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建设和加强志愿者力量,组建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队伍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共享和谐社会及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需要。本文就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队伍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发展做简要论述。
【关键词】党员 志愿者 党支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将志愿者力量创新性引入社区建设。这是历届报告中,第一次把志愿者这一群体单独列出,以彰显其重要性和意义。
高校党员志愿者的政治身份必须是高校学生党员;由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领导和组织开展活动。在政治身份上,党员志愿者除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外,还应具有更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其次,党组织作为领导者,它以先进性和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思想,能更好地建设志愿者队伍及做好职员服务工作。
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事业正逐渐面临困难和遭遇瓶颈。第一,意识上停留在浅层次,带着“贮备经历和经验”“让简历看起来漂亮”等心态的学生党员并不占少数,缺少志愿服务对建设社会主义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定位不明确,活动形式上拘泥形式,不突出党员特色。活动停留表层,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等等;“过度服务”等扰民现象屡见不鲜;服务知识和技能欠缺,某些志愿活动对于志愿者的专业要求较高,不完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党员同志从事这类志愿活动并不合适,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第三,面子工程竞相攀比之风盛行,重量不重质。活动求排场大、宣传广、领导多、数量足,东拼西凑做成活动周、活动月,却并不考虑或在意是否为服务对象做了多少实在的服务。
可见,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组织和建设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条路上,需要坚决拥护党组织的领导,建立严谨合理的制度,坚持服务惠及群众的原则,有效引导和促进其发展。
一、深入思想建设
党组织在领导学生党员志愿者时,要强化党的核心领导作用。高校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要努力做到让每个党员的“党员意识”“服务观念”浓厚,以党员身份为自豪,以优秀党员为榜样,以志愿服务为目标,以无私奉献为己任。
开展施政工作时,方法和媒介也要与时俱进,传统“填鸭式”讲课宣传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借助新媒体宣传,树立榜样模范、党员带党员的潜移默化教育模式逐渐为大家广泛应用,将党员进行志愿活动的崇高意义深入人心。
同时,针对学生党员志愿者,要加强荣誉感和使命感教育。在党性教育中,如果能有效地将使命感与党员志愿者的荣誉感结合,对于进一步端正学生党员从事志愿工作的动机有一定帮助。
二、健全制度建设
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是志愿活动开展的必要前提和有效保障。制定《学生党员志愿队伍章程和管理办法》;建立志愿者招募、培训、监督、奖惩等制度,使得队伍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严谨记录志愿者的活动情况,为评比优秀、树立榜样提供参考依据。
三、完善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队伍已颇具规模。随着信息公开化、学生民主意识愈浓厚,组织员和各支部书记在志愿者队伍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负责构建队伍、监督管理,到构建平台等,无不要求有效的管理和领导。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逐步衍生了党员志愿队伍网络管理平台的构建。在已有的高校党员网上党校学习平台里加设学生党员志愿者管理栏目并投入应用,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一平台发布,学生党员凭借网上党校学习的账号登录、报名登记等。这样不仅能强化志愿者信息及志愿队伍的管理,还简化志愿服务组织、报名等工作,可谓一举多得。
四、落实服务建设
志愿者们通常经管理编排、培训后,前往活动基地开展如活动日集中服务、基地设点服务、诉求受理服务、结对帮扶服务、专题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要我去,我要去”:以往的活动常常由志愿服务基地各类活动主办方发起,联系高校希望派遣党员志愿者。要把这种思维扭转,定期主动走访基地,开展各类活动。如果志愿者人数较多,可考虑编排队伍,以基地与队伍“一对一”、定期流转的方式开展活动。
“小学生,大学生”: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队伍有别于其他的志愿者队伍,是集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修养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考虑党员的知识背景,提高服务活动的层次,突显高校党员应有的风范。
“少说话,多做事”:切实服务是首要,宣传是次要的。党员们应把重心放在如何做好服务工作、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等,而不是一味讲求如何做好宣传。
建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工作的系统机制化、常态化,培养一支发挥党员作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志愿者队伍,建立一批批志愿服务活动基地,构建特色鲜明的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把党员志愿活动从校园延伸到社区、基地,推动志愿者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金凤. 关于发挥党员志愿者队伍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青年与社会,2014(1): 14.
[2]柴海宇. 浅论“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实践途径[J]. 政治与社会,2012(29): 181.
[3]陈金星. 试论党员志愿者服务在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功能和意义[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2(4): 59-60.
[4]童燕华. 增强高校学生党员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的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2(2): 13-15.
