事了,学会关心别人了,学习也更加刻苦了。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今后,我们将更加深入扎实地开展好这项活动,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争取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七、课题研究成员
组长:索朗加措
组员:益西卓嘎、达珍、次旦索朗
八、参考文献
【1】职勇 《感恩的心》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年版。
【2】吴春明 《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 中国德育 2006年版
【3】碧冷 《教学生懂得感恩的17堂课》 时事出版社 2008年版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科技的高速发达,社会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小学生们享受着家人的宠爱,老人的关心,逐渐养成自私、任性、忘恩等不良品质,道德品格呈明显下降趋势。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恩的心,已慢慢成为德育的重中之重。感恩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需要共同完成的一项长期工程。這项工程需要从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启蒙开始,让学生懂得感动,学会感恩,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我们从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概念入手,发现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重点找出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深挖问题背后的原因,最终尝试探索加强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关键词的界定
所谓感恩就是对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对给予过自己恩惠、帮助等积极作用的他人、社会及自然等抱有的一种由衷认可,并希望回报的一种内心心理状态或行为表现,也就是知恩图报。小学生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小学生品德发展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小学生实施的道德教育,以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使他们懂得感恩,懂得父母的生养之恩,懂得教师的教育之恩,懂得他人、社会的关心之恩,并懂得付出和回报,真正成为知恩、感恩、报恩并能主动施恩的人。加强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职责,也是家长和家庭教育的责任,并且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出一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1、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感受、体验到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学会运用适当的感恩方法。
1. 2通过教育,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积极的心态,学会用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1.3、通过对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形成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体系。
2、课题研究的内容:
2.1、对父母的感恩。
2.2、对老师的感恩。
2.3、对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
2.4、延伸至对自然、对祖国的感恩。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1、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阶段(2016年3月――2016年8月)
本课题的研究以活动为核心。活动初期发动学生收集感恩名言,如“心怀感恩,学会做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喝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等,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发动学生收集感恩的典型事例,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宣传栏报道有关感恩的典型事例,介绍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宣传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面向全体师生召开“感恩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王校长再次浅显易懂的阐述了什么是感恩,为什么感恩,向哪些人感恩,怎样感恩。为此我们在反复认真讨论,请教专家,群策群力,再结合实际,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将课题定位在“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上。
2、第二阶段:课题初步实施阶段(2016年8月――2016年11月)
(1)学科渗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2)在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学校、班级范围内定期请名人、专家进行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安排专题的感恩教育活动,于感恩教育与活动之中。
(3)家校联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和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4)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
3、第三阶段:课题展开研究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3月)
这一阶段主要进行调查活动,信息反馈,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等工作。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學的感恩教育程序与实施策略,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其素材的收集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
4、第四阶段:课题全面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7年5月 )
这一阶段为全面总结阶段。参加研究的所有人员都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成果,多角度地对课题进行了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获得了我们预期的大量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开展“感恩”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同学们渐渐变得有礼貌了,懂事了,学会孝敬父母、关心他人了。家长也普遍反映,孩子在家越来越懂事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好的班风与学风,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是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高度赞扬。主题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让学生在体验中明辨是非,在感动中学会感恩,学会主动关心、帮助别人,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我们认为,德育无小事。德育工作需要小题大做,虚功实做。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公民。德育工作必须有有效的活动作为载体,德育工作更需要真实的感受与体验。相对于传统的说教式思想工作,主题班会更注重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受,从而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
六、课题研究后的思考
我校的“感恩”系列主题教育收到良好效果,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一致赞扬。家长普遍反映,通过这项活动,孩子变得有礼貌了,懂事了,学会关心别人了,学习也更加刻苦了。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今后,我们将更加深入扎实地开展好这项活动,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争取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七、课题研究成员
组长:索朗加措
组员:益西卓嘎、达珍、次旦索朗
八、参考文献
【1】职勇 《感恩的心》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年版。
【2】吴春明 《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 中国德育 2006年版
【3】碧冷 《教学生懂得感恩的17堂课》 时事出版社 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