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跨界导演的电影创作策略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w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结构性转变,电影导演已不仅局限在电影业内部,出现了一种跨界整合的潮流,越来越多的非职业导演开始加入到电影创作中。在2014年暑期档上映的国产电影中,“跨界拍电影” 成为一个重要的电影现象。韩寒的《后会无期》、郭敬明的《小时代3:刺金时代》和肖央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三部影片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备受瞩目。这三部国产热门影片的导演都非科班出生,郭敬明、韩寒是由作家转行成了导演,肖央则是因为微电影《老男孩》在网络上热播从一名广告导演一跃成为了电影导演。
  跨界,指的是导演本身的角色构成,即由作家、演员、歌星跨界拍电影。本文将对跨界导演的电影创作策略进行分析。
  一、粉丝电影:新媒体营销
  作为新一代的跨界电影导演。在娱乐产业的背景下,他们拥有强大的受众粉丝群和不可估量的票房号召力,在某种意义上,跨界导演的成功可归功于当下的粉丝经济时代。
  韩寒的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自上映后20天票房成功冲破6亿大关,几乎占据了2014暑期档电影的半壁江山。《后会无期》从开拍之后,微博上的热门话题总少不了它的身影。导演韩寒利用自己的个人品牌效应在微博上进行轮番的宣传攻势,无论是电影选角、片场纪实还是女儿小野都成了韩寒制造话题、传播宣传的渠道。个人的影响力和微博这类社交媒体的完美结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粉丝群体,他们也正是电影票房成功的关键。
  《小时代3刺金时代》改编自郭敬明的小说《小时代》。“写而优则导”,由作家转型导演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小说所积累的粉丝转为电影票房。选用当红偶像杨幂、郭采洁等人担任主演 ,偶像明星能够带来名气和影响力,人气在电影市场上就能转变成粉丝票房。
  作为由互联网衍生出来的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上映四天票房突破一亿,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来自于2010年微电影《老男孩》在网络上的走红。作为“草根明星”的筷子兄弟 ,正是利用了他们的草根优势,讲述80后的记忆“青春与梦想”,因短片本身的感染力和大众性引起了青年观众强烈的心理共鸣,积累了大量粉丝。这批粉丝群体有效的转化为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粉丝拥护者,再加上网络媒介的有力推动,作为“粉丝电影”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可以说正是迎合了当下的市场规律。
  在新媒介环境下,一个电影的成功越来越重视营销的价值,对于小成本的“粉丝电影”尤为重要。可以说,营销得当不一定能保证票房,但是没有营销便意味着风险。跨界导演也纷纷开始利用多种营销手段来取得票房的更好回报。韩寒鉴于个人在新媒体上的号召力和话题性,影片中经典台词的广泛传播。《小时代》的成功则利用了大数据分析对观众群进行精准定位,深入洞察目标消费群的心理偏好与行为,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准营销。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则利用视频网站的资源和优势进行网络宣传造势,其预告片《小苹果》的MV在网络上更是获得了一亿多次的播放量,这种病毒式营销使得《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获得了基本的票房保证。
  二、类型化的创作主题:青春与爱情
  从2013年开始,年产量急剧增长30%的中国电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电影生产国。在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衡量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已逐渐被“票房”所取代,电影已经从“文化产品”变成了一种“大众速食产品”。近年来,众多跨界导演的创作普遍有着个性化的自我表达,形成了类型化的探索。
  这种类型化的电影创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内容的同质化。在九把刀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获得良好口碑后,小清新、小文艺的青春主题电影在内地风靡一时。赵薇和郭敬明等一些导演也开始“致青春”。 通常的国产大片多以武侠、战争、灾难为基本类型,而韩寒、郭敬明、肖央为代表的一批跨界导演的作品则更倾向于表现青春、爱情的主题。之所以选择拍摄青春文艺的类型片,一方面出于导演个人的喜好;另一方面也考虑到成本控制和市场受众的接受。与《小时代》表现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青春不同,韩寒的《后会无期》充斥着韩式幽默的文艺范儿,散发着忧伤迷茫的青春气息。
  在创作层面上的类型化更多的表现为各种类型的杂糅,最为典型的是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除了延续微电影《老男孩》“音乐、青春、梦想”的主题,肖央借用了很多我们常见的电影故事桥段,把黑帮、武打、功夫、爱情、选秀等各种类型片元素穿插在一起,讲述了一个有关梦想的故事。然而,这种混搭却让观众无法感受到导演最想表达的东西,最后却成了无法驾驭的“怪搭”风格。在电影叙事结构上,跨界导演的创作多由“分段讲故事”构成。《后会无期》的叙事风格是一种网络时代的碎片化表达,它由一个个小桥段拼凑而成,叙事略显松散,韩寒正是用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一个个充满人生哲理的幽默段子组成了这部黑色幽默的公路电影。《后会无期》融入了不同以往的创意与手法,如经典的段子台词、主题曲的介入、老歌的翻唱等,这些都是国产电影中类型化探索的崭新元素。
  结语
  中国电影经历了10年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了一种新人辈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如今,中国电影的零门槛让更多公众人物、网络红人纷纷转行做了导演。新生代的跨界导演更关注年轻人所思、所想,注重电影的个性化风格表达。
