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薄弱校自主、主动地发展自己也是不可忽略的……
——题记
薄弱学校无法回避的教学困境
在某一地区,出现薄弱学校的原因很多,但生源质量是使学校成为薄弱学校的决定因素。一所学校的生源状况,有其学校自身发展的历史原因,但最主要取决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生源分配政策。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政策的原因,每届生源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薄弱校的现状很难改变。
在薄弱学校的课堂上,尽管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可学生却没有听进去。说话的说话,睡觉的睡觉……教师们不愿意将睡觉的学生叫醒,怕他醒来后搅得课没法上(教师们私下达成默契:睡觉的是“好学生”)上课对师生来说,都是一场煎熬!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对这样一个生源薄弱校来说,效率低、效果差,完全不适应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教师的备课、上课等活动几乎都成了无效劳动。无论教师怎么辛苦地备课、讲解、批改等,学生接受得很少,对学生的作用不大。
生源质量差的现实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薄弱校的教育观念、管理观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薄弱校应该尝试各种各样教学改革,探索最适合薄弱校学生状态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案开展有效教学,是一条比较适合薄弱学校学生状况的良好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帮助薄弱校搭建起有效教学的新支点,为薄弱校学生的幸福人生搭建新支点。
尝试教学案教学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对这句话,传统的理解是“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而在薄弱学校,“教然后知困”的含义是“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即没有办法将学生教会,教学走入了困境。
薄弱学校走入了这样的困境,于是,“困”则图变。这种“变”应该是学校领导和教师们一种自发的“求变”意识,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内在的需求。因此,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主动性。
首先应该鼓励一部分具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进行教学案一体化教学尝试,逐渐总结经验,再向全校传授。薄弱学校校长和其他教学领导,要深入课改课堂听课,进行研讨和指导,使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薄弱学校生根、发芽……
全体教师对学生进行重新认识,更新学生观和教学观。真正明确:不改革课堂教学,肯定走不出教学困境,永远也不会有出路,与其如此,还不如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实行教学案一体化模式。改革教学案教学。增加针对性和有效性
1 引领薄弱学校教师树立“承认差异、尊重个性、鼓励进步、允许落后”的薄弱学校学生观。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制定“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各有提高”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薄弱学校学生实际,真正做到“鼓励进步、允许落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谐发展”。教师们在工作中,积极发掘、赏识学生每一个亮点,并真心而得法地鼓励学生保持下去,使他们慢慢进步。不但如此,教师还要理解、包容学生的各种缺陷与不足,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在某方面的暂时落后。
2 改进以备课组为基本单元的集体有效备课。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以薄弱学校学生实际为依据,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二次开发和校本习题的编制。以“单元”为基准,推行由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先行课实验——集体二次研讨——统一架构——个性化完善的办法。以“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各有提高”为准则,推行个性化、分层次的学案、导学案。根据薄弱学校学生自学能力差、自学习惯不好等特点,实行教案学案合一,一课一案,一案一练,练后反馈的新形式,从形式上保障教学案的有效实施,增强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3 取消各种练习册和辅导资料,推进薄弱学校校本习题的编制工作。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编制,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以一个月为一个阶段(四周),确定编制内容。编制程序:由个人编制——集体讨论——选定试题——统一架构——上交审定——个性化完善。训练题编制性质为“选编”“改编”“自编”三种类型。训练题与个人备课通盘考虑进行编制,不与备课脱节。训练题要与教学案相统一,有机地穿插到教学案中灵活使用。在训练题编制的同时,做出标准答案。监测和检查训练题的使用效果。实施训练题编制奖惩制度:根据入选训练题的数量和质量,鼓励选编的,奖励改编的,重奖自编的。
4 推进“有效课堂”建设。坚持以提高薄弱学校学生兴趣为目标,从课堂导入便安排学生“问题式、自主性”介入,体验参与,体验成功,使其“乐学”;以降低难度、精简内容为目标,精讲精练,使其“学会”;以“学案、导学案”为基础,强制性废除所有为学生安排的外购教辅资料,大幅度减少作业,在深入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自编习题、练习,做到凡布置必能做,凡做必批改,凡批改必反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其“会学”。
5 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对那些学了也不会,讲了也白讲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舍弃。这样,不但能够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将中等难度以下的内容学好、学活、学透。
教学案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
1 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科学编制教学案
编写教学案时,备课组内人人参与、分工协作、集体讨论、严守程序。基本程序是:提前分工、个人“酝酿”、集体“研讨”、主备教师备课,集体完善定稿,最后共同讨论、修改、定稿。每一份教学案,都集中了备课组的集体智慧。
