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通过科学课的学习,要逐步让学生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能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身边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做到这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推进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每位教师都要理性思考,采取一些措施对策,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科学课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其中的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科学学习更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的本质,引领他们感受科学、体验科学,从而在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面都获得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真正重视科学课程,认真制定教学目标
开设科学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增长见识,了解生理、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农村小学,专职教师缺乏,多数科学课教师均为科学兼职教师。造成低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小学科学课程不属于学生与学校认定的主要课程,教师在思想上没有重视这门课程,制定的教学目标往往只满足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
要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要先从教师的思想上改变科学课不重要的观念。只有真正认识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仔细斟酌,制定合适的目标,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被充分实现。
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真正实践整体设计优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否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
1.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使学生形成思维的狂潮。例如《保护植物》一课,学生都非常爱看动画片,我抓住这一点,在课程的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大家都很爱看动画片,下面我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学生兴奋起来,这时我话锋一转,说:“今天请同学们看动画片,可不是放松、娱乐的,而是让大家思考一些很重要的问题。请你仔细看,看完后还要说说你有什么想法。”这时,学生的一双双眼睛都很专注地观看环保动画片。看完后,学生纷纷举着小手要阐述自己的想法。
2.运用有效提问策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提问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出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师生沟通手段,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之一。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第一要准确,即问题要用词准确、语言清楚,要使用与学生语言能力相当的词,切忌含糊不清,给学生的思维设置不必要的障碍;第二要具体,问题的指向性应明确,不应模棱两可,容纳的概念太多;第三要有启发性,即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启发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使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但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强度。
3.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当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一旦出现了“同学互励、教学相长”的局面,便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
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优化课堂
现代教学技术为小学科学教育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学生无法亲身经历体验的信息,大大开阔学生视野,凡有条件的学校都要充分运用。如《植物怎样喝水》,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
总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課堂教学“有效”了,才有可能使学生在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方面获得发展,在众多的体验中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学习一些科学的方法,感悟有效探究的乐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培养,彰显探究的魅力,焕发出课堂应有的活力。
关键词:科学课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其中的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科学学习更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的本质,引领他们感受科学、体验科学,从而在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面都获得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真正重视科学课程,认真制定教学目标
开设科学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增长见识,了解生理、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农村小学,专职教师缺乏,多数科学课教师均为科学兼职教师。造成低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小学科学课程不属于学生与学校认定的主要课程,教师在思想上没有重视这门课程,制定的教学目标往往只满足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
要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要先从教师的思想上改变科学课不重要的观念。只有真正认识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仔细斟酌,制定合适的目标,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被充分实现。
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真正实践整体设计优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否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
1.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艺吸引学生,使学生形成思维的狂潮。例如《保护植物》一课,学生都非常爱看动画片,我抓住这一点,在课程的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大家都很爱看动画片,下面我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学生兴奋起来,这时我话锋一转,说:“今天请同学们看动画片,可不是放松、娱乐的,而是让大家思考一些很重要的问题。请你仔细看,看完后还要说说你有什么想法。”这时,学生的一双双眼睛都很专注地观看环保动画片。看完后,学生纷纷举着小手要阐述自己的想法。
2.运用有效提问策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提问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出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师生沟通手段,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之一。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第一要准确,即问题要用词准确、语言清楚,要使用与学生语言能力相当的词,切忌含糊不清,给学生的思维设置不必要的障碍;第二要具体,问题的指向性应明确,不应模棱两可,容纳的概念太多;第三要有启发性,即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启发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使提出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但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强度。
3.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当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一旦出现了“同学互励、教学相长”的局面,便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极大地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
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优化课堂
现代教学技术为小学科学教育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学生无法亲身经历体验的信息,大大开阔学生视野,凡有条件的学校都要充分运用。如《植物怎样喝水》,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
总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課堂教学“有效”了,才有可能使学生在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方面获得发展,在众多的体验中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学习一些科学的方法,感悟有效探究的乐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培养,彰显探究的魅力,焕发出课堂应有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