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融合的逐步发展,日语教学更注重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互动与融合。通过跨文化交流形成文化教学,为了进一步促进日语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优化和创新当前的日语教学模式,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开发新的日语教学模式,促进和加强学生对中日文化差异的了解,形成跨文化教学。
【关键词】中日文化差异;日语教学;文化渗透
引言
文化是社会科学中定义最明确的概念之一。在西方社会学中,文化主要是指诸如知识,艺术,风俗和道德等社会精神产品。同时,一些学者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共享和结构化的知识,包括所有规范,惯例和制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与人民之间的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社会环境决定了文化差异。因此,了解外国文化对我们也很重要。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率先在高校开设国际文化学科。它旨在培养具有国际战略见识并跨境交流的综合型人才。
1.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生活和实践的产物。语言和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语言不仅受文化影响,而且是文化的重要体现。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涉及广泛的方面,不仅包括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衣着,住房和交通,而且还与增长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例如思想教育,生活方式以及思维,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等。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但是语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说,对于某种文化,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必须掌握语法,发音和语言掌握能力,而且还必须了解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日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教学。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并从语言中了解其他国家所体现的文化,从而提高语言水平。使学生在实践中相互交流并传递信息。
2.论中日文化差异及其在日语教学中的渗透
2.1立足本国文化,认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对于日语学习和交流来说,学习日语不仅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有必要跨越日本文化的障碍,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将其不断转化为语言知识。因此,中国人学习日语时,应改变文化学习观念,加强对日本文化的学习,提高日语基础水平,突破中日文化差异的语言表达,行为和思维逻辑的障碍。但是,加强日本文化研究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文化领域来接受日本文化,而是培养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能力。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摒弃母语的不良干扰,并根据日本人的社交习惯与他们进行交流,这样,跨文化交流就不再困难了。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关键问题。而对日语的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技能。
2.2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教学方法
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中日文化差异对日语教学的渗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除了逐步改进和创新传统教学方法外,还应更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平台。目前,我国的日语教学方法主要限于传统的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的被动接受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或简单介绍中日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相关的日本文化。尽管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许多学生的个人环境,思维方式,对日本生活的态度等原因所以对于学习日语处于消极的心态。因此,我们可以使用现代的教学模式和互联网平台来引用丰富的外国教育资源,包括与日本优秀的正规培训机构或教学机构合作,建立在线交流平台。学生可以了解更多有关日本社会以及日语学习中应注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进一步与日本优秀的教育机构进行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不仅可以熟练地使用日语,还可以在交流过程中组织和比较课堂上讲授的基本语法和语法,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而使中日文化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为日本学习者的实际学习过程提供的服务。
2.3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强教学队伍的实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无论是专业设置,教科书修订还是教学方法改革,都离不开外语教师的积极参与。为了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目前日语专业的教学人员在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上都不能胜任日语以外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无国界语言交流的优势,与其他大学的教师积极交流日语教学经验。教师有权威,学生有方向。在特定的教育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此课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喜欢老师,也喜欢他(她)的班级。学生喜欢老师,这通常源于对老师的个性和知识的热爱和尊重。这就是所谓的“贴近老师,相信自己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和自己的专业,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并为学生探索知识提供良好的指导。
2.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型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教学为中心”和“以知识为基础”,以老师的教学为重点,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实践和讨论。但是,在日益先进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应放弃传统的“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认知学科的作用,难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日本应用型人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课程的准备,教科书的选择,教学设备的配置和所有教学方法都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学生永远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例如,当老师解释日常问候时,他们可以指导学生比较两国之间问候表达的差异,从而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性。其次,除教学外,教师还应积极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科学研究。通过相关论文的发表和研究,我们可以积累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知识。此外,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的跨文化交流培训学术会议,向专家学者学习;还可以通过访问学者让学生们积累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和经验。
2.5提高学生日语基础水平
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并加强对日本文化的学习不足以进行日语学习。同时,有必要改善日语的语言基础,以便能够很好地学习语言。对于日语学习,某些单词与中文单词有所不同,有些日语单词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尽管日语单词和中文单词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含义却大不相同。在这方面,加强日语基础,加强日语词汇学习,并结合日本文化背景来诠释日语句子的情感色彩。要特别注意日语的交际语言,以便更好地将日语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交流和学习中。一般而言,中文和日文的词义和词序结构有很大不同。要掌握日语的学习技巧,学生必须探索日语句子的含义,并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探索日语的用法,以便更好地理解日语。中日之间存在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在极端时期无法解决,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学习日语,提高日语的基本水平,促进语言和文化,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并在日本文化的背景下体验日语。
3.结语
文化是一个特殊的术语,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环境,法律,艺术,道德,习俗等。 简而言之,文化存在于人们接触的一切事物中。与人交谈的过程是人们传递其社会,文化和语言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语言和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是相辅相成的。了解中日之间的文化差异将帮助学生有效地用日语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 1 ] 韩立红. 日本 文化概论[ M] .天 津:南 开大学 出版 社 .201 2 .22 3 —22 3 .
[2] 杜芳.大學日语教学中跨 文化 意识的培养 [J ] .湖 南 冶 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2008, 8,( 2) :1 18 —120 .
[3] 张 占一.试议 交 际文化 和知识 文化 [J ] .语 言教学与研 究,1990 ,( 3 ) :15 —32.
[4] 子安 ,宣邦.东亚论:日本 现代 思想批判 [ M] .赵京 华 , 译. 长 春 : 吉 林 人 民 出 版 社 ,2 0 1 0 .1 2-2 2 .
