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车辆管理中心汽车二队管理着各种类型的车辆68台,主要承担着总厂机关、直属单位生产服务用车和特种车辆抢险保障任务。作为专业化的车辆管理单位,安全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面临人员老化、车辆老化的不利因素,如何有效的提高车辆运行水平,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每位在岗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是需要认真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建立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式,将管理责任、生产安全压力传递和落实到每位员工,真正实现“我的属地我负责”安全管理理念。
[关键词]油田基层单位 车辆安全 属地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E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9-0316-01
一、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是车辆管理难度逐渐增加。近年来,虽然车辆的更新在不断的完善,但仍有部分车辆运行年代长,安全性能上也在日渐下降,带来了安全隐患。随着当前社会交通消费不断增加,汽车保有量与日俱增,而普遍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管理手段却与之不相适应,交通事故始终处于居高不下的态势。作为车辆保障单位来说,本身存在着服务对象分散、服务时间不定的特点。在当前人、车、路、环境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下,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原有的靠加大查处力度、强化安全教育来消除安全隐患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
二是员工尽职履责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调查发现:在技术投入之后,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得到不断提高,事故率和伤害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将不再下降,而关注人员的行为安全之后,事故率和伤害率才能有长足的下降,甚至接近与零。因此,员工安全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是HSE工作执行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HSE工作的广泛性、繁重性、具体性,光靠各级领导的亲自参与和重视,远远不够,必须要把HSE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层层细分,划分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统一的细小属地,落实属地责任,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的良好局面,才能确保 HSE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四是管理手段需要进一步创新。车队成立至今,在车辆安全管理上经历了不少的变更和创新,但与油田、总厂的发展形势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目前,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人的安全能力以及意识是事故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安全责任切实执行,必须在传统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逐步丰富管理途径、方法。安全属地管理就是为了具体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安全管理理念,推动员工主动履责的管理工具。
二、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式的内涵与构建
2.1 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式的内涵
安全属地管理是一种推动员工主动履责的管理工具,是指员工日常所负责的工作区域,以工作区域为主,以岗位为依据,把工作区域、设备设施细划到每位员工,实现安全无缝化管理的一种方法。
实施车辆安全属地管理,就是要落实“每个领导对分管领域、分管业务、分管系统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负责”;落实“每个员工对自己岗位涉及的生产作业区域的安全环保负责”,包括对区域内设备设施、工作人员和施工作业活动的安全环保负责,做到“谁的领域谁负责、谁的区域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把岗位职责和属地责任融为一体,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管理过程不空位、不越位、不缺位。推动员工由“岗位操作者”向“属地管理者”转变,由“参与者”向“责任者”转变,从而实现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2.2 建立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型
三、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式的实施
3.1 划分属地,明晰责任
属地管理与“家”的概念相同,属地划分的原则也与之类似。属地主管对属地享有管理权,任何人任何时候进入属地做任何事都要接受属地主管的管理。
3.2 采取“三化”培训模式,提升岗位培训的针对性
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执行能力。为了增强员工素质,我们实施“三化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打通成长瓶颈。
培训方式多元化。我们根据被培训者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案例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体验培训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化”的培训方式,遵循“培训要有目的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巩固性与反复性”等四项基本原则,开展了 “班组讲堂”、“安全早餐答题”、“安全经验分享”、“人人都是培训师”等活动。
岗位练兵常态化。我们为每位员工建立了一个“岗位练兵档案本”,并要求员工记录当天工作中的难点,分析对策,提出建议;班组每天开一次“岗位练兵分析会”,将班员当天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进行系统思考、分析;车队每月组织“岗位练兵一堂课”,围绕当月共性难题,技术骨干讲解要领,介绍体会,回答问题,互动学习。
