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河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embl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故乡在安庆的母亲河——皖水岸边,隔河相望的是怀宁县小市镇,古称小吏港。去年中秋节,开车回老家,母亲告诉我:不要再从潜山县城绕路了,老家到小市镇的河上因为修高铁的缘故,架起了一座浮桥,可结实了,你可以直接从小市镇开车回家了。当我驾车从小市镇来到家乡对面的河堤上,平时繁忙的小渡口也变成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河里正在浇筑桥墩,岸边摆满了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桥梁,一座大桥即将要完工。询问施工人员才得知,因为合安九高铁潜山南站就设在老家隔壁的村子,趁着这难得的机遇,近两年,经过两岸人民的奔走诉求,潜山和怀宁两县的政府部门,在经过实地考察后,决定在老渡口位置修一座桥,便于两岸民众出行。驾车经过浮桥,旁边的高铁横梁都已经架好,看着一个个巨大的桥墩跨过田野、穿过树木相掩的村庄,一眼望不到尽头。真的感到这六七年间,故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甚至超过了我记事以来的总和。
  小时候,故乡的河就是我和玩伴的游乐场。那时,河堤河床河道的分界线非常的清晰,河堤上种的是浅浅的板地根草,叶子宽宽的、根系发达,是小时候奔跑、撒欢和放牛的最佳场所。河床上种的是高大的杨柳树,中间也会混杂一些乌桕、榆树等其他树种,乌桕树是一种喜欢生长在水边的乔木,秋天的时候乌桕树的叶子会像枫树一样变成火红色,将河床渲染的五彩斑斓,煞是好看;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有专家论证,张继的《枫桥夜泊》里的名句“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在船里看到岸边火红的枫树,可能不是枫树,而很可能是乌桕树,因为苏州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河道交錯,不适合枫树的生长,而非常适合乌桕树的生长。河道里有宽宽的沙滩,赤脚走在上面沙沙的、痒痒的,非常舒服;但如果是夏天的中午,那走在上面你就要快步小跑了,不然,沙子会烫得让你跳脚。每天清晨是河里最热闹的时候,沿岸居民都会到河里洗衣服,“啪啪”的捣衣声此起彼伏;河水浅浅的,清澈见底,喝一口,甜甜的、凉凉的,爷爷总是每天让我和弟弟到河里抬一桶水回来,烧水泡茶喝,他总是说河水泡茶比井水好喝。
  春天,河堤上的草刚刚泛绿,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和野菜从草丛里悄悄钻了出来,有红的、黄的、粉的,空气仿佛都是湿湿的、甜甜的。我和小伙伴们提着菜篮将牛赶到河堤上,到处都是嫩绿的青草,牛儿是舍不得离开的;然后我们就尽情的撒欢,挖野菜、挖树苗、在枯死的杨树上找蘑菇。我也是在那个时候读了四大名著、金庸和古龙的武侠,还有一些记不住名的小说,为我今天的文学情怀种下了兴趣的种子。
  夏天,那清澈的河水就是我的最爱了,记得那时,父亲给我买了一条小小的渔网,午后,经过几个小时的阳光照射,河水渐渐暖了起来,我和小伙伴们就开始腻在河里了,游泳、抓鱼。每天总能抓到二三十条黄鲴鱼(也叫鲦),这是一种刺比较多的小鱼,不适合新鲜吃,奶奶总是用一点盐巴腌制一下,晒干炒辣椒,那就是一碗不可多得的美味了。
  秋天,一般过了立秋,母亲就不允许我再下河洗澡了,河里洗澡、抓鱼的小孩也渐渐少了。那时,最开心的事就是摘乌桕树的种子了,因为那是可以卖钱的。乌桕树的种子最开始的时候是包裹在一层厚厚的壳里面,成熟的时候壳会变黑、裂开、脱落,露出里面白白的种子,摸在手上油油的、润润的,听老人说那是蜡。种子在镇上是专门有人收购的,所以我们每天放学或者周末,干的最多的就是摘乌桕树的种子,摘到十斤、二十斤就会拿到街上卖掉,再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具,没有比这个还开心的事了。
  冬天,河边稍微显得有些冷清,那时干的最多的就是帮家里拾一些柴火了。因为那时农村家家都烧的是土灶,而且稻草还要冬季留给牛吃,柴火都是比较紧缺的,深秋的时候河床上的杂草、小灌木早就被砍割的干干净净了。一般在大风天的时候,风会将一些杨树的枯枝吹到地上,我们就会跑到河床上,将枯枝拾到一起,一小堆、一小堆,然后抱回家,这时候奶奶总会笑盈盈地从我手里接过柴火,然后一捆、一捆的捆好码放在柴房里,这也是冬天为数不多的我到河床上父亲不会数落我的原因之一。