  虽然现在一些跨界导演已经在商业市场上取得了成功,他们的作品反映现实、适应市场,却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导演的创作水平有限、电影技巧的运用不够成熟、叙事能力和角色塑造不完善、价值观模糊不清等。比起市场票房,跨界导演应该更加重视电影自身的艺术性,不能一味的迎合市场,在提升专业能力和艺术水平上下功夫。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跨界导演会对中国电影产生极大的冲击,他们的电影创作也有可能成为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
其他文献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活动,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与产业依托,十几年的文化产业化即已催生了我国庞大的电影产业,电影文化与电影产业均需依托于大众文化消费价值观及其文化抉择,大众文化消费观与文化抉择引领了时代消费文化的导向,亦左右了受众审美趣味对电影产业的影响,随着影像阅读感官需求愈加强烈化,由此而完形的视觉文化对电影的创作趋向施加了日益重要的影响。电影产业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着弱政治话语与强经济主导性的宽松环境
期刊
三部卓越的浪漫主义影片——《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和《命运的拨弄》,把苏联杰出的电影导演梁赞诺夫介绍到中国,这使得中国观众在拥有梁赞诺夫的同时,梁赞诺夫也拥有了众多的中国观众。  梁赞诺夫的影片已经成熟到看一个片段就能推知是其作品的程度。梁赞诺夫影片在美学风格上有如下三方面值得重视的特点。  首先,是梁赞诺夫影片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梁赞诺夫的所有影片,几乎都充斥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达观的人生
期刊
在21世纪文化工业时代的今天,发达国家的动漫产业普遍具有一个完整的、高效的产业链条,而中国动漫产业却在内外交困中举步维艰。由于种种原因,曾经辉煌过的中国动漫经历了漫长的低谷,一度让外国动漫反客为主占有了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同时,在日美动漫的强势冲击下,盲目模仿和急功近利导致了中国动漫在浮躁中迷失。近年来,随着国人观念的转变和市场危机意识的增强,国家扶持政策持续不断出台,业内人士坚持不懈努力,投资者
期刊
“抬起头,垫脚尖,加快我长大的脚步。吹口哨,哼着歌,摇摇晃晃找到路。晃脑袋,揉眼睛,长大的我还有点小糊涂。”动画片《熊出没》以及紧随其后的《熊出没》系列电影(《熊出没之雪岭熊风》《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熊出没之丛林大冒险》《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熊出没之过年》《熊出没之年货》等)的热播,让《我还有点小糊涂》成为小观众学唱的时尚儿歌,童真童趣在光头强与熊大、熊二的一次次“对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
期刊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Dallas Buyers Club)》于2013年在美国上映,获得2014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六项提名,并斩获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三项大奖。这部影片根据名为罗恩·伍德鲁夫Ron Woodroof的真实经历改编,再次将艾滋病和同性恋这两个处于社会主流文化之外的主题搬上银幕。它讲述了1986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个艾滋病晚期患者与病魔做斗争的故事。电影
期刊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罗斯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托尔斯泰自己曾经说过,《安娜·卡列尼娜》主要写的是家庭问题和妇女的命运。书中主要写了三个家庭的不同遭遇,其中又以安娜与卡列宁、渥伦斯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列文与基蒂之间的感情为两条主线。但小说又不仅仅是关于家庭的故事,《安娜·卡列尼娜》创作的19世纪70年代正是俄罗斯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期,在作品中对于当时的官僚制度、农村的
期刊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由徐静蕾执导,改编自茨威格同名小说,描述了一个爱而不得的女人甜蜜而又痛苦的一生。  1948年深冬,姜文饰演的作家回到北平,大宅已经积上一层深灰,一封厚厚的书信引起了他的注意。令他吃惊的是,这是一个女人书写的20多年来对他的深深的爱恋。“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作家不禁陷入了回忆之中。  1930年,北平的一座四合院里住着一个小学教员的寡妇,和她那尚未成年的瘦小的女儿。
期刊
一、 《画皮》的再生  (一)故事情节的更迭改写  《画皮》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经典篇章。讲的是王生贪爱美色后迷途知返的故事,其中的儆戒意味极为浓烈。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画皮》《画皮2》,是编导以现代视点对原作进行的阶梯式改写。  《画皮》在原有故事主线中,对王生和女鬼进行了大幅重塑,并融入许多新元素。原本百无一用的书生摇身变为俊朗将军,代表恶的女鬼被身份模糊的女妖取代。英雄救美的俗套故事在叠加
期刊
近年来,由青春题材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成为一种时尚潮流,《致青春》《匆匆那年》《谁的青春不迷茫》《左耳》《何以笙箫默》等青春电影相继登上荧屏并引发热议。爱情与青春向来就是两个共生的命题,爱情可以是青春的唯美华丽的小乐章,也可以是青春的悲情的命运交响曲。最近上映的青春爱情电影《左耳》和《何以笙箫默》,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爱情的音乐式理解。“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左耳》是一群“小鲜肉”“爱错了的青
期刊
一、一个苹果的两半  波兰和法国的维罗妮卡,同时生活在不同的洲陆,可是她们却有着旁人无法比拟的共同之处。比如她们拥有同样的容貌,并且对音乐有着同样的天赋,但却命中注定没有可以承受这副好嗓子的心脏;甚至她们都自幼丧母,而且还都有一个透过它可以看到倒立景物的弹力球、一管唇膏,以及在睫毛进入眼睛时,用戒指按压睫毛的动作。她们是一个苹果的两半,波兰的维罗妮卡和法国的维罗妮卡,互为对方的另一半。  这些无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