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设计规划的重点,对于这一空间的整体性以及人性化设计也不可忽略。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滨水区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上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功能分区系统能够给予其受众一个可供交流、健身、游憩的空间形式。社会性是人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交往,人们可以获得快乐与自我满足。公共空间这种形式于城市中就像一条纽带,不同年龄、身份的使用者被这一纽带联结在一起并在这一空间中产生一系列社会性活动。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
现如今,城市公共空间在规划层面上还有着一定的矛盾,并最终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的水平。
例如,公共空间占地面积的缺乏。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这一公益性非营利项目便难以获得土地。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新建的商品房、产业园等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项目中,都希望能够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压缩公共空间的面积。这既使得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满足人民的需要,也使得公共空间的人均面积与公共空间的数量日益压缩。同时,公共空间的设计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与实用性。以本应具有城市特色的中心广场为例,其设计大都强调尺度大气与集约化设计,艺术风格偏向西方,民族色彩与地域特点逐漸被冲淡,甚至出现剽窃仿照的拿来主义。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虚弱。而对于尺度的缺乏理性的追求与设计的形式化,也使其受众的体验产生消极影响。
(三)城市滨水空间的界定
水系是孕育一个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滨水区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的滨水区一般指城市中陆地与水域过渡的一个空间范围。在川西利昌、三村翰弘、宇衫和夫、刘永德等合著的《建筑外环境设计》一书中,对于滨水空间的定义是:直接临水,且与水域边界距离在200米以内的室外空间。考虑大众的视觉感知范围以及步行距离的综合考虑而将范围确定为200米。但笔者并不认为滨水空间的范围可以通过某一确定的数字而划定,于是将滨水空间定义为直接临水,且人们能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到水系存在的室外空间。因为滨水空间的范围并不是通过某一具体的数字所划定,而是根据不同的场所的客观因素变化的一个范围(图1)。
(四)城市滨水空间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支流河的直接运输价值逐渐被弱化,但其周边滨水空间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及对周边土地的溢价作用,日趋显现。正是因为滨水空间具有独特的空间特点、深厚的商业开发潜力,对于滨水空间的改造与设计便成为各地城市实现资本增殖的重要手段,滨水空间便逐步成为各地政府的重点开发地块。一方面,政府通过拆迁安置、地块清理以及对破碎化土地权属的整理等手段,为滨水空间的重新规划与更新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房地产商、金融机构也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到滨水空间升级改造过程中。这种方式在经济效益上虽有较大的成效,但是造成滨水空间的公共空间属性易遭到侵占,导致原有的成块连片的系统化公共空间遭各式开发用地分割,滨水空间所原有的包容性、公共性、连续性也因此遭到破坏。
二、沂河滨水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一)临沂沂河滨水区概况
临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因沂河穿城而过得名。临沂境内水系发育大至呈现脉状分布的形式,城内有沂河、柳青河、涑河、祊河、青龙河等数条水系穿城而过,滨水空间资源丰富。临沂也因此确立了“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的思路而规划了临沂滨河景区。临沂滨河景区纵贯临沂市区南北,占地面积达七十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之一,以及国家水利部首批命名的水利风景区。临沂滨河体系的规划特点是将城市的滨水空间进行了联通与整体规划。2014年临沂市规划对中心城区的多条河流的景观进行了提升改造,提出了滨水绿道理念,统筹规划滨水绿道系统。
(二)沂河滨水区分区设计
滨水空间的空间形式大多以带状或线状为主,并有着距离较长且宽度有限的特点。如果按照同一种式样进行设计则难免产生单调乏味之感。对此,大多采取分区分段交错安插的形式进行设计与规划。
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整个滨水空间大致分为两种区域类型,因用地类型与周边环境的差异,两种区域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
1.生态湿地区
