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学生紧咬笔杆,感到无事可写,教师责备学生不会选材;学生冥思苦想,奉命写作,教师责备学生题材老套,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于是,学生中流传出一句口头禅:作文,作得人头疼。就我工作的农村小学而言,对作文感兴趣的同学仅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十六左右,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同学对作文不甚有兴趣,甚至是根本没有兴趣,写作文纯粹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且,农村小学生许多孩子见识不广,语言不标准,学生的说话、作文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辅导和提高,特别是三年级作文教学成了令不少老师也头疼的问题。对于三年级作文教学中酸、甜、苦、辣的滋味,我深有感触,其间既有探索的艰辛、彷徨,失败的痛苦,也有成功后的欣喜与自豪。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多学:重视阅读教学,渗透作文知识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对作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三年级下学期《荷花》一文时,文中有关于荷叶和荷花的描写,我启发同学们自己分析作者是怎样把荷叶写具体的?在写荷花时作者写了荷花的几种姿态?每种姿态都是怎样写的?你觉得在写荷叶、荷花一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语句写得棒?古训曰:“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经过一段时间有的放矢的训练,同学们慢慢掌握了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提高了学生鉴赏能力。
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让孩子多动笔。如在教三年级《太阳是大家的》一文中,太阳给大家带来的众多好处一节,利用末尾的省略号,利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让学生发挥想象,结果同学们思路之广宽,令我也十分震惊,由此我看到了同学们作文的潜力。
二、多熏:发挥教师语言魅力,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教师绘声绘色、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和无穷宇宙的自然奥秘,可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境地。例如,在教完质朴感人的《她是我的朋友》一文后,我即兴引用了这样一段话:爱心,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驱走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座航标,指引着我前进的胜利方向。在引用这段话的过程中,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下来都听得见,我真切地感受到此时师生的心是如此贴近,学生被老师用语言营造的意境深深吸引,产生了内心的强烈共鸣。发挥教师语言魅力,在不知不觉中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营造一个耳濡目染的语言熏陶环境,达到师生双向交流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大有益处。
三、多读:广泛猎取,多学善思
学生只满足于课堂上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鼓励学生在课余勤于观察,充分积累写作素材;多读课外书,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要求学生多提几个问题去解决,以培养他们勤动脑的习惯。在学生读课外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对作文感兴趣的同学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发现的好词语和优美句子划下来,把词句总结在书后。我发现后及时因势利导,鼓励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妙句摘抄到笔记本上,现在我班不少同学已形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丰富的词语积累,广泛的阅读铺垫,使不少同学作文能力大步提高。
四、多思:勤学善思,活学活用
作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多说、多练,尽量创造让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反复说,我注意纠正学生的语病,再让他们把所说的内容写下来。如我在教完《小摄影师》一文后,让同学想象“小摄影师”回家后会怎样做呢?他有没有再去找高尔基?当高尔基听说“小摄影师”又来了,又是怎样做的?我让同学想象一下,把想象的内容写出来。又如在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后,让同学们练习四季的小兴安岭还有什么样的景致。练笔的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了。
在写作指导中,我注意发现写得好的同学,让他们把自己的作文在全班读以示鼓励。写得好的同学在读自己作文时都是非常自豪、愉悦的,其余同学也流露出羡慕的神色,此法大大激励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兴趣、动机。平时,我还在班上开展了一个“每日介绍一作”活动,让学生按学号顺序每天轮流介绍一篇有一定质量的作文,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证明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五、多练:多法并用,互练互评
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多给学生几个方法,“授之以渔”,学生间经常互练互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作文写作时,适当增加句子的修饰成分,让句子具体、生动、形象。比如写拔河比賽的场景,有个同学写道:“只见我们班的大力士王子诺同学,抓紧绳子,拼命往后拉。”适当“加一加”,就可以变成这样一段话:“只见我们班的大力士刘伟同学,脚抵着地,紧紧攥着绳子,身子拼命往后倾。他咬紧牙,睁大眼睛,眉毛成了倒‘八’字,胖乎乎的脸涨得通红,活像一头发怒的老牛。”这样就不仅写出了人物的神态,而且连动作也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让人身临其境,使人物活灵活现。
