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7-000-01
摘要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练习手段、练习时间时,对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要有一定的预设,但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生理负荷应有所不相同。
关键词优化教学有效设计高效体育课堂
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改革终极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评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教师教育理论,专业特长展示的过程。那么,如何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打造高效体育课堂呢?
一、有的放矢:恰当的教學目标为有效课堂导航
体育与健康教学尽管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但课堂教学设计本身不能违背课程规律来进行教学。学生的体育学习必须完成相应水平的学习目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体育知识的文化传承上应注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准确率和及时率。严格遵循人体生理结构及变化的内在规律,体育学科并不具备替代其他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功能,不能随心所欲,脱离教学实际去追求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真切地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在进行体育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三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较高水平的目标当做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二、精当安排:教学要素合理分析与组织为有效教学奠基
(一)深入分析学生情况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工作一般体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这先后相连的两个阶段,这是一个基本的体育教学程序。现实情况通常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学情分析”往往成为一种应付学校检查和网络下载的过程。而由于体育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体育课堂上存在大量的个体差异,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生的身体条件(疾病情况)、运动基础、个性倾向、兴趣特点、特殊群体(弱势、强势)、班级纪律等等,还有更多的琐细情况需要逐渐了解和分析研究。知道这些情况以后,再选择运动内容的难度,怎样化解繁琐技术,调整层次水平,组织分层合作,更需要择取方法和课堂常规,使它们适应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有的学生由于个人的身体条件和体质,而畏惧体育课堂,甚至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而影响自尊,丧失持续学习的动机。另一部分是每节课随时都要了解和掌握的,主要是包括接受学习任务之前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还包括在课堂学习中生成的运动技能和合作技能。前者或多或少都被体育教师关注着,哪个学生身体素质好,哪个学生有心脏问题,哪个学生弱不禁风;而后者尤其需要关注,这些直接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因素长期以来被体育教师忽视了,而这些因素恰恰最具有体育教学价值。
此外,学情的把握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达成有着决定意义。因为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的重难点是不同的,简单说,一个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有学生难点在“手腕屈腕”,有的在上下肢协调用力,有的在肘关节“外展”和“充分伸直”上。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了解学情,区分不同个体的层次重点、难点。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的确定最基本的要求是生动有趣,所选择和创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有趣、活泼,将运动基础知识、技能融入于具体的、有趣的游戏活动或比赛中,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或比赛中感悟运动的魅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学习和掌握运动知识、技能,达到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的目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增强体能和反应能力时,可以设计一些翻越障碍物游戏、并通过竞赛与合作练习,让学生体验跑、跳组合动作的乐趣,发展学生跑、跳组合的基本活动能力。
在环节组织上要严谨有序,包括场地器材的安排要简单、经济,以便于操作和组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要有逻辑性,教学要井然有序,一气呵成,不能有杂乱无章、停停绊绊,更不能出现体育教学过程有中断的现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有目的,活有目标”。所以,体育课教学中应该加强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应经常变动,必须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比如站队集合时要求做到“快、齐、静”,教师或者体育班委发出口令后必须在5秒内集合完毕,做到收、放自如,令行禁止。
(三)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的设计应该呈现出前一练习总是后一练习教学基础,后一练习又在前一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升华。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能包打天下,为了能较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和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予以优化组合、综合动用。近年来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接受式学习与自主探究性学习不是相互对立的,接受式学习能源源不断地为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资源,离开了接受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主、合性、探究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在运用时,必须精心设计、讲求实效性不能把它庸俗化、形式化。
三、过程管理:教学过程的正确评价为课堂有效性掌舵
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内容则应具体对待。例如,评价和衡量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不能一概而论,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课的类型来把握。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体育课承载一定的运动负荷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练习手段、练习时间时,对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要有一定的预设,但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生理负荷应有所不相同。此外,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课堂上的应用练习,也应结合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访谈、作业分析等综合加以设计。通过比较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摘要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练习手段、练习时间时,对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要有一定的预设,但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生理负荷应有所不相同。
关键词优化教学有效设计高效体育课堂
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改革终极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评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教师教育理论,专业特长展示的过程。那么,如何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打造高效体育课堂呢?
