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门而入 破门而出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d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禾子(李来源),四川西充人,1933年生,美术史论家、评论家、画家,现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学院老教授协会秘书长、重庆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重庆磐溪画院、涂山书画院副院长。
  禾子1951年考入成都艺专,195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同年秋,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攻读中国美术史研究生。在受业期中,他曾去过云岗、龙门、麦积山、敦煌、天龙山、大足等佛教美术胜地作过考察,有幸看过全国各大博物院(馆)珍藏的古代著名书画、碑帖及重点文化遗址、古建筑、园林、墓葬。几十年来,他在教学之余,曾在国内外发表美术评论、美术考古、美术史研究、艺术评论数百篇,曾与他人合作编著出版《中国古典画论发展史实》,获得了学术界的好评,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花鸟画创作上,他立足传统,主张“能进”、“能出”,对清末民初的吴昌硕、赵之谦尤属崇拜,在吸取先贤技法的基础上,努力形成自我的艺术观。默默无闻耕耘,想必自有云天。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往今来,任何有成就的画家都是学习和继承传统的高手,无一人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都是站在前人肩上前进并攀登艺术高峰的。李来源从事国画创作曾下过很大的功夫、花了不少时间,深有感悟。他研究传统,不拘于传统。因为他研究的目的在于创造,他对古代吴昌硕、赵之谦的书画酷爱神迷、心慕手追,不仅学习他们高超的笔墨技法,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那种正确对待传统、大胆突破传统的创新精神。我们从李来源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既有传统的内涵,也有吴昌硕的踪迹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及他自己的艺术风格。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对传统有句名言:“花最大的气力打进去,花最大的气力打出来”。李教授非常重视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他向我们讲解道:“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对传统文化都是有继承与发展的。先人创造了那么多经验与财富,不继承就是有根无土了。”他还作了一个十分生动的比喻,对待中国绘画,就像襁褓中的婴儿,牙牙学语、蹒跚起步。“先和父母合,后和父母离”。开头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向父母、向先人学习,继承他们的财富。学到一定的时候,自己能够独立生活、可以走路了就与父母分离。这就是学传统先要打进去、当学徒,满师后就出来的道理。吴冠中说过一句话“风筝不断线”,线是传统的,不能断,断了就是根断了。学“八大、石涛、四王”即使学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然而不得法,光进不出没有自己的东西,就像春蚕吐丝、作茧自缚跳不出来就死了。学习传统,就是为了走出传统,要创造新的东西、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李教授所倡导的“寻门而入、破门而出”至关重要的一段精僻论述。
  仅从这些年李教授对国画研究与创作来看,便有一大批富有探索和创新意味的作品面世。这些作品不仅立意高雅,并在重庆画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人们谈论他的艺术、品读他的作品,及新闻媒体发表他的画作、介绍他的艺术。这一切对他来说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肯定。
  中国画的线条,即书法入画的线条。线条要见功力需做到“平、圆、留、重、变”,要生动、流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更不是不悟书法就能行得通。李来源从长期的实践中,体悟到线条出神入化的真谛,又深悟出构图生动流畅的笔触。他强调,以线为本、以线为魂。只是,这些线不仅更富有张力,更富有时代风采。为此他的花鸟画格外精彩,一个造型、一点色彩,都经过深思熟虑,十分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叫人不能无动于衷。我们第一次见到他用这么富有生动与活泼的线条来圈点花卉,使人感到形与神的表达完全展现了千变万化的用线技法。拜读这些作品所产生的激动,是难以用文字来表达的。翻来覆去的观看,我们情不自禁地扼腕击掌、惊喜叫绝。真是太吸引人了!太美了!
