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nin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多指以多媒体为主的电教技术,它是教学的必要辅助,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教授高二人教版的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
  【关键词】多媒体 古典诗歌 营造氛围 置身诗境 吟咏诗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多指以多媒体为主的电教技术,目前它正以迅猛的势头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手段,影响并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是课堂的必要辅助,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不必讨论“要不要”的问题,而是要想法探讨怎样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上学期我教授人教版的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其中前三个单元都为古典诗歌,目的就是通过阅读鉴赏让学生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进而能在学生和古代优秀名作、名家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但我们又都知道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的认知活动,尤其是古典诗歌,其语言的概括性、含蓄性、跳跃性及典故、意象的运用让学生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诵读优美的诗歌、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体会诗人所营造的诗境、成为诗歌教学要关注的问题。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用多媒体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所以,把它引入诗歌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进而营造一种学生乐学的氛围,这也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
  为了激发学生情感,创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我在教授这三个诗歌单元时,常常播放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一些名家的朗诵,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我在教授杜甫诗歌时,鉴于以前教杜甫的诗,学生总是兴趣缺缺,对杜甫有着太多不理解。所以就利用晚自习时间给学生放映了央视制作的“唐之韵”系列之“千秋诗圣”。学生通过宏大的画面,诗意的语言以及低沉而富有磁性的讲解,很快就进入杜甫的诗境中,被它恢宏壮阔的写景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染。所以接着上杜甫的几首诗,学生接受很快,收效极好。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的声像材料只是辅助手段,绝不可用它替代语言文字本身的学习,更不能代替教师的备课、讲解。所以,运用多媒体授课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状态、教材的内容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切不可哗众取宠,流于形式。
  二、一花一叶总关情——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作品有着浓浓的诗情画意,可以说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对读者来说,要品味、感受意境,首先要“置身诗境”,即全身心投入到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也就是古人所说:“宛若身当其处,而几忘其事之乌有;能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但作为学生,他们的生活体验很少,审美能力不强,所以“意境”对他们来说很抽象,更何况有很多诗歌所写的根本不是生活中的现存之物、实有之景。因此如果单凭教师口头讲解,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却又收效甚微。这时如果我们恰当地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做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例如在我在教授《春江花月夜》时,先放了一段自己剪辑的视频,画面上幽蓝深邃的夜空低垂,皎洁的明月高照,浩渺的江水缓缓流动,再配上古筝弹奏的同名乐曲《春江花月夜》,以及浑厚、低沉的朗读,很快使同学们沉浸在一个深沉、寂寥、宁静的境界。再如教韦庄《菩萨蛮》时,我把词放入一个大的江南背景下,把课题命名为“古诗梦里飞,最忆是江南”,利用课前三分钟放视频童丽的《梦江南》,甜美的歌声,唯美的画面,一下子把大家带进曲径流水、烟柳画桥的江南美景中。然后再进入韦庄的词中,学生很轻松地就能进入韦庄所描绘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意境中。
  因此,多媒体教学虽然只是手段,却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可以为上课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地过度到抽象思维,易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
  三、好诗不厌百回读——用多媒体辅助学生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中国古典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流传至今,虽乐曲失传,但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还在,这使得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读起来抑扬顿挫。《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这是在诵读诗词方面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因声求气”是通过把握诗歌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吟咏诗韵”是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传统的教学者认为,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讲究的是“功到自然成”,在诗歌阅读中这“功”便是学生的读。但现实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导致学生读诗时间少,朗诵能力差,这已是诗歌教学中不争的事实。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适当地借助多媒体,它的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为学生找到开启想象之门的钥匙,有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例如在教授李煜《虞美人》一词时,我播放以春江花月夜古琴曲为背景音乐的名家朗读,让学生随着音乐,跟着朗诵进入李后主“天上人间”的悲愁,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我们仿佛看到词人不幸的悲伤的愁绪与这江水一样绵长无穷,汩汩而翻波涌浪……
  所以教授古典诗歌时,教师恰当地借助多媒体中的音乐、朗读、画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但是,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辅助教学,如果只注重画面的色彩、图片的新奇,追求一种形式上的好看、时髦,那是违背教育初衷的。
  【参考书目】
  [1] 杨书松.《在多媒体诗歌鉴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麻秋萍.《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托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教学用书.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第十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很多学生及部分教师对英语写作的认识模糊不清,从而导致英语教学质量的滑坡。本文进一步明确了英语写作的重要性,指出了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法。  【关键词】能力 存在问题 方法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众多领域都需要精通英语写作的人才。因此中国人急需提高英语写作
【内容摘要】“涵泳”的涵义、功能、方式是一个宽泛得多的范畴。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涵泳”美词美句,“涵泳”文章的语调节奏,体会语言的音韵之美,从而达到让学生养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和获得审美情趣的效果,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涵泳 语文课堂 有效性  “涵泳”,在我国的母语教学中有久远的历史,我们优秀的古人最早在古代文论中就有提及,古人经过不断的实践,“涵泳
[内容摘要]古文今译作为当前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很多方面已表现出弊端,季羡林先生的建议非常中肯,本文也就古文与白话文的关系,古文教学和古文教育的目的等方面阐述古文今译的弊端。  [关键词]古文今译文言  文言文教学教学目的  目前。在各大媒体都转载了季羡林先生谈及国学普及时的四点建议。就其中的第二点“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的方式,必须读原文,加注解即可”,引起众学者和网友的广泛议论。本文也将从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探讨了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尺度把握问题,认为只有正确认识,正确把握才可以更好地让多媒体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多媒体运用 探讨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快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辅助工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了教学领域。由于它具有直观性、情境性、激趣性、快捷性、形象性等特性,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热捧,俨然
【内容摘要】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教师至少应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设计教学活动,引领教学进程,指导学生学习。  【关键词】教师 设计 引领 指导  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教师至少应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
文言文,顾名思义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它既是“言”(文章的语言材料,即字词句本身),又是“文”(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传统文化等人文因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与鉴赏”部分,对高中生文言文学习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
初中物理知识的传授需要建立一定的师生沟通渠道,确保具体信息的有效传达和接收,这就要运用三维教学模式进行实际的演练和实验,保证具体研究的有据可依,同时加强学生动手的能力,保证必要的知识积累的熟悉过程,通过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促进初中现代化教育理论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其中,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决定着他对具体知识的兴趣爱好,需要满足其一定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引进先进设备进行多媒体知识教学,保证除了实验课程的基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2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21年春节团拜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以“三牛”精神寄语全党全国人民,言之殷殷、情之切切,意义深远、催人奋进!  随着爆竹的声声鸣响,春天拉开了崭新的序幕,今年恰是农历辛丑牛
文选式教学由来已久,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于,选文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较为典范的语言运用规则和技巧,而且选文本身也承载着一定文字背后的情理意趣。然而遗憾的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文选式教学往往被“肢解式”的课堂样式所代替,这一样式对课堂时间的大量占有,导致了语文教学其他元素被放逐于课外,而其条分缕析的课堂形式本身,也备受质疑。  按理说,教材以一定数量的选文呈现并没有错,问题在于选文的数量、质量以及处
岁月荏苒,我带的学生又升入高三了。在宁静的课堂阅读中,看着学生们若有所思的面庞,我也陷入了沉思。在纷纷扰扰的社会氛围中,人的性情也变得浮躁与不安,如何才能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呢?我认为,惟有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把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扩大到人的教育、人的发展上,把语文教育归位到旨在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继承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的母语教育上来。”要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教会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