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之一,生态湿地区位于南起临沂市刘家道口枢纽,北至临沂城北外环。该生态湿地区充分发挥动植物性再生能力和地学性,根据原有的水文特征与生物条件,以“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经济长效”为设计理念,并通过对河道地形进行调整,丰富物种,再建植被等手段重现出芦荻摇曳、鸟鸥翔集的环境。生态湿地区保留了原有的生态肌理,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设置小径、休息亭、观景平台穿插其中,为市民与游人体验湿地环境、观查湿地生物提供了天然的生态课堂,也意图重新唤醒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在规划中通过对湿地生物栖息地的修复与重构,吸引其他的鱼类、鸟类小型哺乳类动物等,以人为管理为辅、自然调节为主的方式构建了物种丰富的城市生态湿地系统。
2.滨河绿道区
滨河景区的整体规划是以娱乐休闲滨水景观长廊为轴线进行功能定位的,整个滨河景区由雕塑广场不同主题、不同特征、不同类型的景观群落组成。整个滨河景区也正是通过不同节点形式与内容上的转换来增加与人们的互动:在纵向上每个节点相对独立闭合,形成空间较为独立的单一景观;而横向上各个节点又通过不同的形式连接成片,并通过节奏的变化形成扩展与收缩的空间秩序。自然对于用于不同节点间联系的交通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 由此可见,整个滨河绿道的主要空间形态以线状与团块状交错分布。其中,线状形式的滨水空间与水岸线有着较长的边缘线,所以视线较为开阔,且以通过性与联系性为主要功能目的。而团块性的滨水空间又能够使整个滨水空间的层次变得更为丰富,更为多样,多以重要节点的主题广场等面积较大的活动场地为主要形式。
(三)沂河滨水区驳岸设计
水岸线是滨水区水域与陆域的交界线,更是滨水空间的灵魂所在。驳岸是城市空间中不可多得的滨水自然景观,能否提供良好的滨水空间环境以及给人以积极的视觉与心理体验是驳岸设计得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驳岸有着保持水土的作用,同样驳岸也是人们接触水体的平台之一。纵向上驳岸的坡度疾缓也就自然会对人们的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太过缓和,不利于场地对原有坡度的利用以及达到防洪安全上的标准规范;坡度太大不利于人们的活动。在横向上的设计则会直接影响到水体的形态、意象的特征、不同功能的规划,以及受众的心理感受。驳岸在平面上大致分为直线型与曲线型。直线型的驳岸往往给人一种平稳安静的感受,但是如果太过平直又会产生呆板乏味之感。对此滨河景区采用折线等方式来改变直线的不足,增强驳岸线的动感与节奏感。曲线型的驳岸设计与直线型相比,可以给人以流动感与动势的感受。曲线型的驳岸可增强滨水空间的生机、活力、视野开阔的特征,同时能够提高受众的参与性。
滨河景区水岸线变化丰富,地形起伏较为平缓。整个滨河景区的驳岸设计形式为硬质驳岸与自然形态软质驳岸相结合。各式的驳岸设计有效防止了河水对岸线冲刷,同时也给游者提供了多样的空间与视觉感受。其中,软质驳岸大多设置在流速较慢且水生植物较为丰富的支流河段,而硬质驳岸主要设置在滨水栈道、亲水广场以及码头等区域,以方便游者在此进行停留与互动。
(四)沂河滨水区沿线植物配置设计
临沂地处山东半岛,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有着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因此,沂河滨水区的植物也应当选择美观、抗旱、耐寒、易管理的品种。植物设计上强调依据植物的天然群落结构进行搭配,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绿化系统,在城市的噪音和不良环境与滨水区之间建立隔离,以形成较为封闭安静的滨水空间。通过垂柳、国槐、银杏、女贞、白玉兰等多种观赏林的种植以营造出一种夏季绿荫森森、春季鸟语花香、冬季银装素裹、秋季落叶飘飘的环境感受。与此同时,种植在广场和路旁的植物可以起到引导交通与丰富空间层次的的作用,而种植在岸边的景观林在提供环境效益的同时也起到了软化岸线和水土保持的作用。同时,芦苇等水生湿地植物的种植,可以增加水面景觀,其产生的倒影也会对水面起到装饰作用,通过种植湿地植物能够使水域与陆域的过渡更为自然。
三、结语
虽然国内近几年来大数城市在建设升级规划之初,开始考虑到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特别是对滨水空间的设计与规划加以重视,但其大都是以生态学或是美学等一些局部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设计,在整体性以及人性化设计角度上的思考稍显不足。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性化设计自然在整个城市的设计与发展中起着引导性作用。在人性化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只有将自然与人工、空间与场地、人文与现代有机结合起来整体规划设计,才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自然、舒适、科学的公共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吴庆佳,车军.城市滨水地区的空间开发研究:以莆田秀屿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5).
[2]孟洋.城市滨水空间人性化设计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1.
[3]米健.北京城区滨河公共空间构成与使用实态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
[4]黎平,刘伟.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以琼海万泉河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2(2).