  
  李来源的代表作《枇杷》,画面上枇杷数串、绿叶刚柔挺拔、枝杆屈曲苍健、纵横自如地舒展于碧空蓝天。满枝硕果成堆、晶莹欲滴、果汁盈盈,其娇艳绰约之姿,更显出蓬勃景象的生机与美好。仔细品读画家以浓墨写枝叶、用淡黄圈枇杷,描绘果实丰满的万种风情。虽然通篇布局较为紧凑,却没有臃肿闭塞之感,更为精到的是把枇杷毛绒绒的质感刻画得真实逼真。读者目睹馋涎欲滴,真想吃上一颗。可谓:“乡村熟枇杷,向日便开口,涎水欲下滴,颗颗金果馋。”
  李来源的《枇杷》画得十分精致,而且采用没骨画法,整个画面以金黄色与墨绿色为主色调,不见墨线的痕迹。浅绿色的枇杷叶、深墨色的叶径,似乎还带着拂晓时的滴滴露珠,那么一尘不染。晶莹亮澈的一串串枇杷在正值收获的大好季节里,既象征着青年们风华正茂的黄金年代,也突出了丰收喜庆的繁荣景象,就是要让观者感受到一种清新和灵秀的气息。作品在气势上一气呵成,在物象的描绘上表现得丝丝入扣,在果实墨彩的浓淡变化中,给人以苍劲雄健、墨气淋漓之感。其用墨简而实、淡而厚。李来源秉承了吴昌硕大胆用墨、墨中带色的画风,幅面上那长短笔触的交叉、疏密参差、虚实掩映,展现出线条之趣;深淡墨块的冲击,霏微迷漫、变幻莫测,展现了墨色之韵;情景相互的交融,借物抒情、寄情于物,我以我心画花鸟,又展现出意境之味。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不难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一位老艺术家呕心沥血的创作心迹。李来源画枇杷笔力雄健、水墨淋漓、神态毕现、金光闪闪。讲究平中求奇、简练精到,即使“一果、一根、一叶”也毫无荒率之意,相反却产生“万颗万筐万家乡”之情。
  提及李教授何以爱用枇杷入画?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画枇杷是有渊源的,主要是为了怀念画坛大家赵少昂先生。他画的枇杷相当的好,有厚度,达到了顶峰。他死后,我还写了一篇文章悼念他。另者,枇杷是常绿乔木、树龄长,还可供人观赏。枇杷全身是宝,是老百姓喜欢吃的水果。叶、根和核都可以入药,能起镇咳作用。我受到赵少昂的影响非常爱画枇杷,别人也想要,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在李来源早期一幅充满深情、标题为《学生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国画中,看到了画家心中所拨动的那种不用扬鞭自奋进的博大情怀和丰富多采的精神内涵。画面的前方展示的是一本打开的线装书,耸立在书前的一盏高脚菜油灯和两根灯草,格外引人注目。徐徐升起的黄色火苗随风窜动,为平静的画面带来了一丝动态。灯后的一面带着提把的铜锣,以圆盘型占据了大幅面积,寓意深含。构思尤为独到的是作者在书前画了一根与书本风马牛不相及的锣槌,却藏有悬念。别忽略这不起眼的一根锣槌,它为“‘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打下伏笔。“离了红萝卜不成席”,必要时还得靠它“敲打”施展威力呢!歪打正着,正好与后面的大锣遥相呼应、形成对称。更为重要的是,惊“锣”长鸣,直点画题。教授以“学生‘催’我”为外力,自我鞭策、不断奋进。可见作者用心良苦,情感之丰富及和他为国育才、只争朝夕的精神是多么的感人!多么的令人尊敬!
  李来源教授的作品,没有张扬、没有造作、没有陈套。正是这种来源于生活、富有大地滋润的画作,开出了飘逸潇洒、典雅含蓄、充满书卷气和人世情的花朵。李来源总是善于从看似平凡的大自然景观中发现不平凡的美,运用笔墨而成为跳动着生命的艺术。也是他“充溢于画面引起读者精神共鸣的,是作品中的情、意、趣的独到。”他的画作充满了东方韵味,又融入了当代审美的情致和西画的构图与色彩,带给人无限的美感。他的写意花鸟画,其笔下的葡萄、枇杷、梅花、牡丹、蔬菜和其它不知名的野花,像是从窗口一眼望去的剪影,不是插在瓶中移到案头的一束,而是生长在大自然中、泥土边或石缝里;盛开在阳光下、细雨中,有雏鹰、小鸟、雄鸡,栖息追逐、飞舞其间、饱含生命充满活力的花卉……娴熟的绘画技巧、洗炼的构图造型、充满浪漫色彩的点染令人惊叹不已。
  李来源画品高、人品更高。人们热爱他的作品,更崇敬他的艺德。只要一谈起李教授的为人无不同声称道,常以“伯乐”两字赞之。在他为名家、新秀撰写的评论和序言中,他不仅深入细致地介绍其人,更以精僻的见解和独具慧眼的剖析来推出他们的艺术作品。
  李来源走过了艰难与困苦的艺术道路,具有贫不移、宠不惊的雅洁风范,几十年煞费苦心、献身教育、大胆变革、师法自然,73岁高龄也童心可人,挥毫泼墨、笔耕不懈。这气质,非常人可以比拟,称得上是一代大家。然而,他又是非常执著的画家。这个世界充满奇迹,只要肯努力,成功就会向你招手。这,正是他艺术之源的“心源自得”。像蜜蜂那样以勤奋去热爱生活、向往生活,那是甜蜜的、高尚的。蜜蜂最懂得辛勤,而有了辛勤地采,才可能认真地酿,最后是让普天下都得到蜜。这正是李来源的精神,也正是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最好写照。
  美术史论家李来源先生,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兢兢业业、非常全面的一名教授。在他一生的教学中,他曾付出过许多辛勤的汗水,培养出大量的美术英才。功成名就后,他有过接踵而来的荣誉和辉煌,他曾多次品赏过育人成才的喜悦和欢欣。但是,往事如烟,他明白,仍需要执著的追求、加倍的努力和不断的攀登。这就是退而不休获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原因。我们记载的不仅是这位教授的教学和创作的艺术之路,而且也将他的不倦求索的精神留给后人。
  我们觉得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精神矍烁、不为名利所动、深深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老教授,真正是一个智者。他的智慧与胸怀来自他的宁静。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至今尚有实践者,你信乎?
