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的汉寿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汉寿县着力发展旅游产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在汉寿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凸显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开发的过程中很多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协调好这些问题,才能做到汉寿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一、开展“生态参与式”旅游,分区集中开发
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开发“生态参与式”旅游。在汉寿县各旅游景区进行必要的生态保护,并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开发参与式的旅游产品。在汉寿县西洞庭湖湿地,进行有效的功能分区,对划分的各功能分出进行不同的开发与保护,确保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西洞庭湿地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清水湖旅游度假区,依山傍水,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应在现有的旅游资源情况下,对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开发,利用张家界,大湘西等附近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对潜在与现实的旅游者进行有利的宣传,确保旅游者能在汉寿享受到不一样的旅游服务。
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对汉寿县的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在大部分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由于效仿性高,对旅游者缺少独特的吸引力,汉寿县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应该凭借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1)因地制宜:在汉寿县的各乡村旅游资源集中区,特别是参与性较高的旅游项目开发区,对当地的民居进行有效的开发。借鉴一定的经验,让旅游者到达该地区旅游的时候,居住在当地的民居,付不太昂贵的费用,参与当地居民的生活起居与劳作,真切的感受到乡村田园旅游的乐趣所在。对当地民居的开发,符合了循环经济理论的三原则,减少酒店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因时制宜:在汉寿县各乡村旅游景点中,针对每个时节的不同,打造不同的旅游产品。春季,在汉寿县清水湖旅游度假区可以开展一系列与踏青节赏樱花有关的活动。利用当地富有的旅游资源,再加上草莓园等系列自助参与式的活动,吸引旅游者。夏季,以打造亲水产品为主。水上娱乐,水上竞技,既有趣味性,又富有教育性。秋季着力打造农务采摘游。以洞庭湖湿地,清水湖旅游度假区等为开发重点,利用湖泊、鱼池、蔬菜园、果园、茶园等农村资源开展各种参与性农事活动。结合农时,开发如种菜、植树、采茶、瓜果采摘、垂钓休闲等农事项目,体验汉寿县乡村特色旅游。
(3)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汉寿县在发展乡村游的过程中,应保留本地特色,不应盲目跟风,要深度发掘汉寿县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传承、发扬优秀的文化,千万不能舍弃和破坏这些现有的资源和文化。要深度挖掘汉寿县现有的独特的旅游资源,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挖掘其内涵,促进汉寿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挖掘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是苍白的。汉寿县西洞庭湖区有着丰厚的文化。将洞庭湖区的舟楫文化、渔业文化、稻作文化、诗词文化,以及龙阳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结合。经过大力挖掘和开展,可以进一步升华湿地文化之旅。同时,汉寿县也有一些民间的传统文化,包括地方鼓、蚌壳舞、采莲船、说鼓、灯戏、歌剧、話剧等。所以在旅游商品的开发过程中,要将这些富有的文化内涵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发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打造体验文化旅游,享受旅游文化,购买文化产品,形成旅游产品文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通过深入系统的挖掘汉寿县乡村旅游资源景观意象和文化意象的内涵,可以提高汉寿县的旅游附加值,用非物质文化资源来代替现有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可以实现循环经济理论的减量化原则,从而实现汉寿县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协调开发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在汉寿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将把基础设施的建设放在优先的地位。加快汉寿县城区及各乡村的交通,能源,信息,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餐饮住宿设施的建设,在建设高档酒店的同时也应该针对低收入者建设一定的经济型饭店餐饮,对居民的私人旅社进行一定的管制,监督经营户保持好良好的环境。针对汉寿县现有的旅游资源及其旅游设施,进行必要的规划,大力拓展投资渠道,引进外资,以搞好“吃、住、行、游、购、娱”的设施配套工作,以确保汉寿县的旅游产业稳定的发展。
在汉寿县各乡村旅游景点及其县城区域内,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推进汉寿县的生态旅游区建设,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例如,针对西洞庭湖湖区面积的不断减少,在湖区周围修建一定的防护栏,划分出生态保护区的面积,并逐级划分核心区,保护区,试验区,对进入各区域的游客数量进行一定的限制,防止该区域内的污染加剧。并建设一定的管理局,对各景区进行有效的规划与开发,对景区周围房屋建筑进行合理的布局。
(作者单位: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施丹,1989年生,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
参考文献
[1]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D].崔水莲河北大学,2017.
[2]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贾艳芬河北师范大学,2016.
