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元认知训练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探讨了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生物教学的元认知策略,帮助提高高三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元认知 高三生物复习 有效性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江苏高考试卷的多数试题都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为切入点,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它不仅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考查学生能力,以知识为载体,更较注重能力考查。在高三的复习课上采取“满堂灌”或者“题海战”的复习策略都是不可取的,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复习课真正活起来,促使元认知理论在一些复习课中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1.元认知训练的理论
元认知(Meta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在一九七六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大要素,共同实现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元认知知识是主体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认识,它分为三部分:一是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即关于自己或他人的作为认知加工过程的知识;二是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即人们对认知活动中的任务要求的认识;三是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能认识到进行认知活动存在哪些策略,各策略使用的条件,根据不同任务和情境选用有效策略。元认知体验是主体在从事认知活动时所产生的认知情感体验。元认知体验对完成认知任务有重要影响,如怀疑自己所解答的题项有误而进行的重新审视,题干解读遇到障碍进行反复阅读。元认知监控是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不断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这种评价适时地调整计划,选用恰当的方法,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有效地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
笔者尝试性地在高三复习课中运用元认知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取得较好效果。一般的学习策略多为单纯的认知策略,而元认知的学习策略可以对信息加工进行监控,获得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使自己的活动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2.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具体措施
2.1对待基本知识:打破原有框架,重新整合,提升学生知识识记的有效性。
高三复习本来就有点“枯燥”,学生打开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在试卷中碰到具体题目时全然不会。基础知识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源泉。在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纳,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以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知识网络。
2.2通过书写学习心得训练学生的元认知。
教师指导学生定期书写并记录自己的学习计划、目标和方法,在授课时间需要交给教师,并根据教师指导进行反思和修正。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书写学习总结的习惯,每学完一个模块后,学生要善于发现学习的问题,详细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环节,并学会对自己生物学习的成败进行合理归因,进一步加强认知活动。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反馈和监控。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对教师而言,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程序和策略;对学生而言,可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的缺漏,以便及时补救。指导学生对学习成效进行合理评价和总结。对学习策略和方法不断总结,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己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自我评价一方面是检查自己是否读懂材料,另一方面是评估自己的阅读能力是否有所进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是进行元认知监控的重要手段,从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丰富元认知体验,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反馈条件。
2.3精心设计“复习讲评课”,提高复习反馈的有效性。
从进入高三一轮复习开始,定期都会有大量周练、模拟考试等测试。阶段性的测试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理解。但是考試后的评卷比考试本身更重要,它可以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知识点进一步深化和发散,解决学生在复习中出现的问题。
高三第二学期学生要进行大量试题训练,因此试题的讲解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地讲,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认真分析解题的思路。认真审题挖掘所给信息→大胆取舍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整合运用有效信息→回忆挂靠相关基础知识→运用学科术语、观点和原理解决问题→统观全局矫正不当。(2)利用迁移规律。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跨章节地将相关主干知识以一定方式有序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网络构建的过程本身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但如果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联系和网络构建就会显得枯燥,学生也不感兴趣。因此,应利用具体情境即习题,在课堂上进行引导提问,避免“代劳”,坚持让学生做。(3)要变化题目,即采用多个变式训练。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使得学生熟练掌握在同一情境下的不同问法。因为在高考试题中,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就是情境熟悉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受同样情境下平时已做题的干涉,而忽视题目具体的要求,导致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变化题型,层层推进。
当然,我们应认识到,元认知能力的形成并非朝夕之事,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加强对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使其真正成为生物自主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元认知 高三生物复习 有效性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江苏高考试卷的多数试题都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为切入点,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它不仅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考查学生能力,以知识为载体,更较注重能力考查。在高三的复习课上采取“满堂灌”或者“题海战”的复习策略都是不可取的,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复习课真正活起来,促使元认知理论在一些复习课中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1.元认知训练的理论
元认知(Metacogni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在一九七六年出版的《认知发展》一书。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大要素,共同实现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元认知知识是主体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认识,它分为三部分:一是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即关于自己或他人的作为认知加工过程的知识;二是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即人们对认知活动中的任务要求的认识;三是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能认识到进行认知活动存在哪些策略,各策略使用的条件,根据不同任务和情境选用有效策略。元认知体验是主体在从事认知活动时所产生的认知情感体验。元认知体验对完成认知任务有重要影响,如怀疑自己所解答的题项有误而进行的重新审视,题干解读遇到障碍进行反复阅读。元认知监控是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不断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这种评价适时地调整计划,选用恰当的方法,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有效地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
笔者尝试性地在高三复习课中运用元认知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取得较好效果。一般的学习策略多为单纯的认知策略,而元认知的学习策略可以对信息加工进行监控,获得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使自己的活动更有针对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2.元认知理论指导下的具体措施
2.1对待基本知识:打破原有框架,重新整合,提升学生知识识记的有效性。
高三复习本来就有点“枯燥”,学生打开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在试卷中碰到具体题目时全然不会。基础知识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源泉。在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纳,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以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知识网络。
2.2通过书写学习心得训练学生的元认知。
教师指导学生定期书写并记录自己的学习计划、目标和方法,在授课时间需要交给教师,并根据教师指导进行反思和修正。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书写学习总结的习惯,每学完一个模块后,学生要善于发现学习的问题,详细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环节,并学会对自己生物学习的成败进行合理归因,进一步加强认知活动。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反馈和监控。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对教师而言,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程序和策略;对学生而言,可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方面存在的缺漏,以便及时补救。指导学生对学习成效进行合理评价和总结。对学习策略和方法不断总结,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己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自我评价一方面是检查自己是否读懂材料,另一方面是评估自己的阅读能力是否有所进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是进行元认知监控的重要手段,从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丰富元认知体验,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反馈条件。
2.3精心设计“复习讲评课”,提高复习反馈的有效性。
从进入高三一轮复习开始,定期都会有大量周练、模拟考试等测试。阶段性的测试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理解。但是考試后的评卷比考试本身更重要,它可以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知识点进一步深化和发散,解决学生在复习中出现的问题。
高三第二学期学生要进行大量试题训练,因此试题的讲解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地讲,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认真分析解题的思路。认真审题挖掘所给信息→大胆取舍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整合运用有效信息→回忆挂靠相关基础知识→运用学科术语、观点和原理解决问题→统观全局矫正不当。(2)利用迁移规律。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跨章节地将相关主干知识以一定方式有序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网络构建的过程本身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但如果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联系和网络构建就会显得枯燥,学生也不感兴趣。因此,应利用具体情境即习题,在课堂上进行引导提问,避免“代劳”,坚持让学生做。(3)要变化题目,即采用多个变式训练。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使得学生熟练掌握在同一情境下的不同问法。因为在高考试题中,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就是情境熟悉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受同样情境下平时已做题的干涉,而忽视题目具体的要求,导致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变化题型,层层推进。
当然,我们应认识到,元认知能力的形成并非朝夕之事,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加强对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使其真正成为生物自主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