作者简介:金伊花(1969-),女,浙江杭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日本文化、旅游文化。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
【关键词】中日文化差异;日语教学;文化渗透
引言
文化是社会科学中定义最明确的概念之一。在西方社会学中,文化主要是指诸如知识,艺术,风俗和道德等社会精神产品。同时,一些学者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共享和结构化的知识,包括所有规范,惯例和制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与人民之间的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社会环境决定了文化差异。因此,了解外国文化对我们也很重要。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率先在高校开设国际文化学科。它旨在培养具有国际战略见识并跨境交流的综合型人才。
1.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生活和实践的产物。语言和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语言不仅受文化影响,而且是文化的重要体现。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涉及广泛的方面,不仅包括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衣着,住房和交通,而且还与增长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例如思想教育,生活方式以及思维,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等。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但是语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说,对于某种文化,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必须掌握语法,发音和语言掌握能力,而且还必须了解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日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教学。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并从语言中了解其他国家所体现的文化,从而提高语言水平。使学生在实践中相互交流并传递信息。
2.论中日文化差异及其在日语教学中的渗透
2.1立足本国文化,认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对于日语学习和交流来说,学习日语不仅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有必要跨越日本文化的障碍,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将其不断转化为语言知识。因此,中国人学习日语时,应改变文化学习观念,加强对日本文化的学习,提高日语基础水平,突破中日文化差异的语言表达,行为和思维逻辑的障碍。但是,加强日本文化研究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文化领域来接受日本文化,而是培养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能力。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摒弃母语的不良干扰,并根据日本人的社交习惯与他们进行交流,这样,跨文化交流就不再困难了。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关键问题。而对日语的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技能。
2.2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教学方法
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中日文化差异对日语教学的渗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除了逐步改进和创新传统教学方法外,还应更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平台。目前,我国的日语教学方法主要限于传统的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的被动接受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或简单介绍中日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相关的日本文化。尽管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许多学生的个人环境,思维方式,对日本生活的态度等原因所以对于学习日语处于消极的心态。因此,我们可以使用现代的教学模式和互联网平台来引用丰富的外国教育资源,包括与日本优秀的正规培训机构或教学机构合作,建立在线交流平台。学生可以了解更多有关日本社会以及日语学习中应注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进一步与日本优秀的教育机构进行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不仅可以熟练地使用日语,还可以在交流过程中组织和比较课堂上讲授的基本语法和语法,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而使中日文化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为日本学习者的实际学习过程提供的服务。
2.3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强教学队伍的实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无论是专业设置,教科书修订还是教学方法改革,都离不开外语教师的积极参与。为了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目前日语专业的教学人员在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上都不能胜任日语以外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无国界语言交流的优势,与其他大学的教师积极交流日语教学经验。教师有权威,学生有方向。在特定的教育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此课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喜欢老师,也喜欢他(她)的班级。学生喜欢老师,这通常源于对老师的个性和知识的热爱和尊重。这就是所谓的“贴近老师,相信自己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和自己的专业,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并为学生探索知识提供良好的指导。
2.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型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教学为中心”和“以知识为基础”,以老师的教学为重点,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实践和讨论。但是,在日益先进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应放弃传统的“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认知学科的作用,难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日本应用型人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课程的准备,教科书的选择,教学设备的配置和所有教学方法都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学生永远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例如,当老师解释日常问候时,他们可以指导学生比较两国之间问候表达的差异,从而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性。其次,除教学外,教师还应积极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科学研究。通过相关论文的发表和研究,我们可以积累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知识。此外,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的跨文化交流培训学术会议,向专家学者学习;还可以通过访问学者让学生们积累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和经验。
2.5提高学生日语基础水平
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并加强对日本文化的学习不足以进行日语学习。同时,有必要改善日语的语言基础,以便能够很好地学习语言。对于日语学习,某些单词与中文单词有所不同,有些日语单词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尽管日语单词和中文单词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含义却大不相同。在这方面,加强日语基础,加强日语词汇学习,并结合日本文化背景来诠释日语句子的情感色彩。要特别注意日语的交际语言,以便更好地将日语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交流和学习中。一般而言,中文和日文的词义和词序结构有很大不同。要掌握日语的学习技巧,学生必须探索日语句子的含义,并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探索日语的用法,以便更好地理解日语。中日之间存在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在极端时期无法解决,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学习日语,提高日语的基本水平,促进语言和文化,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并在日本文化的背景下体验日语。
3.结语
文化是一个特殊的术语,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环境,法律,艺术,道德,习俗等。 简而言之,文化存在于人们接触的一切事物中。与人交谈的过程是人们传递其社会,文化和语言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语言和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是相辅相成的。了解中日之间的文化差异将帮助学生有效地用日语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 1 ] 韩立红. 日本 文化概论[ M] .天 津:南 开大学 出版 社 .201 2 .22 3 —22 3 .
[2] 杜芳.大學日语教学中跨 文化 意识的培养 [J ] .湖 南 冶 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2008, 8,( 2) :1 18 —120 .
[3] 张 占一.试议 交 际文化 和知识 文化 [J ] .语 言教学与研 究,1990 ,( 3 ) :15 —32.
[4] 子安 ,宣邦.东亚论:日本 现代 思想批判 [ M] .赵京 华 , 译. 长 春 : 吉 林 人 民 出 版 社 ,2 0 1 0 .1 2-2 2 .
作者简介:金伊花(1969-),女,浙江杭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日本文化、旅游文化。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