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宁市对于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虽然西宁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随之带来的土地利用效益低下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对西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西宁市城市化进程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57-02
一、西宁市城市化进程概况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放开了人口流动的控制,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西宁作为西部重要城市之一,2011年城市化发展水平已达到65.44%,表明西宁市在产业、人口、空间城市化中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产业城市化指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2011年西宁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7亿元,较上年增长1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较上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6:53.4:43.1,其中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了0.3%,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2.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2.7%。
人口城市化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提高的动态过程。2011年西宁市常住人口222.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5.79万人,占总人口的65.44%,较上年增加了5.1万人,且生活居民区建设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50.44%。由此可见西宁市城市人口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
空间城市化即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2012年西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较2000年增加了31.11%,且十年间城市建成区面积也增加了31%,为西宁市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基础。
二、西宁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分析
下表为西宁市2003至2011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平方公里)及比例(﹪)变化表:
资料来源:历年《西宁市统计年鉴》
从表中可以看出,九年中西宁市土地利用在结构上有显著变化:
(1)耕地数量从2003年到2011年减少了13平方公里。原因可能有两方面,即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国家生态政策的影响。
(2)林地面积2003年至2011年增加了1495平方公里,比重增加了23.5%。这主要得益于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的实施,同时也是西宁市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果。
(3)草地面积有所减少。这九年内草地面积减少了15.5%,这不得不说与盲目追求经济,过度放牧有一定关联。
(4)园地面积无论在2003年还是2011年,所占面积比例都较少,这九年间数量又下降了0.03%。
(5)建设用地面积九年间有小幅上升,上升幅度为0.17%。近几年西宁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预计到2015年,西宁市城镇化率将达到68%,相信建设用地比重在未来还会有所上升。
三、西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分析
依据西宁市土地利用实际情况以及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将城市土地持续利用作为总目标,从资源环境协调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三个方面建立城市土地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
对于以上20个单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子目标对总体目标的贡献程度。首先设西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为A,该指标由两级指标按权重累加合计,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成对比较判断优选矩阵,计算各级指标相对权重。最终得到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资源环境协调性0.4546,经济可行性0.3469,社会可接受性0.1986。
各单项评价指标目标值,是参照《西宁市统计年鉴》、《西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等综合分析确定的。本文收集了西宁市2002、2007、2011年各指标的实际值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当指标为正向指标时,;当指标为逆向指标时,。其中为指标的标准值,为指标的实际值,为指标的目标值,对优于目标值的标准值取100。
通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对西宁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式中为指标的标准值,为指标权重,为子目标的得分,为子目标权重。评价结果见下表:
西宁市2002年、2007年、2011年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分别是56.17、71.16和83.33。根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等级标准,2002年西宁市土地资源停留在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到2007年正式进入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初步阶段,目前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虽较2007年有较大增长,但仍旧处于初步可持续阶段,完全实现西宁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需一定时间的努力。
四、小结
土地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城市各项事业发展依赖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土地空间利用。因此,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西宁市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土地资源方面总体质量不高,生态环境脆弱,开发空间有限,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大。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管理对西宁市的城市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本文对西宁市土地利用的研究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目前,西宁市土地利用处于初步可持续阶段,虽然可持续程度在逐步上升,但离完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还需继续努力。
(2)西宁市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存在差异,城镇工矿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明显偏少,不能满足西宁市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区域间土地开发强度不均衡,产业布局需进一步优化和引导。
(3)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全市耕地产出率与全国相比产出率较低;主要是全市耕地中坡耕地较多,中低产田比重偏大,耕地的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针对这些问题,西宁市在土地利用中要加大对闲置土地和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清理,加大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在重视保护资源和合理利用的同时,重视土地的资本属性,发现和显示土地价值,从而既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又能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为研究生创新项目成果发表。
作者简介:张甜(1988-)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单位: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琦.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 张凤荣等.中国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3] 张波,郑新奇.济南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4):56-58.