技能比赛制度化。针对两年一次技术比武活动,我们为操作岗位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专门制定了理论知识、场地驾驶、计算机操作培训计划,落实技师,督导专项训练情况,并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建立“师徒对子”,明确帮教责任,促使新员工努力学习、刻苦练兵,主动提高学识、技能的良好氛围。在今年总举行的第十二届职业技能竞赛中我队选派的四名队员都取得了优異成绩,队员潘鑫和李猛分别在油田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荣立三等功。
3.2 不放过危险点源,努力实现风险防控零死角
根据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的探索、尝试,并结合车辆运行的工作性质总结经验,得出影响车辆交通工作安全、平稳运行的风险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车辆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造成驾驶员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安全意识差。部分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有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够的现象发生,易受周边环境影响,导致应该观察到的没有看到,不能及时、准确、迅速、全面的判断和处理交通情况,从而造成违章或事故。二是技术素质低。我队的驾驶员有80%以上的人员为高级工,但仍有个别驾龄短的人员驾驶经验不足,对出现的特殊情况判断不准,而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违章发生。
车辆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车辆检查不到位。个别驾驶员在出车前会疏忽对车辆的检查,未能做到发现问题,致使车辆带病上路,从而导致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引发事故。二是车辆维护质量差。我队的车辆总体来说技术状况较好,但部分维修人员在修保过程中没能够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规定,早成一些小隐患未能及时排除。
环境的不良影响包括:一是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驾驶员因工作或生活发生矛盾、亲人生病或其他家务琐事烦扰,都会造成焦躁、分心、走神等情况,在行车中会造成判断和自制能力下降、反应迟钝、操作失误等,直接影响到安全行车。二是道路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风沙、雨雪雾天等恶劣天气都会影响视线、刹车易侧滑,道路不良时若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同样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针对影响车辆交通工作安全、平稳运行的风险源,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采取实时监控,并采用教育手段、制度手段、经济和行政手段等多种方式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实现管理与控制的紧密结合,对交通安全进行控制。
四、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式实行一年来,机制和运行模式虽然尚未全面成熟,正在进一步完善和探索,但已显示出其管控性,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1)保证了汽车二队的安全生产;2)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3)全面提高车队队伍整体素质
五、结语
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式的建立使驾驶员的责任心和安全自觉意识进一步增强,技能操作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多次应急演练和模拟事故处理,驾驶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同时锻炼了职工的意志品质,使职工的自我约束能力更加增强,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关键词]油田基层单位 车辆安全 属地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E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9-0316-01
一、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是车辆管理难度逐渐增加。近年来,虽然车辆的更新在不断的完善,但仍有部分车辆运行年代长,安全性能上也在日渐下降,带来了安全隐患。随着当前社会交通消费不断增加,汽车保有量与日俱增,而普遍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管理手段却与之不相适应,交通事故始终处于居高不下的态势。作为车辆保障单位来说,本身存在着服务对象分散、服务时间不定的特点。在当前人、车、路、环境不断变化的客观条件下,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原有的靠加大查处力度、强化安全教育来消除安全隐患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
二是员工尽职履责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调查发现:在技术投入之后,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得到不断提高,事故率和伤害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将不再下降,而关注人员的行为安全之后,事故率和伤害率才能有长足的下降,甚至接近与零。因此,员工安全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是HSE工作执行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HSE工作的广泛性、繁重性、具体性,光靠各级领导的亲自参与和重视,远远不够,必须要把HSE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层层细分,划分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统一的细小属地,落实属地责任,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的良好局面,才能确保 HSE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四是管理手段需要进一步创新。车队成立至今,在车辆安全管理上经历了不少的变更和创新,但与油田、总厂的发展形势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目前,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人的安全能力以及意识是事故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安全责任切实执行,必须在传统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逐步丰富管理途径、方法。安全属地管理就是为了具体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安全管理理念,推动员工主动履责的管理工具。
