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比利时有一个作家叫莉迪亚·弗莱姆,她写过一本书——《我如何清空父母的家》。 在父母相继去世之后,莉迪亚开始清理父母的家:哪些东西该扔掉,哪些东西该送人,哪些东西该自己保留。她说,父母家中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氛围,生命的彩虹还在每一件物品上闪烁,主人留下的痕迹还在屋子的角落里微微颤动。 她拿起一件东西又放下,再拿起另一件东西,迟迟不能做决定。物品不只是物品,上面有人的印记。物品可以让我们的存在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利时有一个作家叫莉迪亚·弗莱姆,她写过一本书——《我如何清空父母的家》。
在父母相继去世之后,莉迪亚开始清理父母的家:哪些东西该扔掉,哪些东西该送人,哪些东西该自己保留。她说,父母家中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氛围,生命的彩虹还在每一件物品上闪烁,主人留下的痕迹还在屋子的角落里微微颤动。
她拿起一件东西又放下,再拿起另一件东西,迟迟不能做决定。物品不只是物品,上面有人的印记。物品可以让我们的存在延续下去。那些用了很久的东西是有忠诚度的,其背后的故事、含义,和使用过它们、爱过它们的人的生命史,全都混在了一起。物品和人形成了某种很难拆散的整体。
莉迪亚从父母家里找出当年母亲生她时住院的账单,第一次得知,妈妈住的病房号码是466。她找到了母亲喂她喝奶用的奶瓶,找到了很多陈年的账本和信件,还找到了外祖母和曾外祖母做的针线活儿。
这是一种时间跨度上的保存,妈妈保存了她的妈妈、她妈妈的妈妈留下的针线活儿,也保存了自己女儿刚出生时用的奶瓶。
莉迪亚把一些旧家具、旧衣服送给了朋友,她在父母家中发现了当年父母之间的情书,还发现了几十張餐巾纸,它们来自世界各地,有的是餐厅的,有的是咖啡馆的。每张餐巾纸上都有妈妈的字迹:1983年3月2日,闲谈馆,奥尔良;1983年6月18日,布鲁日,抒情酒馆;1981年11月15日,哥本哈根的斯堪的纳维亚旅馆……
餐巾纸本来是很容易被丢掉的东西,但莉迪亚的妈妈去各地旅行,在那些咖啡馆和餐厅里拿了两张餐巾纸,写下时间、地点,就把自己生命的印记放在这些不起眼的东西上了,这其实是一种空间上的占有。
一个人的生命感受不只来自时间上的传承,也来自空间上的凝视。
她当然很容易就可以把这些旧餐巾纸扔掉,但那些地方是妈妈去过的地方,妈妈在那里喝了一杯咖啡,吃了一块很美味的蛋糕,吃了一顿晚饭。她可能在旅行中感到平静和快乐,她的生命感受通过这几张餐巾纸传递给了女儿。
(芊 芊摘自湖南文艺出版社《文学体验三十讲》一书,陈 曦图)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的步伐已悄然进入了小学作文教学中,改变着原本的作文教学模式,现在的作文教学注重学生们快乐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让学生们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下去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开发他们想象的思维,从要我学实现为我要学,构筑快乐作文的氛围,放飞他们的梦想,舞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写作中有话可说,不仅仅会表达,还要善于表达,将心中的梦想挥洒在笔中,大胆的写出来。
摘要:问题链是指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定的一系列问题。问题链教学以问题串联课堂,贯穿课堂始终,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与逻辑思考能力,培养学习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常用问题链的方式来构建数学教学过程。利用问题链教学方法,突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为教学难点搭建起桥梁,分散难点,各个击破。问题链教学的实施关键在于每一个问题的设置,不仅要求成链式问题,更追求问题的质量与效果。下面
