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结束后的胡蝶和潘有声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chen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胜利后,胡蝶在1946年告别了重庆,回到上海。
  战后的上海,让胡蝶产生了劫后沧桑的感觉。戴笠的突然死亡使胡蝶摆脱了噩梦般的生活,对这段经历,胡蝶不仅不愿提起,而且根本就否定它的存在。
  胡蝶和潘有声在1946年3月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恢复了往昔的恩爱关系。
  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胡蝶一家又迁居香港。到香港后,潘有声和胡蝶立即重开商务活动,筹办了兴华洋行,其中一项主要业务就是经营“蝴蝶牌”系列热水瓶。为赢得顾客,打开销路,宣传这一产品,胡蝶倾入了全力,她与潘有声一起频繁来往于南洋各地的展销会和洽谈会,参加各种商业应酬。业务很有起色,生意十分红火。
  “二战”期间,香港沦陷,香港影人坚决拒绝与日寇合作,电影业停滞不前。战后,电影业又重新繁盛起来。胡蝶抵港不久,新成立的大中华影业公司向胡蝶发出拍片邀请时,胡蝶不由怦然心动,尽管她意识到自己已难现昔日辉煌,但拍片的魅力又是那样令胡蝶难以抗拒。
  潘有声支持胡蝶重上银幕,胡蝶非常高兴,于是愉快地接受了影业公司的邀请。
  胡蝶与潘有声自1946年赴港后度过五六年的光景,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埋头忙着他们的事业。胡蝶曾说过:“我和有声虽然辛苦,但也享受着夫唱妇随、同甘共苦、怡然自得的日子。”的确,这是胡蝶成名以来,生活得最为悠闲的日子。胡蝶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潘有声了,过去的奋斗、光荣、磨难和屈辱均已过去,今后的日子她要努力做一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
  然而,1952年,潘有声时常感到身体不适,胃口慢慢变差,经常伴随着上腹部的隐隐疼痛。起初胡蝶未太在意,但眼看着丈夫日见清瘦,胡蝶预感到情况有些不妙,于是就陪着潘有声去了医院。医生对潘有声做了详细的检查和化验之后,单独约见了胡蝶,告诉她,潘有声患的是肝癌,而且确诊时已到了晚期。胡蝶几乎晕厥。
  在潘有声住院的日子里,胡蝶的心灵备受折磨。这是胡蝶一生中精神上最痛苦的日子。潘有声的真正病情,她一直瞒着他,每去医院探望都装出轻松的样子,还和他计划病愈后去欧洲游玩疗养。她想用爱创造奇迹,留住潘有声的生命,然而死神依然那么残酷……
  这天,胡蝶握着丈夫的手,突然感觉到了一阵冰凉……她像失去了知觉一般,木木地呆住了。孩子们扶着她走出病房,她没有放声痛哭,只是任泪水不断地从眼眶里涌出。恍惚中,她仿佛看见潘有声在向她招手,他似乎只是要出趟远门,很快就会回来……但是,潘有声永远不会回来了。过了几天,她整理潘有声遗物,在一件衣服口袋里摸出了一张纸,上面写着:
  “虽然你一直竭尽全力地瞒着我,但我早在你带着红肿的眼睛从医生办公室回来的那一天就猜出了一切。这么多天来,我也像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守着这个秘密……我不愿伤你的心,让你失望,一如你想在我的脸上看到希望,看到信心的那种心情一样。人生自古谁无死?当你读到我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只希望你不要太难过。我潘有声今生今世能够与你相亲相伴几十年,已经非常满足了。唯一遗憾的是,这一切来得稍微早了一些。我这辈子是一个没有太大出息的男人,没有给你带来太多的幸福……”
  潘有声的去世,给胡蝶精神上带来很大打击,她再也无心继续经商,把与潘有声呕心沥血共同创建的兴华洋行和热水瓶厂盘给了他人,也结束了公司的业务。
  胡蝶这一生的两个最爱,一个是潘有声,一个是电影。丈夫先她而去,使她始终无法摆脱孤独和悲哀,对电影的思念一日浓似一日。此时,恰好邵氏公司向胡蝶发出了重返银海的遨请,于是,“半是为了经济的原因,半也是为了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电影事业上”,胡蝶欣然应约。胡蝶以一颗平常心重返影坛,在拍摄中找回了自己,又重新接上了和观众断了多年的联系,在她年过半百之后,重新铸就了一段辉煌。
  (摘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民国影后:胡蝶》 编者:木兰)
其他文献
老舍在《我的理想家庭》一文中说:“一妻和一儿一女就正合适。女儿顶好是十二三岁,不准小也不准大,老是十二三岁。儿子顶好是三岁,既会讲话,又胖胖的会淘气。”这样的孩子,的确令人喜欢。女儿十二三岁,既乖巧,又漂亮,既能做些家务,又知道心疼爸妈。而且总也不长大,免得嫁给别人。三岁的儿子,白白的,胖胖的,会走路,也会说话。你逗他,他就笑;你骂他,他就哭。时不时地耍点小聪明,惹点小乱子,给一家人增添很多话题和
期刊
