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陆桥经济带区域共同发展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23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区域经济呈现东中西部的发展落差,成为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连云港作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中西部便捷出海口岸,区位、交通和开放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与陆桥沿线地区经济具有较强而独特的相关性、互补性。把连云港作为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一个有力切入点,进一步增强其服务功能和推动作用,在更高层面、更大程度上促进新亚欧大陆桥(国内段)沿线区域经济紧密协作和融合,实施以点联线、以线带面,从而促进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缩小、发展步调的协同,努力实现共同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应当成为一个现实的、带有战略意义的选择。
  


  
  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
  
  从区域层面上看,我国经济存在东、中、西部在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发展阶段上的明显差异。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造成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居民贫富差距的扩大,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着力解决好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更快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连云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在区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以连云港的加快发展服务和推动区域共同发展成为现实的战略选择
  
  以连云港为东端起点的新亚欧大陆桥铁路运输大动脉,从贯通之日起就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国家西部开发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依托亚欧大陆桥等交通干线,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加快推进陆桥经济带共同发展”。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陆桥经济带的区域发展得到了广泛关注;以陆桥为纽带,把横贯中国东中西部的陆桥经济区域发展起来,进而更快更好地推动全国不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成为各方有识之士的高度共识。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连云港,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连云港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把连云港的建设和发展作为推动陆桥区域共同发展、促进东中西部协调进步的有效切入点,成为一个现实和战略的选择。
  第一,连云港具备服务和推动中西部发展的区位优势和现实基础。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岸,连云港港口是亚欧大陆间重要的水陆中转港、江苏唯一大型海港和集装箱运输全国十大港、全球百强港。中西部地区从连云港进出口货物分别比上述其他港口相比,运距短、成本低、时间省。经过多年建设,连云港以港口为中心的铁路、航空、水路、公路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目前连云港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3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29个,综合通过能力3877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74万标箱。每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3.9公里,位居全国前列,被交通部纳入长三角“半日交通圈”规划范围。民航机场达到国际4D标准,多条国内航线运营业绩良好,目前正在积极争取航空口岸对外开放。
  


  第二,连云港在服务和推动中西部发展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连云港坚持以港口为基点,以陆桥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积极服务、广泛参与西部大开发和陆桥经济带建设。连云港港口1933年开港,到1988年吞吐量跃上千万吨台阶,用了55年时间;到1999年吞吐量达到2017万吨,跃上第二个千万吨台阶,用了11年时间;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港口吞吐量迅猛增长,到2001年跃上第三个千万吨台阶,只用了2年时间;2005年一举跃上2个千万吨台阶,完成吞吐量6016万吨,进入连云港港口发展史上的最快阶段。在大陆桥铁路集装箱运输方面,承担着陆桥95%以上的过境运输业务。近年来,港口吞吐量中60%的货物来自中西部地区,2005年徐州以西陇海兰新线9省市货物运输量达到4000万吨,按每吨货物节省铁路运输费用30元计算,年节约运输直接成本约12亿元,大大降低了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成本。
  第三,连云港的规划定位和发展前景将对中西部发展产生更为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连云港市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已经引起国家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要求把连云港建设成为连接太平洋沿岸国家和中亚地区的国际商贸中心;《全国海洋开发规划》将连云港列为三大特殊开发区域;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连云港加快建设成为江苏北部发展振兴的“第一增长极”。连云港市邀请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制定了发展战略规划,确立了建设“国际性的海滨城市、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正按照区域共同发展的要求,积极融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伟大征程,连云港地方经济的崛起振兴必将更好地服务和推动陆桥沿线地区的快速发展。
  
  增强连云港对陆桥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和推动功能,需要在若干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崛起,主要得益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通优势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龙头带动作用的发挥。与长江经济带平行的陆桥经济带早已拥有亚欧大陆桥便利的运输条件,但在东部出海口缺少一个拥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较强带动能力的辐射源。在这种局面之下,促进陆桥沿线城市间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合作,形成更为紧密的融合关系,应当成为这一区域协调发展进步需要迫切解决的首要任务。作为东方桥头堡,连云港在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立足自身、发挥优势,尽快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着力增强对区域发展的服务功能、促进区域发展紧密合作。从当前现实可能和需要看,可以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有作为、求突破:
  (一)迅速提升港口综合功能,加快构筑沿线地区物流大通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在此背景下,国际性、专业化的深水大港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连云港对中西部区域发展的服务和贡献,首要体现在港口上。在国家日前制定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连云港港口被定位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的北翼重点港,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和国际航运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全面提升港口综合功能,尽快适应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强港口在陆桥经济带发展中的服务和带动作用。
  (二)切实扩大对外开放优势,不断增创陆桥经济发展新优势。从根本上讲,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必须加快构筑统一开放、交流通畅、公平规范的市场,使各类发展要素资源能够自由方便地流通,因而必须把扩大开放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要进一步发挥开放功能,不断增创开放新优势,从而更好地服务和推动陆桥经济发展。
  (三)有效整合陆桥旅游资源,努力推动沿线旅游产业协同发展。从现实条件看,推动陆桥沿线在旅游领域的进一步合作,是加强区域紧密合作的现实且有效的切入点。2004年全国人代会期间,陆桥沿线8个城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加强陆桥旅游开发合作的议案,之后在连云港举办了陆桥沿线旅游合作论坛,建立了合作机制开展运作,并已收到明显成效。提高大陆桥旅游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陆桥沿线地区旅游合作,开展沿线城市之间无障碍旅游,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系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市长)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企业都在持续进行技术革新,将企业竞争力的获取寄希望于技术突破几乎不可能。制造业企业必须要将焦点重新回归到成本上面,引入科学的作业成本法实现成本降低,这是新消费时代制造业的一条可行出路。本论文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实施优势以及实施的意义,希望能够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将制造业企业的注意力重新聚焦于成本上面,从而在竞争的环境中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正>~~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飞速发展,加强财政监督对财政管理的作用日益显著。在财政监督进行顶层设计时,需要着重研究相关的理论问题。将重点放在监督与管理的关系、财政监督管理组织机构的协调、财政监督管理的价值导向等。只有保证财政监督理念的与时俱进才能够保证财政监督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财政监督;顶层设计;理论问题  一、组织系统内管理及其监督作用  管理能够实现系统组织实施权利的完整性,监督是对管理的深
摘要: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资金作出科学筹划、配置与使用,同时认真开展对各项经济活动的控制、监督及核算工作,为自身的稳定、高效运转创造更好的基础。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经济管理有着巨大影响。基于此本文将简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分析了财务管理工作现状,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进建议  近几年
粮食部门是重要的涉农部门,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服务“三农”。“十五”期间,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十一五”期间,粮食部门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调控监管,发展现代粮食流通,引导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粮食生产是农业的重中之重,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就是将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调整为“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这个调整是在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的,是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2006年,通过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我国的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势头进一步趋好,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大会战中,一切力量在以人为本的信念下集结,做到了快速反应、快速营救、快速突进、快速支援。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注入物质与文化并重的内容,其核心理念是可持续的灾后重建策略。面对重整河山,面对灾后重建需理性务实的呼唤,对灾后重建该如何定位?灾后重建不只是给灾区人民一个遮风避雨的居所,它是要通过长远的规划和具体建设,使灾区经济能健康正常运转,使中国经济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