  老家对面的小吏港,是一座传承千年的古镇,乐府双璧之一——《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庐江小吏仲卿妻,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相信大家中学的时候就读过,现在镇上还有俩人合葬的孔雀坟,见证着他们坚如磐石、纫如蒲苇的凄美爱情。小吏港自古就是皖河上一个繁忙熙攘的渡口,当年十五岁的刘兰芝正是抱着她的箜篌和诗书,带着爱情的憧憬从这里渡船到对岸的焦畈,嫁给心仪的公务员哥哥;也是在婆婆的逼迫下,背着旧日的行囊,带着一颗泣血欲碎的残心,无奈地从这里渡船,返回刘山的娘家并投河自尽。当年王荆公或许也是从这里乘舟经过,到古潜山任舒州通判,才有夜游石牛古洞,留下了让人回味无穷,充满禅理的“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的千古名句。当年潜怀两岸数以万计的竹席,也是从这里装船、装车,销往全国各地,在那个物资匮乏、不知空调为何物的年代,为多少劳苦大众送去夏日的清凉,也让“舒席”成为了安庆驰名中外的特色农产品。历经千年,古渡口虽渐渐归于平静,主要服务于周边三三两两的村镇,却有摆渡人一辈一辈传承下来,一人一篙一筏。小时候家里主要的经济活动和物品采购都是到小市镇,两地往返间主要依靠这简易的竹筏。或许是焦刘凄美的爱情感动天地,抑或是上天对焦母的不满,刘山村绵延千年,至今人丁兴旺,而对岸的焦畈虽仍名焦畈,但焦姓人丁稀疏,早已不是当地的大姓了。前几年,为拍一部电视剧,小市镇建起了一座仿古的影城,几座山寨的仿古建筑而已,现在居然游人如织、门票竟可以卖到100多元,而传承千年,象征爱情忠贞不渝的孔雀坟却鲜有开发、无人问津,不禁让人唏嘘。
  故乡虽然留给童年太多的乐趣和回忆,时常让人魂牵梦萦,但过去的三十年,故乡的变化是慢的。堂哥总是和我说,从他记事起,三四十年了,基本没什么变化。乡村公路一直没有通车,通往县城的堤坝上还是土路,一到下雨、下雪到处是坑洼、水槽,车子根本没法行走,路两边的竹子和小灌木拼命向路中间疯长,小车从中间通过的时候两侧都会留下一道道划痕,所以每年过年开车回家都是他最揪心的时刻,这也是他在外地买房的主要原因。但故乡的一些变化也是蛮大的,现在的河道非常的杂乱,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河沙成了城里建设高楼大厦的重要物资,拉沙的车子成天奔跑在河堤上,河里雪白的沙滩不见了,河道变成了一条窄窄的河沟,河水变深了、变浑了,再也没有以前水清沙白、一望无际的空旷了。耕牛也没有了,农民也大多不烧柴火了,堤坝上浅浅的板地根草被杂草挤压了生存空间,没有了踪影,堤坝早已和河床混为一体。河床上乌桕树和杨柳树也不见了踪影,种上了一片片经济林、速生林,千篇一律的高高直直,少了弯曲易爬、少了五彩斑斓,孩子们也不愿意嬉闹其中了。农村小学合并了一座又一座,在农村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守护农村的大多都是像父辈一样的老人了。粮食也早已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了,农田里繁忙耕作的身影也少了,以前的双季稻都改种了单季稻,栽种、收割都换成了机械化操作,一个村子一台收割机一天就干得干干净净,这也许正是国家经济发展或城镇化进程给农村带来的最大变化吧。
  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故乡的变化又是巨大的,乡村公路通了,堤坝上铺上了宽宽的水泥路,建了挡水墙;高铁已经动工,车站离老家不足1000米,预计两年内就可以建成通车了;河上架起了大桥,繁忙的渡口消失了,前日偶遇摆渡的老伯,老伯自嘲说干了一辈子,临了要退休了却还下岗了;竹席艺人也早已收起了篾刀,竹席也束之高阁,自家都装上了空调,享受着科技带来的舒适;堂哥去年也回家盖起了别墅,将外地的生意都交给了儿子打理,准备自己在潜山县城做点生意,叶落归根。当前,党中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愿故乡的河能够早日再次见到白沙十里、鱼翔浅底、牛羊吃草、孩童撒欢;但愿像堂哥一样外出务工的人都还愿意回到故乡,建设故乡;但愿新农村建设能够让人记得住乡音、守得住乡风、留得住乡愁。
其他文献
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看到春字,人们可能就感觉到暖洋洋,温意融融;一想到春字,人们的眼前可能就是热闹闹,百花摇动。立春的时候,其实不然。古语云:“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对于华北平原的山川大地来说,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拉开。  不过,立春一过,阳光就明亮起来了,由于前两天浮云遮住太阳,立春的阳光竟有些耀眼。将近中午,走在小路上,身边一片亮花花的,虽然天气依然带着十分凉意,但