距苏联“八·一九”事件整整两年之前,1989年8月19日,因为团结工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雅鲁泽尔斯基总统不得不提名其顾问马佐维耶斯基为总理,使波兰成为剧变中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此后,东欧这个横在东、西方世界之间的绵长的防波堤,便开始一段段地大面积坍塌,排天而来的浊浪,在极短时间内就吞没了这片红色的土地……  与历史上所有必然趋势中的偶然因素一样,这一世界性剧变的源头,竟然是1980年圣诞节前夕
期刊
新婚妻子溺水身亡,丈夫看起来悲痛欲绝。江苏省常州市警方经过80多天的侦查,这起被江苏省多位刑侦专家认为是多年来罕见的高智商犯罪案,终于水落石出。  2013年5月10日早晨7时许,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派出所接到报警,一电子产业园的人工湖里发现一具漂浮的女尸。  经检验,死者身体无明显致命外伤,系生前溺水死亡。死者还戴着一条黄金项链、一条黄金手链、一只钻戒,口袋里有400元现金。  “我们初步判
期刊
迈克尔·麦尔,中文名字“梅英东”。1995年作为美国“和平队”志愿者首次来到中国,在四川省一座小城市培训英语教师。1997年他搬到北京居住了10年,并在清华大学学习中文。  北京大栅栏这个名字不仅仅属于一条人声鼎沸的步行街,也属于周围的一整个街区,在国外也赫赫有名。整个大栅栏地区有114条胡同,经营着将近1500种生意,7座庙宇承载了3000多户人家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多数的四合院都有着低矮的平房。
期刊
“小白小白下楼梯,去吃×××(某洋快餐),汉堡啊汉堡,薯条啊薯条,鸡腿啊鸡腿,可乐啊可乐,饱了,睡觉!”一天,当姚女士4岁的儿子从幼儿园回家念起这首儿歌的时候,家长惊叹现在连儿歌都被广告植入了。  2013年12月5日,江苏省苏州市市民姚女士反映,她儿子从幼儿园学了一首被广告植入的儿歌。这首儿歌听起来不算很好听,但洋快餐的名字和可乐、薯条总是让家长心里感到有些不能接受。姚女士担心,幼儿园让孩子们学
期刊
一直想写篇关于时间的博文,总是刚有头绪又被琐事打断——其实是没想明白,时间于生命、于每天的生活、于每个人的工作,于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直以为,时间,是这世上最公平的东西,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于每个人都无特殊。不论你贫穷还是富有,不论你是富商、高官,还是打工者,时间对谁都一视同仁,但每个人对时间的态度、对时间的感受、对时间快和慢的感觉,却各有不同。  听人这么说过,一
期刊
莫言一向是狂欢惯了的,笔下涂满大红大绿大喜大悲大仇大恨。这一次,他却老老实实用最传统的方式写出长篇小说《蛙》,以书信体形式向众人讲述在农村做妇科医生和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姑姑”大半辈子的际遇。  “姑姑”在50年代国家鼓励生育的时候被奉为天神,走到哪儿都带去生命和欢笑;60年代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口号后,她到处宣讲结扎带环,威信已有所下降;到“一对夫妻一个孩”政策提出之后,坚定信奉国
期刊
缺少性教育、自购堕胎药、小诊所做流产……调查发现,学生做人流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寒、暑假过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小高峰”。而不少学生出于“害羞”、“怕家长知道”、“手头不宽裕”等原因,不去正规医院就医,给身心带来严重影响。  现状:  寒、暑假是“学生人流月”  有人称寒、暑假是“学生人流月”。北京妇产医院计划生育科主任医师陈素文坦言,每年寒、暑期过后,学生流产的确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小高峰”,这一现象
期刊
饶平如与妻子毛美棠从相识相爱至生离死别,历经整整一甲子。5年前,妻子去世。在两人共同生活的60年里,妻子的照片时有遗落,生活的点滴也无法保留。于是他把对她的思念画成一幅幅图画,  5年里,饶平如画尽了他与美棠从初识、结婚到生死殊途的60年。手绘的小画,配上诗词文字,不经意中竟编成了20多本画册。他为画册取名为《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他俩的故事近日出版,感动了无数人,这是普通人自己的故事。  相识
期刊
1919年7月20日,埃德蒙·希拉里出生于新西兰奥克兰。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在父亲的监督下,在户外进行了大量的历练。少年时代的他,则与父亲一起靠养蜂维持生活,每天扛着大袋蜂蜜上山、下山。  小时候,埃德蒙的身体十分瘦弱,且很害羞。许多年后他回忆说:“我是一个特别害羞的人,而且骨子里十分的自卑,直到现在还是这样。”尽管在体育方面,埃德蒙没有什么天赋,但他的梦想却是冒险。16岁那年,他跟随学校,一起到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