[5]王君.地域性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滨水区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上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功能分区系统能够给予其受众一个可供交流、健身、游憩的空间形式。社会性是人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交往,人们可以获得快乐与自我满足。公共空间这种形式于城市中就像一条纽带,不同年龄、身份的使用者被这一纽带联结在一起并在这一空间中产生一系列社会性活动。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
现如今,城市公共空间在规划层面上还有着一定的矛盾,并最终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的水平。
例如,公共空间占地面积的缺乏。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这一公益性非营利项目便难以获得土地。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新建的商品房、产业园等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项目中,都希望能够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压缩公共空间的面积。这既使得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满足人民的需要,也使得公共空间的人均面积与公共空间的数量日益压缩。同时,公共空间的设计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与实用性。以本应具有城市特色的中心广场为例,其设计大都强调尺度大气与集约化设计,艺术风格偏向西方,民族色彩与地域特点逐漸被冲淡,甚至出现剽窃仿照的拿来主义。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虚弱。而对于尺度的缺乏理性的追求与设计的形式化,也使其受众的体验产生消极影响。
(三)城市滨水空间的界定
水系是孕育一个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滨水区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的滨水区一般指城市中陆地与水域过渡的一个空间范围。在川西利昌、三村翰弘、宇衫和夫、刘永德等合著的《建筑外环境设计》一书中,对于滨水空间的定义是:直接临水,且与水域边界距离在200米以内的室外空间。考虑大众的视觉感知范围以及步行距离的综合考虑而将范围确定为200米。但笔者并不认为滨水空间的范围可以通过某一确定的数字而划定,于是将滨水空间定义为直接临水,且人们能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到水系存在的室外空间。因为滨水空间的范围并不是通过某一具体的数字所划定,而是根据不同的场所的客观因素变化的一个范围(图1)。
(四)城市滨水空间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支流河的直接运输价值逐渐被弱化,但其周边滨水空间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及对周边土地的溢价作用,日趋显现。正是因为滨水空间具有独特的空间特点、深厚的商业开发潜力,对于滨水空间的改造与设计便成为各地城市实现资本增殖的重要手段,滨水空间便逐步成为各地政府的重点开发地块。一方面,政府通过拆迁安置、地块清理以及对破碎化土地权属的整理等手段,为滨水空间的重新规划与更新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房地产商、金融机构也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到滨水空间升级改造过程中。这种方式在经济效益上虽有较大的成效,但是造成滨水空间的公共空间属性易遭到侵占,导致原有的成块连片的系统化公共空间遭各式开发用地分割,滨水空间所原有的包容性、公共性、连续性也因此遭到破坏。
二、沂河滨水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一)临沂沂河滨水区概况
临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因沂河穿城而过得名。临沂境内水系发育大至呈现脉状分布的形式,城内有沂河、柳青河、涑河、祊河、青龙河等数条水系穿城而过,滨水空间资源丰富。临沂也因此确立了“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的思路而规划了临沂滨河景区。临沂滨河景区纵贯临沂市区南北,占地面积达七十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之一,以及国家水利部首批命名的水利风景区。临沂滨河体系的规划特点是将城市的滨水空间进行了联通与整体规划。2014年临沂市规划对中心城区的多条河流的景观进行了提升改造,提出了滨水绿道理念,统筹规划滨水绿道系统。
(二)沂河滨水区分区设计
滨水空间的空间形式大多以带状或线状为主,并有着距离较长且宽度有限的特点。如果按照同一种式样进行设计则难免产生单调乏味之感。对此,大多采取分区分段交错安插的形式进行设计与规划。
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整个滨水空间大致分为两种区域类型,因用地类型与周边环境的差异,两种区域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
1.生态湿地区
