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内在感知觉”的训练是一种排除式半排除视觉,突出本体感觉的特殊的训练法,提高本体感受性和协调性能力,使射手将主要精力放在本体感觉“即内在力量”的感受上。本文旨在通过步枪项目中对射手“内在感知觉”训练,探讨运动员的精力集中于“内在力量”的动作感觉上,使人、枪结合,提高步枪射击精度。
关键字 步枪训练 内在感知觉
一、问题的提出
“要想成为优秀射手,必须视力好。”这是人们通常的认识,“为了打的好,必须瞄得准”就成了射手的自然心态和操作准则。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我国著名射手许海峰视力只有0.5,王义夫也只有0.7。但他们都成了我国最优秀的射手。这是为什么?揭示这一规律,对科学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带着这一问题我在训练中大胆进行了“内在感知觉”训练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二、“内在感觉”训练法:
(一)对象:景德镇市女子步枪队十人,(1991-1993年)训练水平均在三级左右及三级以下。
(二)何谓“内在感知觉”训练?“内在感知觉”的训练是一种排除式半排除视觉,突出本体感觉的特殊的训练法。具体做法是射手在有视监参与下,调整好姿势,然后半排除视监(即击发前约二秒钟瞄准)或全排除视监(如堵住觇孔)射手主要靠本体感觉进行预习或实弹,提高本体感受性和协调性能力,使射手将主要精力放在本体感觉“即内在力量”的感受上。可以预防射击“苛求瞄准点”、“精力前移”等射手常犯的弊病。
“内在感知觉”的训练可分为“预感”、“预报”、半盲及全盲训练三种类型。
1.射手“预感”、“预报“训练,射手击发前后,先凭主观感觉,事先预感出动作的准确与否,完成动作后预出可能获得的环数。此法在常规训练中进行。
2.“半盲训练”射手据枪时视觉参与。然后停止监视。在击发前约二秒钟视觉又开始参与,依靠运动知觉保持力量击发。
3.“全盲训练。”射手据枪射击的全过程完全派出视知觉,依靠本体感觉进行练习。此法是“内在感知觉”训练的主要方法。可以检验运动和知觉的发展水平和注意力分配的合理程度,可以帮助射手克服“心急”、“精力前移”等心理障碍。
三、应用与结果
(一)运用“全盲和半盲训练法”突击本体感觉的训练。1991年以来大胆来用这一方法,把所带的十名运动员分为甲、乙两个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甲组采用全盲和半盲训练相结合,而乙组采用常规方法训练。
具体做法:冬训开始到赛前一个月每天实施20—30分钟的全盲预习。实弹时穿播进行半盲练习。
(二)运用“手感”“手报”穿于实弹与预习当中,要求运动员在举枪与击发前先凭自己的主观感觉预感出动作的好坏,实弹后预报击环数成绩。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训练使甲、乙二组成绩有着显著的差异,甲组3×20的比赛平均成绩为538.5环。而乙组平均比赛成绩为527环,立姿密度成绩甲组通常在4.0CM—5.0CM。而乙组通常在5.0CM—5.8CM。
四、分析与讨论
射击技能,是视觉与专项知觉的组合。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视知觉与运动知觉之间的作用也发生不断变化,初学针手的确是由视觉起主要作用,但射击技能发展到一定程度。起主要作用的则是“内在力量”——即运动知觉。但在训练现实中,射手们常常是“越想打的好,必须瞄得准”。结果“苛求瞄准点”。“精力前移”就成了射手成长中的通病。视力好本来是打好的有利条件,但在优秀射手训练中,却成了喧宾夺主的干扰因素,阻碍了运动知觉的发展,严重影响着运动技能形成和运动成绩的发挥。
“内在感知觉”的训练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的训练方法,这一方法着眼于“内在力量”——既运动知觉的训练,使运动员的精力集中于“内在力量” 的动作感觉上,强化人、枪结合,有意识的地抓好扣扳机功作,对运动技能的正确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射击是一项高精度、单调动作重复的运动技能项目。射击技能的形成,实质上是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条件反射建立的结果。射击专项知觉则是由视、触、听、平衡,本体感觉等众多的感觉器共同参与的结果。其中运动知觉为主要知觉。而以上三种训练法正是提高运动知觉的有效的训练手段。在实施“半盲”“全盲”训练法之前有的运动员不解地说“瞄准还打不好,不瞄准岂不是更糟?”其结果使运动员尝到了甜头原来吴胜男同学想打好的愿望比较强烈,潜意识的要求自已“要力争打的好,必须瞄的准”。结果苛求瞄准点,注意力前移,击发时间不自觉地由原来6″—7″延长到8″—10″使运动成绩进步缓慢。通过“半盲”“全盲”的训练,使运动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射手也提高了认识,合理的处理好了视觉与感知觉的关系。当然,“内在训练法”的三种训练法要因人而异,必须具备一定的训练水平,要有一定的运动知觉作为基础和前提。对初学者是不宜的,只有使运动知觉更精细完善,才能主动的抑制视觉的喧宾夺主,诸如“苛求瞄堆点”“精力前移”等弊病才能解决在训练之中。同时,合理和运用“内在感知觉”的练法,对射手保护视力,防止视疲劳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来每枪瞄堆6″—7″的时间,由于视力的喧宾夺主,使射手无意识沿长到10″—12″,无形中给视力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使视力过度疲劳。也易使视力下降。
五、结论
(一)射击运动成绩的提高,取决于运动技能的正确形成、而“内在感知觉”训练正是形成这种运动技能最有效的训练手段。