2 将教学案植入“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薄弱学校学生的入学成绩都很低,一般低于优质学校100分以上。这些学生学习目标茫然、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信心不足、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不好、知识基础不牢,传统的常规教学对这一群体效果不佳。首先,激发差生的学习信心,并更多地给差生提供学习表现的机会。其次,提出的自学要求要具体明确,如,看书的范围,思考的问题,完成的实验内容或练习等,使学生有的放矢地自学。再次,要运用欣赏鼓励的教育策略,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先学”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教学案这一良好模式,给薄弱学校学生搭建一个“先学”的平台,给先学创造机会和条件。教学案的内容、容量、难度等都要符合薄弱学校学生的实际,坚决避免课堂内容过多、容量过大、难度过高的现象发生,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小组合作的方式和老师引导,能够在一堂课内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在“先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做到学生自学能够学会的,不讲;学生小组合作能够学会的,不讲。 “后教”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类似于洋思中学的“兵教兵”,围绕“合作探究”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教师自始至终是引领者和指导者,发现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发现普遍问题,才进行全面讲解。
3 当堂目标,当堂完成
针对薄弱学校学生没有自学习惯的特点,实施“当堂落实”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这样,既能检测“当堂落实”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又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查漏补缺。
4 注重反馈的及时性、有效性
对于薄弱学校学生,如果不及时反馈,就会造成他们的学习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最后重蹈恶性循环的覆辙。因此,编制的习题,量要小、难度要低,以学生当堂完成为度,按易:中:难为4:5:1的比例编写习题,这样才能保证及时反馈和多次反馈。对难度较大的原题要进行改造,增加设问,降低梯度。一定要做到全批全改,这样才能保证反馈的有效性,便于掌握情况,增强学生的对教学案的重视程度。
教学案一体化对薄弱校
教学的支点作用
1 给懒散的学生建立一个有形的学习支点,强化了教学内容的落实。
2 给枯燥无味的学习搭建一个情境的支点,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
3 给传统的讲授课堂搭建一个互动交流的支点,促进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
4 给师生搭建一个“先尝试自学、后重点讲授”的支点,激发学生尝试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
5 给学生搭建一个“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支点,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复认知、不断强化,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教学案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诸多薄弱学校实施教学案一体化教学以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课堂上,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积极自学。睡觉的没了,玩手机的没了。教学案上的内容丰富有趣,有适合他们的知识、适合他们的题,只要做出努力,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偶尔有也有个别学生偏离课堂的学习主题,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轻声提醒,就能把他们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上课对师生来说,再也不是煎熬了!
最大的收获是学生成长中的收获:学习方式优化了,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自我和自尊、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找到了生活的快乐!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
——题记
薄弱学校无法回避的教学困境
在某一地区,出现薄弱学校的原因很多,但生源质量是使学校成为薄弱学校的决定因素。一所学校的生源状况,有其学校自身发展的历史原因,但最主要取决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生源分配政策。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政策的原因,每届生源均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薄弱校的现状很难改变。
在薄弱学校的课堂上,尽管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可学生却没有听进去。说话的说话,睡觉的睡觉……教师们不愿意将睡觉的学生叫醒,怕他醒来后搅得课没法上(教师们私下达成默契:睡觉的是“好学生”)上课对师生来说,都是一场煎熬!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对这样一个生源薄弱校来说,效率低、效果差,完全不适应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教师的备课、上课等活动几乎都成了无效劳动。无论教师怎么辛苦地备课、讲解、批改等,学生接受得很少,对学生的作用不大。
生源质量差的现实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薄弱校的教育观念、管理观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薄弱校应该尝试各种各样教学改革,探索最适合薄弱校学生状态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案开展有效教学,是一条比较适合薄弱学校学生状况的良好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帮助薄弱校搭建起有效教学的新支点,为薄弱校学生的幸福人生搭建新支点。
尝试教学案教学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对这句话,传统的理解是“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而在薄弱学校,“教然后知困”的含义是“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即没有办法将学生教会,教学走入了困境。
薄弱学校走入了这样的困境,于是,“困”则图变。这种“变”应该是学校领导和教师们一种自发的“求变”意识,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内在的需求。因此,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主动性。
首先应该鼓励一部分具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进行教学案一体化教学尝试,逐渐总结经验,再向全校传授。薄弱学校校长和其他教学领导,要深入课改课堂听课,进行研讨和指导,使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薄弱学校生根、发芽……
全体教师对学生进行重新认识,更新学生观和教学观。真正明确:不改革课堂教学,肯定走不出教学困境,永远也不会有出路,与其如此,还不如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实行教学案一体化模式。改革教学案教学。增加针对性和有效性
1 引领薄弱学校教师树立“承认差异、尊重个性、鼓励进步、允许落后”的薄弱学校学生观。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制定“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各有提高”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薄弱学校学生实际,真正做到“鼓励进步、允许落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谐发展”。教师们在工作中,积极发掘、赏识学生每一个亮点,并真心而得法地鼓励学生保持下去,使他们慢慢进步。不但如此,教师还要理解、包容学生的各种缺陷与不足,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在某方面的暂时落后。
