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寝室相当于是一个小的活动中心,是大学生休息、娱乐、社交以及课余学习的重要场所。国家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也曾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高校寝室文化是指大学生在以寝室为主要空间共同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环境与氛围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寝室的设施、环境卫生、室内陈设等,是高校寝室文化的基础;后者是指寝室成员的生活方式及其多种多样的闲暇活动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是高校寝室文化的核心。
一、和谐寝室文化的重要作用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其内涵延伸到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上,就是要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高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一)和谐寝室文化有助于实现高校事业全面发展
高校寝室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还是课堂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建设是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是保证高校正常教育科研秩序稳定的条件,是实现高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和谐寝室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见,高校寝室对大学生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还要通过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其渗透性和实效性,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适应了新形势的要求,在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和谐寝室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寝室为单位的活动进一步加强,高校寝室在育人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在寝室度过的时间里更需要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能为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大学生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整个校园安全稳定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校寝室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日益活跃的市场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高校学生的结构、学生的素质、学生寝室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虽然大多数寝室呈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但寝室文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引起学校及社会的广泛重视,当然更缺乏必要的导向,寝室文化中难免出现许多和校园文化相悖的不良现象。
(一)卫生不容乐观
在不少的学生寝室,物品摆放杂乱无章,书本、鞋袜乱扔,地面布满灰尘和污垢,床单被套乱成一团,室内空气浑浊,让人望而生厌。更多的情况则是,在低年级的时候寝室卫生情况和学生个人习惯的自律要求都表现得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就会越来越差。部分学生认为寝室是自己自由放纵的地方,因此在寝室里无所顾忌,不讲究个人卫生。有的学生走在外面西装革履,一表人才,而寝室里的清洁卫生却置之不理,从不主动打扫。更有甚者,当寝室卫生实在是难以忍受时,就出钱请校内清洁工代为打扫。
(二)安全意识差
吸烟、喝酒、违章用电、赌博是寝室文明的“四大天敌”。偷窃、失窃情况屡屡发生,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太差而造成的,如:钥匙乱放、外出不锁门等。室内电线、网线乱接乱搭,特别是,有些学生在寝室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烧水、蒸煮食物,这些都为寝室安全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三)网络主导寝室,学习时间减少
在信息时代,上网聊天或是网络游戏成了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主要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学生们还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信息摄取也日趋隐蔽和复杂,接受信息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有的学生将各种观点照单全收,不加分析即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而不再被动地听从老师的安排。相对应的是,一些学生把大量时间耗费在电脑上,学习的时间自然就减少。学习时间减少的最大后果即是学习成绩的下滑和分析能力的衰退,现在各高校补考、留级和退学的学生日益增多可以作为佐证。
(四)交往面过窄
个别寝室成员彼此之间不和睦,互不理睬,仅仅把寝室当成一个睡觉或休息的场所,形成了孤僻、自私的个性。少数大学生以寝室“画地为审”,把自己的交往限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无论是参加班、系、学校活动,还是上自习、娱乐, 甚至吃饭,都是本寝室成员聚在一起, 而对寝室外的一切存在着一种防备和排斥心理,从而导致大学生交往面过窄,缺乏与其他同学的正常交往,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五)管理模式落后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学生寝室管理应有“管理”“服务”和“育人”的三重功能。但是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我国高校的学生寝室管理部门比较多地表现出“管理”与“服务”的一面,而忽视了“育人”的功能。在一些高校,并未实行辅导员或班主任与学生“三同”(同吃、同住、同交流)。另一方面,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
齐,在学生的人生发展的持续性指导和人格完善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
三、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建设的措施
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加强其对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公寓管理队伍的建设
新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大学生寝室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职责交给后勤部门。后勤社会化模式的介入,客观上改善了大学生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功能,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因后勤部门配备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一般化、工作水平不高,他们只注意管学生,对学生态度简单粗暴,而不会在管理过程中教育学生,不注重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去影响、感染学生,这样容易使学生对管理者缺乏基本的信任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寝室育人功能的发挥。这就要求高校有关领导、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经常走访大学生寝室,不定期地和大学生同吃、同住、同交流,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走访还可以对如何做好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给予现场指导。要加强对公寓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工作指导,如管理人员思想正、层次高、水平好、精力足,就容易在大学生中树立威信,有助于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