[5]李维意,郭广伟. 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 28-31.
【关键词】党员 志愿者 党支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将志愿者力量创新性引入社区建设。这是历届报告中,第一次把志愿者这一群体单独列出,以彰显其重要性和意义。
高校党员志愿者的政治身份必须是高校学生党员;由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领导和组织开展活动。在政治身份上,党员志愿者除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外,还应具有更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其次,党组织作为领导者,它以先进性和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思想,能更好地建设志愿者队伍及做好职员服务工作。
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事业正逐渐面临困难和遭遇瓶颈。第一,意识上停留在浅层次,带着“贮备经历和经验”“让简历看起来漂亮”等心态的学生党员并不占少数,缺少志愿服务对建设社会主义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定位不明确,活动形式上拘泥形式,不突出党员特色。活动停留表层,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等等;“过度服务”等扰民现象屡见不鲜;服务知识和技能欠缺,某些志愿活动对于志愿者的专业要求较高,不完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党员同志从事这类志愿活动并不合适,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第三,面子工程竞相攀比之风盛行,重量不重质。活动求排场大、宣传广、领导多、数量足,东拼西凑做成活动周、活动月,却并不考虑或在意是否为服务对象做了多少实在的服务。
可见,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组织和建设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条路上,需要坚决拥护党组织的领导,建立严谨合理的制度,坚持服务惠及群众的原则,有效引导和促进其发展。
一、深入思想建设
党组织在领导学生党员志愿者时,要强化党的核心领导作用。高校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要努力做到让每个党员的“党员意识”“服务观念”浓厚,以党员身份为自豪,以优秀党员为榜样,以志愿服务为目标,以无私奉献为己任。
开展施政工作时,方法和媒介也要与时俱进,传统“填鸭式”讲课宣传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借助新媒体宣传,树立榜样模范、党员带党员的潜移默化教育模式逐渐为大家广泛应用,将党员进行志愿活动的崇高意义深入人心。
同时,针对学生党员志愿者,要加强荣誉感和使命感教育。在党性教育中,如果能有效地将使命感与党员志愿者的荣誉感结合,对于进一步端正学生党员从事志愿工作的动机有一定帮助。
二、健全制度建设
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是志愿活动开展的必要前提和有效保障。制定《学生党员志愿队伍章程和管理办法》;建立志愿者招募、培训、监督、奖惩等制度,使得队伍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严谨记录志愿者的活动情况,为评比优秀、树立榜样提供参考依据。
三、完善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队伍已颇具规模。随着信息公开化、学生民主意识愈浓厚,组织员和各支部书记在志愿者队伍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负责构建队伍、监督管理,到构建平台等,无不要求有效的管理和领导。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逐步衍生了党员志愿队伍网络管理平台的构建。在已有的高校党员网上党校学习平台里加设学生党员志愿者管理栏目并投入应用,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一平台发布,学生党员凭借网上党校学习的账号登录、报名登记等。这样不仅能强化志愿者信息及志愿队伍的管理,还简化志愿服务组织、报名等工作,可谓一举多得。
四、落实服务建设
志愿者们通常经管理编排、培训后,前往活动基地开展如活动日集中服务、基地设点服务、诉求受理服务、结对帮扶服务、专题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要我去,我要去”:以往的活动常常由志愿服务基地各类活动主办方发起,联系高校希望派遣党员志愿者。要把这种思维扭转,定期主动走访基地,开展各类活动。如果志愿者人数较多,可考虑编排队伍,以基地与队伍“一对一”、定期流转的方式开展活动。
“小学生,大学生”: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队伍有别于其他的志愿者队伍,是集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修养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考虑党员的知识背景,提高服务活动的层次,突显高校党员应有的风范。
“少说话,多做事”:切实服务是首要,宣传是次要的。党员们应把重心放在如何做好服务工作、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等,而不是一味讲求如何做好宣传。
建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者队伍,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工作的系统机制化、常态化,培养一支发挥党员作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志愿者队伍,建立一批批志愿服务活动基地,构建特色鲜明的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把党员志愿活动从校园延伸到社区、基地,推动志愿者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金凤. 关于发挥党员志愿者队伍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青年与社会,2014(1): 14.
[2]柴海宇. 浅论“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实践途径[J]. 政治与社会,2012(29): 181.
[3]陈金星. 试论党员志愿者服务在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功能和意义[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2(4): 59-60.
[4]童燕华. 增强高校学生党员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的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2(2): 13-15.
[5]李维意,郭广伟. 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