(二)“内在感知觉”训练法,使射手把精力主要放在发展运动知觉上,把心训融进了技训之中,让心训与技训同步进行。使射手精力集中,提高训练效果,降低视觉对运动知觉约干扰,使运动知觉较健康的发展。“内在感知觉”训练法对射手保护视力,防止视力下降也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字 步枪训练 内在感知觉
一、问题的提出
“要想成为优秀射手,必须视力好。”这是人们通常的认识,“为了打的好,必须瞄得准”就成了射手的自然心态和操作准则。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我国著名射手许海峰视力只有0.5,王义夫也只有0.7。但他们都成了我国最优秀的射手。这是为什么?揭示这一规律,对科学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带着这一问题我在训练中大胆进行了“内在感知觉”训练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二、“内在感觉”训练法:
(一)对象:景德镇市女子步枪队十人,(1991-1993年)训练水平均在三级左右及三级以下。
(二)何谓“内在感知觉”训练?“内在感知觉”的训练是一种排除式半排除视觉,突出本体感觉的特殊的训练法。具体做法是射手在有视监参与下,调整好姿势,然后半排除视监(即击发前约二秒钟瞄准)或全排除视监(如堵住觇孔)射手主要靠本体感觉进行预习或实弹,提高本体感受性和协调性能力,使射手将主要精力放在本体感觉“即内在力量”的感受上。可以预防射击“苛求瞄准点”、“精力前移”等射手常犯的弊病。
“内在感知觉”的训练可分为“预感”、“预报”、半盲及全盲训练三种类型。
1.射手“预感”、“预报“训练,射手击发前后,先凭主观感觉,事先预感出动作的准确与否,完成动作后预出可能获得的环数。此法在常规训练中进行。
2.“半盲训练”射手据枪时视觉参与。然后停止监视。在击发前约二秒钟视觉又开始参与,依靠运动知觉保持力量击发。
3.“全盲训练。”射手据枪射击的全过程完全派出视知觉,依靠本体感觉进行练习。此法是“内在感知觉”训练的主要方法。可以检验运动和知觉的发展水平和注意力分配的合理程度,可以帮助射手克服“心急”、“精力前移”等心理障碍。
三、应用与结果
(一)运用“全盲和半盲训练法”突击本体感觉的训练。1991年以来大胆来用这一方法,把所带的十名运动员分为甲、乙两个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甲组采用全盲和半盲训练相结合,而乙组采用常规方法训练。
具体做法:冬训开始到赛前一个月每天实施20—30分钟的全盲预习。实弹时穿播进行半盲练习。
(二)运用“手感”“手报”穿于实弹与预习当中,要求运动员在举枪与击发前先凭自己的主观感觉预感出动作的好坏,实弹后预报击环数成绩。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训练使甲、乙二组成绩有着显著的差异,甲组3×20的比赛平均成绩为538.5环。而乙组平均比赛成绩为527环,立姿密度成绩甲组通常在4.0CM—5.0CM。而乙组通常在5.0CM—5.8CM。
四、分析与讨论
射击技能,是视觉与专项知觉的组合。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视知觉与运动知觉之间的作用也发生不断变化,初学针手的确是由视觉起主要作用,但射击技能发展到一定程度。起主要作用的则是“内在力量”——即运动知觉。但在训练现实中,射手们常常是“越想打的好,必须瞄得准”。结果“苛求瞄准点”。“精力前移”就成了射手成长中的通病。视力好本来是打好的有利条件,但在优秀射手训练中,却成了喧宾夺主的干扰因素,阻碍了运动知觉的发展,严重影响着运动技能形成和运动成绩的发挥。
“内在感知觉”的训练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的训练方法,这一方法着眼于“内在力量”——既运动知觉的训练,使运动员的精力集中于“内在力量” 的动作感觉上,强化人、枪结合,有意识的地抓好扣扳机功作,对运动技能的正确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射击是一项高精度、单调动作重复的运动技能项目。射击技能的形成,实质上是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条件反射建立的结果。射击专项知觉则是由视、触、听、平衡,本体感觉等众多的感觉器共同参与的结果。其中运动知觉为主要知觉。而以上三种训练法正是提高运动知觉的有效的训练手段。在实施“半盲”“全盲”训练法之前有的运动员不解地说“瞄准还打不好,不瞄准岂不是更糟?”其结果使运动员尝到了甜头原来吴胜男同学想打好的愿望比较强烈,潜意识的要求自已“要力争打的好,必须瞄的准”。结果苛求瞄准点,注意力前移,击发时间不自觉地由原来6″—7″延长到8″—10″使运动成绩进步缓慢。通过“半盲”“全盲”的训练,使运动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射手也提高了认识,合理的处理好了视觉与感知觉的关系。当然,“内在训练法”的三种训练法要因人而异,必须具备一定的训练水平,要有一定的运动知觉作为基础和前提。对初学者是不宜的,只有使运动知觉更精细完善,才能主动的抑制视觉的喧宾夺主,诸如“苛求瞄堆点”“精力前移”等弊病才能解决在训练之中。同时,合理和运用“内在感知觉”的练法,对射手保护视力,防止视疲劳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来每枪瞄堆6″—7″的时间,由于视力的喧宾夺主,使射手无意识沿长到10″—12″,无形中给视力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使视力过度疲劳。也易使视力下降。
五、结论
(一)射击运动成绩的提高,取决于运动技能的正确形成、而“内在感知觉”训练正是形成这种运动技能最有效的训练手段。
(二)“内在感知觉”训练法,使射手把精力主要放在发展运动知觉上,把心训融进了技训之中,让心训与技训同步进行。使射手精力集中,提高训练效果,降低视觉对运动知觉约干扰,使运动知觉较健康的发展。“内在感知觉”训练法对射手保护视力,防止视力下降也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