  
   (责任编辑:郝幸田)
其他文献
【画家简介】周祖源,1943年8月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结业于原“中工”现清华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专家班;重庆工业展览馆退休美术师、历任市工展总体设计,曾任重庆市政府对外经贸会总设计师,现任徐悲鸿故居、重庆盘溪画院常务副院长、高级美术师、江北区美协书协常务理事、(文化部)中国文化艺术城特聘理事、高级书画师、中国逻大艺术系外聘教授、中韩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书画
期刊
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处近日就做好会刊《企业文明》通联工作发出通知,通知说:一年来,会刊遵照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的要求,立足办精品杂志、创一流会刊,受到主管、主办单位、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和广大读者的好评,更好地发挥了指导工作、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塑造形象、展示成果的作用。为了继续加强对国资监管和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服务,进一步做好会刊工作,
期刊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代表着人类社会重大的组织制度创新,在政府部门和营利性组织之外发挥着协调、辅助和补充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组织力量。    要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和武装非政府组织这支队伍    全国大约有民间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300多万人,还有为数众多的志愿者队伍。截至2004年底,重庆市共有各类中介组织10 859户,从业人员7.8万人,全年服务收入62.7亿元,纳税3.34亿元。
期刊
2006年12月9日至1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代表党中央对一年来的工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各级工会组织要在职工群众中深入开展各种富有特色、富有成效的工作和活动,引导广大职工主动站在实现科学发展的前列,自觉成为建设和谐文化的先锋,努力当好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  王兆国指出,各级工会组织要
期刊
《江泽民文选》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史的浓缩,也是我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就是要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勇敢地肩负起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发展,理直气壮地抓好党的先进性建设,坚定不移地把企业办好办强。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西南铝取得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成就    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亲临西南铝视察,作出了
期刊
承载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殷切期望,践行十二万七千职工的美好愿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不辱使命,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622”战略第一步目标全面告捷,各项工作成绩斐然。2007年1月13日至14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07年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既是一次回顾与总结的庆祝大会,也是兵装集团进一步落实“622”战略第二步目标的誓师大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
期刊
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企业究竟应当担任一个怎样的角色,才是合适的呢?  在过去的岁月里,一家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本身就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社区,且由企业承担了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社会功能,“企业办社会”成为企业的一大沉重的负担,当“企业办社会”的成本被追加到产品和服务成本中时,企业的竞争力就被拉下来了。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在剥离了“办社会”的职能之后,为什么又提出“企业在和
期刊
国企明年起向国家分红   从明年起,中国国有企业将结束不需要向国有股东上缴红利的历史。据悉,国资委正与财政部研究,预计从明年开始向所属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征收红利,所收红利将用于公用事业和行业发展所需。财政部正在起草《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目前正在各部委广泛征求意见。财政部负责编制总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资委负责编制166户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据了解,即将出台的《意见》将对国
期刊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单位体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结构性分化。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批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纷纷改制,由国家“包下来”、“管起来”的单位制再也无法运行下去,鼓励国有企业破产、转制、变卖,单位社会走向萎缩、消解。受到地缘、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这种衰退趋向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表现得最为明显。如笔者进行调查的吉林市莲波社区内的驻区企业吉化公司联合化工厂(以下简称联化厂)和江炼社区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