[4] 傅伯杰,陈立项,马诚.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1997,12(2):112-118.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57-02
一、西宁市城市化进程概况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放开了人口流动的控制,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西宁作为西部重要城市之一,2011年城市化发展水平已达到65.44%,表明西宁市在产业、人口、空间城市化中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产业城市化指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2011年西宁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0.7亿元,较上年增长1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较上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6:53.4:43.1,其中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了0.3%,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2.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2.7%。
人口城市化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提高的动态过程。2011年西宁市常住人口222.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5.79万人,占总人口的65.44%,较上年增加了5.1万人,且生活居民区建设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50.44%。由此可见西宁市城市人口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
空间城市化即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变。2012年西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较2000年增加了31.11%,且十年间城市建成区面积也增加了31%,为西宁市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基础。
二、西宁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分析
下表为西宁市2003至2011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平方公里)及比例(﹪)变化表:
资料来源:历年《西宁市统计年鉴》
从表中可以看出,九年中西宁市土地利用在结构上有显著变化:
(1)耕地数量从2003年到2011年减少了13平方公里。原因可能有两方面,即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国家生态政策的影响。
(2)林地面积2003年至2011年增加了1495平方公里,比重增加了23.5%。这主要得益于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的实施,同时也是西宁市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果。
(3)草地面积有所减少。这九年内草地面积减少了15.5%,这不得不说与盲目追求经济,过度放牧有一定关联。
(4)园地面积无论在2003年还是2011年,所占面积比例都较少,这九年间数量又下降了0.03%。
(5)建设用地面积九年间有小幅上升,上升幅度为0.17%。近几年西宁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预计到2015年,西宁市城镇化率将达到68%,相信建设用地比重在未来还会有所上升。
三、西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分析
依据西宁市土地利用实际情况以及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将城市土地持续利用作为总目标,从资源环境协调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三个方面建立城市土地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
对于以上20个单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子目标对总体目标的贡献程度。首先设西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为A,该指标由两级指标按权重累加合计,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成对比较判断优选矩阵,计算各级指标相对权重。最终得到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资源环境协调性0.4546,经济可行性0.3469,社会可接受性0.1986。
各单项评价指标目标值,是参照《西宁市统计年鉴》、《西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等综合分析确定的。本文收集了西宁市2002、2007、2011年各指标的实际值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公式如下:
当指标为正向指标时,;当指标为逆向指标时,。其中为指标的标准值,为指标的实际值,为指标的目标值,对优于目标值的标准值取100。
通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对西宁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式中为指标的标准值,为指标权重,为子目标的得分,为子目标权重。评价结果见下表:
西宁市2002年、2007年、2011年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分别是56.17、71.16和83.33。根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等级标准,2002年西宁市土地资源停留在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到2007年正式进入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初步阶段,目前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虽较2007年有较大增长,但仍旧处于初步可持续阶段,完全实现西宁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需一定时间的努力。
四、小结
土地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城市各项事业发展依赖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土地空间利用。因此,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西宁市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土地资源方面总体质量不高,生态环境脆弱,开发空间有限,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大。因此,合理的土地利用管理对西宁市的城市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本文对西宁市土地利用的研究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目前,西宁市土地利用处于初步可持续阶段,虽然可持续程度在逐步上升,但离完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还需继续努力。
(2)西宁市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存在差异,城镇工矿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明显偏少,不能满足西宁市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区域间土地开发强度不均衡,产业布局需进一步优化和引导。
(3)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全市耕地产出率与全国相比产出率较低;主要是全市耕地中坡耕地较多,中低产田比重偏大,耕地的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针对这些问题,西宁市在土地利用中要加大对闲置土地和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清理,加大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在重视保护资源和合理利用的同时,重视土地的资本属性,发现和显示土地价值,从而既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又能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为研究生创新项目成果发表。
作者简介:张甜(1988-)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单位: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琦.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 张凤荣等.中国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3] 张波,郑新奇.济南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4):56-58.
[4] 傅伯杰,陈立项,马诚.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1997,12(2):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