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数民族学生一般基础都比较差、自学能力差,本文结合当前的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认为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数学质量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问题
农村少数民族学生一般基础都比较差、自学能力差、缺乏主动性,学困生所占比例较大,这类学生多来自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寄宿制等方面。因为各种因素使得这些学生缺乏家庭的配合,造成自我约束能力低,学习基础薄弱,上课不专心听讲,计算粗心,抄袭作业现象严重,课后学得少,玩得多,因此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上课较认真,解题方法却也能说上一、二点,作业也能及时认真完成,正确率还行,但考试成绩却不大理想,其实这些学生综合理解能力低或在教学时一般只套用解法,对题意的理解和分析并不重视,这样的学生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比例相当大。所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决心,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的重点。
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的策略
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结合当前的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1.运用直观图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是学生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操作与笔算过程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同时学会竖式的简便写法。如,教学例1:44÷2,采取了先出示算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尝试着列出笔算除法的竖式,学生尝试的笔算除法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出示了44根小棒,让学生经历了将44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同学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在分的过程中,应先分整十的4捆,再分个位上的4根。最后,让学生根据分小棒这一操作过程,判断出黑板上学生尝试列出的三种笔算除法竖式,哪一种更能体现出分小棒先分整十再分个位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格式,老师的教学,利用了"分小棒"这一具体形象的操作活动,将操作活動与学生的理解算理相结合,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笔算除法的算理。
2.积极评价,融洽师生感情,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
其一是鼓励评价法,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如班中有两位学生经常随意旷课,从来不做作业,经常旷课、违纪,自习课上常胡说八道,弄得周围学生无法正常做作业。我抓住他吃软不吃硬的性格特点,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在课堂上常表扬他们,即使是做得不好,也要鼓励表扬他们。练习时,抓住机会降低要求,适当地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能行”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其二是在“关爱”中体验成功,进行心理评价法。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爱好,正确地引导和精心培养,不能偏爱更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要一视同仁。此外,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也要持之以恒。
3.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理解、关爱学生。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其次,要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如:学了小数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到商场看看商品的标价,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4.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有的课,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一环扣一环,而且落实的也不错。但是学生没有机会提问题。如果用以往的评价标准,这是一节好课;但是用新课程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这是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则不是一节好课。
(2)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有温暖感,有良好的交往,有较多的表达机会。学生在从事某项学习活动时,要敢于提问,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间民主、自由、和谐,学生间互相协作的和谐的教学气氛,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地方。
(3)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教师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同时,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在平时的每一堂课中,教师的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
(4)正确对待、处理学生的提问。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需要老师的鼓励,一次提问就是孩子的一次尝试,我们不应该扼杀学生的尝试与好奇心。创造力人人都有,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和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教师的热情鼓励,可以激励学生发现问题,乐于提问。
5.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每次讲新课前都要让学生在数学自习课上进行预习。预习时不准互相议论。要求他们凡是能自己学会的自己要学会,重点地方要画出来,自己看不懂的要标出“问号”,准备上课时提出来和同学、老师研究、议论。二要指导学生做好自学议论。每次上新课时,要出示议论提纲,一般提出两三个问题就够了,要有目的、有重点地提出,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帮助学生自学、议论时掌握重点、难点。三要在复习课上让学生自己看书温习。不管是单元复习,还是期中复习、期末复习,教师都让学生自己看书温习。在学生看书温习之前,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供学生思考,引导并帮助他们通过温习,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6.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倾听能力
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才能开发智力,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作为少数民族小学生,有相当多的人都不熟悉普通话,如在课堂上又不认真倾听,课后会一问三不知。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前提是要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使学生想听。
关键词:少数民族;数学质量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问题
农村少数民族学生一般基础都比较差、自学能力差、缺乏主动性,学困生所占比例较大,这类学生多来自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寄宿制等方面。因为各种因素使得这些学生缺乏家庭的配合,造成自我约束能力低,学习基础薄弱,上课不专心听讲,计算粗心,抄袭作业现象严重,课后学得少,玩得多,因此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上课较认真,解题方法却也能说上一、二点,作业也能及时认真完成,正确率还行,但考试成绩却不大理想,其实这些学生综合理解能力低或在教学时一般只套用解法,对题意的理解和分析并不重视,这样的学生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比例相当大。所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决心,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的重点。
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的策略
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结合当前的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1.运用直观图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是学生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操作与笔算过程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同时学会竖式的简便写法。如,教学例1:44÷2,采取了先出示算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尝试着列出笔算除法的竖式,学生尝试的笔算除法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出示了44根小棒,让学生经历了将44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同学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在分的过程中,应先分整十的4捆,再分个位上的4根。最后,让学生根据分小棒这一操作过程,判断出黑板上学生尝试列出的三种笔算除法竖式,哪一种更能体现出分小棒先分整十再分个位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格式,老师的教学,利用了"分小棒"这一具体形象的操作活动,将操作活動与学生的理解算理相结合,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笔算除法的算理。
2.积极评价,融洽师生感情,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
其一是鼓励评价法,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如班中有两位学生经常随意旷课,从来不做作业,经常旷课、违纪,自习课上常胡说八道,弄得周围学生无法正常做作业。我抓住他吃软不吃硬的性格特点,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在课堂上常表扬他们,即使是做得不好,也要鼓励表扬他们。练习时,抓住机会降低要求,适当地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能行”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其二是在“关爱”中体验成功,进行心理评价法。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爱好,正确地引导和精心培养,不能偏爱更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要一视同仁。此外,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也要持之以恒。
3.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理解、关爱学生。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其次,要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如:学了小数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到商场看看商品的标价,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等。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4.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有的课,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一环扣一环,而且落实的也不错。但是学生没有机会提问题。如果用以往的评价标准,这是一节好课;但是用新课程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这是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则不是一节好课。
(2)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有温暖感,有良好的交往,有较多的表达机会。学生在从事某项学习活动时,要敢于提问,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间民主、自由、和谐,学生间互相协作的和谐的教学气氛,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地方。
(3)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教师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同时,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在平时的每一堂课中,教师的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
(4)正确对待、处理学生的提问。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需要老师的鼓励,一次提问就是孩子的一次尝试,我们不应该扼杀学生的尝试与好奇心。创造力人人都有,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和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教师的热情鼓励,可以激励学生发现问题,乐于提问。
5.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每次讲新课前都要让学生在数学自习课上进行预习。预习时不准互相议论。要求他们凡是能自己学会的自己要学会,重点地方要画出来,自己看不懂的要标出“问号”,准备上课时提出来和同学、老师研究、议论。二要指导学生做好自学议论。每次上新课时,要出示议论提纲,一般提出两三个问题就够了,要有目的、有重点地提出,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帮助学生自学、议论时掌握重点、难点。三要在复习课上让学生自己看书温习。不管是单元复习,还是期中复习、期末复习,教师都让学生自己看书温习。在学生看书温习之前,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供学生思考,引导并帮助他们通过温习,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6.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倾听能力
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才能开发智力,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作为少数民族小学生,有相当多的人都不熟悉普通话,如在课堂上又不认真倾听,课后会一问三不知。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前提是要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使学生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