期刊
青阳这个词,好听又好看,《尔雅·释天》云:春为青阳。青阳县城南约二十八里,路边村野凸现一古桥如虹,桥上老藤,枝蔓披拂。撩开藤蔓,“万福桥”三字古拙安详。不远不近,青山连绵,人家错落有致,流水潺潺,炊烟袅袅。  N年前路过,万福桥尚显凄清。在诗人眼里,这座藏有无数因果的古桥,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时代弃之如敝屣,好比一位落寞的前朝乡绅惊恐而自觉地靠边站立。知情人说,从前,万福桥上是有两只石狮子的,桥右建有
期刊
不知是宿命注定,还是缘分太深,我从文七十二年时间里,竟有七十年时间是在文学界当编辑。在岗时是担任文学期刊的专职编辑,离岗后则是参与公务性的编纂活动,或应友人之约代为审稿、整理删削文稿兼及写序等业余性的编辑活动。去年我还为一位老朋友的十五年的知青日记文稿进行了大幅度删节、整理和写序,前后花了大半年时间,将其七八十万字的文稿压缩至四十多万字,直至完成出书。看来,编辑工作和我真的结下了不解之缘,恐怕只要
期刊
车子一下高速公路,就跌进了张店乡那辽阔的绿野里去了。眼前是一团团浓得化不开的绿。若不是字正腔圆的导航连续不断的提醒,果真就有了海底探险的惊怵和迷茫。沁入骨髓的清爽和阴凉无孔不入地挤进车厢。车窗外是川流不息的绿。浓绿、浅绿、淡绿、薄绿、墨绿、银绿、灰绿、赭绿、鹅黄绿、孔雀绿、翡翠绿此起彼伏,波涛汹涌。古亳大地上果林树木状元之乡,果真名不虚传!乡间公路犹如一条神奇无形的柳叶刀,蜿蜒地刺开大地上蓬勃生长
期刊
一  一大早,矿长刘勇刚刚来到煤堆后面,看看左右无人,便在煤堆旁边撒了一泡尿。  自从四年前当上三煤矿的“一把手”,刘勇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晨来到三煤矿,他就会让司机小于把车开到院里办公大楼前。自己背着手,围着煤堆走一圈,边走边打量着日渐隆起如山峦般的煤堆,那份得意不言而喻。因为这是三煤矿在他领导下,在李书记的配合下扭转了煤矿亏损的局面,有了今天可圈可点的成绩。  “一封家书落下相思泪……”忽然
期刊
1  薄云遮蔽了星月,郊野乌青四合,马壮田探着一张鲜红的大花脸朝下弦庄走去。爬上最后一个山坡,视野就开阔起来了,远处的下弦庄萤光闪烁,像一片正在熄灭的火堆。几乎可以断定,火光和犬吠意味着坏事还没有结束。  屋檐上还滴着雨水,马壮田进屋喊了几嗓子,回应的只有滴答的落水声,他安静了片刻,忽然开了门,穿过院子,朝山神庙急煎煎地跑去了。似乎源于同样的厄运,原本要唱到二更天的还愿戏已经散了场,人群走得很慌乱
期刊
那是从旭日上采下的虹,没有人不爱你的色彩。  一张天下最美的脸,没有人不留恋你的容颜。  ……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每当我满怀深情地放声歌唱《红旗飘飘》这首歌时,顿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的精神世界也飘扬着一面神圣的五星红旗。  我家至今还珍藏着一面锦缎的五星红旗,虽经过66年的岁月洗礼,但颜色不改,鲜艳如初。这面五星红旗,是我父亲生前的最
期刊
一  父亲不是伟人,不是大家,也不是名家,连地方名人也算不上。所以,父亲的名字和众多普通人的名字一样,像大海里的一滴水,空气里的一粒尘埃,根本无法引起特别关注。然而,父亲的名字却实实在在地与新中国的成立密切相关。  父亲出生于1949年10月,与新中国同年同月诞生。这是父亲最为骄傲的地方。别人问到父亲的年龄,他总是自豪地说:“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提到他的名字,更是抑制不住激动,向人慷慨陈词地解说
期刊
初夏时节好还乡。周末,带着小儿在高速公路上驰骋。下了高速是宽阔的省道,再拐个弯,就是通往村里的水泥路。百里回乡路,洒满欢欣。家乡是一个人的心结,每次回家触及旧物,心里总会念着儿时的世界,那些场景犹在昨天。  乡村的夏夜是从村子东边的那条土路开始的。  日头刚隐到河坝背后,就有人陆续把软床拎到路边占位。路边有水沟,暑热消得快,要比自家门口的晒谷场凉快多了。躺在软床上的劳力们,聊天气,聊年景,有一搭没
期刊
我与这座城的缘分,并非一见钟情。  我曾经写过彼时情景,在接近十岁那年,我还没有觉醒,我甚至没有等到豆蔻年华的到来,就踏上去往父亲家乡的旅程。父亲家乡叫蚌埠,蚌是河蚌,包孕珍珠,因此父亲口口声声说那里马路都铺着水晶;埠是岸上码头,父亲说那里有一条大河,船来船往,穿城而过,壮丽极了。我和二姐被石浩老师带领着,被马车长途汽车和火车拉着拽着驮着,七天的时间,历尽艰辛,到达了父亲家乡,这个叫蚌埠的城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