(二)健全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
寝室规章制度是高校公寓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个体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漠,我行我素行为时有发生。建立规范的公寓制度文化,对控制约束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个体的感觉、认识、情绪、道德意识,从整体上影响群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科学规范的制度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理念。将过去以惩罚为主转变为奖惩结合的制度,建立文化育人的各种奖励、激励机制,用新的制度激发大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同时,公寓管理部门内部也要制定规章制度,使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有规可循。在执行制度时要坚持不懈,严格管理,尽可能将执行结果量化。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检查结果公开公平,奖惩分明,并将结果与评奖评优、入党考察、就业推荐有机结合,使管理关系更顺畅、更具权威性和有效性。
(三)强化文化活动建设,创新活动载体
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活动是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公寓管理工作应从侧重行为规范管理转向重服务和引导、以寝室文化建设提高文明修养的轨道上来,从外在的刚性规定转到大学生内在的自觉行动;开展寝室文化节、优秀寝室评比等系列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和谐如家的气氛,激励广大学生树立爱舍如家的良好风尚;开展高格调、高品位的文体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举办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学术活动,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学习、研究的水平。通过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以文化的无形力量去引导、规范、影响学生的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树立文化品牌
学生是寝室的主人,也是寝室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突显管理效果,减轻管理压力,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放手让学生自“导”自“演”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施展他们的才能,释放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在活动中领略成功的“甜头”,也尝到失败的“苦头”。建立和健全学生公寓自我管理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强寝室卫生、安全意识、文体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总之,高校寝室文化的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窗口,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努力,要树立长期努力、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徐柏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静等.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
[3]赵金龙.高校寝室文化的调查及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2).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思政学院)
高校寝室文化是指大学生在以寝室为主要空间共同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环境与氛围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寝室的设施、环境卫生、室内陈设等,是高校寝室文化的基础;后者是指寝室成员的生活方式及其多种多样的闲暇活动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是高校寝室文化的核心。
一、和谐寝室文化的重要作用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其内涵延伸到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上,就是要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高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一)和谐寝室文化有助于实现高校事业全面发展
高校寝室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还是课堂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建设是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是保证高校正常教育科研秩序稳定的条件,是实现高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和谐寝室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见,高校寝室对大学生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还要通过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其渗透性和实效性,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适应了新形势的要求,在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和谐寝室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寝室为单位的活动进一步加强,高校寝室在育人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在寝室度过的时间里更需要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能为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大学生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整个校园安全稳定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高校寝室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日益活跃的市场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高校学生的结构、学生的素质、学生寝室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虽然大多数寝室呈现出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但寝室文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引起学校及社会的广泛重视,当然更缺乏必要的导向,寝室文化中难免出现许多和校园文化相悖的不良现象。
(一)卫生不容乐观
在不少的学生寝室,物品摆放杂乱无章,书本、鞋袜乱扔,地面布满灰尘和污垢,床单被套乱成一团,室内空气浑浊,让人望而生厌。更多的情况则是,在低年级的时候寝室卫生情况和学生个人习惯的自律要求都表现得很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就会越来越差。部分学生认为寝室是自己自由放纵的地方,因此在寝室里无所顾忌,不讲究个人卫生。有的学生走在外面西装革履,一表人才,而寝室里的清洁卫生却置之不理,从不主动打扫。更有甚者,当寝室卫生实在是难以忍受时,就出钱请校内清洁工代为打扫。
(二)安全意识差
