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节奏作为音乐的源泉,每一首乐曲都显示出应有的价值,在音乐教育中显得十分重要,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给予足够重视,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充分体会音乐节奏带来的独特感受,文章对如何实践和完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训练进行措施总结。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音乐 节奏教学
音乐节奏常常比做音乐骨骼,如果没有节奏,失去载体的旋律就无法有序进行。事实上唱歌、跳舞、乐器演奏等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均以节奏为开展基础。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如人们交谈说话、鸟儿鸣叫、汽车、火车鸣笛、狂风暴雨、四季变换、昼夜更替都有着各自节奏,所以培养小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和准确掌握节奏的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意义
音乐基本要素是旋律、节奏。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指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从广义上说,节奏包括音乐中所有要素,如曲式结构、和声张弛、旋律起伏、动机发展、调式转换等。一定节奏运动是一切音乐情绪的体现,音乐中所要表达情绪不同,节奏变化也不同,如抒情的地方节奏稍慢、欢快时节奏可稍快等。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克罗兹认为:“只有用整个身心才能正确感受音乐。”以此说明他的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中,学生只有感受音乐才能真正理解、体会音乐,而在音乐各构成要素中,节奏是最敏锐、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因素。要想使学生感受音乐,首先要学生感知音乐节奏,通过音乐节奏认识音乐、感受音乐。虽然节奏是音乐的本质,但对小学生而言,掌握音乐节奏是困难的,需要教师在平时音乐教学中加强节奏教学,不断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节奏的重要性,养成良好节奏感,更好地感受音乐。
二、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具体实施
1.开展课堂游戏训练节奏。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参与体验、身心投入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学习状态达到最佳。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其身心特征表现为喜欢表现自我、活泼、爱动、对未知事物表现很强兴趣。从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节奏教学任务来看,表现为节奏结构简单、生活化、常识化、场景化,且充满律动感。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应充分把握小学生这些身心特征,充分分析音乐教材,了解小学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特点、任务,把节奏与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使理论化节奏知识变成非常生动和形象的东西。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首先,让学生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和节奏效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打击节奏练习和实际操作后,会对音乐节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对不同类型打击乐器进行比较,包括乐器音色、乐器节奏长短、乐器节奏强弱等。这样,学生就能在音乐课堂上正确选择打击乐器,节奏感有所增强。其次,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律动指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是“动”的艺术,能有效促进学生节奏感发展。学生正确选择打击乐器后,如果加以身体动作表现,更能进一步提高节奏感。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各种身体动作跟随音乐一起进行节奏训练,增强自身节奏感。
3.多读多看,促进抽象理解。
音乐新教材中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多看教材有利于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进一步理解。比如:图形谱中颜色的深浅变化表示声音的强弱,图形大小表示节拍力度的强弱,歌曲中的重难点节奏表示等。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长此以往,他们会逐渐明白节奏的内在关系,同时为读谱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识一开始是感性的,通过读谱能让他们抽象地理解节奏。老师引导学生用音乐方式阅读,可以选择熟悉和喜爱的事物,比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或交通工具等作为基本节奏训练。通常,低年级学生读一些本身就有节奏的儿歌更容易上手,中高年级学生开始进行无规律歌词节奏朗读以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用“哒”这类象声词读谱会很流畅,实现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性认识转化成抽象认识的目标。
4.观察生活,运用生活。
音乐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缺乏生活气质的音乐只能说是声音。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越相近,他们的自觉接纳能力越高。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有意创设或富有立体感的生活情境中时,学生会情绪高涨,拥有想象空间和超常的思维能力,进而表现出以往没有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因此,教师应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节奏知识基础上,有意识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想象,通过生活强化音乐节奏学习,进而把音乐贯穿“音乐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运用于生活”的理念中。
5.通过创编,提高节奏认知能力。
音乐具有创新性,学生对节奏有一定了解后可以试着创编节奏。音乐教育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关键是营造好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大胆、积极地创编。如“节奏伴奏”、“二声部节奏”、“节奏接龙”、“节奏问答”等都是较好的即兴节奏创编形式。“节奏伴奏”是在歌唱活动时,即兴创作节奏进行伴奏,可用拍手、踏脚,也可选用相应的打击乐器。“二声部节奏”是根据先前准备的二声部节奏练习,采用男女生或分组,一个声部用拍手,一个声部用跺脚以合作完成。“节奏接龙”是由教师拍击两小节节奏,学生甲重复教师所拍节奏的后一小节及时创作另一小节组成两个小节节奏;学生乙重复学生甲所拍节奏的后一小节再创作另一小节组成两个小节节奏,以此类推。创编节奏,使学生的节奏素质进一步提高,学习变得更主动,而且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应该寓教于乐。音乐是耳朵的享受,从听发展到其他感官的结合,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从感性发展到理性。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会听节奏、打拍子,还要让他们学会理解和表现音乐节奏。让学生创作音乐节奏的同时,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激发学习和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断熟悉和掌握节奏。
参考文献:
[1]王玉群.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法.教师,2014.34.