2 改进以备课组为基本单元的集体有效备课。坚持“以学定教”的原则,以薄弱学校学生实际为依据,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二次开发和校本习题的编制。以“单元”为基准,推行由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先行课实验——集体二次研讨——统一架构——个性化完善的办法。以“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各有提高”为准则,推行个性化、分层次的学案、导学案。根据薄弱学校学生自学能力差、自学习惯不好等特点,实行教案学案合一,一课一案,一案一练,练后反馈的新形式,从形式上保障教学案的有效实施,增强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
3 取消各种练习册和辅导资料,推进薄弱学校校本习题的编制工作。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编制,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以一个月为一个阶段(四周),确定编制内容。编制程序:由个人编制——集体讨论——选定试题——统一架构——上交审定——个性化完善。训练题编制性质为“选编”“改编”“自编”三种类型。训练题与个人备课通盘考虑进行编制,不与备课脱节。训练题要与教学案相统一,有机地穿插到教学案中灵活使用。在训练题编制的同时,做出标准答案。监测和检查训练题的使用效果。实施训练题编制奖惩制度:根据入选训练题的数量和质量,鼓励选编的,奖励改编的,重奖自编的。
4 推进“有效课堂”建设。坚持以提高薄弱学校学生兴趣为目标,从课堂导入便安排学生“问题式、自主性”介入,体验参与,体验成功,使其“乐学”;以降低难度、精简内容为目标,精讲精练,使其“学会”;以“学案、导学案”为基础,强制性废除所有为学生安排的外购教辅资料,大幅度减少作业,在深入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自编习题、练习,做到凡布置必能做,凡做必批改,凡批改必反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其“会学”。
5 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对那些学了也不会,讲了也白讲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舍弃。这样,不但能够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将中等难度以下的内容学好、学活、学透。
教学案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
1 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科学编制教学案
编写教学案时,备课组内人人参与、分工协作、集体讨论、严守程序。基本程序是:提前分工、个人“酝酿”、集体“研讨”、主备教师备课,集体完善定稿,最后共同讨论、修改、定稿。每一份教学案,都集中了备课组的集体智慧。
2 将教学案植入“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薄弱学校学生的入学成绩都很低,一般低于优质学校100分以上。这些学生学习目标茫然、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信心不足、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不好、知识基础不牢,传统的常规教学对这一群体效果不佳。首先,激发差生的学习信心,并更多地给差生提供学习表现的机会。其次,提出的自学要求要具体明确,如,看书的范围,思考的问题,完成的实验内容或练习等,使学生有的放矢地自学。再次,要运用欣赏鼓励的教育策略,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先学”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教学案这一良好模式,给薄弱学校学生搭建一个“先学”的平台,给先学创造机会和条件。教学案的内容、容量、难度等都要符合薄弱学校学生的实际,坚决避免课堂内容过多、容量过大、难度过高的现象发生,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小组合作的方式和老师引导,能够在一堂课内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在“先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做到学生自学能够学会的,不讲;学生小组合作能够学会的,不讲。 “后教”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类似于洋思中学的“兵教兵”,围绕“合作探究”中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教师自始至终是引领者和指导者,发现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发现普遍问题,才进行全面讲解。
3 当堂目标,当堂完成
针对薄弱学校学生没有自学习惯的特点,实施“当堂落实”学习目标的教学策略,这样,既能检测“当堂落实”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又便于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查漏补缺。
4 注重反馈的及时性、有效性
对于薄弱学校学生,如果不及时反馈,就会造成他们的学习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最后重蹈恶性循环的覆辙。因此,编制的习题,量要小、难度要低,以学生当堂完成为度,按易:中:难为4:5:1的比例编写习题,这样才能保证及时反馈和多次反馈。对难度较大的原题要进行改造,增加设问,降低梯度。一定要做到全批全改,这样才能保证反馈的有效性,便于掌握情况,增强学生的对教学案的重视程度。
教学案一体化对薄弱校
教学的支点作用
1 给懒散的学生建立一个有形的学习支点,强化了教学内容的落实。
2 给枯燥无味的学习搭建一个情境的支点,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
3 给传统的讲授课堂搭建一个互动交流的支点,促进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
4 给师生搭建一个“先尝试自学、后重点讲授”的支点,激发学生尝试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
5 给学生搭建一个“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支点,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复认知、不断强化,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教学案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诸多薄弱学校实施教学案一体化教学以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课堂上,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积极自学。睡觉的没了,玩手机的没了。教学案上的内容丰富有趣,有适合他们的知识、适合他们的题,只要做出努力,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偶尔有也有个别学生偏离课堂的学习主题,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轻声提醒,就能把他们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上课对师生来说,再也不是煎熬了!
最大的收获是学生成长中的收获:学习方式优化了,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自我和自尊、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找到了生活的快乐!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