吸烟、喝酒、违章用电、赌博是寝室文明的“四大天敌”。偷窃、失窃情况屡屡发生,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太差而造成的,如:钥匙乱放、外出不锁门等。室内电线、网线乱接乱搭,特别是,有些学生在寝室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烧水、蒸煮食物,这些都为寝室安全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三)网络主导寝室,学习时间减少
在信息时代,上网聊天或是网络游戏成了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主要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学生们还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信息摄取也日趋隐蔽和复杂,接受信息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有的学生将各种观点照单全收,不加分析即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而不再被动地听从老师的安排。相对应的是,一些学生把大量时间耗费在电脑上,学习的时间自然就减少。学习时间减少的最大后果即是学习成绩的下滑和分析能力的衰退,现在各高校补考、留级和退学的学生日益增多可以作为佐证。
(四)交往面过窄
个别寝室成员彼此之间不和睦,互不理睬,仅仅把寝室当成一个睡觉或休息的场所,形成了孤僻、自私的个性。少数大学生以寝室“画地为审”,把自己的交往限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无论是参加班、系、学校活动,还是上自习、娱乐, 甚至吃饭,都是本寝室成员聚在一起, 而对寝室外的一切存在着一种防备和排斥心理,从而导致大学生交往面过窄,缺乏与其他同学的正常交往,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五)管理模式落后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学生寝室管理应有“管理”“服务”和“育人”的三重功能。但是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我国高校的学生寝室管理部门比较多地表现出“管理”与“服务”的一面,而忽视了“育人”的功能。在一些高校,并未实行辅导员或班主任与学生“三同”(同吃、同住、同交流)。另一方面,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
齐,在学生的人生发展的持续性指导和人格完善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
三、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建设的措施
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加强其对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公寓管理队伍的建设
新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大学生寝室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职责交给后勤部门。后勤社会化模式的介入,客观上改善了大学生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功能,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因后勤部门配备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一般化、工作水平不高,他们只注意管学生,对学生态度简单粗暴,而不会在管理过程中教育学生,不注重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去影响、感染学生,这样容易使学生对管理者缺乏基本的信任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寝室育人功能的发挥。这就要求高校有关领导、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经常走访大学生寝室,不定期地和大学生同吃、同住、同交流,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走访还可以对如何做好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给予现场指导。要加强对公寓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工作指导,如管理人员思想正、层次高、水平好、精力足,就容易在大学生中树立威信,有助于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
(二)健全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
寝室规章制度是高校公寓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个体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漠,我行我素行为时有发生。建立规范的公寓制度文化,对控制约束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个体的感觉、认识、情绪、道德意识,从整体上影响群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科学规范的制度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理念。将过去以惩罚为主转变为奖惩结合的制度,建立文化育人的各种奖励、激励机制,用新的制度激发大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同时,公寓管理部门内部也要制定规章制度,使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有规可循。在执行制度时要坚持不懈,严格管理,尽可能将执行结果量化。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检查结果公开公平,奖惩分明,并将结果与评奖评优、入党考察、就业推荐有机结合,使管理关系更顺畅、更具权威性和有效性。
(三)强化文化活动建设,创新活动载体
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活动是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公寓管理工作应从侧重行为规范管理转向重服务和引导、以寝室文化建设提高文明修养的轨道上来,从外在的刚性规定转到大学生内在的自觉行动;开展寝室文化节、优秀寝室评比等系列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和谐如家的气氛,激励广大学生树立爱舍如家的良好风尚;开展高格调、高品位的文体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举办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学术活动,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学习、研究的水平。通过推进高校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以文化的无形力量去引导、规范、影响学生的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树立文化品牌
学生是寝室的主人,也是寝室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突显管理效果,减轻管理压力,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放手让学生自“导”自“演”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施展他们的才能,释放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在活动中领略成功的“甜头”,也尝到失败的“苦头”。建立和健全学生公寓自我管理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加强寝室卫生、安全意识、文体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总之,高校寝室文化的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窗口,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努力,要树立长期努力、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徐柏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静等.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
[3]赵金龙.高校寝室文化的调查及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2).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思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