挫折教育是一种使学生受益终身的教育,加强中学生的挫折教育,这对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相当的功效。 1.中学生挫折教育有待强化和提高 当前受家庭的“温室”教育影响,父母对孩子过分照顾、溺爱和娇惯,对他们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不少家庭,玩具、游戏机、电脑、钢琴等应有尽有,看似物质条件丰富,但精神食粮贫乏。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自治、自理、自立、自强精神;从小学到大学,从生活到工作“一条
书 雕塑〔意〕保拉·格里兹 有一部叫《泥萝卜》的话剧,是真山美保先生的作品。故事中,一个少女由于有一副沾满泥巴的萝卜般丑陋的面孔,而被村里顽皮的孩子们嘲笑为“泥萝卜”,这个总被人欺负的少女,最后却变成“像佛陀一样美丽的孩子”。 要说这个女孩为什么能变美,那是因为旅人爷爷教给她三件事,她日复一日地和自己做斗争,最终成就了美丽。这三件事是:总是面带微笑,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不因自己的面孔而感到羞
1928年,牟宗三考入北京大學预科。在大学三年级时他遇到了熊十力,对于见到熊十力的情形,他回忆道: 不一会儿看见一位胡须飘飘、面带病容、头戴瓜皮帽,好像走方郎中的人。他在瑟瑟寒风中,刚解完小手走进来,那便是熊先生。 忽然,听见老先生把桌子一拍,很严肃地说了起来:“当今之世,讲晚周诸子,只有我熊某能讲,其余都是混扯。”在座诸位先生呵呵一笑,我当时耳目一振,心中想到,这先生的确不凡,直恁地不客气,
当我们在窗前交谈,我们相信, 有些事,只能在我们的交谈外发生。 我们相信,在我们目力不及的地方, 走动着陌生人。他们因为 过着一种我们无法望见的生活而摆脱了 窗口的限制。 当他们回望,我们是一群相框中的人, 而那空空、無人的窗口, 正是耗尽了眺望的窗口。 我们看到,城市的远端, 苍穹和群山拱起的脊背 像一个个问号:过于巨大的答案, 一直无法落进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在长长的
1946年,外国文学研究名家田德望博士从欧洲学成归国,受聘于武汉大学外文系,开设选修课“但丁《神曲》研究”。由于课程内容比较深奥,一时选课者寥寥无几,报名登记的学生仅有3名,而最后前去听课者只有齐邦媛一人而已。 但是,只有一名學生选修,校方也慨然派出这位学术大家前去授课,后来由于课室紧张,便把授课地点搬到了田德望博士的家里。于是,一师一徒,各自尽着本分,授课者严肃认真,从《地狱》到《炼狱》,直至
人生的遭遇经常是无关乎公平的,基于这个单纯的生命公式,小说家应该如何安排他笔下人物的命运呢?他应该存心为善,扶倾济弱,务使所有苦难皆得抚慰?或者,他必须对自己的认知诚实,当这个世界不尽完善、处处残缺时,就原原本本地把它的诸般样貌与不平在他笔下表现出来? 我们来看看蜚声国际文坛的印度小说家纳拉扬是怎么处理这个课题的。 纳拉扬的短篇小说《那嘎》讲的是一对印度玩蛇人父子的故事。这对父子住在公园墙边一
皇帝取年号,最怕跟前人重了。武则天的年号有十几个,个个吉利又响亮,而且都没跟人重过。 宋太祖就不一样。他有一个年号叫乾德。乾德三年(965年),宋灭后蜀,把四川纳入版图,后蜀的后宫佳丽也成为战利品,进了开封宫城。一日,宋太祖闲来无事,拿起一把后蜀美人的镜子把玩,先对镜理髭须,又翻过来看后边的花纹,看着看着忽然傻眼了。这面铜镜是精品,上面有确切的铸造年份——乾德四年。當时才乾德三年,怎么可能出现乾
蘇东坡的直谏,包括沉沦后回归田园、对于诗画艺术的嗜好、愈来愈深地走入民间、热衷于异人异事等,这些都是出于一种天性。这就是现代人所讲的“自我”。就是这种生命中的强大牵拉或推动力,才造就了这样一个苏东坡。这个“自我”是其本来质地,是基础、核心与源头。它本来就在那里,不曾偏移或丢失,所以一直顽强地吸引他、作用于他、固定他。它有不可抵挡的生命的磁性,将一个人紧紧地吸住。他的言行一旦与之发生冲突,或稍有松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