二、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式的内涵与构建
2.1 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式的内涵
安全属地管理是一种推动员工主动履责的管理工具,是指员工日常所负责的工作区域,以工作区域为主,以岗位为依据,把工作区域、设备设施细划到每位员工,实现安全无缝化管理的一种方法。
实施车辆安全属地管理,就是要落实“每个领导对分管领域、分管业务、分管系统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负责”;落实“每个员工对自己岗位涉及的生产作业区域的安全环保负责”,包括对区域内设备设施、工作人员和施工作业活动的安全环保负责,做到“谁的领域谁负责、谁的区域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把岗位职责和属地责任融为一体,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管理过程不空位、不越位、不缺位。推动员工由“岗位操作者”向“属地管理者”转变,由“参与者”向“责任者”转变,从而实现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2.2 建立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型
三、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式的实施
3.1 划分属地,明晰责任
属地管理与“家”的概念相同,属地划分的原则也与之类似。属地主管对属地享有管理权,任何人任何时候进入属地做任何事都要接受属地主管的管理。
3.2 采取“三化”培训模式,提升岗位培训的针对性
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执行能力。为了增强员工素质,我们实施“三化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打通成长瓶颈。
培训方式多元化。我们根据被培训者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案例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体验培训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化”的培训方式,遵循“培训要有目的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巩固性与反复性”等四项基本原则,开展了 “班组讲堂”、“安全早餐答题”、“安全经验分享”、“人人都是培训师”等活动。
岗位练兵常态化。我们为每位员工建立了一个“岗位练兵档案本”,并要求员工记录当天工作中的难点,分析对策,提出建议;班组每天开一次“岗位练兵分析会”,将班员当天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进行系统思考、分析;车队每月组织“岗位练兵一堂课”,围绕当月共性难题,技术骨干讲解要领,介绍体会,回答问题,互动学习。
技能比赛制度化。针对两年一次技术比武活动,我们为操作岗位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专门制定了理论知识、场地驾驶、计算机操作培训计划,落实技师,督导专项训练情况,并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建立“师徒对子”,明确帮教责任,促使新员工努力学习、刻苦练兵,主动提高学识、技能的良好氛围。在今年总举行的第十二届职业技能竞赛中我队选派的四名队员都取得了优異成绩,队员潘鑫和李猛分别在油田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荣立三等功。
3.2 不放过危险点源,努力实现风险防控零死角
根据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的探索、尝试,并结合车辆运行的工作性质总结经验,得出影响车辆交通工作安全、平稳运行的风险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车辆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造成驾驶员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安全意识差。部分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有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够的现象发生,易受周边环境影响,导致应该观察到的没有看到,不能及时、准确、迅速、全面的判断和处理交通情况,从而造成违章或事故。二是技术素质低。我队的驾驶员有80%以上的人员为高级工,但仍有个别驾龄短的人员驾驶经验不足,对出现的特殊情况判断不准,而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违章发生。
车辆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车辆检查不到位。个别驾驶员在出车前会疏忽对车辆的检查,未能做到发现问题,致使车辆带病上路,从而导致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引发事故。二是车辆维护质量差。我队的车辆总体来说技术状况较好,但部分维修人员在修保过程中没能够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规定,早成一些小隐患未能及时排除。
环境的不良影响包括:一是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驾驶员因工作或生活发生矛盾、亲人生病或其他家务琐事烦扰,都会造成焦躁、分心、走神等情况,在行车中会造成判断和自制能力下降、反应迟钝、操作失误等,直接影响到安全行车。二是道路天气等自然环境的影响。风沙、雨雪雾天等恶劣天气都会影响视线、刹车易侧滑,道路不良时若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同样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针对影响车辆交通工作安全、平稳运行的风险源,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采取实时监控,并采用教育手段、制度手段、经济和行政手段等多种方式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实现管理与控制的紧密结合,对交通安全进行控制。
四、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式实行一年来,机制和运行模式虽然尚未全面成熟,正在进一步完善和探索,但已显示出其管控性,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1)保证了汽车二队的安全生产;2)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3)全面提高车队队伍整体素质
五、结语
车辆安全属地管理模式的建立使驾驶员的责任心和安全自觉意识进一步增强,技能操作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多次应急演练和模拟事故处理,驾驶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同时锻炼了职工的意志品质,使职工的自我约束能力更加增强,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