一、有的放矢:恰当的教學目标为有效课堂导航
体育与健康教学尽管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但课堂教学设计本身不能违背课程规律来进行教学。学生的体育学习必须完成相应水平的学习目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体育知识的文化传承上应注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准确率和及时率。严格遵循人体生理结构及变化的内在规律,体育学科并不具备替代其他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功能,不能随心所欲,脱离教学实际去追求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真切地感受到,要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在进行体育数学教学设计时,要对这三个目标领域统筹加以考虑,并把较高水平的目标当做影响内容的主题和根本目的来看待,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二、精当安排:教学要素合理分析与组织为有效教学奠基
(一)深入分析学生情况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了解工作一般体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这先后相连的两个阶段,这是一个基本的体育教学程序。现实情况通常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学情分析”往往成为一种应付学校检查和网络下载的过程。而由于体育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体育课堂上存在大量的个体差异,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生的身体条件(疾病情况)、运动基础、个性倾向、兴趣特点、特殊群体(弱势、强势)、班级纪律等等,还有更多的琐细情况需要逐渐了解和分析研究。知道这些情况以后,再选择运动内容的难度,怎样化解繁琐技术,调整层次水平,组织分层合作,更需要择取方法和课堂常规,使它们适应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有的学生由于个人的身体条件和体质,而畏惧体育课堂,甚至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而影响自尊,丧失持续学习的动机。另一部分是每节课随时都要了解和掌握的,主要是包括接受学习任务之前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还包括在课堂学习中生成的运动技能和合作技能。前者或多或少都被体育教师关注着,哪个学生身体素质好,哪个学生有心脏问题,哪个学生弱不禁风;而后者尤其需要关注,这些直接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因素长期以来被体育教师忽视了,而这些因素恰恰最具有体育教学价值。
此外,学情的把握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达成有着决定意义。因为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的重难点是不同的,简单说,一个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有学生难点在“手腕屈腕”,有的在上下肢协调用力,有的在肘关节“外展”和“充分伸直”上。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了解学情,区分不同个体的层次重点、难点。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的确定最基本的要求是生动有趣,所选择和创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有趣、活泼,将运动基础知识、技能融入于具体的、有趣的游戏活动或比赛中,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或比赛中感悟运动的魅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学习和掌握运动知识、技能,达到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的目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增强体能和反应能力时,可以设计一些翻越障碍物游戏、并通过竞赛与合作练习,让学生体验跑、跳组合动作的乐趣,发展学生跑、跳组合的基本活动能力。
在环节组织上要严谨有序,包括场地器材的安排要简单、经济,以便于操作和组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要有逻辑性,教学要井然有序,一气呵成,不能有杂乱无章、停停绊绊,更不能出现体育教学过程有中断的现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有目的,活有目标”。所以,体育课教学中应该加强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应经常变动,必须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比如站队集合时要求做到“快、齐、静”,教师或者体育班委发出口令后必须在5秒内集合完毕,做到收、放自如,令行禁止。
(三)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的设计应该呈现出前一练习总是后一练习教学基础,后一练习又在前一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升华。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能包打天下,为了能较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和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予以优化组合、综合动用。近年来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接受式学习与自主探究性学习不是相互对立的,接受式学习能源源不断地为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资源,离开了接受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主、合性、探究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在运用时,必须精心设计、讲求实效性不能把它庸俗化、形式化。
三、过程管理:教学过程的正确评价为课堂有效性掌舵
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内容则应具体对待。例如,评价和衡量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不能一概而论,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课的类型来把握。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体育课承载一定的运动负荷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练习手段、练习时间时,对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要有一定的预设,但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生理负荷应有所不相同。此外,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课堂上的应用练习,也应结合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访谈、作业分析等综合加以设计。通过比较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