[3]论“原乡规划及其乡村规划思想[J].杨振之.城市发展研究,2011(10).
关键词:循环经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一、开展“生态参与式”旅游,分区集中开发
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开发“生态参与式”旅游。在汉寿县各旅游景区进行必要的生态保护,并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开发参与式的旅游产品。在汉寿县西洞庭湖湿地,进行有效的功能分区,对划分的各功能分出进行不同的开发与保护,确保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西洞庭湿地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清水湖旅游度假区,依山傍水,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应在现有的旅游资源情况下,对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开发,利用张家界,大湘西等附近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对潜在与现实的旅游者进行有利的宣传,确保旅游者能在汉寿享受到不一样的旅游服务。
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对汉寿县的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在大部分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由于效仿性高,对旅游者缺少独特的吸引力,汉寿县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应该凭借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1)因地制宜:在汉寿县的各乡村旅游资源集中区,特别是参与性较高的旅游项目开发区,对当地的民居进行有效的开发。借鉴一定的经验,让旅游者到达该地区旅游的时候,居住在当地的民居,付不太昂贵的费用,参与当地居民的生活起居与劳作,真切的感受到乡村田园旅游的乐趣所在。对当地民居的开发,符合了循环经济理论的三原则,减少酒店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因时制宜:在汉寿县各乡村旅游景点中,针对每个时节的不同,打造不同的旅游产品。春季,在汉寿县清水湖旅游度假区可以开展一系列与踏青节赏樱花有关的活动。利用当地富有的旅游资源,再加上草莓园等系列自助参与式的活动,吸引旅游者。夏季,以打造亲水产品为主。水上娱乐,水上竞技,既有趣味性,又富有教育性。秋季着力打造农务采摘游。以洞庭湖湿地,清水湖旅游度假区等为开发重点,利用湖泊、鱼池、蔬菜园、果园、茶园等农村资源开展各种参与性农事活动。结合农时,开发如种菜、植树、采茶、瓜果采摘、垂钓休闲等农事项目,体验汉寿县乡村特色旅游。
(3)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汉寿县在发展乡村游的过程中,应保留本地特色,不应盲目跟风,要深度发掘汉寿县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传承、发扬优秀的文化,千万不能舍弃和破坏这些现有的资源和文化。要深度挖掘汉寿县现有的独特的旅游资源,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挖掘其内涵,促进汉寿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挖掘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是苍白的。汉寿县西洞庭湖区有着丰厚的文化。将洞庭湖区的舟楫文化、渔业文化、稻作文化、诗词文化,以及龙阳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结合。经过大力挖掘和开展,可以进一步升华湿地文化之旅。同时,汉寿县也有一些民间的传统文化,包括地方鼓、蚌壳舞、采莲船、说鼓、灯戏、歌剧、話剧等。所以在旅游商品的开发过程中,要将这些富有的文化内涵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发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打造体验文化旅游,享受旅游文化,购买文化产品,形成旅游产品文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通过深入系统的挖掘汉寿县乡村旅游资源景观意象和文化意象的内涵,可以提高汉寿县的旅游附加值,用非物质文化资源来代替现有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可以实现循环经济理论的减量化原则,从而实现汉寿县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协调开发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在汉寿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将把基础设施的建设放在优先的地位。加快汉寿县城区及各乡村的交通,能源,信息,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餐饮住宿设施的建设,在建设高档酒店的同时也应该针对低收入者建设一定的经济型饭店餐饮,对居民的私人旅社进行一定的管制,监督经营户保持好良好的环境。针对汉寿县现有的旅游资源及其旅游设施,进行必要的规划,大力拓展投资渠道,引进外资,以搞好“吃、住、行、游、购、娱”的设施配套工作,以确保汉寿县的旅游产业稳定的发展。
在汉寿县各乡村旅游景点及其县城区域内,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推进汉寿县的生态旅游区建设,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例如,针对西洞庭湖湖区面积的不断减少,在湖区周围修建一定的防护栏,划分出生态保护区的面积,并逐级划分核心区,保护区,试验区,对进入各区域的游客数量进行一定的限制,防止该区域内的污染加剧。并建设一定的管理局,对各景区进行有效的规划与开发,对景区周围房屋建筑进行合理的布局。
(作者单位: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施丹,1989年生,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
参考文献
[1]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D].崔水莲河北大学,2017.
[2]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贾艳芬河北师范大学,2016.
[3]论“原乡规划及其乡村规划思想[J].杨振之.城市发展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