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之一,生态湿地区位于南起临沂市刘家道口枢纽,北至临沂城北外环。该生态湿地区充分发挥动植物性再生能力和地学性,根据原有的水文特征与生物条件,以“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经济长效”为设计理念,并通过对河道地形进行调整,丰富物种,再建植被等手段重现出芦荻摇曳、鸟鸥翔集的环境。生态湿地区保留了原有的生态肌理,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设置小径、休息亭、观景平台穿插其中,为市民与游人体验湿地环境、观查湿地生物提供了天然的生态课堂,也意图重新唤醒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在规划中通过对湿地生物栖息地的修复与重构,吸引其他的鱼类、鸟类小型哺乳类动物等,以人为管理为辅、自然调节为主的方式构建了物种丰富的城市生态湿地系统。
2.滨河绿道区
滨河景区的整体规划是以娱乐休闲滨水景观长廊为轴线进行功能定位的,整个滨河景区由雕塑广场不同主题、不同特征、不同类型的景观群落组成。整个滨河景区也正是通过不同节点形式与内容上的转换来增加与人们的互动:在纵向上每个节点相对独立闭合,形成空间较为独立的单一景观;而横向上各个节点又通过不同的形式连接成片,并通过节奏的变化形成扩展与收缩的空间秩序。自然对于用于不同节点间联系的交通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 由此可见,整个滨河绿道的主要空间形态以线状与团块状交错分布。其中,线状形式的滨水空间与水岸线有着较长的边缘线,所以视线较为开阔,且以通过性与联系性为主要功能目的。而团块性的滨水空间又能够使整个滨水空间的层次变得更为丰富,更为多样,多以重要节点的主题广场等面积较大的活动场地为主要形式。
(三)沂河滨水区驳岸设计
水岸线是滨水区水域与陆域的交界线,更是滨水空间的灵魂所在。驳岸是城市空间中不可多得的滨水自然景观,能否提供良好的滨水空间环境以及给人以积极的视觉与心理体验是驳岸设计得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驳岸有着保持水土的作用,同样驳岸也是人们接触水体的平台之一。纵向上驳岸的坡度疾缓也就自然会对人们的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太过缓和,不利于场地对原有坡度的利用以及达到防洪安全上的标准规范;坡度太大不利于人们的活动。在横向上的设计则会直接影响到水体的形态、意象的特征、不同功能的规划,以及受众的心理感受。驳岸在平面上大致分为直线型与曲线型。直线型的驳岸往往给人一种平稳安静的感受,但是如果太过平直又会产生呆板乏味之感。对此滨河景区采用折线等方式来改变直线的不足,增强驳岸线的动感与节奏感。曲线型的驳岸设计与直线型相比,可以给人以流动感与动势的感受。曲线型的驳岸可增强滨水空间的生机、活力、视野开阔的特征,同时能够提高受众的参与性。
滨河景区水岸线变化丰富,地形起伏较为平缓。整个滨河景区的驳岸设计形式为硬质驳岸与自然形态软质驳岸相结合。各式的驳岸设计有效防止了河水对岸线冲刷,同时也给游者提供了多样的空间与视觉感受。其中,软质驳岸大多设置在流速较慢且水生植物较为丰富的支流河段,而硬质驳岸主要设置在滨水栈道、亲水广场以及码头等区域,以方便游者在此进行停留与互动。
(四)沂河滨水区沿线植物配置设计
临沂地处山东半岛,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有着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因此,沂河滨水区的植物也应当选择美观、抗旱、耐寒、易管理的品种。植物设计上强调依据植物的天然群落结构进行搭配,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绿化系统,在城市的噪音和不良环境与滨水区之间建立隔离,以形成较为封闭安静的滨水空间。通过垂柳、国槐、银杏、女贞、白玉兰等多种观赏林的种植以营造出一种夏季绿荫森森、春季鸟语花香、冬季银装素裹、秋季落叶飘飘的环境感受。与此同时,种植在广场和路旁的植物可以起到引导交通与丰富空间层次的的作用,而种植在岸边的景观林在提供环境效益的同时也起到了软化岸线和水土保持的作用。同时,芦苇等水生湿地植物的种植,可以增加水面景觀,其产生的倒影也会对水面起到装饰作用,通过种植湿地植物能够使水域与陆域的过渡更为自然。
三、结语
虽然国内近几年来大数城市在建设升级规划之初,开始考虑到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特别是对滨水空间的设计与规划加以重视,但其大都是以生态学或是美学等一些局部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设计,在整体性以及人性化设计角度上的思考稍显不足。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性化设计自然在整个城市的设计与发展中起着引导性作用。在人性化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只有将自然与人工、空间与场地、人文与现代有机结合起来整体规划设计,才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自然、舒适、科学的公共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吴庆佳,车军.城市滨水地区的空间开发研究:以莆田秀屿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5).
[2]孟洋.城市滨水空间人性化设计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1.
[3]米健.北京城区滨河公共空间构成与使用实态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
[4]黎平,刘伟.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以琼海万泉河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2(2).
[5]王君.地域性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