[2]邓珊海.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青海教育,2013.4.
[3]任祖兰.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探析.音乐时空,2015.3.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音乐 节奏教学
音乐节奏常常比做音乐骨骼,如果没有节奏,失去载体的旋律就无法有序进行。事实上唱歌、跳舞、乐器演奏等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均以节奏为开展基础。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如人们交谈说话、鸟儿鸣叫、汽车、火车鸣笛、狂风暴雨、四季变换、昼夜更替都有着各自节奏,所以培养小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和准确掌握节奏的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意义
音乐基本要素是旋律、节奏。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指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从广义上说,节奏包括音乐中所有要素,如曲式结构、和声张弛、旋律起伏、动机发展、调式转换等。一定节奏运动是一切音乐情绪的体现,音乐中所要表达情绪不同,节奏变化也不同,如抒情的地方节奏稍慢、欢快时节奏可稍快等。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克罗兹认为:“只有用整个身心才能正确感受音乐。”以此说明他的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中,学生只有感受音乐才能真正理解、体会音乐,而在音乐各构成要素中,节奏是最敏锐、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因素。要想使学生感受音乐,首先要学生感知音乐节奏,通过音乐节奏认识音乐、感受音乐。虽然节奏是音乐的本质,但对小学生而言,掌握音乐节奏是困难的,需要教师在平时音乐教学中加强节奏教学,不断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节奏的重要性,养成良好节奏感,更好地感受音乐。
二、小学音乐中节奏教学的具体实施
1.开展课堂游戏训练节奏。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参与体验、身心投入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学习状态达到最佳。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其身心特征表现为喜欢表现自我、活泼、爱动、对未知事物表现很强兴趣。从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节奏教学任务来看,表现为节奏结构简单、生活化、常识化、场景化,且充满律动感。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应充分把握小学生这些身心特征,充分分析音乐教材,了解小学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特点、任务,把节奏与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使理论化节奏知识变成非常生动和形象的东西。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首先,让学生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和节奏效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打击节奏练习和实际操作后,会对音乐节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对不同类型打击乐器进行比较,包括乐器音色、乐器节奏长短、乐器节奏强弱等。这样,学生就能在音乐课堂上正确选择打击乐器,节奏感有所增强。其次,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律动指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是“动”的艺术,能有效促进学生节奏感发展。学生正确选择打击乐器后,如果加以身体动作表现,更能进一步提高节奏感。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各种身体动作跟随音乐一起进行节奏训练,增强自身节奏感。
3.多读多看,促进抽象理解。
音乐新教材中有很多值得看的地方,多看教材有利于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进一步理解。比如:图形谱中颜色的深浅变化表示声音的强弱,图形大小表示节拍力度的强弱,歌曲中的重难点节奏表示等。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长此以往,他们会逐渐明白节奏的内在关系,同时为读谱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识一开始是感性的,通过读谱能让他们抽象地理解节奏。老师引导学生用音乐方式阅读,可以选择熟悉和喜爱的事物,比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或交通工具等作为基本节奏训练。通常,低年级学生读一些本身就有节奏的儿歌更容易上手,中高年级学生开始进行无规律歌词节奏朗读以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用“哒”这类象声词读谱会很流畅,实现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性认识转化成抽象认识的目标。
4.观察生活,运用生活。
音乐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缺乏生活气质的音乐只能说是声音。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越相近,他们的自觉接纳能力越高。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有意创设或富有立体感的生活情境中时,学生会情绪高涨,拥有想象空间和超常的思维能力,进而表现出以往没有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因此,教师应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节奏知识基础上,有意识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想象,通过生活强化音乐节奏学习,进而把音乐贯穿“音乐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最终运用于生活”的理念中。
5.通过创编,提高节奏认知能力。
音乐具有创新性,学生对节奏有一定了解后可以试着创编节奏。音乐教育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关键是营造好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大胆、积极地创编。如“节奏伴奏”、“二声部节奏”、“节奏接龙”、“节奏问答”等都是较好的即兴节奏创编形式。“节奏伴奏”是在歌唱活动时,即兴创作节奏进行伴奏,可用拍手、踏脚,也可选用相应的打击乐器。“二声部节奏”是根据先前准备的二声部节奏练习,采用男女生或分组,一个声部用拍手,一个声部用跺脚以合作完成。“节奏接龙”是由教师拍击两小节节奏,学生甲重复教师所拍节奏的后一小节及时创作另一小节组成两个小节节奏;学生乙重复学生甲所拍节奏的后一小节再创作另一小节组成两个小节节奏,以此类推。创编节奏,使学生的节奏素质进一步提高,学习变得更主动,而且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应该寓教于乐。音乐是耳朵的享受,从听发展到其他感官的结合,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从感性发展到理性。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会听节奏、打拍子,还要让他们学会理解和表现音乐节奏。让学生创作音乐节奏的同时,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激发学习和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不断熟悉和掌握节奏。
参考文献:
[1]王玉群.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法.教师,2014.34.
[2]邓珊海.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青海教育,2013.4.
[3]任祖兰.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探析.音乐时空,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