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作文贵在积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不出作文来。
  写作积累具体有四个方面:
  一、材料的积累
  1、指导学生走进自然,在观察动植物中搜集素材,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动植物着手引导学生全面仔细地观察并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1)指导观察植物。首先我们要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认识事物,抓住植物的表面特点进行仔细观察。接着由表及里的思考、研究事物内部特征。比如:观察身边的花,我们可以先从表面引导学生仔细察看它的茎、枝、叶、花,对各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接着从味觉上了解花的香味。然后深入了解它的生长特点(如果不懂可以查找资料或请教别人)。最后一一做好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归纳,按照一定顺序把它写成日记或作文。(2)指导观察动物。在观察之前强调学生把观察材料记录下来。观察对象,我们可以从身边最熟悉的"家禽"(比如:家里养的鸡、鸭、鹅、狗等)着手。首先指导他们观察动物的外貌特征(比如毛色、眼睛、嘴、脚等),强调学生记录动物的外貌特色,不能面面俱到。接着是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比如:如何吃食、睡姿、活动场所等)。最后把观察到的材料及观察心得按一定顺序写成一篇习作。只要我们教师有计划地进行长期指导、跟踪、交流、讲评,这样持之以恒,我相信学生会逐渐明白其实我们的写作素材都来自生活,促使学生留意生活,养成爱观察的习惯,做生活真正的主人。这样,学生写作文才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连平时不爱动笔的学生也不会感到为难。培养学生要善于利用资源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捕捉写作素材。
  2、接触社会,积累素材
  我们都知道社会是一面星罗万象的硕大镜子,它折射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谱写了一个个传奇动人的故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捕捉生活中的各种剪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写作素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1)、引导学生留意各种各样的社会见闻。比如:清洁工、交通警察等,了解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市场上的热闹,不同食品区域的品种,捕捉小商小贩进行买卖时讨价还价的镜头;街道上各阶层的人物特写;发生在公共汽车上的感人故事等社会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直观感知中触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展开想象,直抒胸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笔记录下每一个动人的画面。(2)、引导学生关注各种社会现状。比如:环保问题、水资源严重缺乏、天气越来越暖等。这类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由观察到联想,然后把自己的感悟笔录下来变成我们的写作素材。"干涸的江河里裸露着鱼儿的尸体、发出臭味的河水、一片片裸露的土地、水龙头在流泪"这些画面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从这一幅幅画面中想到什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怎么补救?这样不断地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后就算遇到类似的现象,他们都会同样的方法甚至更灵活的方法展开想象,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
  因此,作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开辟"源头活水",积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泉源,解决学生习作无话可说,"无米可炊"的难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材料是写作之源。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学生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的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随手记下。这样,发现多了,积累也就多了。阅读和听取,则是获取写作材料另一途径。
  然后是语言的积累。语言是文章这所房子的砖瓦,中学生要有意识的积累语言,读书看报,碰到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听广播看电视,甚至听别人说话,得到的美妙言语,都要记下来。平时碰到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等,只要自认为生动美妙的,就积累。这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同时,生活中碰到的生字词,要查字典。经过积累,语言丰富了,写作文时自然左右逢源。
  二、其次是情感的积累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如对师长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弱者的同情,对坏人的憎恶等等)付诸写作对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可见,写好作文,中学生必须有情感的积淀。而事实上,情感积累丰富了,写作时人禀七情就能自然流淌,进入一种情不能已的境界,写出的文章生动感人。
  三、精妙写法的积累
  "《文选》烂,秀才半"之说,形象道出了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大凡优秀的作品,本身就告诉我们,文章该怎么些,不该怎么些。通过熟读、多读各大家的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自然学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阅读多了,积累多了,用于写作实践,必能提高写作水平。
  实现写作的积累,要达到三个要求:一、量要大,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教师要鼓励学生勤动笔,将自己发现的东西记在其专为写作积累而准备的本子上。二、范围要广。为了积累,学生生活视野阅读视野要宽。教师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以扩大学生的生活圈子;可以建立班级书库,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积累创设广阔的阅读天地。三、要长期坚持。一口吃不成胖子,要点点滴滴地积累。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鼓励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
其他文献
读罢叶老的文章,掩卷而思,感触良多。没有高深的理论,而启迪心灵;只有朴实的语言,却动人心弦。  "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或者做功课显得很愚笨的时候,我绝不举起手来,在他们的身体上打一下。打了一下,那痛的感觉至多几分钟就消失了;就是打重了,使他的身体起了红肿,隔一两天也就没有痕迹;这似乎没有多大关系。然而这一下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或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
新课程教学强调以问题探究为中心、以解释为主要形式、以意义构建为目的,关注教学资源的拓展,强调文明发展过程中问题的产生及解决,重视教科书知识结构建构,更注重问题的提出与探究。改善课堂提问是新课程教学绕不过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核心环节,课堂提问是知识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富有艺术性的课堂质疑,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而
【摘 要】《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课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感到难学,对大多数老师来说感到难讲,各种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没有可循的记忆规律,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看不见想不出,让师生感到枯燥无味是在所难免的。在学生时代,我有同样的感受,作为教师也有同样的压力。但既要承担起这项任务,就要克服这些"难学""难讲"的困难,力求把这门课变得生动有趣,好学易懂。  【关键词】透彻 灵活 逻辑 
【摘 要】教学设计从上世纪60年代兴起到现在,一直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中重要的课程,研究其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中的地位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从教学设计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和教育技术学的关系来阐述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中的地位,并且本文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  【关键字】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思考建议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以及评价,而怎样系统化的设计教学资源和教学
在生活和课堂上,关注孩子的口语表达,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说得不自然  越到高年级,孩子越不愿意与人自然的交流,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最典型的有这样两类。一类是"闷葫芦"式,即心中有话倒不出。这些孩子习惯于"沉默是金",就算心里什么都明白,亦喜欢一语不发。久而久之,当他们真想说的时候,也会显得拘谨,不自然。另一类是"爆豆子"式,即话语很多心中无货。有那么几个孩子平时絮絮叨叨嘴不停,经常喜欢胡言乱语来
【摘 要】教师对儿童学习进程的有效预测和准确调整是教学基础,爱心、耐心是教师真正的评价艺术的根本。教师要学会适时、适度、合理地使用评价,更要提高教学评价的艺术性,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评价 激励 价值导向 艺术性 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
目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一些肾脏手术如肾实质切开取石、肾部分切除、肾蒂损伤修复等手术中,暂时阻断肾脏血流是必要的。作为一名麻醉工
拓展阅读是阅读的延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将所学用于实践,学会知识的迁移;另一方面,在开拓学生视野,获得丰富知识,培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