作文中不但要有写实,还应充分运用想象,对所写内容加以扩展和发挥,如写景物,可将有关某一景点的传说适当穿插,让人更加神往;可将生硬的景象形象化,如“五彩池的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镰刀,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将五彩池的形状写成人们熟悉的事物,让人更加直观的了解。
“教海无涯苦作舟”,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我们的作文课最终也会是美丽的,因为蕴涵着数不尽的教育智慧而美丽,因为学生的成长而美丽,更因为真实而美丽。
一、多学:重视阅读教学,渗透作文知识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对作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三年级下学期《荷花》一文时,文中有关于荷叶和荷花的描写,我启发同学们自己分析作者是怎样把荷叶写具体的?在写荷花时作者写了荷花的几种姿态?每种姿态都是怎样写的?你觉得在写荷叶、荷花一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语句写得棒?古训曰:“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经过一段时间有的放矢的训练,同学们慢慢掌握了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提高了学生鉴赏能力。
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让孩子多动笔。如在教三年级《太阳是大家的》一文中,太阳给大家带来的众多好处一节,利用末尾的省略号,利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让学生发挥想象,结果同学们思路之广宽,令我也十分震惊,由此我看到了同学们作文的潜力。
二、多熏:发挥教师语言魅力,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教师绘声绘色、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和无穷宇宙的自然奥秘,可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习境地。例如,在教完质朴感人的《她是我的朋友》一文后,我即兴引用了这样一段话:爱心,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驱走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座航标,指引着我前进的胜利方向。在引用这段话的过程中,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下来都听得见,我真切地感受到此时师生的心是如此贴近,学生被老师用语言营造的意境深深吸引,产生了内心的强烈共鸣。发挥教师语言魅力,在不知不觉中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营造一个耳濡目染的语言熏陶环境,达到师生双向交流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大有益处。
三、多读:广泛猎取,多学善思
学生只满足于课堂上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鼓励学生在课余勤于观察,充分积累写作素材;多读课外书,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要求学生多提几个问题去解决,以培养他们勤动脑的习惯。在学生读课外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对作文感兴趣的同学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发现的好词语和优美句子划下来,把词句总结在书后。我发现后及时因势利导,鼓励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妙句摘抄到笔记本上,现在我班不少同学已形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丰富的词语积累,广泛的阅读铺垫,使不少同学作文能力大步提高。
四、多思:勤学善思,活学活用
作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多说、多练,尽量创造让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反复说,我注意纠正学生的语病,再让他们把所说的内容写下来。如我在教完《小摄影师》一文后,让同学想象“小摄影师”回家后会怎样做呢?他有没有再去找高尔基?当高尔基听说“小摄影师”又来了,又是怎样做的?我让同学想象一下,把想象的内容写出来。又如在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后,让同学们练习四季的小兴安岭还有什么样的景致。练笔的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了。
在写作指导中,我注意发现写得好的同学,让他们把自己的作文在全班读以示鼓励。写得好的同学在读自己作文时都是非常自豪、愉悦的,其余同学也流露出羡慕的神色,此法大大激励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兴趣、动机。平时,我还在班上开展了一个“每日介绍一作”活动,让学生按学号顺序每天轮流介绍一篇有一定质量的作文,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证明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五、多练:多法并用,互练互评
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多给学生几个方法,“授之以渔”,学生间经常互练互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作文写作时,适当增加句子的修饰成分,让句子具体、生动、形象。比如写拔河比賽的场景,有个同学写道:“只见我们班的大力士王子诺同学,抓紧绳子,拼命往后拉。”适当“加一加”,就可以变成这样一段话:“只见我们班的大力士刘伟同学,脚抵着地,紧紧攥着绳子,身子拼命往后倾。他咬紧牙,睁大眼睛,眉毛成了倒‘八’字,胖乎乎的脸涨得通红,活像一头发怒的老牛。”这样就不仅写出了人物的神态,而且连动作也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让人身临其境,使人物活灵活现。
作文中不但要有写实,还应充分运用想象,对所写内容加以扩展和发挥,如写景物,可将有关某一景点的传说适当穿插,让人更加神往;可将生硬的景象形象化,如“五彩池的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镰刀,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将五彩池的形状写成人们熟悉的事物,让人更加直观的了解。
“教海无涯苦作舟”,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我们的作文课最终也会是美丽的,因为蕴涵着数不尽的教育智慧而美丽,因为学生的成长而美丽,更因为真实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