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画图,以适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需要,这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等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插图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很多,如何有效利用插图,让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一、巧借文前插图,产生阅读兴趣
现在我们所用的小学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有文前页、图文页和文后页,这些插图覆盖面很广。它们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首位课程资源,有着不可取代的教学功能,值得重视。
文前页插图能引导和影响学生的阅读心向。积极的阅读心向能促使读者在阅读前进入“主动接受”的心理状态,引导读者在阅读中迅速融入材料,感悟课文情境、升华阅读感受。这是因为,学生对插图表象的视觉加工不仅会同他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生关联,还会使他产生从插图表象推断课文内容的欲望,产生阅读期待;同时,不同的插图表达了不同的特定情境,这些单一或多个特定情境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情感倾向,促使学生事先营造同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情感氛围,且影响、伴随着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
二、借助文中插图,帮助学生感知
现行教材的许多文章图文并茂,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特别是看图学文更为明显。例如教学《草原》,学生初读课文后,对照插图,就很容易感受到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头脑中就会浮现出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那广阔、美丽的画面。这时,插图对学生的形象感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利用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有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对文本的理解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考虑用插图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墨梅》一诗的难点在于感悟诗人的托物言志。教学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的王冕所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素净,不艳丽”“香气浓郁”“百花凋零,梅花独放”等答案很容易脱口而出。这时再引导学生思考王冕为何独爱画梅花?这样,对于诗中情感的领悟就水到渠成了。
四、凭借插图引导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学的说明,还可以拓展心意的想象。”这阐明了图画是想象的重要凭借,图画只反映事物的片断和侧面,而且形象、浅显,较容易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课文插图,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如《大江保卫战》一文,为了深刻理解解放军战士的铮铮铁骨以及与洪水勇猛搏斗的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的插图,通过人民子弟兵在汹涌的激流中,怎样与洪水搏斗,怎样在泥水中抢运沙包,怎样为了保住大堤日夜奋战,去想象英雄们的内心活动,更深刻理解他们的大无畏精神,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又如教学《长江之歌》一课时,指导学生看远景图,先让他们从地图看长江,从而体会到长江的宏伟、壮丽,再由此想到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通过指导学生看图联想,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开阔想象空间,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有句话:诗画是一家。当年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时便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如此,文也是如此。只要教师把二者的关系处理好,充分发掘教材潜力,学生就会受益更多,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1.语文报.2007.7.3
2.中国教育报.2005.3.7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华朱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插图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很多,如何有效利用插图,让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一、巧借文前插图,产生阅读兴趣
现在我们所用的小学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有文前页、图文页和文后页,这些插图覆盖面很广。它们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首位课程资源,有着不可取代的教学功能,值得重视。
文前页插图能引导和影响学生的阅读心向。积极的阅读心向能促使读者在阅读前进入“主动接受”的心理状态,引导读者在阅读中迅速融入材料,感悟课文情境、升华阅读感受。这是因为,学生对插图表象的视觉加工不仅会同他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生关联,还会使他产生从插图表象推断课文内容的欲望,产生阅读期待;同时,不同的插图表达了不同的特定情境,这些单一或多个特定情境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情感倾向,促使学生事先营造同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情感氛围,且影响、伴随着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
二、借助文中插图,帮助学生感知
现行教材的许多文章图文并茂,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特别是看图学文更为明显。例如教学《草原》,学生初读课文后,对照插图,就很容易感受到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头脑中就会浮现出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那广阔、美丽的画面。这时,插图对学生的形象感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利用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有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对文本的理解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考虑用插图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墨梅》一诗的难点在于感悟诗人的托物言志。教学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的王冕所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素净,不艳丽”“香气浓郁”“百花凋零,梅花独放”等答案很容易脱口而出。这时再引导学生思考王冕为何独爱画梅花?这样,对于诗中情感的领悟就水到渠成了。
四、凭借插图引导想象,培养创新精神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学的说明,还可以拓展心意的想象。”这阐明了图画是想象的重要凭借,图画只反映事物的片断和侧面,而且形象、浅显,较容易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课文插图,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如《大江保卫战》一文,为了深刻理解解放军战士的铮铮铁骨以及与洪水勇猛搏斗的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的插图,通过人民子弟兵在汹涌的激流中,怎样与洪水搏斗,怎样在泥水中抢运沙包,怎样为了保住大堤日夜奋战,去想象英雄们的内心活动,更深刻理解他们的大无畏精神,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又如教学《长江之歌》一课时,指导学生看远景图,先让他们从地图看长江,从而体会到长江的宏伟、壮丽,再由此想到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通过指导学生看图联想,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开阔想象空间,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有句话:诗画是一家。当年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时便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如此,文也是如此。只要教师把二者的关系处理好,充分发掘教材潜力,学生就会受益更多,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1.语文报.2007.7.3
2.中国教育报.2005.3.7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华朱中心小学